《管理思想史(第3版)》课件—03 20世纪30—40年代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第二章管理思想史

——弗里德克·W ·泰勒
2020/3/9
11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1泰勒的生平
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里,
19岁时因眼疾无法继续深造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
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
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
工程师。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3
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 家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 主要代表人物: ➢ 亚当·斯密 ➢ 查尔斯·巴贝奇 ➢ 罗伯特·欧文
2020/3/9
4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这一阶段有关管理问题的主要论点: (1) 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2) 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 (3) 管理的职能 (4) 工资和激励 (5) 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
2020/3/9
25
⑾公平 :由“善意和公道”而产生公平 ⑿人员稳定: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特别
是管理人员。因培养一个人胜任目前的工作 需要时间和金钱 ⒀首创精神:领导者需要有首创精神,同时鼓 励全体员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 ⒁集体精神:在组织内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 作的气氛
2020/3/9
26
➢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每一个职位挑选 第一流的工人(头等工人)。
2020/3/9
14
➢ 计划职能归管理部门负责,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 承担。计划部门从事全部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出命令, 基层操作的工人和工头,则从事执行职能,即按照计 划部门制订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 行改变操作方法。
2020/3/9
5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
2020/3/9
11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1泰勒的生平
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里,
19岁时因眼疾无法继续深造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
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瓦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
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
工程师。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3
早期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 家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 主要代表人物: ➢ 亚当·斯密 ➢ 查尔斯·巴贝奇 ➢ 罗伯特·欧文
2020/3/9
4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这一阶段有关管理问题的主要论点: (1) 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2) 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 (3) 管理的职能 (4) 工资和激励 (5) 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
2020/3/9
25
⑾公平 :由“善意和公道”而产生公平 ⑿人员稳定: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特别
是管理人员。因培养一个人胜任目前的工作 需要时间和金钱 ⒀首创精神:领导者需要有首创精神,同时鼓 励全体员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 ⒁集体精神:在组织内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 作的气氛
2020/3/9
26
➢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每一个职位挑选 第一流的工人(头等工人)。
2020/3/9
14
➢ 计划职能归管理部门负责,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 承担。计划部门从事全部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出命令, 基层操作的工人和工头,则从事执行职能,即按照计 划部门制订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 行改变操作方法。
2020/3/9
5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
《管理思想史》课件

