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预防登革热小知识

一、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近期,上海市周边部分地区爆发登革热疫情,截止 9月 24 日,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 951 例,本市也在 9 月27 日公布首次发现 1 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夏末秋初季,降雨增多,气温适宜,蚊虫仍处于高峰期,周边城市疫情的爆发和本地首例病例的发现,大大增加了登革热疫情传播甚至暴发的风险。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到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到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到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到5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牙流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三、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二)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即日出前1-2小时左右和日落后2-3小时左右)。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次活动高峰。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感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个人或家庭、邻居有疑似病人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保健室

2017年10月12日

预防登革热宣传

预防登革热宣传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 一、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三、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一)、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二)、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1、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2、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3、把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防止积水。 4、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5、保持所有渠道畅通。 6、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三)、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就诊。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审批稿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DHF/DSS)病死率较高等特点。 登革热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城市型的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在丛林猴、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可常年发病,一般流行于夏秋季,但地理性质不同的地区流行高峰时间不同。如为输入性传播则发病高峰依输入时间而转移。 在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存在着蚊媒孳生的自然条件和高人口出生率,疫情年年不断,可分离出多型登革病毒,主要在儿童中发病,且常发生DHF/DSS,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来人群发病则为多表现典型登革热。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尚无证据表明我国存在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但有人认为我国海南岛、云南省也面临威胁。 登革热地域分布特点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生物区带有极密切关系,流行季节性表现和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相关,海南省由于长年气温高,冬季伊蚊吸血活动依然,则全年均可发病。 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流动等都对发病率有重要影响。沿海或缺水地区家家户户有贮水容器,易形成伊蚊

学校清理蚊虫孳生地防控登革热工作汇报

学校清理蚊虫孳生地防控登革热工作汇报根据市爱卫办《关于清理蚊虫孳生地防控登革热的紧急通知》)精神,我校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治工作,把灭蚊预防登革热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了多次以灭蚊预防登革热工作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行动,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积水和杂物。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成立领导小组,把灭蚊预防登革热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学校校长要求各班班主任、功能室负责人等相关责任人高度重视防控登革热工作,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开展防蚊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行动。部署进一步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各方面的工作意见。 二、加强宣传,学生参与灭蚊行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校的灭蚊预防登革热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家庭、班会课等。我校利用校讯通,宣传画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灭蚊预防登革热工作当中来。学校上周二第四节开展了班会活动。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防蚊意识及对登革热的警觉,并把预防登革热知识带回家中、带回社区。 三、清除蚊虫孳生环境,消灭杀除成蚊 防控登革热灭蚊工作,在清理孳生地,杀灭成蚊等各个环节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聘请专人负责校园防蚊灭蚊工作,每周五下午5:00进行消杀,重点消杀足球场、教学楼花坛、草坪、花盆托盘、下水道等卫生死角,疏通沟渠。根据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消杀成蚊,有的放矢进行灭蚊以及超低容量喷洒。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校园环境。 四、安全巡视,排除隐患 派专人在学校范围内巡视,并做好登记每周发现的问题,并在下次检查时跟进上周发现的问题,检查防蚊措施的执行。校医、班主任应了解师生、员工缺勤情况和原因,一有可疑病例或师生多人发热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施工现场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广州XXX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XXX安置房工程项目部 2018年8月10日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广州地区过往年份出现登革热疫情,现在的季节正处于暴发期,广州市每年有较多的人员感染,一旦发生,事态比较严重。为了有效防止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扩散,采取科学、有力的防控措施,落实做好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和根治疫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一、登革热防治基本知识、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1、患者。 患者是登革热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病毒血症的患者是至关重要的传染源;轻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数量远大于典型患者,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 病例诊断原则:依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病例分为三种类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这三种病例均作为传染源对待。 2、隐性感染者。 登革热流行后,当年人群中抗体水平较高,表明很多人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这些人在其病毒血症期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3、带病毒动物。 有实验证明,非人灵长类等动物能携带登革热病毒,有可能成为人类登革

