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交换模式及主要性能指标

合集下载

精选网络设备应用9交换机性能参数

精选网络设备应用9交换机性能参数
其中,SX(Short-wave)为短波,LX(longwave)为 长波,和ZX(extended range)为超长波,
1000Base-SX和1000Base-LX既可使用单模光纤, 也可使用多模光纤;
1000Base-ZX则只能使用单模光据转发单元的联系通 道;背板交换容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交换机的最大交换容 量,这是交换机交换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1
3.优先级设置 一旦网络可以区分电话通话和网上浏览,优先级处理就可
以确保进行Internet上大型下载的同时不中断电话通话。 为了确保准确的优先级处理,所有业务量都必须在网络骨 干内进行识别。在工作站终端进行的数据优先级处理可能 会因人为的差错或恶意的破坏而出现问题。黑客可以有意 地将普通数据标注为高优先级,窃取重要商业应用的带宽, 导致商业应用的失效。这种情况称为拒绝服务攻击。通过 分析进入网络的所有业务量,可以检查安全攻击,并且在 它们导致任何危害之前及时阻止。
(4)物理端口号码 与源IP地址类似,物理端口号码可以指 示哪个服务器正在发送数据。这种方法取决于交换机物理 端口和应用服务器的映射关系。虽然这是最简单的分类形 式,但是它依赖于直接与该交换机连接的服务器。
20
2.标注 在识别数据包之后,要对它进行标注,这样其他网络设备
才能方便地识别这种数据。由于分类可能非常复杂,因此 最好只进行一次。识别应用之后就必须对其数据包进行标 记处理,以便确保网络上的交换机或路由器可以对该应用 进行优先级处理。通过采纳标注数据的两种行业标准,即 IEEE 802.1p或差异化服务编码点(DSCP),就可以确保多 厂商网络设备能够对该业务进行优先级处理。 在选择交换机或路由器等产品时,一定要确保它可以识别 两种标记方案。虽然DSCP可以替换在局域网环境下主导 的标注方案IEEE 802.1p,但是与IEEE 802.1p相比,实施 DSCP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时期内,与IEEE 802.1p 设 备的兼容性将十分重要。作为一种过渡机制,应选择可以 从一种方案向另一种方案转换的交换机。

交换机的几种配置模式的介绍

交换机的几种配置模式的介绍

交换机的几种配置模式介绍2016-08-03弱电行业网交换机的几种配置模式简介1、普通用户模式开机直接进入普通用户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只能查询交换机的一些基础信息.如版本号(ShoW VerSion )等。

2、特权用户模式在普通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命令即可进入特权用户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可以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和调试信息等等。

3、全局配置模式在特权用户模式下输入C terminal命令即可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主要完成全局参数的配置.具体配置以后介绍。

4、接口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n terface in terface-list 即可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主要完成接口参数的配置.具体配置以后介绍。

5、vlan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vlan vlan-number 即可进入vlan 配置模式.在该配置模式下可以完成vlan 的一些相关配置。

6、恢复交换机的缺省配置在实验开始时. 为了不让实验受交换机以前的配置影响. 常常需要先恢复交换机的缺省配置。

在特权用户模式下顺序使用erase.restet 命令即可恢复交换机的缺省配置。

交换机说明说明1:在实验环境中. 如果配置两个vlan :vlan1.vlan2. 注意其中vlan1 是交换机默认的vlan. 既不能创建也不能删除. 所有端口都属于vlan1. 所以应该首先创建vlan2. 然后为各个vlan 分配端口( switchport interface-list )。

说明2:① 在使用命令行进行配置的时候. 在任何模式下均可以使用“?” 来帮助我们完成配置。

② 使用“?”可以查询任何模式下可以使用的命令; 或者某参数后面可以输入的参数; 或者以某字母开始的命令。

例如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或“ ShoW ? ”或“ s?”.可以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帮助信息显示。

如果你不能确认当前模块所在的插槽的编号•可以通过命令行中的show命令来查看插槽以及插槽上的端口信息;也可以在路由器特权EXEC^式下执行show VerSiOn命令.在路由器版本信息中有每个模块所在插槽编号的信息。

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交换机主要性能指标1.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接⼝处理器或接⼝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数据量,是交换机的重要指标之⼀。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单位为bps。

2.包转发率(吞吐率):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单位:pps(package per second)。

