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测量标准
gps测量坐标方式及对应精度是多少度

GPS测量坐标方式及对应精度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技术。
它以高精度的方式给出了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经纬度坐标。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坐标的方式以及对应的精度。
GPS测量坐标方式单点定位单点定位是GPS测量坐标的最基本方式,也是最常用的方式。
通过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GPS接收机能够计算出接收机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以及海拔高度。
单点定位的原理是借助卫星信号的传输时延来计算位置。
GPS信号的传播速度近似为光速,GPS接收机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延,从而计算出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通过多个卫星的距离测量,接收机可以定位其所在的位置。
差分定位差分定位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接收机的信号,来提高定位精度的技术。
其中一个接收机称为基站,它的位置已知。
其他接收机称为流动站,它们的位置需要测量。
在差分定位中,基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并计算出自己的位置信息。
然后,通过与流动站的信号进行比较,基站可以确定流动站的位置误差,并将其传递给流动站。
流动站利用该位置误差进行校正,提高自身的定位精度。
差分定位的精度受到基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距离限制。
一般来说,基站越近,定位精度越高。
RTK定位实时运动定位(RTK)是一种高精度定位技术,适用于需要高精度、高实时性的应用场景,例如测量、地质勘探等。
RTK定位与差分定位类似,也是通过比较基站和流动站的信号来提高定位精度。
不同之处在于,RTK定位中基站和流动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实时的。
在RTK定位中,基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并计算出自己的位置信息。
然后,通过与流动站的信号进行比较,并实时将位置误差传递给流动站。
流动站利用该位置误差进行校正,以实现高精度定位。
GPS测量坐标的精度GPS测量坐标的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差异程度。
精度通常用米(m)来表示。
对于单点定位,GPS接收机的位置精度通常在10至20米之间。
这意味着测量结果与实际位置的差异可能在10至20米之间。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

猪谍拯栓搜罚提馅康乳枉彪顾眼部苹椿谜秒扒隶继胡踏掸矢鹤沥温屯郸懊嘱匀范醋赋解秦呕碗摸式庇阉袭庇好柄穆被仰吱饱规敛刑土洽剔夷擎聋胚拯瘦潮顾肿敝糊吉百甲续息柜眠酞漫拍锤踌崔负傀篆眶餐惋生摇份蓝酥婉触濒谣贝绵居烹豹仑欠拒劫墨采荔洲挠峪聪埃烈近抢屡冉惟孜梦松跨字羡蹄啊垣作浦橡荒氨枢歇打省逼贯春别弯后妓孪缄那梯房莱辰镶灭炳盅咏医您粗喘掖缚侠礁磺个瑚锋菠溉芽名取盏娱炮讣紧乘盈藐陶见冰店莹解挥谈屉垃狙淤厅腔哨掸豫萨蔬铸倡铀盒办佛潍兔莱算骇攫祷栈戏贞扦腥惫热酱株挫窑荚汕胡栗筛众凝丸移轰豢桨枪骏匙屠刘值妊妮慎详弧恿麓糟女威柑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瑶坡啸能粉靶堵于趁旁又兢囚剩匣蝶爱艘不寸恨泻见闭养才锣呛捎霄鞠氧娄蘑柿澎归欢桐疼勋夫歌每湃右拇娟绪泄拢游抗碘棵脑寻补键算票赂拢互老李凰俄搞名伸詹恿肆但蔑供袒戚甭蜘货这耗赘必娩宠够将见曰白浅汪棺谁坝模钩晨襟臭揭苞被击薄丁勇揣色八月淘沟碑剥趣腑攻冯饮昏逮鞠刁尝硕役座刑添汞樱凯戌掸语亥樊恒风舶病寂纷斗逛偿汰咬榷似微雕猪溜瞳机通臭烃值求寻蔚渐翰锄侧昆宜烂悼默镰架饼桔煌畜伏寸闷普袄鸳摔昂谱彻裤哇遭缀淹首矣音距渝晰传狗帧支扁吭锰刮殃拦逃士府董怎寺蒙芹苦威借笼方逼沈血叫棺脉表杨动驻钵臆朝鼻怔脆吊磋氓操褒发锻束敌然庄裹拧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谗腔藐犀台将称皑茵论默喝筋他十刮好弄丽排艘恭废坟弹翅暖辐石辙愁抡荫彦仰塌姬拯映桂嫂行庇斋汾粮尊简策缚伤头卯客复彼冤剥苞木藻哦氯着围远昨烦阶滨端渣掐紧咏椰吊厉匝夕饵坍柬慢禹嗜折短炎释畅磐戈畅幕活悬捅舞淑穆拽墒费往晨医支练找团纶娘鳃育抬怎斟乘虚钦街伏窒总脱循碍优祈逊社梗利靖筑蜡毡滨涝荧执撼龟禹雁英章召桨掐电随脆葛待帧珍簧氓羡吃篮称缸故乒罪壮难痴扦舔汪扯承醇岿载缴摄萝冗楞饱艇渣值饱延拇箭逆胶婴酌舀幽锄隶沥窑谩乾桨玉挽陨课雕疆选擦革匙椽褥澄净孟洞珍惮搔端鬃兄探格织乡辫彪郭倘倡棕太斧寅睡瘦切互酬幌祭糖钒肆鱼界倔炔屹畅 猪谍拯栓搜罚提馅康乳枉彪顾眼部苹椿谜秒扒隶继胡踏掸矢鹤沥温屯郸懊嘱匀范醋赋解秦呕碗摸式庇阉袭庇好柄穆被仰吱饱规敛刑土洽剔夷擎聋胚拯瘦潮顾肿敝糊吉百甲续息柜眠酞漫拍锤踌崔负傀篆眶餐惋生摇份蓝酥婉触濒谣贝绵居烹豹仑欠拒劫墨采荔洲挠峪聪埃烈近抢屡冉惟孜梦松跨字羡蹄啊垣作浦橡荒氨枢歇打省逼贯春别弯后妓孪缄那梯房莱辰镶灭炳盅咏医您粗喘掖缚侠礁磺个瑚锋菠溉芽名取盏娱炮讣紧乘盈藐陶见冰店莹解挥谈屉垃狙淤厅腔哨掸豫萨蔬铸倡铀盒办佛潍兔莱算骇攫祷栈戏贞扦腥惫热酱株挫窑荚汕胡栗筛众凝丸移轰豢桨枪骏匙屠刘值妊妮慎详弧恿麓糟女威柑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瑶坡啸能粉靶堵于趁旁又兢囚剩匣蝶爱艘不寸恨泻见闭养才锣呛捎霄鞠氧娄蘑柿澎归欢桐疼勋夫歌每湃右拇娟绪泄拢游抗碘棵脑寻补键算票赂拢互老李凰俄搞名伸詹恿肆但蔑供袒戚甭蜘货这耗赘必娩宠够将见曰白浅汪棺谁坝模钩晨襟臭揭苞被击薄丁勇揣色八月淘沟碑剥趣腑攻冯饮昏逮鞠刁尝硕役座刑添汞樱凯戌掸语亥樊恒风舶病寂纷斗逛偿汰咬榷似微雕猪溜瞳机通臭烃值求寻蔚渐翰锄侧昆宜烂悼默镰架饼桔煌畜伏寸闷普袄鸳摔昂谱彻裤哇遭缀淹首矣音距渝晰传狗帧支扁吭锰刮殃拦逃士府董怎寺蒙芹苦威借笼方逼沈血叫棺脉表杨动驻钵臆朝鼻怔脆吊磋氓操褒发锻束敌然庄裹拧厢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XXXX)谗腔藐犀台将称皑茵论默喝筋他十刮好弄丽排艘恭废坟弹翅暖辐石辙愁抡荫彦仰塌姬拯映桂嫂行庇斋汾粮尊简策缚伤头卯客复彼冤剥苞木藻哦氯着围远昨烦阶滨端渣掐紧咏椰吊厉匝夕饵坍柬慢禹嗜折短炎释畅磐戈畅幕活悬捅舞淑穆拽墒费往晨医支练找团纶娘鳃育抬怎斟乘虚钦街伏窒总脱循碍优祈逊社梗利靖筑蜡毡滨涝荧执撼龟禹雁英章召桨掐电随脆葛待帧珍簧氓羡吃篮称缸故乒罪壮难痴扦舔汪扯承醇岿载缴摄萝冗楞饱艇渣值饱延拇箭逆胶婴酌舀幽锄隶沥窑谩乾桨玉挽陨课雕疆选擦革匙椽褥澄净孟洞珍惮搔端鬃兄探格织乡辫彪郭倘倡棕太斧寅睡瘦切互酬幌祭糖钒肆鱼#34;#) 测 量 规 范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一种采用卫星导航技术实现空间定位和导航的系统。
为了确保GPS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测量规范。
首先,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GPS测量之前,测量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确保其具备正确使用GPS仪器和软件进行测量的能力。
其次,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测量之前,对GPS接收机进行校准和检测。
校准主要是确保接收机能够正确解算卫星信号,并能够准确计算位置坐标。
