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计算题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链传动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载荷比带传动要小,这主要是因为( C )。
A、链传动只用来传递较小功率B、链速较高,在传递相同功率时圆周力小C、链传动是啮合传动,无需大的张紧力D、链的质量大,离心力大2、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当齿轮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增加齿数时,则( C )。
A、提高了轮齿的弯曲强度B、提高了齿面的接触强度C、降低了轮齿的弯曲强度D、降低了齿面的接触强度3、受中等冲击载荷、支承刚度较差、速度较高的两轴之间宜选用( A )。
A.弹性柱销联轴器 B.凸缘联轴器C. 十字滑块联轴器 D.万向联轴器4、带传动工作时,设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 C )。
A.进入大带轮处 B.离开大带轮处C. 进入小带轮处 D.离开小带轮处5、有一减速器传动装置由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组成,其安排顺序以方案( A )为好。
A.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B.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C.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D.链传动带传动齿轮传动6.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 C )。
A、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B、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C、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D、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7.为联接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两块薄钢板,一般采用的螺纹联接类型应是( A )。
A.螺栓联接 B. 双头螺柱联接C.螺钉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8.齿面硬度HB≤350HBS的闭式钢制齿轮传动中,主要失效形式为( B )。
A.齿面磨损 B.齿面点蚀C.齿面胶合 D. 轮齿折断9.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是为了防止轴承( B )。
[pvA. 过度磨损B. 过热产生胶合C. 产生塑性变形D. 发生疲劳点蚀10、对于温度变化不大的短轴,考虑结构简单,轴承部件的轴向固定方式宜采用( A )。
A.两端固定 B.两端游动C.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D.A,B,C均可以11、在蜗杆传动设计中,除规定模数标准化外,还规定蜗杆直径d1取标准,其目的是( B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空缺的横线上。
每空1分,共1×20=20分。
)1.切削用量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2.刀具角度标注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组成。
3.YT类硬质合金主要由:碳化钨、碳化钛和钴组成。
4.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和工序基准。
5.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范成法)。
6.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面,后其它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及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二、判断题(在每个小题前面的括号中做标记,正确者做“√”,错误者“×”。
每小题1分,共1×10=10分。
)(√)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2.低碳钢的塑性太高,可以通过正火适当降低塑性,提高硬度。
(×)3.常见的预备热处理有退火和淬火等形式。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
(×)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8.切削厚度对切屑变形没有影响(×)9.砂轮的硬度与磨料的硬度是同一个概念。
(√)10.刃倾角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和切屑流动的方向。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5=20分。
)1.试述铣削过程中逆铣的加工特点。
关键点:(每个关键点1分,共4分。
答对4个关键点即可)逆铣时,刀齿由切削层内切入,从待加工表面切出,切削厚度由零增至最大。
由于刀刃并非绝对锋利,所以刀齿在刚接触工件的一段距离上不能切入工件,只是在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使工件表面产生严重冷硬层,降低表面质量,并加剧刀具磨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分析

名词解释1.刀具耐用度 2.内联系传动链3。
夹紧4。
精基准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6.变值系统误差7.强迫振动 8。
简单成形运动9.(液压系统的)压力 10.设计基准11.六点定位原理 12.封闭环13.复合成形运动 14.原理误差15。
磨削烧伤 16.完全定位填充题1.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即和.2.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元件、装置、元件、和其它元件。
