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一张图读懂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一张图读懂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5年5月26日,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三度合作后,双方第四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中亮点很多:1、私人财富资产规模越来越大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人民币,握握贷数据调查显示,相较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
2014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00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而相较2010年年底已经翻番。
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到126万人,同比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2、“传承”越来越受关注“财富传承”的重要性排序则从两年前的第五位跃居到了第二位,高净值人士希望精神财富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一并传承。
3、越来越多富豪主动寻求海外收益境外投资的热度持续上升,高净值人群境外投资的目的从“分散风险”,开始向“主动寻求海外收益”转变,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和投资性房地产仍然会是境外投资的主要投资类别,然而与两年前相比,股票等收益较高的权益类产品在境外资产中的占比有小幅上升,境外投资的首选地仍为香港,美、加、澳等也成为不动产投资的热门区域。
一张图就让你读懂《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都说了什么。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3大数据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 (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 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首页不同。
2. 问:请问word 中怎样让每一章用不同的页眉,怎么我现在只能用一个页眉,一改就全部改了,答:在插入分隔符里,选插入分节符,可以选连续的那个,然后下一页改页眉前,按一下“同前”钮,再做的改动就不影响前面的了。
2015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篇1:调查报告的发现包括,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
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是储蓄分布的差异,广大民众并不缺少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在住房资产方面,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市场想象和世界平均水平。
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市价与成本之比为4.4,城市住房收益可观。
该报告历时三年,对全国25个省份、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进行了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438份,调查成果将建成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领域的基础性数据库,与社会共享。
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接反映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是美联储投入巨资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完成的一项长期性调查。
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为直观了解美国家庭财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状况,甚至将本因2010年进行的调查提前到了2009年。
而我国,之前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收入前10%家庭储蓄占比74.9%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在全国范围收集并统计家庭金融行为的微观信息,主要包括:住房资产和家庭金融财富、家庭负债和信贷约束、家庭保险与社会保障、家庭支出与收入等方面内容。
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没有足够的收入。
目前,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日益成为世界的焦点。
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但效果甚微。
截至2014年8月,中国家庭总储蓄占总收入的19.25%,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
一方面,有55%的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
另一方面,收入最高的前10%的家庭储蓄率达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
可支配收入占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收入不均现象非常严重。
也就是说,中国家庭储蓄都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
平均资产92万 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有多大

平均资产92万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有多大话题:平均资产92万,中国家庭收入差距有多大推荐回答: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91.9万元较2013年增长20.2%,金融资产增幅最大,高达59.4%。
从调查结果看,家庭金融资产增长主要来自于风险资产的增长,尤其是股票和金融理财产品,与2013年比,股票价值增长了92.5%,而金融理...话题:中国家庭平均资产92万靠谱吗推荐回答:综合起来是有的,但是贫富悬殊太大。
哪怕平均资产500万,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穷人一样受穷,我一样要工作。
话题:中国家庭平均资产92万你拖后腿没?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水平为91.9 万元,其中房产占比高达69.2...推荐回答:我肯定拖后退了,至今还租房过日子。
说多了,都是泪。
话题:现在中国人的人均资产有多少了?推荐回答:在2015韩国-四川省西部论坛上,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家庭金融研究部首席研究员李凤副教授带来了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与变动趋势的最新调研成果。
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为91.9万元比2013年增长两成。
调查结果1 国人家...话题:2014年中国平均家庭资产多少推荐回答: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城市家庭平均资产247万:新华网的消息,历时三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日前问世。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8月,中国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均值是51569元,城市70876元,农村22278元。