系统理论的出现使得管理 者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 体,关注内部各个部分之 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现代管理理论
当代管理思想的鲜明 特点
当代管理思想注重创新、协作 和灵活性,适应了快速变化的 商业环境和新兴技术的发展。
敏捷管理和创业管理 的兴起
敏捷管理和创业管理等新兴理 念在当今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推动了企业的创新 和发展。
自我管理理论提倡个体对自身管 理的掌控和主动性,对个人和组 织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量化管理和系统理论时期
1 数量分析方法及其应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3 明确系统理论的概念
用
和广泛应用
和发展历程
数量分析方法如统计学和 运筹学等对管理决策提供 了科学依据,帮助管理者 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使得 管理者能够更好地收集、 分析和利用大量的信息, 提高决策效率。
3
管理科学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除了泰勒,还有许多其他管理学者对科学管理理论进行了不同的发展和完善。
人文关怀时期
埃尔顿马约和赫兹伯格的 贡献
埃尔顿马约和赫兹伯格等学者关 注人的因素,强调关怀员工的人 文管理理念,对管理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人类行为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自我管理理论
人类行为学派研究员工的行为和 动机,推动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 想的兴起。
新媒体时代的管理挑 战
新媒体时代的出现给管理者带 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加灵活 和创新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需求。
结语
通过对管理思想史的总结与回顾,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和经验,为现代管 理实践提供指导,预测未来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现代管理学的起源
现代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组织与管理的需求 不断增长。
管理思想史PPT

他因为卓越的教学而获得梅里 克基金奖(Mer rick Foulndation Award),并且“作为他这一代中 最突出的管理史学家”而获得美国 管理学会的卓越教育者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梳理西方
管理思想演变历程的经典之作, 作者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分析 了从早期文明到二十世纪末数 千年的管理思想演变,将管理 思想史分为四个部分:
第
十第
八 章 对 社 会 人 时 代 的 回 顾
十 七 章 人 际 关 系 的 概 念 和 实 践
第 十 六 章 组 织 与 人
第 十 五 章 人 与 组 织
第 十 四 章 寻 求 组 织 整 合
第 十 三 章 霍 桑 研 究
社 会 人 时 代
第三部分 小结
“社会人时代”的概念更多 的反映了当时涌现的一种管理 哲学,而不是为了管理行为所 确立的标准。
这四个领域中,共同性和多样性是共存的。每种理论都在寻求对 管理及其目的、职能和范围的更好理解,都希望改善组织绩效和增强 对人的理解,平衡个体和组织在寻求各自目标时的需要,把组织与其 经济、技术、社会和政治环境联系在一起。
响认管我泛能所晰后来我更明之
。出理们,的有地看审们为时间 嵌 当思必难,管摆清视又近分的 于 代想须以它理正其这可期。今 已 主的浏进们学其发个以的很天 知
第一部分覆盖了在时间和脉络上跨度相当大的管理思想的 发展, 它以美国科学管理的诞生为界。书中先介绍了组织中管 理的角色,然后考察早期管理思想的若干例子,并阐明经济、 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如何为工业革命做好准备的。工业革 命给初期的工厂制度带来了一些管理的问题,导致了对正式管 理研究的需求。早期的管理先驱们试图解决工厂制度所引起的 问题,从他们的工作中可以看到现代管理思想的渊源。在第一 部分中,追溯了美国现代管理思想的起源,考察美国工厂的早 期经验、早期的管理学作家及科学管理时代之前美国的文化环 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梳理西方
管理思想演变历程的经典之作, 作者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分析 了从早期文明到二十世纪末数 千年的管理思想演变,将管理 思想史分为四个部分:
第
十第
八 章 对 社 会 人 时 代 的 回 顾
十 七 章 人 际 关 系 的 概 念 和 实 践
第 十 六 章 组 织 与 人
第 十 五 章 人 与 组 织
第 十 四 章 寻 求 组 织 整 合
第 十 三 章 霍 桑 研 究
社 会 人 时 代
第三部分 小结
“社会人时代”的概念更多 的反映了当时涌现的一种管理 哲学,而不是为了管理行为所 确立的标准。
这四个领域中,共同性和多样性是共存的。每种理论都在寻求对 管理及其目的、职能和范围的更好理解,都希望改善组织绩效和增强 对人的理解,平衡个体和组织在寻求各自目标时的需要,把组织与其 经济、技术、社会和政治环境联系在一起。
响认管我泛能所晰后来我更明之
。出理们,的有地看审们为时间 嵌 当思必难,管摆清视又近分的 于 代想须以它理正其这可期。今 已 主的浏进们学其发个以的很天 知
第一部分覆盖了在时间和脉络上跨度相当大的管理思想的 发展, 它以美国科学管理的诞生为界。书中先介绍了组织中管 理的角色,然后考察早期管理思想的若干例子,并阐明经济、 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如何为工业革命做好准备的。工业革 命给初期的工厂制度带来了一些管理的问题,导致了对正式管 理研究的需求。早期的管理先驱们试图解决工厂制度所引起的 问题,从他们的工作中可以看到现代管理思想的渊源。在第一 部分中,追溯了美国现代管理思想的起源,考察美国工厂的早 期经验、早期的管理学作家及科学管理时代之前美国的文化环 境。
《管理思想史(第3版)》课件—04 20世纪50年代管理思想

思考: 什么是企业? 什么是管理? 管理做什么?