热的传染源。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雌蚊吸血感染病毒后,观察不到任何病变,但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人。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 4、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3-6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死亡。目前还没有治疗和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但是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5、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工地积水坑、排水沟不畅通处、板房与围墙交界处的不易清理,容易积水的地方,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置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100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大灭蚊、环境整治、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力度,彻底扑灭登革热疫情,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学校疾病预防制度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发现疫情要在 1 小时内上报 有关部门,学校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 1 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一)建立卫生防疫工作小组: 组长: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病死率较高等特点。 登革热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城市型的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在丛林猴、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可常年发病,一般流行于夏秋季,但地理性质不同的地区流行高峰时间不同。如为输入性传播则发病高峰依输入时间而转移。 在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存在着蚊媒孳生的自然条件和高人口出生率,疫情年年不断,可分离出多型登革病毒,主要在儿童中发病,且常发生DHF/DSS,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来人群发病则为多表现典型登革热。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尚无证据表明我国存在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但有人认为我国海南岛、云南省也面临威胁。 登革热地域分布特点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生物区带有极密切关系,流行季节性表现和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相关,海南省由于长年气温高,冬季伊蚊吸血活动依然,则全年均可发病。 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流动等都对发病率有重要影响。沿海或缺水地区家家户户有贮水容器,易形成伊蚊孳生场所。,随着经济文化提高,户内绿化盆栽水养植物花卉增多,积水容器利于伊蚊孳生而引起登革热流行。基建较多的城市,建筑工地积水可以是伊蚊的主要孳生地,是城市型登革热流行的危险因素。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无疫苗,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措施如下: 个人防护措施: 1.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注意个人卫生。 2.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 3.不在树林、草丛及水潭逗留。 4. 在平时多锻炼,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6. 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 7. 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 环境控制措施: 1. 清除蚊子滋生的容器、水潭、树穴、轮胎积水等 2.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保持生活区环境清洁卫生。 3. 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学药剂进行杀灭。如厕所、水沟、污水处理池等。 4. 宿舍应整洁卫生,定期灭蚊,睡觉时必须挂蚊帐。 5.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防控意识。 6、若出现发烧的病例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确诊患登革热必须隔离治疗。

启慧学校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天河区启慧学校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意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登革热防控工作责任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防控工作。 组长:李娜 副组长:惠琳、周静 组员:郑伶俐、王偶偶、周志强、李淑贤、胡绩南 二、防控工作网络化责任人及其职责: 为明确每个责任区的责任人,切实做到职责到人,责任到人,工作到人,形成一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登革热防控责任“链”,形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登革热防控工作网络。具体如下: 1、校长为我校登革热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程指导、组织、督促各线人员积极做好登革热的防控工作,使防控工作达到区政府及卫生部门提出的要求。 2、总务处周静全面负责全校的登革热防控工作,经常组织人员对各线及各幢楼的防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第一责任人汇报。负责组织安排全校卫生大扫除,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消杀灭蚊。

3、教导处王偶偶负责对全校师生进行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全校各班开展“登革热防控”主题班队会课,并鼓励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对家长进行登革热防控的知识宣传。 4、各班主任、各办公室负责人具体负责自己班级或办公室的卫生、灭蚊防控。 三、防控工作小组及其职责: 1、宣传教育组(由教导处负责) (1)通过宣传窗、广播、多媒体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讲解有关登革热的防控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2)向全校各班下发有关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材料,由班主任利用点名课统一组织学生学习。 (3)学校办公室订做有关登革热预防知识的展板,供学生观看。 (4)在升旗仪式时,开展“国旗下讲话”,进行登革热预防宣传。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既避免学校师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又普及科学防范知识。让师生了解预防登革热就是要讲究卫生,不让蚊子有孳生场所,并积极开展灭蚊工作。 2、卫生保洁、督查组(总务处负责) (1)校园环境卫生、绿化场地卫生、教学楼公共区域卫生由总务处负责; (2)教室:由班主任负责; (3)各办公室、功能室卫生:由各办公室、功能室负责人负责; (4)学生个人卫生:由班主任负责。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登革热是由花斑蚊(学名伊蚊,见下图)传播的。现在已进入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如发现学生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验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时应怀疑是否患上登革热,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每隔3~5天洗缸换水,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因此,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清除家居积水,防蚊灭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一、清除家居积水 保持室内清洁,家庭内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包。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的