3.根据产品零件的大小和生产纲领,机械制造生产一般可以分为、和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
4.机床精度中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包括机床主轴误差和机床导轨误差。
其中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包括、和三种基本形式。
5.下图为车削工件端面的示意图,图上标注的主运动是,主偏角是,刀具前角是 ,加工(过渡)表面是 .6. 数控机床是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机床本体。
7. 大规格的换向阀一般采用电液换向阀结构,它是由大规格带阻尼器的液动换向阀和小规格的____________换向阀两部分组合而成。
8. 工艺尺寸链中最终由其它尺寸所间接保证的环,称为____________环。
9. 正态分布曲线中,分布曲线与横坐标所围成的面积包括了全部零件数,故其面积等于____________,其中±3σ范围内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5。
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____________和作用点。
10. 工件表面粗糙度越小,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工件的疲劳强度就____________。
11. 在夹紧装置中,基本的夹紧机构类型有:____________、螺旋夹紧机构和偏心夹紧机构.12. 对于在高转速、重载荷条件下工作的轴,其毛坯的制造方法是____________.13。
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14。
基准平面确定后,前刀面由_______和______两个角确定;后刀面由-—和——两个角确定.15.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参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制造基础计算题解析

机械制造基础终结性考试计算题解析一、公差配合计算题有关尺寸、公差和偏差(de)术语及定义1. 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de)数值.2.基本尺寸(D,d ):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de)尺寸.通常由设计者给定,用D 和d 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它是根据产品(de)使用要求,根据零件(de)强度、刚度等要求,计算出(de)或通过试验和类比方法确定并经过圆整后得到(de)尺寸,一般要符合标准尺寸系列.3. 实际尺寸(Da,da ):通过测量获得(de)孔(轴)(de)尺寸.4.极限尺寸:指一个孔或轴允许(de)尺寸(de)两个极端值,也就是允许(de)尺寸变化范围(de)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de)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dmax ),较小(de)称为最小极限尺寸(Dmin,dmin ).5.尺寸偏差(偏差):指某一尺寸(极限尺寸、实际尺寸等等)减去基本尺寸所得(de)代数差,其值可为正、负或零.·实际偏差(E a ,e a ):实际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de)代数差.·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de)代数差.其中,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de)代数差称为上偏差(ES,es);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de)代数差称为下偏差(EI,ei).6.尺寸公差(公差Th,Ts ):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下偏差之差.它是允许尺寸(de)变动量,公差值永远为正值.7.公差带图解:前述是利用图进行(de)有关尺寸、极限偏差及公差分析.·零线:基本尺寸所指(de)线,是偏差(de)起始线.零线上方表示正偏⎭⎬⎫-=-=d d e D D E a aa a ⎭⎬⎫-=-=-=-=d d ei D D EI d d es D D ES min min max max ,,⎭⎬⎫-=-=-=-=ei es d d EI ES D D s h min max min max T T 轴公差孔公差差,零线下方表示负偏差.·公差带:代表上,下偏差(de)两条直线所限定(de)区域.它是由公差大小和其相对零线(de)位置如基本偏差来确定.8.标准公差(IT):指国家标准GB/T —1998极限与配合制所规定任一公差,它确定了公差带(de)大小.9.基本偏差:指在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de)那个极限偏差.有关配合(de)术语及定义1. 配合: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de),相互结合(de)孔、轴公差带之间(de)关系.2.孔与轴:孔是指工件(de)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轴是指工件(de)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3.间隙与过盈:在孔与轴(de)配合中,孔(de)尺寸减去轴(de)尺寸所得(de)代数差,当差值为正时叫做间隙(用X 表示),当差值为负时叫做过盈(用Y 表示).4.配合(de)种类:孔、轴公差带之间(de)关系,分为三大类,即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de)配合.)(min max max +=-=-=ei ES d D X )或0(max min min +=-=-=es EI d D X )(2/)(X min max +=+=X X av·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为零)(de)配合.)0(min max min 或-=-=-=ei ES d D Y )(Y max min max -=-=-=es EI d D )(2/)(Y min max -=+=Y Y av·过渡配合:具有间隙或过盈(de)配合.)