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宁夏选调试题

宁夏选调试题
1. 问题: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答案: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
2. 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哪一年?
答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
3. 问题:宁夏的最高峰是哪座山峰?
答案:宁夏的最高峰是贺兰山,海拔3556米。
4. 问题:宁夏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观?
答案:宁夏著名的自然景观包括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5. 问题:宁夏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答案:宁夏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银川古城、中卫古城、西夏王陵等。
6. 问题:简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基本情况。
答案: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西北部,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28万人,首府银川市。
7. 问题:宁夏有哪些主要的工业?
答案:宁夏主要的工业包括煤炭、电力、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
8. 问题:简述宁夏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答案: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游,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9. 问题:宁夏有哪些特色美食?
答案:宁夏的特色美食包括羊肉泡馍、手抓肉、羊肉粉等。
10. 问题:简述宁夏的历史沿革。
答案:宁夏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已设县,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立行政机构。
清朝时期,宁夏成了一个省。
1958年,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旅游资源介绍

宁夏旅游资源介绍宁夏旅游资源介绍1.介绍宁夏概况1.1 基本信息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它毗邻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河北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1.2 地理特点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平原和阿尔金山脉之间,既有农业丰富的平原地带,也有壮丽秀美的山脉和草原。
这种多样的地理特点赋予了宁夏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2.自然景观2.1 西夏文化园西夏文化园是宁夏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它以展示宁夏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特色。
园区内设有西夏文化展览馆、景观区等,游客可以了解宁夏的历史和文化。
2.2 沙坡头沙坡头是宁夏著名的自然景观,也是中国的四大沙漠之一。
它位于银川市以北约50公里的沙漠中,以其壮丽的沙丘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2.3 黄河影视城黄河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位于宁夏中卫市。
这里有模拟的古代建筑群、壮丽的黄河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是影视拍摄和观光的好地方。
3.人文景观3.1 西夏王陵西夏王陵是宁夏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位于银川市郊区。
这里是西夏王朝的陵墓,保存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吸引着历史爱好者和文化遗产保护者。
3.2 长城宁夏的西部和东北部有一段长城遗址,也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长城以其壮观的景色和独特的历史意义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3.3 回民街回民街是宁夏银川市的一个历史街区,是回族人聚集的地方。
这里有传统的回民建筑、美食和文化活动,游客可以体验回族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
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享有较大自治权力,主要由回族人口居住。
4.2 黄河: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宁夏及其他几个省份。
4.3 西夏: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附件:无附件1、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西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纪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纪实作者:郭小涛来源:《百年潮》2018年第11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回族,是祖国大家庭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人口居第四位,以大分散、小聚居、分散之中有聚居的形式分布于全国各地。
宁夏是全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2017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有681.79万各族人民,其中回族247.57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6.31%,占全国回族人口的近23%,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
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项基本政策,开创了世界各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范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继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先后于1955年10月和1958年3月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取得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胜利。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1958年10月25日成立的,从筹备到成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回顾这一成立过程,可以深刻体会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性。
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
根据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当时还是宁夏省的广大回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区相继建立自治机关,到1954年上半年,全省已经建立起26个区域性民族自治机关。
1954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
10月16日,国家民委党组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拟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建立回族自治区的请示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提出:“合并甘肃省的河东回族自治地方、西海固回族自治地方并划入原宁夏省的汉族地区,建立一个相当于省级的回族自治地方”,“建立这样一个回族自治地方,对于充分发挥回族人民的政治积极性,加强回汉民族间的团结及回族内部的团结,发展回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都是有好处的。
同时,在国际上特别是对于中东、近东的伊斯兰教国家也必然产生良好的政治影响”。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简称宁,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
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
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被称为“塞上江南”,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
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
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
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气候宁夏夏季不热。
夏天最高温不过32度左右。
唯一缺点就是降雨比较少,而且海拔高,但是空气很好,天很蓝。
所以选择夏季出行的朋友们应该要带短袖出行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要去固原市的六盘山避暑,就得带一件比较厚的外套,至少带长袖。
那里是会下雨的,而且天气很冷,不过非常适合夏天去避暑,景色非常好!最重要的是MM们如果怕晒黑的话最好要带防晒霜、帽子、遮阳伞、墨镜等。
信仰宁夏是回民聚居地,尤其是在吴忠、中卫南部和固原全境回民较多,餐馆都是清真的,不吃猪肉。
所以不清楚情况的时候,进饭店不说猪肉二字,最好看看外边招牌上有没有“清真”二字。
在宁夏回族,也就是穆斯林信仰中,“猪肉”是禁忌。
当然银川、石嘴山、大武口等地是有很多很多汉餐的,而且猪肉味道都也不错。
不过爱吃猪肉的朋友得注意。
宁夏多数地方称“猪肉”为“大肉”,这个大家要主意入乡随俗。
饮食宁夏的羊肉是中国最好的之一。
吴忠同心、石嘴山黄渠桥的羊肉非常正宗,银川市内的“国强手抓”和“老毛手抓”,以及解放路上的迎宾楼羊肉火锅店的羊肉比较历史悠久,而且迎宾楼的冰点很好吃,银川人基本都爱吃,很受欢迎。