3.MAC地址数:指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所能存储的MAC地址数量。

4.VLAN表项:VLAN是⼀个独⽴的⼴播域,可以有效的防⽌⼴播风暴。

对VLAN的⽀持也是衡量交换机的重要参数。

5.最⼤堆叠数:是指可堆叠交换机的堆叠单元中所能堆叠的最⼤交换机数⽬。

⼆、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吞吐量:是指路由器的数据包转发能⼒,是路由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吞吐量与路由器的端⼝数量、端⼝速率、数据包的类型和数据包的长度有关。

吞吐量主要包括两个⽅⾯:整机吞吐量和端⼝吞吐量。

2.背板能⼒:背板是路由器输⼊与输出端⼝之间的物理通道。

路由器的背板能⼒是由路由器的内部实现结构决定的。

传统的路由器采⽤共享背板结构,⾼性能路由器则采⽤可交换式背板结构。

3.丢包率:是指路由器在稳定的持续负荷下,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包的⽐率。

丢包率是衡量路由器超负荷⼯作时的性能指标之⼀。

4.并发连接数:⽤户在访问⽹络时,每打开⼀个WEB页⾯就会建⽴⼀个或多个IP连接,每⼀个连接就是⼀个会话,路由器所能处理的最⼤会话数量就是最⼤并发连接数。

5.每秒新建连接数:是指路由器再单位时间内所能建⽴的TCP/IP连接数量。

6.延时与延时抖动。

7.背靠背帧数。

交换机常见的配置参数

交换机常见的配置参数

交换机常见的配置参数
交换机常见的配置参数如下:
1、端口配置参数:包括端口速率、双工模式、端口状态(开启/关闭)等。

2、VLAN配置参数: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LAN)划分成多个逻辑网络的技术,配置参数包括VLAN ID、VLAN名称、端口所属VLAN等。

3、IP配置参数:包括管理IP地址、默认网关、子网掩码等。

4、用户名和密码:用于登录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

5、SNMP配置参数:包括SNMP版本、团体名、读/写权限等。

6、端口安全配置参数:包括允许接入的MAC地址、防止MAC地址攻击、防止ARP攻击等。

7、STP配置参数:STP是一种防止网络环路的协议,配置参数包括STP版本、桥ID、路径开销等。

8、QoS配置参数:用于在网络中为某些流量提供优先传输,配置参数包括流量分类、优先级、队列调度等。

9、系统参数:包括交换机名称、时钟同步、系统日志等。

10、端口聚合配置参数:端口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成一个逻辑端口,以增加链路带宽和提高网络可靠性,配置参数包括聚合组ID、端口成员、聚合模式等。

11、协议支持:包括支持的网络协议(如TCP/IP、IPv4/IPv6等)、路由协议(如RIP、OSPF 等)、桥接协议(如STP、RSTP等)等。

12、硬件和软件版本:包括交换机硬件型号、操作系统版本、固件版本等。

1。

交换机的几大参数指标

交换机的几大参数指标

交换机的几大参数指标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在选择交换机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指标,以满足网络需求和性能要求。

以下是交换机的几大参数指标。

1.端口数交换机的端口数是指交换机上可用的物理端口数量,也即连接其他设备的接口数量。

端口数决定了交换机可以连接的设备数量,也影响了网络的扩展能力和灵活性。

2.转发率交换机的转发率是指交换机每秒能够处理的数据包数量。

转发率越高,交换机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网络的响应时间越短。

转发率是衡量交换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3.吞吐量交换机的吞吐量是指交换机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

吞吐量取决于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它决定了在高负载情况下交换机能够处理的数据流量。

4.缓存大小交换机的缓存大小决定了交换机能够临时存储的数据量。

缓存的作用是使数据暂时存储等待转发,以提高交换机的性能和减少丢包。

较大的缓存可以提高交换机的转发效率和稳定性。

5.传输延迟交换机的传输延迟是指数据包从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的传输时间。

传输延迟取决于交换机的处理能力、转发方式和网络负载等因素。

小的传输延迟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实时性和响应性。

6.转发模式交换机的转发模式决定了交换机的工作方式和性能。

常见的转发模式包括存储转发、直通转发和剥夺转发等。

不同的转发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转发模式可以提高交换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7.管理方式交换机的管理方式是指交换机的配置和监控方式。

常见的管理方式有本地管理和远程管理两种。

本地管理需要直接连接到交换机进行配置,而远程管理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管理交换机。

