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四烯酸

合集下载

花生四烯酸 c13标记

花生四烯酸 c13标记

花生四烯酸 c13标记
花生四烯酸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通常用C13标记来进行代谢研究。

C13标记的花生四烯酸是指将花生四烯酸中的部分碳原子替换成碳13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这种标记通常用于研究脂肪酸代谢、生物转化和分子追踪等领域。

C13标记的花生四烯酸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途径获得,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C13标记的原料合成花生四烯酸。

合成得到的
C13标记的花生四烯酸可以用于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研究。

在体内实验中,可以通过将C13标记的花生四烯酸添加到动物的饲料或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然后通过检测动物组织中的代谢产物来研究花生四烯酸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动态变化。

在体外实验中,可以利用细胞培养系统或体外酶反应体系,研究C13标记的花生四烯酸在细胞中的代谢途径和与其他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

C13标记的花生四烯酸在代谢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对其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揭示花生四烯酸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生物学功能,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此外,利用
C13标记的花生四烯酸还可以追踪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为脂肪酸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总之,C13标记的花生四烯酸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其代谢途径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脂肪酸代谢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

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

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一、引言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简称AA)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膜中。

它的生物合成途径引起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功能,还因为它在医药、食品和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简要介绍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生物功能以及影响其生物合成的因素,并探讨花生四烯酸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及其展望与挑战。

二、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途径1.概述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和内质网中,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完成。

合成途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前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和花生四烯酸的生成。

2.合成途径的步骤(1)前花生四烯酸的生成:通过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和Δ5-脂肪酸脱饱和酶的作用,将亚油酸转化为前花生四烯酸。

(2)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前花生四烯酸在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作用下,经过氧化反应生成花生四烯酸。

3.酶催化反应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到多种酶的催化作用。

这些酶包括Δ6-脂肪酸脱饱和酶、Δ5-脂肪酸脱饱和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等。

这些酶的活性和表达量会影响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速度。

三、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功能1.生物活性花生四烯酸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可以参与生物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

例如,它是一种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通过激活环氧化酶和脂氧合酶途径,参与炎症反应。

2.生理作用花生四烯酸在生理作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花生四烯酸可以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从而参与生长发育过程。

(2)参与神经生物学过程:花生四烯酸是大脑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免疫调节:花生四烯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免疫应答。

四、影响花生四烯酸生物合成的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等会影响花生四烯酸的生物合成。

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生物合成途径的进行。

2.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影响花生四烯酸生物合成的重要因素。

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

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

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是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花生四烯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中,如肉类、蛋黄、乳制品等,也存在于某些植物油中,如花生油、玉米油等。

花生四烯酸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形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等。

这些代谢产物在调节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花生四烯酸可以通过环氧合酶(COX)途径代谢成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物质,包括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D2(PGD2)、前列腺素F2α(PGF2α)等。

它们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疼痛传导、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等过程。

此外,前列腺素还参与了肾脏调节血压的过程。

花生四烯酸可以通过白三烯途径代谢成白三烯。

白三烯也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包括白三烯B4(LTB4)、白三烯C4(LTC4)、白三烯D4(LTD4)等。

白三烯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参与炎症细胞的趋化、吞噬细胞的激活等过程。

此外,白三烯还参与了过敏反应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花生四烯酸还可以通过血栓素途径代谢成血栓素。

血栓素是一类参与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的物质,主要包括血栓素A2(TXA2)和血栓素B2(TXB2)。

血栓素在血管损伤和血小板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过程。

除了上述代谢产物外,花生四烯酸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途径代谢成其他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花生四烯酸醇(20-HETE)、花生四烯酸酮(20-HK)等。

这些物质在调节血管张力、肾脏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在适当的量下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过量摄入或异常代谢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例如,花生四烯酸过多会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引发关节炎、哮喘等疾病。

另外,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也与一些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花生四烯酸

花生四烯酸

花生四烯酸1简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又名花生油烯酸,是一种重要的人体必须脂肪酸,也是人体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持机体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结构脂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特别是神经组织)器官中,而且还是人体前列腺素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营养作用,已经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理化性质图一花生四烯酸结构式花生四烯酸是一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含有20个碳原子和4个双键,化学名称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分子量为304.5,分子式为C20H32O2,在室温下呈液体,熔点为-49.5℃,沸点为245 ℃,溶解于醇、醚和水中,碘值为333.50 gI/l00 g,紫外吸收峰为257,268和315 nm[1]。

