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典园林史_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史_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_
中外园林史简介

中外园林史简介园林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布局和设计来创造美丽、宜人的环境。
中外园林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特色。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外园林史的发展和特点。
一、中国园林史中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国园林以其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山水相连”的自然美,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一致。
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常常融入了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著名的中国园林有苏州园林、颐和园、圆明园等。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园林之都”。
苏州园林的设计灵感来自自然景观,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细致的工艺,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苏州园林注重细节,强调空间的变化和错落有致的布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二、西方园林史西方园林的发展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园林设计注重几何形状和对称美,强调人类的控制和干预。
古罗马的园林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常常用于行军和娱乐活动。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中世纪的园林设计受到宗教的影响,园林被用于修道院和教堂的修建。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园林设计开始受到重视,设计师们追求古典的和谐和对称美,使园林成为艺术的表现形式。
法国的凡尔赛宫和英国的伊顿庄园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园林。
18世纪的英国是西方园林设计的黄金时期,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卡普尔首先提出了“自然式园林”(Landscape Garden)的概念。
自然式园林强调模仿自然景观,弃用对称和几何造型,注重景观的变化和丰富性。
英国的伊顿庄园和斯托ウ庄园是自然式园林的杰作。
三、中外园林的特点比较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设计理念、布局和风格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园林强调与自然的融合,注重山水的布局和景观的变化。
而西方园林更注重人的控制和干预,追求对称和几何造型。
中国园林注重细节和工艺,追求精湛的匠心和艺术性。
西方园林则更注重景观的整体效果和氛围。
中外园林史介绍课件

西方园林:注重几何图形,追求对称与均衡
2
园林植物:中国园林注重植物形态与寓意,西方园林注重植物色彩与形态
3
园林功能:中国园林注重休闲、养生、文化传承,西方园林注重娱乐、社交、展示财富
6意境和诗情画意
西方园林:以几何图形为蓝本,注重对称和规整
02
园林元素:植物、建筑、水体、山石等
园林风格:中式园林、西式园林、日式园林等
园林功能:观赏、休闲、教育、文化传承等
05
园林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园林艺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园林史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设计理念
01
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自然和谐、风水布局等
03
园林史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借鉴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园林的设计中
02
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
04
现代园林的设计特点:融合传统与现代,注重生态、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技术应用
发展趋势
01
生态化:注重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功能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03
文化传承: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文化,提升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04
科技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园林的管理、维护和观赏效果
西方园林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园林作为神庙和宫殿的附属建筑
中世纪:园林发展停滞,受到宗教和战争的影响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兴起,强调对称和秩序,代表作品有凡尔赛宫
古罗马时期:园林成为贵族和富人的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公共园林
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艺术复兴,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对称和几何图形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典园林

5、在文化渊源上,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天 人合一;西方园林受科学理念影响较大。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 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 “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 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 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 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 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3.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这 个时期的人,不愿意像传统的隐士在深山里过着清苦的 生活,而是主张隐与仕的结合,既向往自然山水的享受, 又不排斥世俗的物质生活追求。于是他们在城郊山清水 秀的地方造别墅或宅院。 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或仅具有象征意 义,游赏功能逐渐突出。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 气派的制约,但景观规划较为细致,到南北朝后期受到 私家园林影响,造园艺术开始升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过渡阶段,以自然美 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造园活动,由模仿自然山水 发展到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了 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并列发展的基础。 这一时期著名园林有:张伦府苑、辟疆园、琼圃园、灵 芝园、华林园、铜雀园、兰亭、金谷园
唐宋时期园林特点: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它作为这 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 而且反映在 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 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 局部、小品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具 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 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 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宗 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 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
中外园林史1