二、德鲁克Leabharlann 理思想及影响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核心是 员工参与,适用于高成就需要的员工和中、高层管理者。 目标管理的步骤:第一步,设定目标。第二步,实施目标。 第三步,评价目标。 目标管理必须具备的条件。
关键不在于在采用“强硬的”方法或“温和的”方法之间进行选择,而在于要在管理 的指导思想上变X理论为Y理论。
一、激励理论
(五)强化理论
美 国 行 为 主 义 心 理 学 家 斯 金 纳 (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提出了强化理论。 1.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一、激励理论
(四)人性假设理论
2.Y理论 理论假设:(1)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 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 的行为之是没有矛盾的。
对应的管理方式: (1)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发挥出员工的潜力,并使员工在为实现组织目标贡献力量时,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2)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3)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
一、激励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23—2000)提出 了著名的“激励与保健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人的需要分成两类:一类是“维持”或“保健”因素;另 一类是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的“激励”因素。
《管理思想史》PPT课件

实验的结果
1、车间照明实验——否定第一假设 2、继电器装配实验——否定二、三、四假设 3、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肯定第五假设 4、继电器绕组的工作室实验——发现非正式组织
18
霍桑实验的结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
的士气和积极性 工作团体中有非正式组织存在 霍桑效应:人在实验中的表现与平时不一样;官职越大,工人越敬畏
大规模的调查
调查方法:问卷和访谈 时间:1929-1932 对象:两万多个西方电器公司的工人 结论: 不是工作环境, 是人际关系影响人的生产效率
接线实验(男工实验)
14人自动组成两个非正 式小组 不能工作太多 不能工作太少 不能向领导打小报告 不得打官腔
定额为7312个焊点, 工人 只干6000-6600 工人偷懒 害怕失业 小组的监督 保护落后工人
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假定)
改善了材料供应情况和工作方法 减少了工作天数,减轻了工人的疲劳 改变了休息时间从而缓和了单调性 产量增加了,奖金增加了 改善了监督方法,使工人改变了工作态度
原因分析(女工的回答)
我们有一种实验的紧张感 实验中没有人监视我们,说闲话没有人叱责 你们对我们的健康很关心,我们有一种满足感 什么事都同我们商量,我们象也参与了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是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 ge Elton Mayo)等人从1924年到1932年通过著名的 “霍桑试验”所提出的理论。其理论集中在1933年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
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和罗特里斯伯格(FritzJ.Roethili s Berger)是侧重“自我实现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的 代表人物。
管理学--管理思想发展史概述.ppt

2.十四条管理原则。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十四条管理 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劳动分工。实现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 2 )权力与责任。权力是指“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 力”。而责任是随着权力而来的奖罚。约尔法认为,一个人在组 织阶梯上的位置越高,明确其责任范围就越困难。 ( 3 )纪律。约尔法认为,纪律实际上是企业领导人同下属人员之 间在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父母所达成的一种协议。 ( 4 )统一指挥。 ( 指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 的命令) (5)统一领导。 (是指组织结构的设置问题 ,即每一个具有同一目 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一、泰勒科学的主要内容:泰勒科学管理 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
1.工作定额原理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 泰罗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致力于 “时间动作研究”,探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 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 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的工人,是指 适合于某种工作并且愿意努力工作的工 人。
③财务性的工作(资金的取得与控制);
④会计性的工作(盘点、会计、成本及统计); ⑤安全性的工作(商品及人员的保护); ⑥管理性的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
2.十四条管理原则。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十四条管理 原则,至今仍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劳动分工。实现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 2 )权力与责任。权力是指“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 力”。而责任是随着权力而来的奖罚。约尔法认为,一个人在组 织阶梯上的位置越高,明确其责任范围就越困难。 ( 3 )纪律。约尔法认为,纪律实际上是企业领导人同下属人员之 间在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父母所达成的一种协议。 ( 4 )统一指挥。 ( 指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 的命令) (5)统一领导。 (是指组织结构的设置问题 ,即每一个具有同一目 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管理思想史ppt

一、科学管理理论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四)科学管理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1. 基层管理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
工作 定额 工作任务 如何布置 能力与工作 相适应 如何分配 人与岗位 操作方法、劳动工具、 工作环境标准化 如何提高一线 工作效率
例外 原则 最高管理 层应做什么
例如定额为10件,工资每件1元。超额完成的工资率 为120%,未完成的工资率为80%。