防控登革热灭蚊专项方案

目录 一、简介 (2) 二、工作目标 (2) 三、应急小组 (2) 四、灭蚊药械 (3) 五、灭蚊方法 (3) 六、孳生地的处理 (4) 七、施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八、环境卫生管理方法 (7) 一、简介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广泛流行。目前,广东省地区多个城市出现登革热疫情,中山市也发现多例登革热病例,根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媒介应急控制技术方法》,结合当前的防控登革热灭蚊实际情况,为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预防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及传播,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在工地现场,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开展消杀灭蚊工作,大力清除蚊媒传播,预防登革热发生和传播,采取快速灭杀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重点的综合防制措施。 三、应急小组 针对登革热防控工作,成立应急小组,组长:黄顺根;副组长:黄华招;卫生清理负责人(赵壮光)、灭蚊行动负责人(方 子祥)、资料宣传负责人(陈坚真);组员:黄海林、黄耀旭、林金鸿、周明雄、王泽发、魏发兴。应急小组负责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负责疫情现场控制、监督检查、疫情报告、信息沟通等相关工作。 应急联系电话: 1、应急联动电话:110、119; 2、急救:120; 3、防蚊灭蚊人员组织架构

菊酯、氟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 器械可选用背负式喷雾器、烟雾机、手推式喷雾机。 五、灭蚊方法 1、施药方法:将可用药物按产品说明书稀释一定倍数,喷洒于重点部位的蚊虫孳生栖息场所。 2、处理周期:每天处理1次,连续3次,以后每三天1次,直至应急程序结束,根据蚊虫监测结果考虑是否再进行处理。 3、重点滞留喷洒:蚊虫孳生栖息场所 4、 六、孳生地的处理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蚊媒,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水缸、水池和各种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清水型小积水。

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周记学校托幼机构

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周记 (学校、托幼机构) 学校名称: 学校地址: 周记责任人: 周记年份: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 使用说明 1.该记录本适用于学校对白纹伊蚊孳生地进行检查、处理与控制记录之用。学校管理人员可因应个别需要,编制合适的巡查事项。 2.学校每周应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各种有可能孳生白纹伊蚊的容器积水或小型积水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处理。将每周检查和控制情况填于表内。 3.该记录本可作为考核评估学校控制白纹伊蚊工作开展情况之依据。 4.表格填写注意事项: (1)检查日期:即检查与处理的当天日期(月、日)。 (2)检查范围:检查学校范围内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可贮水容器,排水渠,洼地及地面不平,;种养水生植物花瓶及花盆托盘;校内泊车用的防撞车胎;冷气机托盘,校区内外环境竹洞或树洞及生物园等积水情况。 (3)表格内容:共有11种有具体名称的积水类型,另增加2项“其他小积水”,在括号中填写具体检查名称;对应各类积水,需填写所检查到的积水数量、发现有蚊虫孳生积水数量及采取的控制方法。若未发现相应的积水,积水宗数以记录为“0”。

(4)检查人和责任人签名:检查人为学校具体实施检查和控制的人员,责任人为学校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校长等管理人员。 5.学校应每周派专人巡视。若发现蚊子或蚊子滋生的地方,应采取即时行动,及事后跟进工作。行动包括: 清除积水 妥善处理垃圾 把可储水的容器盖好或倒转摆放,以防积水 把树洞、竹洞及不平的地面以沙、泥或英泥填平 清除水渠内的垃圾及落叶,以防淤塞 把车胎包好或把车胎的底部刺穿,令积水可以流出 花盆底及花瓶里的水应最少每星期清倒或更换一次