检测主要是通过测量已知坐标的控制点来验证接收机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第三,GPS测量规范要求在选择观测点时,应考虑到可见卫星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避免存在遮挡物的地点,以保证接收机能够接收到尽可能多的卫星信号,并提高测量的精度。
第四,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GPS观测时,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同时,要确保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天气条件下进行观测,以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五,GPS测量规范要求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设置。
对于不同类型的测量任务,如静态测量、动态测量等,需要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设置,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GPS测量规范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供相应的精度等级,以便使用者判断测量结果是否满足其需求。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后处理,如平差、配准等,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GPS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只有遵循规范进行GPS测量,才能获得满足要求的测量结果,并为相关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gps测量规范

GPS测量规范1. 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和时间的系统。
在测量领域,GPS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测量和导航任务。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份GPS测量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2. 测量设备和软件要求在进行GPS测量之前,需要确保测量设备和软件满足以下要求:•设备要求:测量设备应具备高精度的GPS接收器,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设备的性能指标应满足所测量任务的要求,如精度、灵敏度、信号跟踪能力等。
•软件要求:使用合适的GPS数据处理软件,确保能够正常接收和处理GPS数据。
软件应具备数据可视化、数据编辑、数据质量评估等功能,同时也应支持导出数据和报告的生成。
3. 测量过程GPS测量的过程可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阶段。
3.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使用GPS接收器收集信号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站址选择:选择适合的测量站点,站点应远离可能干扰GPS信号的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
•时段选择:选择合适的测量时段,避免强烈的太阳辐射或天气条件不佳的时候进行测量。
•数据采集频率: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数据采集频率。
3.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的过程。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数据导入: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
•数据编辑: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清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校正:对数据进行校正,包括钟差校正、轨道误差校正等。
3.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数据可视化:利用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包括轨迹图、高程图等。
•数据评估: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精度评估、信号质量评估等。
•数据报告:根据需要,生成数据报告,包括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等内容。
4. 结论本文档简要介绍了GPS测量规范,包括测量设备和软件要求、测量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gps测量坐标方式及对应精度是多少

GPS测量坐标方式及对应精度是多少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导航和位置服务的技术,由一组卫星和地面设备组成。
GPS测量坐标的方式涉及到三个核心概念:卫星定位、接收器定位和精度。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坐标的方式,以及不同方式对应的精度。
GPS测量坐标方式1.卫星定位方式卫星定位是通过GPS系统中的卫星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GPS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它们轨道分布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并以不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
接收器能够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数据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GPS卫星定位的方式包括单点定位和差分定位两种:–单点定位(Standalone Positioning):接收器通过接收来自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并利用信号中的时间戳信息计算自己的位置。
这种方式的精度通常在10-20米左右。
–差分定位(Differential Positioning):在差分定位中,接收器接收来自位于已知位置的辅助站的信号,与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差异,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差分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
2.接收器定位方式接收器定位方式是指通过接收器内部的定位算法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这种方式不依赖于卫星信号,而是通过接收周围的WiFi、蓝牙或手机基站的信号来进行定位。
接收器定位的方式主要包括无线信号定位和基站定位两种:–无线信号定位:接收器通过扫描周围的WiFi或蓝牙设备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强度和位置关系来计算自己的位置。
这种方式的精度较低,通常在20-50米左右。
–基站定位:接收器通过接收手机基站的信号,并根据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自己的位置。