宁夏还有很多卖羊杂碎、羊蹄子羊脖子的小吃店。
另外宁夏的面食非常棒。
揪面、搓面、拉条、拉面、泡馍饺子等味道都非常不错。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7年水资源公报概述2007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99mm,折合降水总量为154.939亿m3,比上年增加20%,较多年平均偏多4%。
2007年当地地表水资源量7.768亿m3,比上年减少6%,较多年平均偏少18%;地下水资源量23.323亿m3,水资源总量10.38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0.705亿m3。
2007年全区总取水量71.002亿m3,比上年77.629亿m3减少6.627亿m3。
2007年全区总耗水量37.844亿m3,比上年38.628亿m3减少0.784亿m3。
2007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实测入境水量为283.28亿m3,实测出境水量为244.6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8.68亿m3。
灌区引扬黄河水量64.132亿m3(已扣除泉眼山电站退水);灌区排水量29.898亿m3;引排差34.234亿m3,比上年35.198亿m3减少0.964亿m3。
一、水资源(一)降水2007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54.939亿m3,折合降水深299mm,较多年均值偏多4%,较上年增加20%,属于平水年。
与多年均值比:各流域分区降水量除祖厉河、葫芦河及泾河较多年均值减少5%、13%、23%,清水河基本持平外,其它各河、流域均较多年均值增加12%~35%,其中黄河左岸区间较多年均值增加35%。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除固原市较多年均值减少17%外,其它各市均增加9%~24%,其中银川市增加最多为24%。
与2006年比:各流域分区除葫芦河及泾河减少4%、7%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6%~56%,苦水河增加最多为56%。
各行政分区除固原市减少5%,石嘴山市基本持平外,其它增加19%~50%(见表1、表2)。
2007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固原市降水量最大为391mm,吴忠市次之为302mm,中卫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277mm、234mm、223mm。
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98mm,泾河、祖厉河次之,为376、370mm,引黄灌区最小为208mm。
宁夏农业情况

宁夏农业发展情况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是传统的农业省区。
农业人口412万,占总人口的70%,回族人口206.5万,占总人口的35%,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个自然生态区域,山川面积、人口基本各占一半。
北部川区包括引黄灌区13个县(市、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沟渠如织,自秦汉开始就有着悠久的引黄河水自流灌溉的历史,久享黄河之利,旱涝无虞,农业发展水平很高,是西北地区农业的精华之地,素有“西部粮仓”“塞上江南”之誉。
南部山区8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和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是国家确定的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之一。
一、农业资源情况宁夏农业资源条件优越,特别是引黄灌区,为西部地区与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和伊犁河谷并称的西部“五大粮仓”,更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单产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水稻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麦套玉米亩产1000公斤)。
被中外经济学家誉为“大有发展潜力的灌区”、“发展农业不可多得的地区”。
(一)土地资源充裕。
全区耕地面积165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居全国第4位。
尚有宜农荒地近1000万亩,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有宜渔荒滩200多万亩。
近年来,引黄灌区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断扩大老灌区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中部干旱地区实施扬黄扩灌工程,先后兴建了固海扬水、盐环定扬水和“1236”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南部山区开展了高标准旱作水平梯田建设。
(二)草场资源广袤多样。
全区草原总面积366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53.7%,自南而北,依次分布着草甸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等,其中以荒漠草原面积最大。
作为全区自然植被主体的草原植被,植被覆盖度一般为30-60%,每亩鲜草产量180-300kg。
200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区境内实施封山禁牧,是全国第一个全区禁牧的省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2023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推动宁夏自治区的建设工程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其中包括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相关内容。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的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北临内蒙古自治区,东接陕西省,南与甘肃省为邻,西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
1.2经济发展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数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和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大。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建设工程的造价计价,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相关政策与法规2.1主要文件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主要是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为主导文件,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落实。
2.2相关内容《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主要包括了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等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了工程造价评估及审定、招投标工程造价分析、工程工程造价交流等内容。
2.3政策指导宁夏回族自治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指导和规范建设工程的单位工程和总包工程造价计价,包括工程建设预算、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工程数量定额等方面的内容,推动工程造价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2.4支持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的发展,自治区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等,为建设工程的造价计价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的现状与问题3.1现状当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的造价计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设工程的造价计价水平与市场需求基本相适应,造价计价依据的制定和执行得到了有效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2023)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5)(一)银行业发展良好,各项贷款增长加快 (5)(二)证券业运行稳健,开放式基金销售增长 (7)(三)保险业保持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巩固 (8)(四)社融规模同比多增,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8)(五)金融服务质效日益提升,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9)二、经济运行情况 (10)(一)市场需求持续改善,投资出口加快增长 (10)(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11)(三)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12)(四)财政收入稳中有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13)(五)房地产市场调整筑底,制造业加快发展 (14)三、预测与展望 (14)附录 (17)(一)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金融大事记 (17)(二)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8)专栏专栏1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力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 (7)专栏2宁夏建成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13)表表1 