灵活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交换机的可管理性和维护性。

8.安全性能交换机的安全性能是指交换机对网络安全威胁的防护能力。

常见的安全功能包括端口隔离、访问控制列表、四层流量控制等。

优秀的安全性能可以保护网络系统不受恶意攻击和网络故障的影响。

以上是交换机的几大参数指标。

在选择交换机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需求和性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并选择适合的交换机类型和配置,以满足网络性能和安全的要求。

交换机的指标及学习(新手试用)

交换机的指标及学习(新手试用)

交换机的三大指标看到标题,大家可能认为我一定从百度直接粘贴过来的,我也很想这样,可是百度中总是找不全这方面的资料,而且写得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找了各方面的资料来整理下,一直以来我本人对这三大指标的计算比较模糊,不过通过苦寻资料,里面夹杂了我个人的理解,希望大家指正,里面有很多疑问请大家讨论,希望下面的解释能够尽量通俗易懂:1.交换机内部转发数据包的关键部件:a.背板总线b.交换矩阵,具体工作过程:交换机通常拥有一条带宽很高的背板总线和一个内部交换矩阵。

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板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后,交换机处理芯片立即查找其内存中的MAC地址表,以确认该目的MAC的NIC挂在哪一个端口上,然后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该包转送到目的端口,如果该目的MAC地址不存在,则广播到除接收端口以外的其他所有端口(通常称为泛洪)。

2.从别的官网截取S7804交换机的参数,能看到背板(带宽)\ 交换容量 \包转发率将交换机的三大性能指标坦白了.....下面分别从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包转发速率三个指标一一讲解.3.在介绍三大指标前,先来说说大家经常能听到的线速转发:何为线速转发?通俗的讲就是一台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包后能够快速转发出去,大家知道,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都有一定的缓存,如果交换机的处理速率足以让接收到的数据不至于积压在交换机的端口缓存中而能够快速发送出去就称之为线速(这句话完全是我个人的理解,希望有人指正?????),那又怎么来衡量线速呢?总得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衡量吧:对于一个100Mbps的交换端口,测试I当它转发最小数据帧(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在64-1518BYTES),为什么要取最小数据帧?(其实我也没搞太清楚,我是这样理解的,如果取最小数据帧,说明数据包数量更多,对交换机造成的压越大,请大家说说看为什么?????),这里取64BYTE来计算:100Mbps/(64*8bit)=0.1953125MPPS,而实际情况并非这样计算,以太数据帧不可能全部都是连着的,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帧结束符,帧前导符,帧间隙等字节也要占用处理带宽,所以计算公式应变成100Mbps/[(64最小数据帧长度+7帧前导符+1帧结束符 +12帧间隙)*8bit]=0.1488MPPS=148.8KPPS (PPS为packets per second,包每秒).同理千M端口即为1.488MPPS,万M端口即为14.88MPPS.也就是说对于一个100M的交换端口,达到二层线速转发的要求是在转发64字节的数据帧的包转发率>=148.8KPPS即满足二层线速转发了.3.三大指标之比较背板带宽这个概念通常是针对模块化交换机而言的,它是一个设计最大值,决定了各接口模板与交换引擎间的连接带宽的最高上限;通俗的理解:假设交换机的模块插槽最大设计为全部可以插万M交换模块(最低支持100M交换模块),但我现在使用的刚好是100M的交换机模块,背板带宽的设计是为了满足最大化的也就是当全部模块插上万M交换模块时的带宽.该值大于等于交换容量.计算公式=端口数*端口带宽*2(全双工),单位为bps交换容量:交换机的二层包转发率指标,单位是bps,该指标才是真正反映交换机性能指标,我看过很多资料,看来看去还是有点晕,包含我们51CTO的资料,但是还不如直接理解成上例中的当全部模块并没有全部插满万M交换模块时的带宽,计算公式与背板带宽相同,这个我自己也不太理解到底是否正确?只是感觉资料都写得比较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好答案.包转发率:即为前面讲述中的线速转发计算公式.4.写到这,我自己还是有点晕......里面有好多问题.....请大家指正,有的说包转发率即为三层包转发率,但按照包转发率的计算公式,用的是二层数据帧的最小长度64BYTE来计算,感觉是牛头不对马嘴了.....还有就是我那样理解交换容量不知道有没有问题.?线形转发计算公式和交换容量线速主要是针对交换机的高速交换性能来称呼的,因为交换机在数据交换上有硬件来实现,没有经过软件处理,他的数据的交换速度几乎和在线缆上跑一样,故称为wire speed. 当然这只是我的理解,非官方的解释,那一大队e文写不错,但大致是这个意思。