(min max max +=-=-=ei ES d D X )(Y max min max -=-=-=es EI d D5.配合公差(Tf ):组成配合(de)孔、轴公差之和.·对于间隙配合Tf =| Xmax -Xmin | ·对于过盈配合 Tf =| Ymax -Ymin | ·对于过渡配合 Tf =| Xmax -Ymax |公差配合计算题示例 例1. 已知)(5)008.0(645011.0-±h JS φ,求下列各项数值(单位: mm ). (1)孔(de)尺寸公差是( B ). A. + B. + C. D. (2)轴(de)尺寸公差是( A ).A. +B. 0C.D. + (3)过渡配合(de)最大间隙X max 是( D ). A. + B. + C. + D. + (4)过渡配合(de)最大过盈Y max 是( C ). A. B. C. D. (5)过渡配合(de)公差T f 是( B ). A. B. C. D.例2. 已知)(6)(714034.0023.0018.00+++r H φ,求下列各项数值(单位: mm ). (1)孔(de)尺寸公差是( A ). A. + B. + C. D. (2)轴(de)尺寸公差是( C ). A. + B. + C. + D. (3)过盈配合(de)最小过盈Y min 是( D ).A. B. C. D.(4)过盈配合(de)最大过盈Y max 是( B ).B. C. (5)过盈配合(de)公差T f 是( C ).A. +B. +C. +D. +例3. 已知)(7)(835052.0034.0029.00+++r H φ,求下列各项数值(单位: mm ). (1)孔(de)尺寸公差是( B ). A. 0 B. + C. + D.+ (2)轴(de)尺寸公差是( A ). A. B. + C.+ D. + (3)过盈配合(de)最小过盈Y min 是( C ).A. B. C. D.(4)过盈配合(de)最大过盈Y max 是( D ). A. B. C. D.(5)过盈配合(de)公差T f 是( A ). A. + B. + C.+ D. +例4. 已知)(6)(760010.0029.0030.00--+g H φ,求下列各项数值(单位: mm ). (1)孔(de)尺寸公差是( D ). A. 0 B. + C.+ D. + (2)轴(de)尺寸公差是( A ). A. + B.+ C. + D. +(3)间隙配合(de)最大间隙X max 是( C ).A.+B.+C. +D. +(4)间隙配合(de)最小间隙X min 是( B ). A. + B. + C. + D. +(5)间隙配合(de)公差T f 是( C ). A. + B. + C. D. + 二、机床传动链(de)计算 1.机床传动(de)基本概念机床(de)传动:最常见(de)是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机床上(de)回转运动多为机械传动.机床上常用(de)传动副:(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de)装置)有带传动、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蜗轮蜗杆传动及螺杆传动.若已知带轮直径,齿轮齿数等具体数值,则可确定传动链中任何一轴(de)转速.传动链及其传动比传动链是指实现从首端件向末端件传递运动(de)一系列传动件(de)总和,它是由若干传动副按一定方法依次组合起来(de).图2-1 传动链图例图2-1中,运动自轴Ⅰ输入,转速为1n ,经带轮1d 、传动带和带轮2d 传至轴Ⅱ.再经圆柱齿轮1、2传到轴Ⅲ,经圆锥齿轮3、4传到轴Ⅳ,经圆柱齿轮5、6传到轴Ⅴ,最后经蜗杆k 及蜗轮7传至轴Ⅵ,并将运动输出.若已知1n ,1d ,2d ,1z ,2z ,3z ,4z ,5z ,6z ,k 及7z (de)具体数值,则可确定传动链中任何一轴(de)转速.例如求轴Ⅵ(de)转速Ⅵn ,则可按下式计算:式中:51~i i 分别为传动链中相应传动副(de)传动比; 总i 为传动链(de)总传动比; ε 为滑动系数,约为; 71~z z 为齿轮齿数; k 为蜗杆线(头)数. 机床(de)传动系统76543212115432111z k z z z z z z d d n i i i i i n i n n Ⅵ⋅⋅⋅⋅⋅⋅=⋅⋅⋅⋅⋅=⋅=ε总参考教材图9-4(de)C6132型卧式车床(de)传动系统图,它是反映机床全部运动传递关系(de)示意图.图中:罗马数字表示传动轴(de)编号,阿拉伯数字表示齿轮齿数或带轮直径,字母M 表示离合器等.教材图9-4 C6132车床传动系统图(1)主运动传动链 C6132车床(de)主运动传动链(de)两末端件是电动机和主轴,主运动传动链为:主轴Ⅵ电动机-⎪⎭⎪⎬⎫⎪⎩⎪⎨⎧------⎪⎪⎪⎭⎪⎪⎪⎬⎫⎪⎪⎪⎩⎪⎪⎪⎨⎧--⎪⎭⎪⎬⎫⎪⎩⎪⎨⎧-I -5817Ⅴ6327Ⅳ200176Ⅲ452239283234Ⅱ341922331M φφ(1440r/min)主轴可获得2×3×2=12级转速,其反转是通过电动机反转实现(de). (2)进给运动传动链 进给运动传动链是使刀架实现纵向或横向运动(de)传动链.传动链(de)两末端件主轴和刀架,其进给运动传动链为主轴Ⅵ-⎪⎭⎪⎬⎫⎪⎩⎪⎨⎧⋅553535555555-Ⅷ-5829-Ⅸ-d cb a ⋅-Ⅺ- (变向机构) (交换齿轮)⎪⎪⎪⎪⎪⎭⎪⎪⎪⎪⎪⎬⎫⎪⎪⎪⎪⎪⎩⎪⎪⎪⎪⎪⎨⎧52264830362724212427-Ⅻ-⎪⎪⎪⎪⎭⎪⎪⎪⎪⎬⎫⎪⎪⎪⎪⎩⎪⎪⎪⎪⎨⎧⋅⋅⋅⋅52265226522639392652522626523939-ⅩⅢ-3939-ⅪⅤ-光杠-452-ⅩⅥ (增倍机构)-⎪⎩⎪⎨⎧-=---==-----刀架(横向进给))横进给丝杠刀架(纵向进给)),齿轮、齿条右左4P (13474738M 214(ⅩⅧ5525M ⅩⅦ6024m z 2.传动链计算示例分析传动系统图(de)一般方法是:首先找出运动链所联系(de)两个末端件,然后按运动传动(或联系)顺序,依次分析各传动轴之间(de)传动结构和运动(de)传递关系.分析传动结构时,特别注意齿轮、离合器等传动件与传动轴之间(de)连接关系(如固定、空套或滑移).例1.分析图示钻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1)钻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传动链(de)两个端件是( A ).A. 电动机和主轴B.皮带轮和主轴C. 电动机和皮带轮D.电动机和Ⅲ轴(2)传动路线表达式正确(de)是( D ).A. 电动机(1440r/min )—Ⅰ—170140—Ⅱ—5527—Ⅲ—4834—Ⅳ—⎥⎥⎥⎥⎥⎥⎥⎦⎤⎢⎢⎢⎢⎢⎢⎢⎣⎡346550356817—Ⅴ(主轴)B. 电动机(1440r/min )—Ⅰ—170140—Ⅱ—5527—Ⅲ—4834—Ⅳ—6817—Ⅴ(主轴)C. 电动机(1440r/min )—Ⅰ—170140—Ⅱ—⎥⎥⎥⎥⎥⎥⎥⎦⎤⎢⎢⎢⎢⎢⎢⎢⎣⎡483455276121—Ⅲ—4834—Ⅳ—6817—Ⅴ(主轴)D. 