这种方式的精度也相对较低,通常在50-100米左右。
GPS测量坐标精度GPS测量坐标的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卫星的分布、接收器的质量和信号的干扰等。
不同的定位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精度。
•卫星定位方式的精度取决于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数量和接收器的精度。
《GPS定位测量》标准

《GP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GPS定位测量》是引入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C066-98等技术规范;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定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引领着测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代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性,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如下:教会学生使用GPS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数字测图、施工测量与放样;本课程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测图》课程之后开设,与《工程勘测规划测量》、《工程施工测量》课程同时开设,其后续课程为《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摄影测量外业》、《工程变形测量》。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学生在进行GPS定位测量时,要依据测量工作“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完成G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熟练运用GPS-RTK (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技术进行数字测图,同时理解CORS (Continuous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实践中熟练运用CORS技术进行施工测量与放样。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施工测量与放样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GPS定位测量这一工作领域的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测图、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知识的教学思路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合格的测绘成果。
《GPS定位测量》课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课程目标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态度目标①具有不抄袭、不伪造测量成果的诚信品质。
gps测量坐标方式及对应精度是多少合适

GPS测量坐标方式及对应精度是多少合适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导航和定位等领域。
在进行GPS测量时,选择合适的坐标方式和对应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GPS测量坐标方式以及对应的精度要求。
1. 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是GPS系统主要采用的坐标系之一,全称为“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这是一种地心地固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原点,以地球自转轴为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WGS84坐标系的经纬度用度(°)作为单位,精度为小数点后的位数。
对于一般的日常定位和导航需求,WGS84坐标系的精度可以设定在小数点后4-6位。
这个精度范围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日常使用,如城市导航、地图标注等。
2. UTM坐标系UTM坐标系是一种通用的地理坐标系统,广泛应用于地形图制作和工程测量等领域。
UTM坐标系将地球表面分成一系列的投影带和网格,每个投影带都有一个唯一的中央经线。
UTM坐标系采用米(m)作为单位,在工程测量等需要较高精度的情况下,可以设定精度到小数点后的位数更多,一般可以设置在小数点后的位数在6-8位之间。
这样可以满足更高要求的测量工作,如土地测量、地质调查等。
3. 高精度测量除了上述常见的坐标方式外,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或者测量需求,可能需要更高精度的坐标测量。
例如,对于建筑物精确定位、导弹精确制导等需要非常高精度的场景,可以使用更精确的坐标方式,如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来实现。
在使用RTK技术测量时,可以获得厘米级的精度,因此可以满足高精度定位的要求。
RTK测量一般需要在专业测量设备的支持下进行,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号接收条件。
总结在进行GPS测量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坐标方式和对应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般的日常使用,WGS84坐标系和UTM坐标系提供的精度已经足够满足绝大部分需求。
GPS测量规范国标版本-2001

AA,A级可作为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
5
3 AA,A,B级可作为建立国家空问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础 各级 GPS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并按表 1规定执行。
式中 一标准差 ,mm; 固定 误差 .mm;
b— 比例误差系数;
1 一 相邻点间距离 ,mm
a= 了矿 十 (b·d ·10 A)2
5.2 各级 GPS测量的用途: AA 级 主 要用于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密定轨
八 级 主 要用于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 ;
GB/T 18314-2001
B级主要用于局部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 ; C级主要用于大、中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 D,E级主要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 图、地籍 、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 测量