病媒生物防制宣传资料

苍蝇的危害及防制 1、苍蝇可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能携带60多种细菌,传播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伤寒、副伤寒、菌痢、霍乱、肉中毒、沙门氏菌痢等;病毒性疾病:脊髓灰质炎、肝炎、沙眼、天花等;创伤性疾病:炭疽、破伤风、坏疽、化脓性球菌感染等,还可以传播原虫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另外,成蝇还可以叮刺吸血传播锥虫、马来丝虫等疾病;蝇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症。 2、苍蝇是怎么传播疾病的? 苍蝇可取食各种食物,包括人的食物,人、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垃圾等。苍蝇取食时先将唾液吐在食物上,将食物分解后再食入。苍蝇饱食后即可排粪,由于它排粪频繁,失水较多,又促使它频繁取食,因而它在人们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拉,给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人吃了苍蝇污染的食物就可能被染上多种疾病。 3、苍蝇有哪些生活习性? 苍蝇是在白天活动频繁的昆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夜间则静止栖息。苍蝇的活动受温度影响很大。它在9~10℃时仅能爬行, 12℃时可以飞翔,15℃以上才能摄食、交配、产卵,30~35℃时尤其活跃。 4、灭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消灭苍蝇最根本的方法是有效控制苍蝇孳生的孳生场所和孳生物。 ①环境治理 包括及时清运垃圾粪便,消除卫生死角,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等,从而使蝇类不能孳生繁殖。 ②器械防治 可采用纱窗纱门、风幕、风道、水帘和水道等防蝇设施阻挡苍蝇进入;也可使用捕蝇瓶、捕蝇笼和灭蝇灯、粘蝇条等捕捉消灭苍蝇。 ③药物灭蝇 常用的杀虫剂有菊脂类、拟菊脂类、有机磷类等,可采用喷洒、涂抹粉刷、自制毒饵、毒蝇绳等方式使苍蝇接触杀虫剂面中毒死亡。家庭中也可配备杀虫气雾剂进行喷雾灭蝇。

蚊虫的危害及防制 1、蚊虫主要传播哪些疾病? 蚊虫通过叮刺、吸血可传播80多种疾病,已知有蚊虫380余种。其中能传播疾病的主要有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三个属的蚊类。主要传播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2、蚊虫为什么吸血? 只有雌蚊才吸血,雄性不会吸血。雌蚊必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繁衍后代。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格的选择性,故蚊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3、蚊虫的栖息地有哪些?喜欢叮咬哪种人群? 一般讲蚊虫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雌蚊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 4、灭蚊方法有哪些? 最根本的方法是控制蚊虫孳生场所,彻底清除蚊虫赖以生存的积水等。 其次是采取化学药物实施空间喷洒、熏杀、室内滞溜喷洒、浸泡蚊帐等杀灭成蚊。 5、夏天怎样才能不招引蚊子? ①穿浅色的衣服,如黄色或白色,勤洗澡、多吃大蒜 ②在衣领、袖口等处喷洒花露水、口服维生素B ③涂抹驱蚊露,驱蚊霜等,可以达到8小时的驱虫效果。

预防登革热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教会学生无 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4、总结。 5、最后,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把老师今天说的话告诉 爸爸妈妈。

有关“预防登革热”资料: 一、症状体征 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 二、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案例)

预防登革热专项方案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3-6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死亡。目前还没有治疗和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但是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臵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100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

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大灭蚊、环境整治、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力度,彻底扑灭登革热疫情,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本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内容及防控措施 现本项目正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且由于地质条件原因导致基坑内积水较多,为有限防止项目部出现“登革热”疫情,现专门成立一个由四人组成的小组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针对工地上四周环境、生活区宿舍、厨房、厕所、施工场地等伊蚊能孳生的地方,每天派专职人员清理积水,进行灭蚊喷药防治,具体人员、做法安排如下: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 1、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的分工职责 1)组长职责:负责整体安全防护工作,安排各班组长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伊蚊孳生的地方进行监督处理。 2)副组长职责:对各施工班组跟踪调查,如有在场人员发烧现