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话题:中国家庭的平均资产有500万吗?推荐回答:不可能的,难道现在人人都是百万富翁吗?那中国就不会第二而是第一了话题:中国家庭平均资产有多少?推荐回答:无法精确计算,贫富差距话题:请平心而论,在三线城市像威海济南淄博等,家庭有...推荐回答:我只想说,嫁给我吧。
话题:2014年中国中产阶级标准是什么,个人年收入是多少推荐回答: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
海银财富:十年磨一剑,风雨财富路

海银财富:十年磨一剑,风雨财富路引言:2006年,海银财富正式步入财富管理市场,经过10年的风云兼程,其已经成为了各大财富管理机构排行榜的常客。
有一群人,他们把钱放入余额宝,这叫屌丝;也有一群人,他们把钱存入银行,这叫土豪;更有一群人,他们将钱放入互联网金融,这叫投资人;亦有一群人,他们把钱交给财富机构,这叫高净值客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迅速增加,这成为了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一个巨大引擎,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他们在财富管理路上默默耕耘,为他们的高净值客户谋取福利。
2006年,海银财富正式步入财富管理市场,经过10年的风云兼程,其已经成为了各大财富管理机构排行榜的常客。
十年的海银“海银财富志在成为一家全能型的财富管理机构。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与资产布局,海银财富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海外投资、家族财富办公室。
”海银财富董事长王伟表示。
作为海银财富十年的见证者,王伟深有体会。
“成立十年来,海银财富心存志远,十年来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做金融如履薄冰,时刻怀揣着工匠精神,审慎而自律。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精耕市场,无缝衔接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帮助客户捕捉时代的投资机会。
”他还表示,“在十年发展征程中,我们始终秉承风控、合规方面高的要求标准,积极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将合规纳入公司价值观,使合规理念内化为公司文化,提升全员合规意识,规范合规行为。
我们始终坚信,优化风控体系、提高风控实力、实施合规管理是每一个负责任的金融机构必须练就的内功。
”在这样的理念下,海银财富在财富管理行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记者了解,在2011年到2016年的五年中,海银的客户人数增加迅速,资产管理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
截止到2016年三季度末,海银财富的资产管理规模跟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78.9%,与二季度相比,环比增长29.7%。
在地域上,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海银财富主要深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圈,布局全国40余大中城市,成立了近70家分公司。
股权投资的退出方式选择及案例

股权投资的退出⽅式选择及案例股权投资在经济调整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最赚钱的商业模式,根据招商银⾏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私⼈财富报告》,中国个⼈可投资产在1千万⼈民币以上的⾼净值⼈数104万,⼈均持有可投资产在3056万⼈民币,共持有可投资产32万亿元;2015年底,中国⾼净值⼈数将达126万,可投资规模在37万亿元,可见股权投资者的潜在数量庞⼤。
但是,并不是说股权投资的专业门槛也会降低,反⽽是在慢慢抬升,在投资策略,专注的产业和投资经验积累,包括团队的培养⽅⾯,专业性要求都在提升,另外投资流程和专业性要求也在提升,⽽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便是对退出⽅式的选择智慧,下⽂将对主要的⼏种退出⽅式进⾏介绍。
IPO退出是⽬前国内股权投资机构最为青睐的退出模式,原因之⼀是IPO以后股权价值的提升带来的⾼额回报。
IPO即⾸次公开上市,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核后在证券市场公开出售其股份给公众投资者,IPO包括境内IPO和境外IPO。
在⽬前注册制尚未推出的背景下,境内IPO的条件较为苛刻,如股本总额必须达到⼀定规模,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盈利能⼒的要求以及上市后股份出售的锁定期限制,当然国内的退出市场主板、中⼩板、创业板中以主板的要求最为严格,因此股权投资基⾦⼤多数会选择中⼩企业作为投资对象,在中⼩板和创业板IPO后退出。
相⽐境内IPO,境外IPO的时间成本相对较低,主要选择地为⾹港和美国的纽交所、纳斯达克,以盛⼤⽹络为例。
盛⼤⽹络是⼀家互动游戏公司,2004年5⽉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正式挂牌,公开招募资⾦额达1.524亿美元,当天收报11.94美元,到了当年的8⽉份,股价⼀路飙升到了21.22美元,市值达到14.8亿美元,进⼊10⽉份股价更是达到31.15美元。
盛⼤⽹络的成功上市及股价表现为其投资机构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带来不菲的收益,以2003年投资的4000万美元开始到18个⽉后的成功推出,获得了14倍的投资收益。
中国富人阶层最新分析报告

26到2024年,中国不仅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还会有1.57万超高净值人士和338个10亿富豪。
那么,中国富人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2015年主要进行了哪些投资?最喜欢什么领域?财富的来源有哪些?他们在海外投中国富人阶层最新分析报告文_刘永刚 王营资主要选择哪些国家?中国富人集中在哪些地方?——广东人最富,河北、河南成为“后起之秀”,宁夏、青海最少近日,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中国私人银行全面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5:千帆竞渡、御风而行》显示,2013—2015年三年中,得益于较高的GDP增长、人口红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等因素,中国私人财富规模的年复合增速高达21%,预计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约占全部个人资产的41%,全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44万亿元。
未来5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私人财富累积增速进一步放缓,预计将以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平稳增长至196万亿元。
从高净值家庭地域分布图上来看,沿海代表“旧钱”(通常指家族财富已经积累经过几代,个人财富很大一部分通过继承获得),而中部(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财富人群正在崛起。
预计未来5年内,高增长率和高密度的地区将会减少,北京、上海、广东等富裕地区的增长会进一步放缓。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会转移至内陆地区,私人财富规模基础较好且受政策红利影响较大的省份,如四川、河南、内蒙古、重庆等地将会具有更大发展潜力(见图1)。
具体来看,中国高净值家庭的区域分布仍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根据BCG中国财富市场模型预测,2015年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等6个东部沿海省份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均将超过10万户,约占全国高净值家庭总数的一半,成为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争夺客户的主战场。