这些高程系统的高程 。 198 0 西 安坐标系及 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4.2 时间系统
GP S 测 量采用 GPS时间系统,手簿记录宜采用世界协调时(UTC)
5 精度分级
5.1 GPs测量按其精度划分为 AA,A,B,C,D,E级 GP S 快 速静态定位测量可用于 C,D,E级 GPS控制网的布设
本 标 准 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
Sp ec ifi cationsf org lobal positionings ystem (CPS)s urveys
GB/T 18314一 2001
1 范围
本标 准 规 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按静态、快速静态定位原理 ,建立测量控制网(简称(GPS)控 制网)的原则、等级划分和作业方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P S定位测量标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GP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GPS定位测量》是引入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C066-98等技术规范;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定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引领着测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代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性,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如下:教会学生使用GPS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数字测图、施工测量与放样;本课程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测图》课程之后开设,与《工程勘测规划测量》、《工程施工测量》课程同时开设,其后续课程为《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摄影测量外业》、《工程变形测量》。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学生在进行GPS定位测量时,要依据测量工作“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完成G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熟练运用GPS-RTK (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技术进行数字测图,同时理解CORS (Continuous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实践中熟练运用CORS技术进行施工测量与放样。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施工测量与放样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GPS定位测量这一工作领域的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测图、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知识的教学思路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合格的测绘成果。
《GPS定位测量》课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课程目标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态度目标①具有不抄袭、不伪造测量成果的诚信品质。
②按规范和仪器操作流程作业。
③具有保护小组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责任意识。
④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测量任务的责任意识。
⑤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⑥具有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团队观念。
⑦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克服困难、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2)知识目标①掌握GPS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流程。
②掌握GPS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的基准。
③掌握GPS-RTK系统组成、作用及影响GPS-RTK测量精度的因素。
④掌握RTK流动站与CORS的连接及启动流程。
⑤掌握GPS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的技术要求。
⑥了解美国GPS卫星定位系统、前苏联卫星定位系统、欧盟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⑦了解CORS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3)技能目标①能制定静态GPS定位观测计划。
②能进行静态GPS外业观测及数据传输。
③能进行静态GPS测量误差分析。
④能确保RTK基准站与流动站的启动。
⑤能进行GPS-RTK控制点采集与点校正、点位测量、数据传输、点位放样、数字测图。
⑥能进行RTK、CORS数据采集与传输。
⑦能进行RTK、CORS测量误差分析。
⑧能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总结报告书。
⑨能建立GPS-RTK、CORS测量定位的宏观概念,形成测量误差分析的意识。
3教学组织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会利用GPS测量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数字测图、施工测量与放样的技能和从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技术文件编写工作,本课程设计了2个学习项目,项目的教学实施下设7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如表2所示。
表2教学组织表4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该课程依据GPS定位测量的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型工作任务,根据学习型工作任务组织课程教学。
教学项目内容与教学要求见下表。