由于 A 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含四个不饱和双键,因此极易受空气中光照氧气、金属离子的影响而被氧化,被氧化后即丧失A A的生理功能,还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3 花生四烯酸的生理活性在哺乳动物中的A A通常由亚油酸代谢而得到。

途径为食物来源的亚油酸先脱饱和生成γ一亚麻酸( GLA ),再经延长碳链,脱饱和生成A A。

然后A A再转变成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等类二十烷。

A A是这些二十碳衍生物的直接前体。

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A A 和这些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如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平滑肌收缩,促进细胞分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2]。

4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在生物体内,A A主要以磷脂的形式存于细胞膜上,当细胞膜受刺激时,于磷酶A 2和磷脂酶C的作用下,A A从细胞膜磷脂池中释放出来,然后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通过以下三种主要途径进行代谢:图二二十碳衍生物的生化合成途径[3]4.1 环加氧酶(COX)途径游离的AA在环加氧酶(CO)的作用下,先形成不稳定的环内过氧化物(PGG2和PGH2),然后进一步形成前列腺素(PG),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烷素(TXA2).TXA2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很快降解为TXB2.PGI2的性质不稳定,在中性溶液中可水解成6-k-PGF1α,然后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为6-k-PGE1[4]。

花生四烯酸.1doc

花生四烯酸.1doc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eaeid:AA)即全顺一5,8,11,14一二十碳四烯酸,它是一种具有20碳4烯酸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也可称为5,8,一z,14一花生酸,其分子式为CZoH32O2.,结构式为花生四烯酸在室温下是液体,其熔点是一49.5℃其物理和化学特性见表1.1:花生四烯酸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AA是ɯ一6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的重要成分。

花生四烯酸主要以磷脂的形式存于机体各种组织的细胞膜磷脂上,花生四烯酸在细胞中浓度通常是少于10一6M,细胞膜磷脂在磷脂酶A2和磷脂酶C的作用下释放出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决定着细胞膜的生物活性。

在哺乳动物中花生四烯酸只能通过亚油酸代谢得到,然而亚油酸(linoleicaeid)在哺乳动物中不能合成,只能通过膳食资源得到然后再代谢成为花生四烯酸,通过花生四烯酸再代谢成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因此,现在有人将花生四烯酸!、亚麻酸和亚油酸称为VitmaniF,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是亚油酸先经脱饱和转化成ɤ一亚麻酸,再经延长碳链变成二十碳烯酸(eicosartineoicacid),然后再经脱饱和最终变成花生四烯酸。

花生四烯酸在细胞内的生成有三个途径,即PLA(磷脂酶C)一DG途径,pLC一pA(磷脂酸)途径和pLA2即磷脂酶A2途径。

花生四烯酸的功能GeorgetMlidrdeBurr在1929年提出了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即脂肪的特殊成分可能对动物和人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但人体和动物不能合成,只能从膳食中直接获得.他们提出,有三种脂肪酸应被认为是必需的,即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a一亚麻酸.其实花生四烯酸及其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必需性早在1920年就被发现了,当时科学家发现喂食完全不含脂肪饲料的老鼠的皮肤损害可以通过亚油酸治愈.这些早期的观察结果已被很多新的发现证实,而且这些新的发现还进一步显示这些ɷ一6和ɷ一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许多其它方面对人体有重要作用.很多证据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预防湿疹、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及糖尿病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具结论性的干扰性试验还没有,而且进一步的研究也在不断积累中.目前最具结论性的数据来自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花生四烯酸(AA)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如平滑肌收缩、神经兴奋性和血小板聚集等.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以及某些代谢素乱的成年人来说,其体内的Δ6一脱饱和酶往往活性较低或受到抑制,从而造成体内前列腺素的缺乏,导致种种疾病的产生.Bostock等还报道了花生四烯酸是一种植物抗毒素的诱发剂。

花生四烯酸来源

花生四烯酸来源

花生四烯酸来源
花生四烯酸(英文名:arachidonicacid)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能够帮助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婴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的主要来源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来源是植物和动物。

首先,花生四烯酸来源于植物。

根据化学研究,花生四烯酸可以从植物油中分离得到,常见的植物油有葵花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等,而这些植物油中的花生四烯酸都主要通过食物的摄入来获取。