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5)表2 202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 (6)表3 2023年证券业基本情况 (8)表4 2023年保险业基本情况 (8)表5 2023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9)表6 2023年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9)图图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5)图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3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6)图4 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图5 社会融资规模分布情况 (8)图6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0)图7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率 (10)图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1)图9 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1)图10 利用外资情况....................................................................... H 图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 (12)图12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2)图13 财政收支状况 (13)图14 房屋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4)图15 银川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4)一、金融运行情况款630亿元,同比多增305亿元;新增机关团体及财政性存款248亿元,同比多增255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
相关链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2007.9)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介(2008.7)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09.5)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1.6)
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2012.6)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处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
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宁夏全区地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市县(区)。
截至2013年末宁夏常住人口654万。
自然状况
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南北相距逾450公里,东西相距250公里。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其中平原占26.8%,山地、丘陵、台地等占73.2%。
宁夏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200毫米。
按照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宁夏可分为两大板块:
【沿黄经济区】包括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4个地级市及所辖中宁、灵武、青铜峡、贺兰、永宁、平罗等10个市县(区)。
该地区处于河套平原,资源丰富,且组合条件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该地区以45%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区61%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是宁夏的精华地带和经济发展的龙头,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十八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中南部地区】包括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等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以及沙坡头区、中宁县的山区。
处于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的农牧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资源贫乏,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极度匮乏,经济欠发达,以“苦瘠甲于天下”而闻名全国,是国家确定的11个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发展优势
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内陆开放四个方面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优势】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
得黄河灌溉之利,农业发达,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黄河两岸土地肥沃,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属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
全区现有耕地1660万亩,是我国四大自流灌区和七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有待开发的荒地1000万亩,是全国八个宜农荒地较多的省区之一。
有可利用的草地3400
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
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造就了宁夏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势,已经形成了具有区域竞争力的13个特色优势产业。
特别是枸杞、酿酒葡萄、甘草、瓜果、马铃薯、牛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在西部乃至全国都有影响。
【能源优势】宁夏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开发条件好。
已探明储量超过310亿吨,远景储量2027亿吨,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5位。
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0亿吨,是我国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
全国10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
煤田分布与黄河水利水能资源在地域上的有机结合,为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创造了条件。
目前,宁夏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正在规划建设国家大型能源加工转化储备基地。
宁夏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250~3100小时,属于太阳辐射高能区;适宜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达1214万千瓦,发展新能源的条件较好,是国家确定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旅游优势】宁夏既有南国水乡的特色,又有塞外边陲的壮丽景观。
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构成了宁夏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现有A级旅游景区34家,其中5A级3家,4A级8家,3A级15家,2A级8家。
沙湖、沙坡头是全国两个以沙著称的5A级景区。
须弥山石窟是中国最重要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六盘山旅游区山势雄伟,林森物茂,是黄土高原上的绿岛,也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同志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的壮丽词章。
神秘的西夏王陵,记述了西夏古国的神秘历史和兴衰沧桑,被海外誉为“东方金字塔”。
西部影视城、贺兰山岩画、青铜峡鸟岛、水洞沟遗址等景点和古迹,在西部独具一格,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内陆开放优势】宁夏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的中枢位置,位于我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横轴通道和包昆纵轴通道交汇处,是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通往中东、中亚最便捷的陆空通道,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宁夏有回族人口220万,占全国的1/5,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被国外称为中国的“穆斯林省”,在扩大向西开放、促进中阿交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宁夏、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同中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
2010年以来,宁夏已成功举办三届中阿经贸论坛。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在宁夏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促进中阿经贸合作、打通向西开放通道搭建了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