一、科学管理理论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三)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5.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1)金属切削实验 经过26年的数万次实验发现,切削不同的金属,应采取不同 车床转速和进刀量时,切削效率最高。并得出结论,加工前的 准备与测量等属于计划问题,如果把这么高难的工作交给工人 自行解决,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2)理论要点
中国的万里长城全长6700多公里, 用工数十万人,历时近百年。
本章内容概述
管理思想史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理论(19世纪末以前) 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理论( 19世纪—1930年) 第三阶段:中期的管理理论(1930年—1945年) 第四阶段:现代的管理理论(1945年以后) 人性假设理论 经济人:主要追求经济刺激。 社会人:主要追求社会交往。 自我实现的人:主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复杂人:追求随着处境变化而变化,不确定。 本章学习要领 时间线:以时间为轴,掌握管理历史脉络; 理论线:以理论为轴,掌握管理理论脉络; 人性线:以人性理论为轴,掌握管理的真谛。
把计划从执行中分离出来,管理当局应该负责做计划,而 工人和工长负责执行。实行工长职能制:计划工长 、执行工长 、 质量工长 、工艺工长 ,每人都有各自的指挥权.
管理思想史第3版第03章PPT

管理思想史(第3版)
方振邦 刘琪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1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2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3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注重人的 因素,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强调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 霍桑实验是指从1924年11月至1932年5月在美国西屋电器(又译为威斯汀豪 斯)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5.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选拔
领导者的选拔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
二、现代管理理论形成
巴纳德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组织问题,把组织看成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系统。 他还是第一位将理性制定决策提升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的管理学家,直接影响了在组织管 理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许多与传统组织理论不同的观点,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 基础。 被公认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五)领导的性质
1.领导者的主要工作
领导者的工作主要包含四大要素:确定目标、运用手段、控制组织、进行协调。
2.领导者所处的环境
分为稳定的情况和极端不稳定的情况。
3.领导者个人素质
包含五大要素:活力和忍耐力、决断力、说服力、责任感和智力水平。
4.领导者的培训
培训一般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
1.决策的主体
组织中的决策有个人决策和组织决
策两种。
2.决策的起因
组织决策来源一般有三个:上级的 指示、下属的要求以及管理者的创 新。
3.决策要素
方振邦 刘琪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1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2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3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注重人的 因素,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强调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 霍桑实验是指从1924年11月至1932年5月在美国西屋电器(又译为威斯汀豪 斯)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5.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选拔
领导者的选拔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
二、现代管理理论形成
巴纳德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组织问题,把组织看成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系统。 他还是第一位将理性制定决策提升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的管理学家,直接影响了在组织管 理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许多与传统组织理论不同的观点,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 基础。 被公认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五)领导的性质
1.领导者的主要工作
领导者的工作主要包含四大要素:确定目标、运用手段、控制组织、进行协调。
2.领导者所处的环境
分为稳定的情况和极端不稳定的情况。
3.领导者个人素质
包含五大要素:活力和忍耐力、决断力、说服力、责任感和智力水平。
4.领导者的培训
培训一般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
1.决策的主体
组织中的决策有个人决策和组织决
策两种。
2.决策的起因
组织决策来源一般有三个:上级的 指示、下属的要求以及管理者的创 新。
3.决策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 阶段一
• 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1924—1927年)
• 阶段二
• 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1927—1928年)
• 阶பைடு நூலகம்三
• 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访谈实验(1928—1931年)
• 阶段四
• 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1931—-1932年)
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
1.组织的内部平衡
内部平衡是指通过保持对组织成员的诱因和贡献 的平衡,来确保组织成员积极地达到成组织目标 的过程。也就是对成员进行激励的过程,是组织 目标和个人目标平衡的过程。
2.组织的外部平衡
外部平衡是指组织与外部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 方面:一是组织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平衡, 二是协作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五)领导的性质
1.领导者的主要工作
领导者的工作主要包含四大要素:确定目标、运用手段、控制组织、进行协调。
2.领导者所处的环境
分为稳定的情况和极端不稳定的情况。
3.领导者个人素质
包含五大要素:活力和忍耐力、决断力、说服力、责任感和智力水平。
4.领导者的培训
培训一般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
