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及对策
我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文章编号:10062446X(2008)0520016205我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杨文茵(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160)摘 要:对中药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机遇与挑战方面阐述了其发展趋势,对中药实现现代化,推动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如何消除贸易壁垒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由于国家政府各项政策的倾斜,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从现代化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中药;出口贸易;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752162 文献标识码:A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医药工业一直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其中,全世界中药年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中药在全球的应用地区已达到45%。
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但存在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为应对“洋中成药”及国外天然药物的冲击和影响,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几年来中国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产品开发等方面对中药倍加关注。
1 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药治疗疾病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绵延上千年,中药的使用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也已经成为现今中药发展的主题。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80年代,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当时的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口贸易开始受到关注[122]。
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由于国内中药企业之间竞相压价、无序竞争,再加上中药的质量标准不稳定、科技含量低等关键因素,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呈下降趋势,中药出口整体增长速度不快,其中中成药出口不能摆脱徘徊不前的状态[1]。
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政府的重视及扶持下,2004年我国中药对各大洲的出口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到了2006年,中国中药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3188%。
我国中药的现状与出口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2017年2期总第839期中药(TCM )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积累起的医药药物。
中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巨大。
中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者调节人体机能。
在我国的所有中药种类中,绝大多数为植物药(因而记载中药的书籍,也称作“本草”),少数为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按照加工工艺,可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一、我国中药出口现状从宏观上分析:全世界的植物药市场,大体可分为:传统亚洲市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欧洲市场(以华裔及华裔区为市场中心);北美市场(以美国为中心,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这三大市场,是植物药的主要代表性市场,同时也是我国中药、中成药、保健品出口的主要地区。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相互竞争,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如何?首先,我国中药出口产业基础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国家。
据调查显示:我国拥有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
2015年,据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统计数据,我国中药出口实现总产值达37.70亿美元,同比增长4.95%,高于同期整体医药出口增幅2.25个百分点。
其次,我国中药出口规模。
自加入WTO 之后,我国中药出口,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2015年,保健品出口额2.82亿美元,而中成药出口额也达到2.62亿美元。
同比实现了6.34%和4.65%的增长。
按照这种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的中药出口贸易会更加光明。
二、我国中药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1.文化差异不言而喻,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认知差异,是中药向外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障碍。
文化的差异性由多种因素构成,如地理环境、气候、饮食、传统、信仰、审美等等。
而对中药而言,西方人在接触时,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其难以理解、接受中药的重要原因。
东方人的思维模式,侧重于“悟”;西方人思维更侧重于“智”。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1、中药产业规模较大,但龙头企业较少。
据统计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7581家但龙头企业较少,纯粹中医药收入超1000亿企业尚无一家,超100亿的企业屈指可数,2018年数据统计显示实现销售收入只有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018年中国中成药累计产量261.9万吨同比下降31.7%。
2、中药出口增长减缓,但进口数量增长迅速。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57.68亿美元,同比下降1.56%。
其中出口额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7.39%,进口额18.5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8%。
中成药出口额为2.64亿同比增长5.51%,2018年我国中成药进口额为4.03亿同比增长9.53%,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10.31亿美元同比下降9.49%,2018年我国药材及饮片进口额为2.85亿美元同比增长9.16%。
3、中药种植规模增大,但缺乏源头监管。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中药材种植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
地方政府极力推行中药材种植,但是未能严格按照道地药材规划进行科学种植,同时缺乏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扶持,源头监管缺乏,土壤检测、田间作业全过程监管缺失导致品种变异,原药材性状、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农残重金往往超标,出现掺假、增重、染色等等不法现象。
4、中药价格波动加剧,企业采购成本增加。
由于药材种植监管缺失,原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完全符合药典要求的原料药缺乏。
同时,监管部门对中医药下游产业企业如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监管逐年增强,各种市场抽检、飞行检查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根据《中国药典》要求,对原料药的性状、显微、含量检测、重金农残等检测项逐年增多,生产企业承担的检测成本增加,检验检测设备投入巨大。
5、中药产品业态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中药产品业态包括中药饮片、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颗粒剂、粉剂、代煎代配,以及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中药产品作为我国的特色产业,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挑战,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仍需不断努力。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面临激烈的竞争。
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中药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市场份额较小,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遇到的技术壁垒主要包括相关标准和认证。
一方面,国际市场对中药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检测标准和认证程序也日益严格。
另一方面,中药产品的注册和认证制度尚不完善,给出口带来一定难度。
为促进中药产品出口,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
政府加强了中药产品质量监管,推动中药行业规范化发展。
政府设立了中药产品出口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政府还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面对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未来趋势如下:国际市场前景: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产品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我国中药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中药产品国际化进程。
竞争格局:国际中药市场将逐渐呈现多元化、规范化的竞争格局。
我国中药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壁垒:随着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提高,相关技术和认证标准也将不断完善。
我国中药企业应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突破技术壁垒。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药产品出口。
企业应政策动向,充分利用政策资源,提高出口效益。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具有丰富的品种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仍需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应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将在国际市场前景、竞争格局和技术壁垒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势,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回归大自然潮流的兴起,天然植物药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
中医以其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和特有的治疗效,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而中药因其源自天然,成本较低,且副作用小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长达几千年。