核心交换机功能及技术指标参数要求

核心交换机功能及技术指标参数要求

参数附件:核心交换机:数量2汇聚交换机四台技术要求1、实现万兆主干,桌面实现接入1000M;2、交换机互连采用多条链路捆绑,防止链路瓶颈,并提供链路冗余。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和病患者之间需要频繁地在院内移动、同时处理大量的信息,要求网络具备可移动性、传输速率高等特点。

同时考虑到医院业务量的增加,网络需要留出足够余地扩容而不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

3、改造后的网络系统应充分考虑跟现有网络系统的平滑接入,不影响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故障排除:要求做到一旦网络出现异常,如无法访问网络,网络访问异常等,要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在短的时间内恢复网络应用。

5、灾难恢复:要求做到设备遇到物理损害网络应用异常时通过备品备件,快速恢复网络硬件环境;通过备份文件的复原,尽快恢复网络的电子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整个网络应用。

6、查找攻击源:要求做到发现网络遭到攻击,需要通过日志文件等信息,确定攻击的来源,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7、实时检索日志文件:要求做到能实时查看当时存在的针对本网络的攻击并查找出攻击源。

如果攻击强度超出网络能够承受的范围,可采取进一步措施进行防范。

8、即时网络监控:要求通过网络监控,尽可能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前期网络故障,在故障扩大化以前及时进行防治。

9、整体实施方案:要求做到不能影响现有的网络格局,不能中断网络联通;请投标人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出具具体的实施方案。

10、投标人需根据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特殊性,提供整体网络设计方案和建设方式并提供后期设备上架后的整体实施方案;售后(服务)方案:售后服务响应、培训、维修等承诺。

11、付款方式为合同签订完成付款中标价的30%,项目验收合格后付款中标价的60%,免费维保期到后付清余款。

供货时间为中标后一周内,供货地点为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行政楼7楼中心机房。

03 交换技术

03 交换技术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Subnet 6.0.0.0 2.0.0.0 1.0.0.0 1.5.0.0 Switch Interface port 3 Port 2 Port 4 Port 6
2.1.1.1
D S S R T C
Data
Port4
Port2 Packet Header IP Address: 2.1.1.1
Switching Table
目的地 0002.ABCD.EF12 Output Interface MAC Address port 10 port 5 port 1 port 1 port 6 port 6
Frame Packet
port1 IP Address: 192.168.10.1
port6
2、延时
交换机延时是指从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到开始向目的 端口复制数据包之间的时间间隔。有许多因素会影响 延时大小,比如转发技术等等。采用直通转发技术的 交换机有固定的延时。因为直通式交换机不管数据包 的整体大小,而只根据目的地址来决定转发方向。所 以,它的延时是固定的,取决于交换机解读数据包前 6个字节中目的地址的解读速率。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的交换机由于必须要接收完了完整的数据包才开始转 发数据包,所以它的延时与数据包大小有关。数据包 大,则延时大;数据包小,则延时小。
• VLAN可以是有混合的网络类型设备组成,比如:10M以太网、 100 M以太网、令牌网、FDDI、CDDI等等,可以是工作站、 服务器、集线器、网络上行主干等等。 • 通过对用户、MAC地址、交换机端口号、VLAN号等管理对象 的综合管理,来满足整个网络的VLAN划分、监视等功能,以 及其他扩展管理功能。现在比较通用的VLAN的划分方法是基 于MAC地址。但也有一些厂商的交换机提供更多的VLAN划分 方法:MAC地址、协议地址、交换机端口、网络应用类型和 用户权限等等。 • 用户在选择交换机的同时,应当仔细考察选购的交换机的 VLAN功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满足要求而且管 理方便的交换机。同时,应当特别注意现在不同厂商的交换 机的VLAN之间大多数是不兼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机交换模式及性能指标目录目录 (1)1交换机交换模式 (2)1.1快速转发交换模式(cut-through) (2)1.2碎片丢弃交换模式(fragment free) (3)1.3存储转发交换模式(store and forward) (3)1.4 各种转发模式图解 (4)1.5 IBM G8264系列交换机交换模式的操作 (4)2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5)2.1背板带宽(backplane bandwidth) (5)2.2 线速(Line Speed/Line Rate) (5)2.3包的转发率(PPS) (6)2.4吞吐量(throughput) (6)2.6 MAC地址表容量 (8)2.6.1 MAC地址 (8)2.6.2 MAC址址表 (9)2.7其它一些技术批标 (11)2.8 MAC地址表应用实例 (11)2.9支持超大帧(Jumbo) (13)2.10 Microburst流量突出处理 (14)2.11 IBM G8264与其它厂商交换机性能指标对比实例 (14)1交换机交换模式交换机的交换模式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交换是由人工来完成端口之间传输通道的建立;动态交换是通过对目的MAC地址的查询,得到的输出端口来临时建立传输通道的,这个传输通道在数据帧传送完成后自动断开。