四川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多的内陆省份,其次为河北、辽宁、河南、湖北等经济大省。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7年最新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有哪些内容呢?那么,下面就随CN人才公文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内容:2017年6月20日,北京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迎来十周年之际,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四度合作后,双方第五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 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158万人,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人民币。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十年增长五倍,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一带一路、创业创新”影响持续深入,助推区域发展,高净值人群地域分布更为均衡。
伴随十年经济发展,高净值人群创富方式更趋多元,代际传承和企业创新推动人群结构进一步变化,他们的投资行为也呈现出“心态更成熟、眼界更开阔、考量更长远”的特征。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私人银行服务已深入人心,高净值人群对私人银行服务的信任和依赖度进一步加深。
中资银行在积极加大境外市场战略投入以强化跨境联动服务平台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境内高端财富管理的差异化服务模式,领先的私人银行品牌表现出显著的聚合效应。
报告基于大量的一手调研和严谨的统计学模型,在中国私人银行业迎来十周年之际,对国内私人财富市场、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以及私人银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50万,其地域分布持续均衡总体保持高速增长,另类投资产品表现抢眼报告指出,在经济L型运行的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6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1]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元,2014-201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
其中,其他境内投资增速达35%,领先所有资产类别,私募证券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投资产品贡献较大;同时,2014年底央行开启“降息降准周期”,利率政策宽松带动房地产市场复苏。
201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分析报告

201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分析报告2015年10月目录一、中国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的“双城记” (7)1、最好的时代:百万亿空间只带挖掘 (7)2、最坏的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0)二、公募基金:规模随周期,创新显实力 (13)1、市场规模:权益类基金推动份额突破6万亿 (15)2、竞争格局:集中度仍低,小微基金持续增加 (18)3、业绩表现:权益类暂领风骚 (19)4、巨震过后:新增骤降分级遭重创 (20)三、阳光私募:能人辈出,暗潮涌动 (22)1、市场规模:发行量激增,股票类占比提高 (22)2、竞争格局:百亿级别私募剧增,行业分化加剧 (24)3、业绩表现:业绩显身手,宏观策略类亮眼 (25)4、巨震过后:发行滞缓,急流涌动 (27)四、券商资管:通道仍居主力,主动徐徐欲立 (28)1、市场规模:通道业务仍为主力 (28)2、竞争格局:业务收入猛涨,模式仍需转型 (31)五、银行理财:飞入寻常百姓家,成就规模巨头 (34)1、市场规模:18万亿规模再塑理财市场 (34)2、庖丁解牛:非保本/封闭非净值型/面向散户为主体 (35)3、刚性兑付百姓欢喜,收益下行大势所趋 (39)六、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新秀,银行转型一跃 (42)七、第三方理财机构:“钟鸣鼎食”阶层的理财管家 (45)1、发展现状: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驾齐驱 (45)2、竞争格局:行业领军者逐渐崛起 (47)3、业务新模式:一体化布局把控资产端/流量端 (50)八、互联网金融:风口上的野蛮人 (52)1、互联网理财:削减渠道,服务大众 (52)(1)竞争格局:鼎立格局逐步明晰 (54)(2)产品收益:活期下跌,定期纷呈 (56)2、P2P:政策收紧,格局重塑 (58)3、众筹:众人拾材,梦想起舞 (62)中国财富管理将有百万亿元规模。
可投资产多样化、需求日趋多元化,资管产品百舸争流,行业已入战国时代。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将有百万亿元规模,资管理财业务群雄逐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基于大量的一手调研和严谨的统计学模型,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以及私人银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5年5月26日,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这是继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三度合作后,双方第四次就内地高端私人财富市场所做的权威研究。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过100万人,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持续释放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前景看好。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深耕,私人银行服务已深入人心,高净值人群对私人银行服务的信任和依赖度进一步增加。
中资私人银行在不断探索境内高端财富管理市场创新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加大境外市场战略投入,致力于为中国高净值人群打造境内外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一手调研和严谨的统计学模型,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和行为特点,以及私人银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高净值人群突破百万报告指出,2013~2014年,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
背景下,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可投资资产总量和高净值人群数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在资本市场回暖、新兴投资产品不断涌现的拉动下,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元人民币,相较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
2014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00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而相较2010年年底已经翻番。
综合各项宏观因素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影响,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达到126万人,同比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持续释放着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前景看好。