摄入的食物中,植物油是一个重要的营养来源。

葵花籽油、橄榄油和花生油中营养最为丰富,所含的花生四烯酸比例较高,此外还有其他的植物油,比如棉籽油、大豆油以及芝麻油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花生四烯酸。

其次,花生四烯酸也可以从动物食品中获取,如鱼、蛋、肉类以及酸奶都可以作为花生四烯酸的来源。

特别是一些鱼类,它们含有大量的花生四烯酸,比如鲑鱼、鲑鱼肝等,这些鱼类都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特别是它们含有的花生四烯酸。

酸奶也是人们常摄入的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花生四烯酸。

此外,人们也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外来来源的营养补充品来获取花生四烯酸,如鱼油胶囊等。

鱼油胶囊中的花生四烯酸含量较高,一般比从其他来源获取到的花生四烯酸含量要高得多,而且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另外,还有一些营养补充剂也可以作为花生四烯酸的来源,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D,它们都含有少量的花生四烯酸,这些维生素都可以通过食用来源获取。

总之,花生四烯酸的主要来源包括了植物油、动物食品以及一些补充剂,而这些来源各有特点,需要人们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补充品,以保证人体健康。

2024年花生四烯酸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花生四烯酸市场发展现状

花生四烯酸市场发展现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花生四烯酸(PA)在市场中的发展现状。

首先介绍了花生四烯酸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然后分析了花生四烯酸的市场规模、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

接着讨论了花生四烯酸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市场竞争态势。

最后总结了花生四烯酸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

1. 引言花生四烯酸是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花生四烯酸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化学品市场的热门品种之一。

2. 花生四烯酸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花生四烯酸是一种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化学结构式为C20H32O2。

它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含量,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花生四烯酸在化妆品中具有保湿、抗氧化等作用,被广泛用于护肤品和化妆品中。

3. 花生四烯酸市场规模和供需情况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花生四烯酸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过去几年,全球花生四烯酸的产量和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目前,花生四烯酸的主要产地是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家。

花生四烯酸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4. 花生四烯酸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花生四烯酸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几年,花生四烯酸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花生四烯酸的生产技术和品质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5. 花生四烯酸的主要应用领域花生四烯酸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

在食品行业中,花生四烯酸常用于油脂制品和肉类加工中,具有增加食品口感和营养价值的作用。

在医药行业中,花生四烯酸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在化妆品行业中,花生四烯酸常用于护肤品和化妆品中,具有保湿和抗氧化的效果。

6. 花生四烯酸市场的竞争态势目前,全球花生四烯酸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家是全球花生四烯酸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

花生四烯酸结构

花生四烯酸结构

花生四烯酸结构
摘要:
1.花生四烯酸的定义与重要性
2.花生四烯酸的结构特点
3.花生四烯酸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正文: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花生四烯酸的结构特点是其碳链上含有四个不饱和双键,分别位于第6、9、12 和15 个碳原子上。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花生四烯酸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生物体内发挥多种生理功能。

花生四烯酸在生物体内主要通过脱饱和酶的作用,生成多种生物活性较强的代谢产物,如前列腺素、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这些代谢产物在调节炎症反应、促进血管舒张、维持血小板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花生四烯酸还与视觉、神经发育以及学习记忆等功能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花生四烯酸被广泛用于生产药物、保健品和婴幼儿奶粉等。

通过补充花生四烯酸,可以提高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水平,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轻炎症反应等。

总之,花生四烯酸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广泛应用价值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四烯酸1简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又名花生油烯酸,是一种重要的人体必须脂肪酸,也是人体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持机体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结构脂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特别是神经组织)器官中,而且还是人体前列腺素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营养作用,已经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理化性质图一花生四烯酸结构式花生四烯酸是一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含有20个碳原子和4个双键,化学名称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分子量为304.5,分子式为C20H32O2,在室温下呈液体,熔点为-49.5℃,沸点为245 ℃,溶解于醇、醚和水中,碘值为333.50 gI/l00 g,紫外吸收峰为257,268和315 nm[1]。

由于A 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含四个不饱和双键,因此极易受空气中光照氧气、金属离子的影响而被氧化,被氧化后即丧失A A的生理功能,还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3 花生四烯酸的生理活性在哺乳动物中的A A通常由亚油酸代谢而得到。