电动机(1440r/min )—Ⅰ—170140—Ⅱ—⎥⎥⎥⎥⎥⎥⎥⎦⎤⎢⎢⎢⎢⎢⎢⎢⎣⎡483455276121—Ⅲ—4834—Ⅳ—⎥⎥⎥⎥⎥⎥⎥⎦⎤⎢⎢⎢⎢⎢⎢⎢⎣⎡346550356817—Ⅴ(主轴)(3)钻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传动链(de)转速级数是( C ). A. 3级 级 级 D. 18级 (4)传动链主轴(de)最高转速是( B ).A. 1110 r/min min r/min D. 1860 r/min(5)传动链主轴(de)最低转速是( A ).A. 71 r/min min r/min D. 110 r/min例2.分析图示(de)主运动传动系统(图中M 1为齿轮式离合器).(1)机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传动链(de)两个端件是( B ).A. 皮带轮和主轴B.电动机和主轴C. 电动机和皮带轮D.电动机和Ⅲ轴(2)传动路线表达式正确(de)是( A ).A. 电机(1430r ·min )-15090-Ⅰ-⎪⎪⎪⎭⎪⎪⎪⎬⎫⎪⎪⎪⎩⎪⎪⎪⎨⎧223632264217-Ⅱ-⎪⎪⎪⎭⎪⎪⎪⎬⎫⎪⎪⎪⎩⎪⎪⎪⎨⎧264230384522-Ⅲ-200178-Ⅳ-⎪⎭⎪⎬⎫⎪⎩⎪⎨⎧--158176327M V -Ⅵ(主轴)B. 电机(1430r ·min )-15090-Ⅰ-⎪⎪⎪⎭⎪⎪⎪⎬⎫⎪⎪⎪⎩⎪⎪⎪⎨⎧223632264217-Ⅱ-⎪⎪⎪⎭⎪⎪⎪⎬⎫⎪⎪⎪⎩⎪⎪⎪⎨⎧264230384522-Ⅲ-200178-Ⅳ-M 1-Ⅵ(主轴)C. 电机(1430r ·min )-15090-Ⅰ-⎪⎪⎪⎭⎪⎪⎪⎬⎫⎪⎪⎪⎩⎪⎪⎪⎨⎧223632264217-Ⅱ-⎪⎪⎪⎭⎪⎪⎪⎬⎫⎪⎪⎪⎩⎪⎪⎪⎨⎧264230384522-Ⅲ-200178-Ⅳ-6327-Ⅴ-6327-Ⅵ(主轴)D. 电机(1430r ·min )-15090-Ⅰ-2236-Ⅱ-4522-Ⅲ-200178-Ⅳ-6327-Ⅴ-6327-Ⅵ(主轴)(3)机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传动链(de)转速级数是( D ). A. 3级 级 级 D. 18级 (4)传动链主轴(de)当前转速是( B ).A. r/min r/min D. r/min(5)传动链主轴(de)最低转速是( A ).A. min r/min D. r/min例3. 分析图示万能升降台铣床(de)主运动传动链.(1)铣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传动链(de)两个端件是( B ).A. 皮带轮和主轴B.电动机和主轴C. 电动机和皮带轮D.电动机和Ⅲ轴(2)传动路线表达式正确(de)是( C ).A. 电机Ⅰ(1440r ·min )-5426-Ⅱ-⎪⎪⎪⎭⎪⎪⎪⎬⎫⎪⎪⎪⎩⎪⎪⎪⎨⎧332236193916-Ⅲ-4718-Ⅳ-⎪⎪⎭⎪⎪⎬⎫⎪⎪⎩⎪⎪⎨⎧38827119-Ⅴ(主轴)B. 电机Ⅰ(1440r ·min )-5426-Ⅱ-3916-Ⅲ-⎪⎪⎪⎭⎪⎪⎪⎬⎫⎪⎪⎪⎩⎪⎪⎪⎨⎧263937284718-Ⅳ-⎪⎪⎭⎪⎪⎬⎫⎪⎪⎩⎪⎪⎨⎧38827119-Ⅴ(主轴)C. 电机Ⅰ(1440r ·min )-5426-Ⅱ-⎪⎪⎪⎭⎪⎪⎪⎬⎫⎪⎪⎪⎩⎪⎪⎪⎨⎧332236193916-Ⅲ-⎪⎪⎪⎭⎪⎪⎪⎬⎫⎪⎪⎪⎩⎪⎪⎪⎨⎧263937284718-Ⅳ-⎪⎪⎭⎪⎪⎬⎫⎪⎪⎩⎪⎪⎨⎧38827119-Ⅴ(主轴)D.电机Ⅰ(1440r ·min )-5426-Ⅱ-⎪⎪⎪⎭⎪⎪⎪⎬⎫⎪⎪⎪⎩⎪⎪⎪⎨⎧332236193916-Ⅲ-⎪⎪⎪⎭⎪⎪⎪⎬⎫⎪⎪⎪⎩⎪⎪⎪⎨⎧263937284718-Ⅳ-7119-Ⅴ(主轴)(3)铣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传动链(de)转速级数是( D ). A. 3级 级 级 D. 18级 (4)传动链主轴(de)最高转速是( D ).A. r/min r/min D. r/min(5)传动链主轴(de)最低转速是( A ).A. r/min D. r/min例4.分析图示(de)主运动传动系统.(1)机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传动链(de)两个端件是( A ).A. 电动机和主轴B. 皮带轮和主轴C. 电动机和皮带轮D.电动机和Ⅲ轴(2)传动路线表达式正确(de)是( D ).A. 电机(1440r/min )-210100-Ⅰ-5533-Ⅱ-⎪⎪⎭⎪⎪⎬⎫⎪⎪⎩⎪⎪⎨⎧45436325-Ⅲ-⎪⎪⎭⎪⎪⎬⎫⎪⎪⎩⎪⎪⎨⎧43678723-Ⅳ(主轴) B. 电机(1440r/min )-210100-Ⅰ-⎪⎪⎭⎪⎪⎬⎫⎪⎪⎩⎪⎪⎨⎧45435533-Ⅱ-⎪⎪⎭⎪⎪⎬⎫⎪⎪⎩⎪⎪⎨⎧45436325-Ⅲ-4367-Ⅳ(主轴) C. 电机(1440r/min )-210100-Ⅰ-⎪⎪⎭⎪⎪⎬⎫⎪⎪⎩⎪⎪⎨⎧45435533-Ⅱ-4543-Ⅲ-⎪⎪⎭⎪⎪⎬⎫⎪⎪⎩⎪⎪⎨⎧43678723-Ⅳ(主轴)D. 电机(1440r/min )-210100-Ⅰ-⎪⎪⎭⎪⎪⎬⎫⎪⎪⎩⎪⎪⎨⎧45435533-Ⅱ-⎪⎪⎭⎪⎪⎬⎫⎪⎪⎩⎪⎪⎨⎧45436325-Ⅲ-⎪⎪⎭⎪⎪⎬⎫⎪⎪⎩⎪⎪⎨⎧43678723-Ⅳ(主轴) (3)机床(de)主运动传动系统传动链(de)转速级数是( C ). A. 3级 级 级 D. 18级 (4)传动链主轴(de)最高转速是( B ).A. 1110 r/min r/min D. r/min(5)传动链主轴(de)最低转速是( C ).A. r/min r/min D. r/min三、尺寸链(de)计算题 1.尺寸链(de)基本概念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de)尺寸形成封闭(de)尺寸组,称为尺寸链.在零件(de)加工过程中,由有关工序尺寸组成(de)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在装配过程中形成(de)尺寸链叫装配尺寸链.图3-1 装配尺寸链在尺寸链中,每一个尺寸称为尺寸链(de)环,根据其作用不同,尺寸链中(de)环又可分为: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后自然形成(de)一环,称为封闭环.一个尺寸链中,封闭环只能有一个,用A0表示.组成环: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de)其他环就是组成环.根据组成环对封闭环(de)影响,组成环又分:增环:在尺寸链中,当其余组成环不变时,将某一环增大(或减小),封闭环也随之增大(或减小),该环称之为增环,用→i A 表示.减环:在尺寸链中,当其余组成环不变时,将某一环增大(或减小),封闭环反而随之减小(或增大),该环就为减环,用←j A 表示.分析确定增环及减环方法1:用增环及减环(de)定义确定.方法2:用“箭头法”确定:先从任一环起画单向箭头,一个接一个(de)画,包括封闭环,直到最后一个形成闭合回路,然后按箭头(de)方向判断,凡是与封闭环箭头同向(de)为减环,反向(de)为增环.