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广东商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替代效应

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即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即满足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是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之一,还有一个是收入效应。对于正常商品,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而对于低档商品,两种效应是相反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减少。因此,一般而言,替代效应总是正的,就是说,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2.规模经济

答:规模经济指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或者说,规模经济是指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

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显然,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却往往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消费者剩余

如图1所示,反需求函数P d=f(Q)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答: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明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2(1)中,商品1是正常品,其需求量X1随着收入水平I的上升而增加。图

2(2)中,商品1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在较低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在较高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

图2(1) 商品1是正常品时的恩格尔曲线

图2(2) 商品1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后的恩格尔曲线

5.流动性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有无限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6.引致需求

答: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不是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销售产品以获得收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间接”需求。更进一步来看,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产品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学者认为,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所谓的“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称之为直接需求。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企业,而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是为了生产,从中获得利润。企业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一次经济行为的终结。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利润并

不取决于其自身,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产品支付足够的价格。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或者说,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引致和派生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某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的形态,是从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最终产品的需求曲线派生出来的。

当然,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的价格仍然取决于企业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劳动市场上,劳动者必须决定是否工作和工作多少,而每个企业则必须决定使用多少劳动。但是,不同于产品市场,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源于要素的生产能力,源于要素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

7.保险利益

答: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的客体,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拥有的法律承认的经济利益。“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得以成立的重要原则之一。按照这个原则,财产保险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人身保险在保险合同成立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在保险合同中坚持保险利益原则可以防止把保险变为赌博,也可以防止道德危险。

8.近因原则

答:近因不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与损失结果最为接近的原因,而是指促成损失结果的最有效的、起决定作用的原因。近因原则是指近因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近因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近因原则是保险理赔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实务中,找出近因有相当的难度,其判断有以下几种情形:①单一原因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