途径为食物来源的亚油酸先脱饱和生成γ一亚麻酸( GLA ),再经延长碳链,脱饱和生成A A。

然后A A再转变成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等类二十烷。

A A是这些二十碳衍生物的直接前体。

这些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A A和这些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如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平滑肌收缩,促进细胞分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2]。

4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在生物体内,A A主要以磷脂的形式存于细胞膜上,当细胞膜受刺激时,于磷酶A 2和磷脂酶C的作用下,A A从细胞膜磷脂池中释放出来,然后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通过以下三种主要途径进行代谢:图二二十碳衍生物的生化合成途径[3]4.1 环加氧酶(COX)途径游离的AA在环加氧酶(CO)的作用下,先形成不稳定的环内过氧化物(PGG2和PGH2),然后进一步形成前列腺素(PG),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烷素(TXA2).TXA2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很快降解为TXB2.PGI2的性质不稳定,在中性溶液中可水解成6-k-PGF1α,然后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为6-k-PGE1[4]。

前列腺素是重要的细胞调节物,生成后并不储存于细胞中,而是很快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并具有组织特异性;血栓素是血小板聚集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物质,如血栓素A (TXA) ~血栓素B (TXB)等。

TXA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和血凝过程,TXB则否。

4.2 脂加氧酶途径A A在脂加氧酶(LPO)的作用下生成氢过氧化二十碳四烯酸(5-HPETE) ,后者在脱水酶作用下生成白三烯As(LTAs)以及脂氧素(LXs)。

LHA4又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下生成白三烯B4(LTB4)、白三烯C4(LTC)、白三烯D4 (LTD4)及白三烯E4 (LTE4)。

其中LTB4具有很强的白细胞趋化性,在炎症发生过程中起重大作用,而且LTC4、LTD4还通过增加血管通透性,参与炎症过程。

临床研究表明,类风湿、痛风患者关节液和干癣病灶含有大量LTB,在牛皮癣病流出的组织液也有LTB4,类风湿、骨关节炎及牛皮癣病灶中的PGs(特别是PGE2)合成增加。

4.3 细胞色素P40酶(YP)途径[5]环氧化酶( EPO)(即细胞色素P- 450单氧化酶)途径,是肾小管细胞中AA 代谢的主要途径。

但与脂加氧酶(LPO)途径和环加氧酶(C0)途径相比,有关环氧化酶途径的报道相对较少。

目前研究环氧化酶途径的热点集中在阐明细胞生存中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在AA代谢中的作用和代谢机理上。

A A在体内的环氧化酶途径是通过三种NADPH依赖性的氧化反应,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1) 通过表氧化反应生成5,6-, 8, 9-,11,12-,和14, 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EETs)。

通过纯化和重组的P450酶的研究发现有许多催化效率不同的P450酶参与由AA代谢生成EETs的过程,并且有研究显示哺乳动物中的CYP1 A,CYP2B,CYP2C,CYP2D,CYP2G,CY P2 J,CYP2N和CYP4 A能够在体外催化EETs的生物合成。

但是目前对这种遗传性多态现象之于A A代谢途径的作用知之甚少。

有研究显示人体中的CYP2C8基因能够显著的降低A A环氧化酶的活性。

人体的内源性EETs主要在肝和肾中合成,存于血液和尿液中。

EETs作为一种内源性极化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调节血管紧张度、肾小球血液动力学和有丝分裂。

此外它们不但通过激活Ca2+敏感的K+通道使平滑肌细胞超极化松弛平滑肌,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内皮来源的EETs可以对内皮细胞自身发挥保护作用,包括在mRNA、蛋白或转录后水平调节eNOS的表达,保护内皮细胞减少TNF仅诱导的凋亡,防止白细胞在血管壁上的贴附等。

(2)通过丙烯氧化应生成5,8,9,11,12,15-羟基花生四烯(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s,HETEs)。

(3) 通过和ɯ-和ɯ-1羟化反应生成l9-20-HETEs。

5 花生四烯酸的分离纯化[6]花生四烯酸的分离纯化方法纯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理论基于脂肪酸的理化性质,如双键的数量、位置和几何构型,以及脂肪酸的极性、溶解性和碳链长度。

花生四烯酸分离纯化方法一般有低温溶剂结晶法、脲包法、银离子络合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分子蒸馏法、色谱分离等方法。