(小窍门) 2.求解尺寸链(de)步骤①建立尺寸链(客观存在)②确定封闭环是求解尺寸链(de)关键(间接获得(de)尺寸) ③确定组成环(de)增减性(单箭头法)④进行尺寸链(de)计算(正计算、反计算和中间计算)⑤计算公式∑∑=-+=-=m i n m j j i A A A 111∑∑-+==-=11min 1max max 0n i j j mi i A A A∑∑-+==-=11max 1min min 0n i j j mi i A A A∑∑-+==-=1110n i j jM mi iM MA A A∑∑-+==-=1110n i j j m i i I E S E ES∑∑-+==-=1110n i j j mi i S E I E EI∑-==110n i i T T3.尺寸链计算例题例1. 如图所示,在外圆、端面、内孔加工后,钻10φ孔.试计算以B 面定位钻10φ孔(de)工序尺寸L 及其偏差.解:(1)根据尺寸链图,可以确定封闭环和增、减环如下( A ).A. 19.0025+为封闭环,01.060-为增环,L 为减环. B. 01.060-为封闭环,19.0025+为增环,L 为减环. C. L 为封闭环,01.060-为增环,19.0025+为减环. D. 19.0025+为封闭环,L 为增环,01.060-为减环.(2)根据封闭环(de)基本尺寸公式,可以求得L(de)基本尺寸为( B ).A. L=60+25=85(mm )B. L=60-25=35(mm )(3)根据上偏差(de)计算公式,可以求得L(de)上偏差为( A ).A. L S E= - -0 = -(mm )B. L S E=++0=+(mm )C. L S E=+()=+(mm ) D. L S E=0-()=+(mm )(4)根据下偏差(de)计算公式,可以求得L(de)下偏差为( D ).A. L I E=- -0 = -(mm )B. L I E==(mm )C. L I E=0-()=+(mm ) D. L I E= 0- = -(mm )(5)根据上面求(de)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de)值,可以确定工序尺寸L 及其偏差为( C ).A. L=10.019.085--(mm )B. L=19.01.035++(mm ) C. L=10.019.035--(mm ) D. L=1.019.035+-(mm )例2. 在铣床上加工如图所示套筒零件(de)表面B,以C 面定位,表面D 、E均已加工完毕,要求保证尺寸2.0010+mm,试求工序尺寸A 及其偏差.解:(1)根据尺寸链图,可以确定封闭环和增、减环如下( B ).A. A 为封闭环,2.0010+、06.0030+为增环,06.060±为减环B. 2.0010+为封闭环,A 、06.0030+为增环,06.060±为减环 C. 06.060±为封闭环,2.0010+、06.0030+为增环,A 为减环 D. 06.0030+为封闭环,A 、2.0010+为增环,06.060±为减环(2)根据封闭环(de)基本尺寸公式,可以求得A(de)基本尺寸为( A ).A. A = 60 + 10-30 = 40(mm )B. A=60+30-10=80(mm )(3)根据上偏差(de)计算公式,可以求得A(de)上偏差为( C ).A. A S E=+(mm ) B. A S E=+(mm )C. A S E= -- = (mm )D. A S E=(mm )(4)根据下偏差(de)计算公式,可以求得A(de)下偏差为( B ).A. A I E=+=(mm )B. A I E=0-0+=(mm ) C. A I E=+=(mm ) D. A I E =(mm )(5)根据上面求(de)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de)值,可以确定工序尺寸A 及其偏差为( D ).A. A =20.006.040++(mm )B. A =20.014.040++(mm )C. A =14.006.040++ (mm)D. A = 08.006.040++(mm )例3. 如图所示为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孔及各面,现需在铣床上以左端面定位铣出右端槽,并保证尺寸mm 2.026±,试求工序尺寸A 及其偏差.解:(1)根据尺寸链图,可以确定封闭环和增、减环如下( C ).A. A 为封闭环,mm 2.026±、mm 01.050-为增环,mm 05.0010+、mm 1.020±为减环B. mm 01.050-为封闭环,A 、mm 2.026±为增环,mm 05.0010+、mm 1.020±为减环C. mm 2.026±为封闭环,A 、mm 01.050-为增环,mm 05.0010+、mm 1.020±为减环D. mm 05.0010+为封闭环,A 、mm 01.050-为增环,mm 2.026±、mm 1.020±为减环(2)根据封闭环(de)基本尺寸公式,可以求得A(de)基本尺寸为( A ).A. A = 26 + 10 + 20-50 = 6(mm )B. A=10+20+50-26=54(mm )C. A=20+50-26-10=34(mm )D. A=10+50-26-20=14(mm )(3)根据上偏差(de)计算公式,可以求得A(de)上偏差为( C ).A. A S E =++(mm )B. A S E =++()=+(mm )C. A S E = += (mm )D. A S E =+(mm )(4)根据下偏差(de)计算公式,可以求得A(de)下偏差为( A ).A. A I E = ++-= (mm )B. A I E = +(mm )C. A I E =0+=(mm )D. A I E ==(mm )(5)根据上面求(de)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de)值,可以确定工序尺寸A 及其偏差为( B ).A. A = 10.005.014++(mm )B. A = 10.005.06++(mm )C. A = 15.005.06++(mm )D. A = 25.015.06+-(mm )例4. 在加工如图所示零件过程中,外圆、内孔及端面均已加工完毕,现以A 面定位加工Φ10孔,保证设计尺寸为25±,试计算工序尺寸及偏差.解:(1)根据尺寸链图,可以确定封闭环和增、减环如下( B ).A. A 1为封闭环,0A 、3A 为增环,2A为减环B. 