预防幼儿园登革热的工作报告

预防幼儿园登革热的工作报 告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 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 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 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 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 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选择了旅游专业的我,主要学的是景区开发与管理,因为我 们马上就要考导游证了,所以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我们来的是xx的一个4a级景区,没来之前我们有很多幻想,想想的是多么的美好。到这之后发现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导游讲解但是 还会干很多其他岗位的工作,虽然我们都觉得很辛苦但是我们也 确实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这个景区里我们每天面 对的景色是一样的但是游客却没有一样的。虽然导游词都是那些 东西但对于不同职业的游客我们的表达方式也不同,通过与他们 相处的过程我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虽然在实践中只是在景区里做讲解员,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 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

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 掌握,本以为到了景区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景区里并 没想象中如此容易。从我们刚来就开始熟悉导游词,了解各景点 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背会了还得讲出来,要在游客面前讲出来保证他 们能听懂,真正用到了导游实务老师讲的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中 的语速语调态度等。在带团过程中虽然很辛苦,但一看到游客的 笑容和他们满意的面孔就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的旅 途圆满了他们很开心我的讲解得到了他们的肯定我也感觉非常高兴。 在这次实际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 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 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 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 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 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 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 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 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

登革热防控专项方案.docx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编制原因及登革热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原因...........................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登革热介绍.........................错误 !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工作目标及预防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作目标...........................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防控措施...........................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万科城市中心(地块一搬迁安置 工程地址香洲区上冲片区云峰路北 名称区) 1-10# 及 1-3# 配电房侧、诗僧路西侧 建设 珠海市万有引力房地产有限公司勘查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单位 设计 珠海泰基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东华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 单位有限公司 质量 珠海市香洲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总承包单 监督广东上城建设有限公司 监督站位 部门 本项目项目位于香洲区上冲片区云峰路北侧、诗僧路西侧,为珠海 TOD 小镇重点规划区域,总建筑面积约 30 万平方米,地块一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物最大高度为。 第二节编制原因及登革热介绍 一、编制原因 由于近期内珠海特区出现登革热现象,较多的人员感染,事态比较严 重。为了加强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突发事 件的应变能力,尽快控制事态,尽量减少损失,尽早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特制定此预防措施方案。 二、登革热介绍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 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 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

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宣传材料

病媒生物防制宣传资料 老鼠的危害及防制 1 、老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 工业、交通、通讯方面,由于老鼠咬坏电缆防线,造成精密仪器损坏、交通瘫痪、通讯中断、引发火灾。老鼠携带多种病原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史以来死于鼠传染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2 、老鼠传播哪些疾病 老鼠能携带细菌、病毒、立克氏体、寄生虫等200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对人类危害大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森林脑炎、蜱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3 、家庭防鼠的有哪些方法 ①搞好防鼠设施,封堵一切老鼠可能进出的通道、孔洞。 ②控制好家中食物的存放,断绝老鼠的食源和水源,让老鼠无食物可吃。收藏好家中的各类食物存放,尤其是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 4 、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哪些 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灭鼠: ①物理灭鼠法:它包括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电鼠器等。 ②药物灭鼠法:使用抗凝血剂类慢性鼠药,如溴敌隆、大隆等。严禁使用急性鼠药。 5 、为什么慢性灭鼠药比急性灭鼠药好 慢性灭鼠药的优点是:用量小,鼠不拒食,至死方休,家畜中毒机会少,中了毒也可以用特效解毒药(维生素K1)来抢救。慢性灭鼠药符合老鼠少量、多次的取食习性。慢性