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净值人数超过5万人2014年末,全国共有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5万人,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四川。
其中,广东的高净值人数率先超过10万人,达到13万人;四川成为首个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5万人的内陆省份。
区域增速方面,中西部地区增长强势,与沿海省份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2-2014年高净值人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的省份集中于中西部,其中新疆、湖北和陕西三省高净值人数年均复合增长率突破30%。
展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
冀协同发展明确为区域发展的“三个支撑带”,预计在政策驱动下中西部地区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将进一步快速增长。
普遍看好未来两年金融投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高净值人群对国企改革、垄断行业逐步向民营经济开放、全民创新等对内深化改革政策,以及“一带一路”、人民币汇率国际化等对外开放政策尤为关注。
整体来看,受访高净值人群未来1~2年内对实业投资的观点呈现分化,约19%的受访者考虑在未来两年增加实业投资,约57%选择保持,而有24%考虑减少投资。
针对实业投资的不同领域,仅有不到10%考虑增加对传统制造业的投资,投资热情相对集中在创新行业和消费服务业,这客观上符合政府希望积极引导创新型行业发展的导向。
与此同时,受访人群普遍看好未来两年金融投资。
超过5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会考虑增加金融投资;另有约43%的受访者表示会保持现有金融投资规模。
高净值人群关注精神财富的传承 2015年调研显示,虽然目前资本市场回暖,新兴投资产品不断涌现,但高净值人群仍然希望将“财富保障”作为首要目标,在实现财富稳健增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与此同时“财富传承”的重要性排序则从两年前的第五位跃居到了第二位。
在实现财富稳健增值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开始系统性地思考和规划如何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效、有益地传递给下一代。
报告指出,“财
富传承”如今已成为高净值人群普遍考虑的重要命题,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高净值人群希望精神财富伴随着物质财富的一并传承,在调研中,“脚踏实地”、“勤奋”、“拼搏”等个人品质和素质的传承被反复提及。
许多受访者希望有规划、有原则地将物质财富传承给子女,同时期待他们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品格和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家族财富,让财富成为子女生活和事业的助推力。
境内外资产配置稳中求变从境内资产配置来看,在2014下半年至今股市回暖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调高了投资收益预期。
包括债券、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在资产中的占比较两年前有所下降。
股票及股票类投资产品成为投资热点,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PE、VC、定增等一级或一级半市场的投资比例也大幅提高。
境外投资的热度持续上升,高净值人群境外投资的目的从“分散风险”,开始向“主动寻求海外收益”转变。
固定收益类产品、股票和投资性房地产仍然会是境外投资的主要投资类别,然而与两年前相比,股票等收益较高的权益类产品在境外资产中的占比有小幅上升。
报告数据显示,已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占比从2013年的33%上升到37%。
而谈及未来境外投资的资产比例,已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超过半数将会考虑增加境外投资,另有40%左右的人士预计该比例将大致保持不变。
创新型行业促进“新富人群”涌现近年来政府出台的
鼓励行业创新等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创新的活力,并催生了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或平台的新型致富模式和“新富人群”的涌现。
这部分新富人群迈入高净值人士行列的时间尚短,他们中大部分是因从事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创新型行业而在近几年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
从职业构成来看,以一代企业家为主,在新兴行业通过自主创业致富;另外还有部分是职业经理人或企业高管。
近80%的新富人群是50岁以下的年轻高净值人士。
在投资行为偏好方面,“新富人群”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投资风险偏好较强,也更易接受线上私人银行服务。
与财富管理机构的信任合作关系深化近来年,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逐渐提升和市场上财富管理产品不断涌现,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业务的渗透率也在逐年提升。
报告指出,受访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业务渗透率从2009年的不到30%上升到今年的65%,表明高净值人士已习惯于将大部分财富交给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打理。
其中,商业银行以其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的市场定位,多年来一直是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渠道,管理着受访高净值人士一半以上的个人资产。
在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中资私人银行自2007年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一方面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另一方面专业化资产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并逐步积累了如家族办公室等复杂财富管理经
验,与私人银行客户间建立起更为长期的信赖合作关系。
报告指出,私人银行的竞争焦点从增值服务的品种和多样化,逐步向打造专业化品牌、提供专业化资产配置服务建议转变,回归私人银行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本质。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部分私人银行已开始率先探索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并收到了积极的市场反响。
打造境内外联动金融服务平台报告数据显示,随着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以及境外投资经验的丰富,近年来高净值人士境外投资比例持续上升。
在进行跨境资产配置时,品牌、专业性和产品是高净值人士选择财富管理机构的主要考虑标准。
同时,高净值人群也关注财富管理机构在语言和文化上的亲近感。
为捕捉国内高净值人群日益增加的境外投资需求、发挥自身在语言和文化亲近感上的优势,中资银行私人银行正在通过自建及借船出海两种方式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并在人才、系统、产品及服务上进行战略性投入,以提升境外市场服务能力。
中国私人银行业现已进入逐步成熟的发展阶段,未来财富管理的竞争也必将回归提供专业化投资理财和综合金融服务的本质。
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必须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建设拓展海内外平台,为客户提供值得长期信赖的卓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