目前,交换机最常采用的交换模式是动态交换模式。

动态交换模式主要有:快速转发、碎片丢弃和存储转发三种模式。

1.1快速转发交换模式(cut-through)快速转发交换模式是指交换机在接收数据帧时,一旦检测到前6个字节—即目的地址就立即进行转发。

由于数据帧在进行转发处理时仅对目的MAC地址部分复制到缓冲区,并不是复制一个完整的帧,所以这个数据帧在转发之前没有经过校验和纠错,从而有可能导致错误的数据帧被转发出去。

快速转发交换模式的优点在于端口交换延迟小,交换速度快;缺点是在质量较差的物理链路上传输质量可靠性差,因此它适合于小型的交换机。

但是当前万兆或千兆光纤网络的可靠性为快速转发提供了保障,所以万兆光纤以太网交换机的转发模式一般为快速转发模式。

IBM万兆交换机缺省采用的是此种交换模式。

1.2碎片丢弃交换模式(fragment free)碎片丢弃交换模式也被称为自由分段模式或碎片隔离交换模式。

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时,先检测该数据帧是不是冲突碎片—即接收的帧字节数是否大于64字节,如果大于64字节即立刻进行转发,但也不保存整个数据帧;如果该数据帧是冲突碎片,则直接将该帧丢弃。

冲突碎片是因为网络冲突而受损的数据帧碎片,其特征是长度小于64字节,它不是有效的数据帧,以太网上的所有设备(包括网卡)默认的原则是丢弃碎片。

碎片丢弃交换模式过滤掉了冲突碎片,提高了网络传速的效率和带宽的利用率。

这种转发模式非常适合以前10M/100M全双工的冲突链路(同轴电缆),现在此种模式基本失去用途。

1.3存储转发交换模式(store and forward)存储转发模式与前两种转发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接收整个数据帧并保存在缓冲区中。

它把数据帧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检查,在对错误帧进行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帧的目的地址,进行转发操作。

存储转发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进行数据处理的延时大。

但是它的优点是可以对进行交换机的数据帧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同时它也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因此,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另外现在交换机的处理能力、缓存已大大改进,所以存储转发交换模式已成为主流模式,尤其在千兆网络中。

IBM千兆交换机包括ToR及Embedded交换机都采用此交换模式。

1.4 各种转发模式图解1.5 IBM G8264系列交换机交换模式的操作●IBM G8264系列交换机可以修改其转发模式,命令如下:注:当CEE使能后,G8264CS 自动会进入Store-And-Forward存储转发模式。

●查看交换模式的命令2交换机的性能指标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背板(backplane)带宽,线速(line rate/line speed)、包转发率(PPS)、吞吐量(throughput)、延迟(delay)、MAC 地址表大小、是否支持大帧、流量突发(Microburst)处理能力等。

2.1背板带宽(backplane bandwidth)交换机的交换结构主要分为总线式和非总线性,两种结构大致分别在模块化交换机和机架式交换机上体现。

这个性能指标在总线交换结构交换机中适用,模块化的交换机(箱体式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都采用总线交换结构,如思科的6500、7000系列,它直接影响着另外一个指标即是否线速。

IBM ToR交换机采用的是单芯片的矩阵式交换结构(cross-bar),不存在背板带宽的概念。

2.2 线速(Line Speed/Line Rate)如果一台交换机是线速的,那么这台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就能够在不丢包的前提下以最大标称速率收发不同大小的数据帧,如千兆端口以按1000 bite/s收发。

如果是总线交换结构,要想达到线速指标,背板带宽要大于{N*M *端口速率}(其中N有每块模块/板卡的端口数,M为模块数),同时板卡的交换容量也要大于{端口数*端口速率},一般情况下,现代的交换机背板带宽不是瓶颈,板卡的交换容量是瓶颈,导致模块化交换机不能实现真正线速。