0A 为封闭环,1A 、3A 为增环,2A为减环C. A 3为封闭环,0A 、1A 为增环,2A为减环D. A 2为封闭环,1A 、3A 为增环,0A为减环(2)根据封闭环(de)基本尺寸公式,可以求得A 3(de)基本尺寸为( A). A. 1203A A A A-+==25+60-50=35mmB. 2103A A A A-+==25+50-60=15mmC. 0213A A A A-+==50+60-25=85 mm(3)根据上偏差(de)计算公式,可以求得A 3(de)上偏差为( A ).A. 1203S E I E ES S E-+==+(-)-=-B. 2103S E I E ES S E-+==+0-0=C. 0213S E I E ES S E-+==++(-)=D. 2013S E I E ES S E -+==+(-)-0= mm(4)根据下偏差(de)计算公式,可以求得A 3(de)下偏差为( C ).A. 2103I E S E EI I E-+==+(-)=B. 2013I E S E EI I E -+==0+(-)=C. 1203I E S E EI I E -+==-+0-0=-D. 0213I E S E EI I E -+==0+0-(-)=(5)根据上面求(de)基本尺寸和上、下偏差(de)值,可以确定工序尺寸A 3及其偏差为( B ).A. 06.010.0335--=Amm B. mm A 05.010.0335--=C. mm A 10.010.0335+-=D. mm A 10.005.033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械制造基础》机考标准试题及答案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械制造基础》机考标准试题及答案盗传必究考试时长:60分钟总分:100分一、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1.通常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选材的主要指标。
正确答案:T2.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正确答案:F3.正火目的与退火目的基本相同,正火与退火的区别是正火保温时间较短,生产周期短,成本较低。
正确答案:F4.纯铝的强度很低,但塑性很高。
正确答案:T5.焊条的直径和长度是以焊芯的直径和长度来表示的。
正确答案:T6.平键与键槽和轮毂槽的配合采用基孔制配合。
正确答案:F7.标准偏差σ是评定随机误差的分散性指标。
正确答案:T8.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不影响零件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F9.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
正确答案:T10刀具的工作角度是刀具在工作时的实际切削角度。
正确答案:T11.积屑瘤的存在对切削过程总是有害的,所在地以要尽力消除它。
正确答案:F12.磨削加工多选用低浓度的乳化液,这主要是因为它需要大量的切削液,浓度低可以降低成本。
正确答案:F13.欠定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允许的。
正确答案:F14.固定支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调整,高度尺寸是可变的。
正确答案:F15.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包含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正确答案:T二、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6.常用的塑性判断依据是()。
正确答案: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17.莱氏体是一种()。
正确答案:机械混合物18.正火与退火相比(),节约能源,操作方便,并可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正确答案:周期短19.含碳量小于( )的铁碳合金称为碳素钢。
正确答案:2.11%20.由于()在结晶过程中收缩率较小,不容易产生缩孔、缩松以及开裂等缺陷,所以应用较广泛。
正确答案:灰铸铁21.上偏差在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以上表示偏差为()。
正确答案:正22.表面粗糙度是()误差正确答案:微观几何形状23.切削平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基面垂直,并且( )。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计算题

标注如图1所示端面车刀的γ0、α0、α0'、γκ、γκ'、λs(>0︒)六个角度,并画图标注切削层参数a p 、a w 、a c 和进给量f (10分)。
图1 端面车刀1. 图2所示为滚切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原理图。
试分析直齿圆柱齿轮的母线、导线分别是什么线?分别用什么方法形成?分别需要几个成形运动(用图中符号表示)?列出全部传动链,并分别说明是内联系还是外联系(10分)。
图2 滚切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原理图答:母线:渐开线,由展成法形成,需要一个复合的表面成型运动,可分解为滚刀旋转运动11B 和工件旋转运动12B ;导线:直线,由相切法形成,需要两个独立的成形运动,即滚刀旋转运动和滚刀沿工件的轴向运动2A 。
展成运动传动链:滚刀----4----5---x u ----6-----7-----工件,滚刀旋转运动11B 和工件旋转运动12B 之间保持严格的相对运动关系,属于内联系传动链;主运动传动链:电动机-----1----2----v u ------3----4----滚刀,与动力源直接相连,属于外联系传动链;进给运动传动链:工件-----7-----8-----f u -----9-----10------刀架升降丝杠,工作台为间接动力源,属于外联系传动链。
3. 零件部分设计要求如图3所示,上工序已加工出002.020-Φ,005.035-Φ,本工序以如图4所示的定位方式,用调整法来铣削平面。
试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10分),图3图4解:在本题中有三个设计尺寸和一个加工余量。
可以建立三个设计尺寸链和一个余量尺寸链(在此题中可以不建)。
在本题中包含三个工序尺寸,20φ端工序尺寸A ,35φ端工序尺寸B ,完工尺寸H 。
建立如下图(a)、(b)、(c)尺寸链。
由尺寸链得:010.01/2/210A D mm -==,020.025/2/217.5B D mm -==,根据第三个尺寸链可得:对于H ,/2B 为减环,其余为增环则工序尺寸H 为:3/2/2103217.524.5H A D B mm =+-=+-= 极限偏差,根据公式005.035-0.035-Φ(a) (b)(c)带入式中可以求得:00(0.025)0.025ES mm =+--=+0.0100.0900.10EI mm =---=-4. 如图5所示,以外圆柱面在V 形块上定位,在插床上插内键槽,已知外径003.050-=ΦA ,内径05.0030+Φ=d ,外径A 对内径d 的同轴度允差为φ0.02mm,试计算加工尺寸H 的定位误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与解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集第1章练习题1。