灭鼠药作用较慢,吃药3—5天多数老鼠死亡,死前没有剧烈的症状,故临死还在取食毒饵。因此,在鼠大量死亡时,几乎所有的老鼠都已吃足了鼠药的致死量,即使有的鼠不再吃或迁移,也难免一死。慢性灭鼠药对多种鼠类均有杀灭作用,大面积使用比较安全,灭鼠效果好,死鼠数量多,是目前灭鼠的主要武器。 6 、慢性灭鼠毒饵投放方法 在室内一般每一标准间(15㎡)投放2堆,每堆30g,放在门口两侧30—40㎝处墙脚下,距墙1㎝左右。仓库等大型房间每5—10m投放一堆。每晚6—7时投放,次日晨检查,吃多少补多少,全部吃完加倍补充,连续5—7天,或直至没有老鼠取食为止。 7 、购买投放灭鼠药注意事项 (1)必须选用经国家农药登记的灭鼠药物。 (2)要到有经营灭鼠资格的部门购买灭鼠药。 (3)要了解所有灭鼠药的成份、安全解毒方法。 (4)要按规定要求投放灭鼠药物,最关键是投药到位。(5)外环境投放灭鼠药应设置安全警示标示。 8 、死鼠如何处理 焚烧或深埋,不能乱扔。处理完死鼠后要用消毒液消毒可能被鼠污染的场所,并洗手消毒。

幼儿园登革热预防知识宣传

幼儿园登革热预防知识宣传 ? 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您好!近期雨水频繁,伊蚊的孳生和活动逐渐活跃,进入登革热的高发季节。登革热全年都有可能发病,而高发时期为6-11月份,其中以9月、10月为最!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参与到登革热防控工作中。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二、登革热的症状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1.找出蚊虫孳生地:

蚊虫容易孳生的地方主要有花盆、花瓶、饮水缸、储水池,庭院中闲置的瓶、罐、竹筒,以及外环境中的垃圾堆、废弃瓶子、易拉罐、汽车轮胎、树洞等。 2.灭蚊从清理蚊虫孳生地开始: (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3.个人防护 (1)登革热疫区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避免蚊虫叮咬; (2)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在衣服上喷洒;

除积水灭蚊子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

除积水灭蚊子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由于高温多雨,蚊虫容易孳生,因此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登革热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因此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疾控部门呼吁大家,行动起来,除积水、灭蚊虫、做好居住环境卫生,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突然发热、寒战、严重关节痛和头痛、眼眶痛,面、颈、胸部潮红,躯干部皮疹等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7天。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但是少数登革热病人会出现严重出血症状或死亡。如出现上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疾控部门提醒,登革热可防可治,市民不用恐慌。广东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如何从源头灭蚊?首先要疏通沟渠,以免积水孳生蚊虫。其次,及时清除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闲置盆罐容器、废旧轮胎等。而对于水养植物如万年青、富贵竹等,应做到2~3天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要注意冲洗植物根部,以防蚊卵或幼虫粘在上面继续繁殖。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室内外可使用1/500~1/1000的敌敌畏或稀释100~200倍的2.5%溴氰菊脂等杀虫剂喷洒,使成蚊密度降低至最低水平。还可用蚊帐、门窗纱防蚊,用蚊香、驱蚊器等驱蚊。 此外,在早晚外出游玩期间,尽量不要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过久。如果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防蚊水,涂抹时要注意: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少用于耳部。目前正值白纹伊蚊活跃季节,大家行动起来,积极灭蚊防蚊预防登革热。 梅县区疾控中心科教科 2014、9、9

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工程 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员: 编制日期:

防控登革热实施及应急措施方案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惠州市政府关于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蚊或花斑蚊)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 3-6 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 小时死亡。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习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置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 100 米,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登革热疫情的发生,保障施工现场人员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三、防控内容 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卫生知识和防病意识,引导工人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普及蚊虫孳生、繁衍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清理蚊蚴孳生地,搞好环境卫生和组织统一灭蚊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主要措施之一。 坚持以环境整治、清除室内外蚊蚴孳生环境为主要内容,落实结合化学药物灭蚊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四、防控成员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小组成员: *** *** *** *** *** 具体分工如下: 施工现场:*** *** 办公区:*** 生活区:***

中小学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

中小学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 第一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 (二)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1病原体 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2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免疫性 二、什么是法定传染病 传染病种类繁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例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2004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法定传染病。其中: 1乙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三、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专播需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 (二)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 直接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