如果是交换矩阵结构,一般都能达到线速指标,这是由于这种交换结构的先进性决定的,所以高性能的交换机都采用这种交换结构。

以下是IBM交换机在专业压力测试仪(Spirent, Ixia)测试线速的结果。

2.3包的转发率(PPS)异步传输(串口):每发一个字节,一个停止位,1/8浪费带宽。

同步传输(以太端口):101010….1011(8个字节preamble前导位)+1个以太帧+12字节停止位。

在计算交换机包的转发率时是按以太网最小包64字节计算的,10M的端口如在线速下其包的转为:(10000000/8)/(64+(8+12))=14880包/秒一个千兆端口的包的转发率为1.488Mpps2.4吞吐量(throughput)一般认为,只要是线速,那么吞吐率也就为100%,但如果细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Throughput的实测统计表如下:从以上统计表中可看到,当帧的大小为65 byte时,在Intended Load为100%时,Offered Load是98.45%即Throughput并没有达到100%,但Min Frame Loss为0%即没有丢包,仍然可证明达到了线速。

2.5 延迟(Delay/Latency)交换机的延迟是指端口到端口的转发数据帧的延迟时间,即数据帧从入端口到出端口所经历的时间。

2.6 MAC地址表容量2.6.1 MAC地址2.6.1.1 概念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也称为硬件地址、物理地址、或二层地址,它是预先编程并存储在以太硬件上如网卡,但也有些MAC地址是动态生成的(如VRRP)。

在以太网中,最后的寻址是落实到MAC地址上,在IPV4的网络里实际上是靠MAC地址去转发数据包或帧。

MAC为6个字节,48位,如00-60-08-09-ab-12,first three octets indicate the vendor—OUI(Organizational Unique Identifier),OUI决定了MAC地址是全球唯一、不重复冲突的; The last three octets equate to a host identifier for the device.2.6.1.2注意事项:●MAC地址是本网段有效,在不同的网络里MAC地址不冲突;●MAC地址一般是可以改变的(如网卡的MAC可改,交换机系统MAC不可改);2.6.1.3一些特殊的MAC:●广播MAC:目的地址为FF-FF-FF-FF-FF-FF●组播MAC:MAC的第一字节的第0位(Bit 0 of Octet 0)为1即为组播地址(如01-00-5E-xx-xx-xx)●HSRP MAC: 0000.0C07,AC XX●VRRP MAC: 0000.5E00.01XX,其中XX为组号●MS NLB(Network Load Balance)的动态产生MAC●虚机VNIC的MAC地址如VMware MAC:00-0C-29-XX-XX-XX, 00-50-56-XX-XX-XX●FCoE FPMA(Fabric-Provided MAC):0e-fc-00-xx-xx-xx2.6.2 MAC址址表MAC地址表也称为FDB或CAM表。

当一个以单播地址为源(当然也不可能有组播和广播地址作为源)的数据帧进入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后,交换机缺省情况下有学习的功能(当然你可以关闭端口的MAC地址学习),它会把相应的端口号、学到的源MAC地址、端口的VLAN号组成一个条目entry,由entries形成一个表table,这个表就叫MAC Table。

MAC地址表分为动态的(交换机自动学习的)和静态的(手工配置的);同时也分为单播MAC地址表(通常所说的MAC地址表)和组播地址表。

以下是一个组播的MAC地址表:单播与组播的MAC地址表的主要区别:在一台交换机的一个VLAN中,一个单播MAC只能与一个端口相关联对应,而一个组播MAC地址可与多个端口关联对应,因为组播地址代表的是一组主机。

MAC Table的最大Aging Time是300秒,即5分钟刷新后再学习不到该MAC,交换机就会把该MAC条目从表中删除。

在每个VLAN中,一个MAC地址只能在交换机上有唯一的条目entry,但对于不同的VLAN可以有相同的MAC条目,如下:Aging Time可以修改,只是本地有效,但一般不提倡。

以下是关于MAC地址表的一些操作:●查看MAC地址表G8000#show macG8000#show mac multicast●改变Aging Time●设置静态MAC表MAC Table的大小是一个技术指标,差的交换机一般8K或更小,好的交换机16K以上,IBM交机机G8000是16K,G8052是32K,G8264是128K…..。

2.7其它一些技术批标错误(CRC错误)、异常帧过滤(小于64Byte,大于最大的支持帧)、抖动(jitter)、三层交换机的ARP表大小、路由表大小等。

2.8 MAC地址表应用实例用户的网络拓朴如下:故障现象:发现一个奇怪的MAC地址(e6:01:00:00:00:00),且在汇聚交换机Cisco 3560上进行MAC Table 滚动(flapping),怀疑是IBM交换模块产生;整个应用无法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