5.1 低温溶剂结晶法低温溶剂结晶法是利用低温下不同脂肪酸或脂肪酸盐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纯化,此法早在几十年前就应用于对脂肪酸或其酯类的分离。

低温溶剂结晶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但需要消耗大量有机溶剂,且一般对脂肪酸的分离效率不高,常与其他分离方法配合使用。

5.2 脲包法脲包法是分离、提纯或富集脂肪族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分离和富集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时应用更加广泛。

其原理是,在尿素包合的过程中,一分子尿素中的氢原子与另一尿素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氢键,多分子尿素形成六边形螺旋状结晶,其内部存在一定孔径的管道状空隙,脂肪酸可以包藏其中。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全顺式双键结构,因此截面很大,难于包藏其中。

因此,当尿素不足时,饱和脂肪酸优先包合,因此可用于分离。

由于尿素分子与脂肪酸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仅限于范德华力、色散力等弱作用力,所以反应条件温和,较好地保存了天然油脂的生物活性。

此法工艺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所用试剂经济便宜,因而成本较低,适合规模生产,但对溶剂的消耗量大,带来溶剂回收、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且此法对低不饱和脂肪酸去除不够彻底,因此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5.3 银离子络合法硝酸银水溶液中的银离子能与含有双键的化合物形成A g+-π络合物,双键数越多,结合的Ag+就越多,络合物稳定常数就越大,其亲水性也越强。

因AA 具有4个双键,所以在竞争性络合反应中,它的络合能力较强。

根据Ag+与AA 形成络合物较稳定的特性就可把它选择性富集到Ag+水溶液中。

且络合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络合物发生解离,从而得到目的产物AA。

此法操作简单,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周期短,且纯化所得产品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Ag遇光或多烯有机物易被还原成Ag、AgNO,具有一定腐蚀性;AgNO3的回收与再生等,且AgNO3价格较昂贵5.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控制体系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使其选择萃取其中的某些组分,然后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变化,降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实现与所提取物质的分离。

超临界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与传统的萃取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a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液体,溶解能力强,萃取率高;b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被萃取物质与溶剂的彻底分离,产品中无溶剂残留,适用于食品和药物的提取;c溶剂的溶解能力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控制,工艺简单、省时省力;d可以在低温下进行,尤其适用于热敏物质和易氧化物质的分离。

此法的缺点是:设备投入较大,需要高压条件,且不能分离碳链长度相近的脂肪酸。

5.5 分子蒸馏法分子蒸馏法也是纯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有效方法,其原理不同于常规蒸馏,它突破了常规蒸馏依靠沸点差分离物质的原理,而是依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物质的分离。

此法具有常规蒸馏不可比拟的优点,如蒸馏压力低、受热时间短、操作温度低和分离程度高等,特别适合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热敏性及易氧化物质的分离。

缺点在于需要高真空设备,且能耗较高。

5.6 色谱分离法色谱分离法又称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化学、物理性质的差异,各组分不同程度地分布于两相中,其中一相是固定相,另一相是流动相,由于被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受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吸附、分配、交换、分子间氢键结合力等),在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相对移动过程中,当待分离的混合物通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

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越小,向前移动的速度快。

反之,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强的组分,向前移动速度越慢。

通过部分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分,从而达到将各组分分离的目的。

此法是目前获取高纯度多不饱和脂肪酸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法分离纯化AA,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所得产品纯度高;但消耗溶剂多,且分离周期较长。

上述分离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应用过程中,须根据提取AA的量以及所要求的纯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将其恰当的结合使用,是生产高品质AA 产品的保证,也是下一步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6 花生四烯酸的应用[7]6.1 食品营养强化剂A 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必需脂肪酸),可作为营养强化剂用于各种食品如婴幼儿奶粉、鲜奶、饮料、饼干等的营养强化,为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特别是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添加,是婴幼儿配方食品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实现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AA。

不光是对于婴幼儿,AA 对于成年人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在下列七种人群中,其血浆和脂肪组织中AA 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水平,他们是:(1)将患心脏病的“正常”中年人;(2)将会得中风的“正常”中年人;(3)糖尿病患者;(4)过敏性湿疹患者;(5)饮用大量酒精的人;(6)有月经前综合症的患者;(7)年老者。

而这七种人群的亚油酸摄人量处在正常水平,这说明这些人群中由亚油酸合成AA 的途径受到阻碍,必需直接补充A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