单项选择1—1 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
①对象②资料③要素④信息1—2 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①产量②产值③利润④生产率1—3 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
①连续型②离散型③间断型④密集型1-4 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①波音②通用③三菱④丰田1—5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① 20%② 40%③ 60% ④ 80%1—6 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 )。
① 30%② 50% ③ 70%④ 90%1-7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 )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①文字②数字③字符④字母1—8 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
①产品②部件③零件④零件组1—9 CIM是( )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
①高新技术②信息技术③计算机技术④现代管理技术1—10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①零件②设备③工艺装备④相关过程1-11 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
①直线式②职能式③矩阵式④自由式1-12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①时间②质量③成本④服务2。
多项选择2—1 生产要素包括()和生产信息。
①生产对象②生产资料③能源④劳动力2—2 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向是( )智能化和清洁化。
①自动化②柔性化③集成化④批量化2—3 专业化协作与扩散生产的形式有()等。
①组织各种专业化基础零部件生产厂②组织专业化毛坯生产厂③实行工艺性协作④实行主机装配协作2—4 机械零件之间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等几方面。
①零件名称相似性②零件结构特征相似性③零件材料特征相似性④零件制造工艺相似性2—5 采用生产流程分析法划分零件组的优点是().①无须编制零件工艺规程②可保证同一零件组内的零件的工艺相似性③可由零件编码直接划分零件组④可在划分零件组的同时形成机床组2—6 成组生产单元按其规模、自动化程度和机床布置形式,可分为()和成组柔性制造系统等几种类型。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分析

按课本复习纲要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1、P4切削用量三要素(定义、公式及单位)2、图1-63、图1-9几个图中角度的标注、名称及作用4、刃倾角及其对排屑方向的影响图1-145、车刀刀尖高于(低于)工件旋转中心时,刀具的工作角度(前角后角)的变化(图1-16)6、切屑的三种种类是什么?7、什么叫积屑瘤?及其对切削加工的影响是什么?8、切削力和切削功率的计算,把后面P31作业8、9、109、切削热的传出靠什么?10、什么叫刀具的耐用度?11、P22产品质量包括什么?12、什么叫加工硬化?13、选择切削用量的顺序是什么?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1、说出卧式车床的各部分名称(图2-1a)2、机床有那几个主要部分组成?4、机床机械传动的组成P42页第三章切削方法综述1、车铣钻镗磨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2、P85复习题(5)、(12)(18),思考和练习题3、周铣、端铣、顺铣、逆铣第四章精密加工1、什么叫精整?光整?并举例2、特种加工的定义?并举例。
3、电火花加工特点及应用?4、超声加工特点及应用第五章典型零件加工分析1、会选择各类方法加工合适的产品!2、平面、外圆、孔加工方法及其选择方案的确定及适用场合?4、齿轮加工(重点)三种齿轮加工方法及其原理按原理加工的两种方法及定义5、P118作业(P118思考和练习2、3)第六章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1、工步及工序定义、工艺过程、工艺规程2、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夹具的组成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重复定位3、针对图6-8、6-9、分析自由度4、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放5、粗基准的选择原则?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P141 5、8、9、10、11、12《金工实习》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40分)8.图3中螺纹与圆柱体之间的回转槽,是螺纹退刀槽还是进刀槽?A.是螺纹退刀槽B.是螺纹进刀槽C.此槽与螺纹加工无关9.在相同切削条件下,主偏角kr为90度的车刀,其切削径向分力比kr为45度的车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注如图1所示端面车刀的γ0、α0、α0'、γκ、γκ'、λs(>0︒)六个角度,并画图标注切削层参数a p 、a w 、a c 和进给量f (10分)。
图1 端面车刀
1. 图2所示为滚切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原理图。
试分析直齿圆柱齿轮的母线、导线分
别是什么线?分别用什么方法形成?分别需要几个成形运动(用图中符号表示)?列出全部传动链,并分别说明是内联系还是外联系(10分)。
图2 滚切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原理图