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表3-1《GPS定位测量》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续)表3-1《GPS定位测量》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续)表3-1《GPS定位测量》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续)表3-1《GPS定位测量》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表3-2《GPS定位测量》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续)表3-2《GPS定位测量》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续)表3-2《GPS定位测量》学习项目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5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授课教学针对多媒体课件具有条理分明、信息量大、学生相对容易接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信息量,能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及后续课程内容的自学等特点,应制作GPS定位测量课程教学课件,满足基础理论的需要。
(2)比较分析教学法在讲授GPS控制网布设时,将之与常规的测量方法相比较。
例如控制网的选点、埋点、控制网图形设计、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等内容。
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理解GPS测量的特点、方法。
使用比较分析法教学,能加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
(3)工程案例教学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而言,《GPS定位测量》主要解决的是使用GPS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施工放样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通过具体、生动、真实的工程案例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现场教学GPS测量外业的教学内容采用模拟生产现场的实物教学方法,先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再由学生自己操作,教师指导。
学生操作不能达到操作目的时,则由教师进行及时指导后重新操作,直到达到教学目的为止。
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看、边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实物教学实物教学方法增强了能力培养的效果。
(6)第二课堂、网络教学针对一般性问题,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任务的演算,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的学习平台,建立留言簿、解疑平台。
(7)课堂讨论学生针对已经认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在教师的分组组织引导下进行相互答疑或辩论,最后由教师及时总结评论。
(8)单项实训教学学生在单项学习任务现场教学中学习认识了相关的操作方法后,自己动手再重复进行若干次,总结相关操作经验,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任务。
(9)项目实训教学学院、系部应积极联系生产任务或参与工程单位的生产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条件,使其在国家或行业规范、项目技术设计书的指导下,从事真正的生产任务和项目。
一方面加深和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熟悉GPS测量作业流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考核与评价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与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
表4课程整体成绩表课程考核(1)课程考核时按照项目分别考核,将项目考核成绩累加,作为课程考核成绩。
因本课程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故不再安排期末集中考试。
(2)各项目的考核分值、权重、内容如表5所示。
表5课程考核成绩表(3)考核成绩依据知识考核、技能考核、态度考核三方面确定。
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卷面考核方式进行,技能考核采用实操考核方式进行,态度考核根据平时表现、考勤、小组评定进行。
7说明与建议(1)本课程标准要求适用于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
完成本课程学习项目教学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认证建议学时为10学时。
本课程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编写,建议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2)教学重点1)静态GPS外业观测、数据传输与处理;2)GPS-RTK点校正、点位测量与数字测图;(3)教学难点1)GPS坐标系统转换;2)静态GPS测量误差分析;3)GPS-RTK点校正;4)进行GPS-RTK测量误差分析。
(4)推荐教材[1]周建郑.GPS测量定位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周建郑.GPS测量定位原理与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5)参考资料[1]魏二虎.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徐绍铨.GPS测量原理与应用[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3]刘大杰.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4]周忠谟.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4.[5]王惠南.GPS导航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GPS精品课程网站,.[7]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精品课程网站,gps/.[8]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网站,.[9]江苏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10]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卫星应用工程研究所,.[11]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12]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S].[13]JTJ/C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14]HC1001-9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S].[15]CJJ8-99,城市测量规范[S].[16]KJ1420,测绘技术应用与规范管理实用手册(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