然而面对日益扩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中药的出口状况并不能让人满意,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远远不及日本、韩国等国家,这种状况不能不令国人大失所望。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所具有的优势和当前的出口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出口现状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药出口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中药产品的包装不规范及贸易壁垒的限制等,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推动我国中药出口的发展,就必须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改进出口产品包装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中药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使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内外联动,打破某些国家的贸易壁垒,为中药产品的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中药质量标准贸易壁垒知识产权AbstractWith the tide of returning back to the nature, the natural plant medicine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round the worl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has been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because of its special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unique therapeutic effe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sts less and has little side effect as it sources from the nature, so it has been concerned by all the countries on the earth. China, as the original coun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us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resource as long as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facing to the broad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expor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is not satisfy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 capacity is far inferior to Japan and South Korea, which makes the Chinese disappointe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in the expo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our country and shows the export satiation by now.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unstable quality,questionable packing and limit from the trade barriers are main reasons to the unsatisfied export situation. Only in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mproving the packing, breaking the trade barriers and protect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n we improve the expor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standard trade barriers intellectual property目录引言 (4)1 中药的概念及中药国际市场前景展望 (4)1.1中药的概念 (4)1.2 中药国际市场前景展望 (4)2 我国中药出口的优势 (5)2.1悠久的历史文化 (5)2.2丰富的药材资源 (5)2.3 充实的劳动力资源 (5)3 我国中药出口面临的问题 (6)3.1中药出口规模较小 (6)3.2中药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6)3.3中药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7)4 影响我国中药出口的因素 (7)4.1中药出口产品的质量不稳定 (7)4.2中药出口产品包装不规范 (7)4.3贸易壁垒的限制 (8)4.4科研实力较弱 (9)5 改善我国中药出口现状的对策 (10)5.1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0)5.2改进产品包装,适应市场需要 (10)5.3内外齐动,打破贸易壁垒 (11)5.4加大科研投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11)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形成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潮流,天然植物药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
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
在此根底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面临的根本形势,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政策建议:通过“以医带药〞方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进一步制定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及标准;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药出口国际竞争力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
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说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1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约30万hm2,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30~40万吨,其中野生药材占60%,家种药材占40%。
200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到达96万hm2。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开展和中药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一、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中药是我国非常传统的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唐宋时期就向外大量输出药材,当时出口的药品种类多达几十种,包括人参、牛黄、朱砂、茯苓、附子、川椒、远志、甘草等。
中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参加WTO 及世界对传统医药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药出口贸易得到进一步开展。
1.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
建国以来,我国中药出口一直开展较快,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74年我国中药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1979年到达2.7亿美元,1985年增加到3.6亿美元,1974~198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2.35%,开展迅速。
1991~2021的二十年间,我国中药出口经历了快速增长、下降回落、快速增长的不同开展阶段。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1.3.1国内研究综述 (2)1.3.2国外研究综述 (4)1.3.3对本论文研究的启发 (4)1.4研究的方法 (4)2我国中药出口的现状 (6)2.1中药总体贸易情况 (6)2.2中药出口总量逐年增长 (6)2.3中药出口区域比较广泛 (7)2.4中药出口品种较单一 (8)2.5我国中药国际市场占有低 (9)3我国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1)3.1存在的问题 (11)3.1.1中药出口增长率逐渐降低 (11)3.1.2中药出口品种创新不足 (11)3.1.3欧美市场开拓不足 (12)3.1.4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 (12)3.2产生的原因 (12)3.2.1中药出口产品难以突破贸易壁垒 (12)3.2.2中药质量未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14)3.2.3国际市场营销不足 (15)4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对策 (16)4.1 宏观层面 (16)4.1.1建立贸易壁垒预防机制 (16)4.1.2建立中药生产标准体系 (16)4.1.3积极维护跨国知识产权 (16)4.1.4加强中药标准化 (17)4.2 微观层面 (17)4.2.1与中医药服务结合,提升中药质量 (17)4.2.2建立国际中药营销体系 (18)4.2.3完善中药出口名目录 (18)5结论 (19)参考文献 (19)致谢 (21)我国中药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中药出口规模处于增长疲软期,受到国际贸易壁垒影响,部分中药出口规模不断下降。
同时,由于我国中药产品深加工技术不足、标准化进程发展缓慢,国家政策导向性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出口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对我国中药出口现状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规模、出口区域、市场占有率等情况,深入分析我国中药出口国际竞争力状况。
同时,结合我国中药出口现状,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完善对策。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药材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增加,中药材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药材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产业的现状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和消费国家,中药材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材市场年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额也逐年增长。
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方面,中药材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得到了有效管理和规范化。
另一方面,中药材的质量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相关监管措施逐渐完善。
二、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尽管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药材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过度开发和滥采滥挖问题。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有些濒临灭绝。
这对于中药材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其次,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关注。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采用劣质原料或添加非法添加剂,导致中药材质量不合格甚至有毒有害。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中药材产业的形象和信誉。
另外,中药材市场存在着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由于市场缺乏统一的价格指导和信息公开透明,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波动较大。
同时,消费者对于中药材的认知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容易被不良商家误导。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针对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和保护机制。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的监管,推广优质种植技术和规范化生产模式。
其次,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问题成为政府与产业界人士关注的热点,中药出口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药出口的现状、出口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对中药质量、中药相关标准与规范、出口注册难题、信息流通以及市场秩序等方面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中药;出口贸易;对策
一、绪论
(1)选题研究意义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其药理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高安全性和低副作用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医药工业一直保持7% 的年均增长率, 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其中, 全世界中药年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 而且每年以10% 的速度增长。
中药在全球的应用地区已达到45% 。
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 但存在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 为应对 洋中成药及国外天然药物的冲击和影响, 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几年来中国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产品开发等方面对中药倍加关注。
(2)国内外研究动态
1、安睿、张伟认为我国中药贸易中存在贸易地集中、品种混乱、中成药所占比例少、传统中药资源物种破坏严重等问题。
2、吴文涛认为我国多年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使中药产业的各项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中药产业的发展效率不高;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企业产权不清晰,科研开发和产业脱节,也使中药产业前进的动力不足。
3、陈蛟、阎志军认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还较弱,应组建具有竞争力的中药企业集团,发挥集团在规模、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4、何娣认为我国中药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中药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