巴纳德提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规模大小或级别高低, 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二)权威接受论
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的一种“秩序”,一种信息交流的对话系统, 是个人服从于协作体系要求的愿望和能力。
巴纳德则提出了著名的权威接受论,认为权威由作为下级的个人来决定, 给予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解释。也就是说,一项命令是否有权威性取决于 接受命令的人,而不取决于权力当局或发布命令的人。
巴纳德还发展出一个“无异区间”的概念,来解释一个组织怎么才能够 在这种独特的权威概念下进行工作。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三)组织决策论
巴纳德指出,组织理论研究的重点不是组织作业的科学化与合理化,而 是组织的决策活动,组织的存在和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 的决策水平,为西蒙决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素材。
5.领导者的选拔
领导者的选拔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
二、现代管理理论形成
巴纳德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组织问题,把组织看成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系统。 他还是第一位将理性制定决策提升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的管理学家,直接影响了在组织管 理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许多与传统组织理论不同的观点,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 基础。 被公认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二、现代管理理论形成
现代管理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的不同: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的性质和过程决定管理职能的内容以及必须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而不仅仅孤立地分析管理职能或管理过程。
现代管理理论不是单纯地阐述实现管理目标的各种原理和方法,而是剖析组织的本质是 什么、人在组织中如何行动等等问题。
现代管理理论不仅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也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 作为分析对象。
1.决策的主体
组织中的决策有个人决策和组织决
策两种。
2.决策的起因
组织决策来源一般有三个:上级的 指示、下属的要求以及管理者的创 新。
3.决策要素
决策的制定同时受到客观因素和战 略因素的制约。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四)组织平衡论
管理的艺术就在于维持组织的平 衡,维持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从 而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继续协作。
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后人把由他开 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称作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一、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主要观点 (一)组织协作系统论
巴纳德独创性地界定了组织的概念,并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 织,提出正式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协调活动或效力的 协作系统。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基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
霍桑实验的结果由梅奥于1933年正式发表,书名是《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这标志着人际关系学派的建立。
人是“社会人”而 不是“经济人”
正式组织中存在非 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 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1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2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3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 1961)于1938年发表了管理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经理人员的 职能》一书,对组织和管理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与传统 组织和管理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
1937年,卢瑟•古利克(Luther H. Gulick,1892—1993)与厄威克合作出版了《管理 科学论文集》一书,将自法约尔以来的有关管理职能方面的论说加以系统化,并以政 府管理为背景,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即著名的POSDCORB。七种职能分 别是: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 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
1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2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3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注重人的 因素,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强调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 霍桑实验是指从1924年11月至1932年5月在美国西屋电器(又译为威斯汀豪 斯)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即更注重 组织行为的效果(做正确的事)。
1 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与主要观点 2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3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其他管理思想及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一)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的主要内容
林德尔•厄威克(Lyndall F. Urwick,1891—1983)对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的贡献,集 中体现在1944年出版的《管理的要素》一书中。他将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结 合起来,继承了泰勒关于管理过程要以实践和科学调查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又引入了 法约尔的计划职能和穆尼等人对组织职能的分析,自己重新发展和分析了控制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