答:
母线:渐开线,由展成法形成,需要一个复合的表面成型运动,可分解为滚刀旋转运动11B 和工件旋转运动12B ;
导线:直线,由相切法形成,需要两个独立的成形运动,即滚刀旋转运动和滚刀沿工件的轴向运动2A 。
展成运动传动链:滚刀----4----5---x u ----6-----7-----工件,滚刀旋转运动11B 和工件旋转运动12B 之间保持严格的相对运动关系,属于内联系传动链;
主运动传动链:电动机-----1----2----v u ------3----4----滚刀,与动力源直接相连,属于外联系传动链;
进给运动传动链:工件-----7-----8-----f u -----9-----10------刀架升降丝杠,工作台为间接动力源,属于外联系传动链。
3. 零件部分设计要求如图3所示,上工序已加工出0
02
.020-Φ,
005
.035-Φ,本工序以如
图4所示的定位方式,用调整法来铣削平面。
试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10分)
,
图3
图4
解:在本题中有三个设计尺寸和一个加工余量。
可以建立三个设计尺寸链和一个余量尺寸链(在此题中可以不建)。
在本题中包含三个工序尺寸,20φ端工序尺寸A ,35φ端工序尺寸B ,完工尺寸H 。
建立如下图(a)、(b)、(c)尺寸链。
由尺寸链得:0
10.01/2/210A D mm -==,0
20.025/2/217.5B D mm -==,根据第三个尺寸链可得:对于H ,/2B 为减环,其余为增环
则工序尺寸H 为:3/2/2103217.524.5H A D B mm =+-=+-= 极限偏差,根据公式
005
.035-0.035-Φ
(a) (b)
(c)
带入式中可以求得:00(0.025)0.025ES mm =+--=+
0.0100.0900.10EI mm =---=-
4. 如图5所示,以外圆柱面在V 形块上定位,在插床上插内键槽,已知外径
003.050-=ΦA ,内径05
.00
30+Φ=d ,外径A 对内径d 的同轴度允差为φ0.02mm,试计算加工尺寸H 的定位误差。
解:外圆柱面在V 形块上定位,定位基准为外圆柱面的中心线,外圆柱面为定位基面。
W ∆,B ∆的方向均与工序尺寸H 的方向相同,所以0,0αγ==。
由于外圆柱面制造公差d T =0.03mm ,则基准位移误差为:
0.03
0.0212mm 902sin
2sin
2
2
d W T α
∆=
=
=⨯ 工序基准为内圆柱面的下母线,与定位基准不重合,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则 基准不重合误差为:
'0.050.020.015mm 2222
d B T T ∆=-=-=
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有公共变量d T ,当定位基准变化时,工序基准呈反向变化,因此加工尺寸H 的定位误差为:
0.02120.0150.0062mm D W B ∆=∆-∆=-=
加工下述零件,以B 面定位,加工表面A ,保证尺寸10
+0.2
mm ,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
工序尺寸L 及公差。
(8分)
图5
七、在一圆环形工件上铣键槽,用心轴定位,要求保证尺寸34.8-0.16mm,试计算定位误差并分析这种定位是否可行。
(8分)
°
八、试制定图示零件(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路线。
(12分)
一、
°
加工下述零件,要求保证孔的尺寸B=30+0.2,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工序尺寸L。
(8分)
七、滚斜齿时需要多少种运动?列出每条运动链的首末端元件及计算位移。
(8分)
八、制订下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具体条件:45钢,圆料ф70,单件生产。
(12分)
九.在一杆状形工件铣键槽,要求保证尺寸50-0.2mm与34.8-0.16mm,设计该工件的定位方案,并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10分)
四、
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
(8分)
五、指出下列定位方案所消除的自由度。
(8分)
六、图示拨叉零件,材料HT300,单件小批生产(12分)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制订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其余
A
±
3.图2所示为齿轮孔的局部图,设计尺寸是:孔05.00
40+φmm 需淬硬,键槽尺寸深度
为
30.00
46+mm 。
孔和键槽的加工顺序是:1)镗孔至
10
.00
6.39+φmm 。
2)插键槽,工序
尺寸为A 。
3)淬火热处理。
4)磨内孔至05.00
40+φmm ,同时保证05.00
40+φmm (假设磨
孔和镗孔时的同轴度误差很小,可忽略)。
试求插键槽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解:(1)由题意,列尺寸链如图所示。
(2)解尺寸链,可得插键槽工序尺寸及公差为: 尺寸
3.00
46+为封闭环,解之得:
23
.00
85.45+=A
图2 齿轮孔的局部图
11
4.在车床上加工一批轴的外圆,加工后经测量有如图3所示的锥形形状误差,试分析可能产生上述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解:(1)车床纵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2)刀具线性磨损;
(3)车床纵导轨与工件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内不平行;
(4)误差复映。
5.在轴上铣一键槽,工件的定位方案如图4所示,试求尺寸A 的定位误差。
解:(1)求A 的基准不重合误差:由定位
方案可知,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零,即0=∆j 。
(2)求A 基准位移误差:
1)求工件外圆尺寸变化引起的基准位移误
差
由V 型块定位误差可知:工件外圆尺寸变
化引起的基准位移误差为:
354.045sin 25.01==∆ y
2)尺寸10的变化引起的基准位移误差为:
由于V 型块角度为45度,尺寸10的变化
所引起的基准位移误差为: 3.0453.02==∆
tg y
(3)尺寸A 的定位误差为:
654
.021=∆+∆+∆=∆y y j
图3 锥形加工误差
图4 铣平面定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