绪论这些在各自母体文化长久的历史发展中,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关于两个园林风格的介绍乎大自然景观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
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之上,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圈内的国家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为背景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绪论一、园林诸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物配置)二、园林的发展阶段(一)世界园林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农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1)为统治阶级服务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文明时期园林特点:1)城市园林、绿地进一步扩大2)城市在园林中——园林城市3地景观规划4系密不可分,园林学的领域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史分为五个时期:1、园林的生成期——夏、殷、周秦、汉2、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园林的全盛期——隋唐4、园林的成熟前期——两宋园林美学思想趋于成熟。
出现了很多园林理论计成《园冶》、王世贞《古今名园别墅》、文震亨《长、李渔《闲情偶寄》。
明清是我明清两代园林继承了前代已而在造园技巧上较以前162、90)276年)、都城——北京、大内御苑——西苑(三海禁苑)、大内御苑——万岁山(景山)267年)、静宜园(香山)、圆明“中都”,仿东京扩建中都。
——“大宁宫”;元大都——元灭金“大都”;北京——明成祖即位后,自南京迁都北京。
“源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英国学派的设,中国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也相当注意情感的追求和“自然”在这两种园林中体点。
然而,英国的风景园林又是另外一种面貌,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园内园英国风景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英国风景园林具有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总和美丽的庄园不仅是公众会聚的场所,也是药物、与中国园林不论是宅园或是寺庙园林,基本上属于“庭建筑物。
中外园林史精简版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二、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1、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主要的社会因素则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2、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的影响。
三、生成期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3、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4、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1.园林的规模普遍较小,设计规划相较以前更加精密细致,管理较为粗放,基本没有设计经营。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但是老庄,仙界的玄虚之景任与人间显示之景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3.皇家园林开始收到私家园林的影响,个别御园甚至由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的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看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成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同时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人们安全感的缺失,佛教、道教得以盛行,庙宇、寺观大量出现,从而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一新兴的园林类型。
五、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①筑山: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
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
②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一.东方园林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
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
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
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
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中西方古典园林各历史时期概况特点及代表园林
中西方古典园林各历史时期概况特点及代表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
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中外园林史课件转WORD
2015中外园林史第一章绪论中国园林史第一章 绪论一.园林的含义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和美的规律创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也可以说,园林指的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是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一门园林理论。
研究意义:以史为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二.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时期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工业社会(18世纪中叶以后)第四阶段: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第一阶段:原始时期人们开始群聚,人与自然处于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为亲和关系,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产生了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对自然界自觉开发,对自然有一定破坏,但是尚处于比较局部的状态。
人与自然的关系转为理性适应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促成了造园活动的开展,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第二阶段的四个共同特点1、多为统治阶级服务或归他们私有;2、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不同的园林风格体系世界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园林风格,如西方古罗马园林体系、文艺复兴园林体系、古典主义园林体系、英国园林体系、东方的伊斯兰教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日本园林体系。
按园林的构配方式分为1.规整式园林: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花木多修剪成型,着重人工图案美和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引言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皇家园林,后逐渐发展演化为民间园林艺术。
这些园林以其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历史发展1. 皇家园林时代古代中国皇宫园林开端于周朝,后来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不断发展。
皇家园林通常由宫殿、花园、建筑物、水景和山景等组成,以表达统治者的权威和富丽堂皇的壮丽气派。
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2. 文人园林时代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演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种园林多由士人、文人或贵族建造,注重以意境和文化内涵来营造园林氛围。
代表作有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耦园等。
3. 民间园林时代民间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艺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这些园林多由民间富商或地方政府所建,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代表作有苏州的狮子林、缘园,以及扬州的何园、五台山等。
二、艺术特点1. 融合自然与人文中国古典园林以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点。
通过布局合理的水景、山石、植被、建筑等要素,使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与人文艺术相互辉映。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有池塘、假山、廊桥、亭台、楼阁等。
2. 追求意境与情感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
园林的设计常以传统诗词、画作和文学典故为灵感来源,通过景观、布局和装饰等手法来表达园主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三、主要表现方式1. 三维空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和组合,以及水、山、建筑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
这种三维空间表现给予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园林与人的互动性。
中外古典园林史_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史_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各论1:小型:艺圃、残粒园、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艺圃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艺圃
乳鱼亭
乳鱼亭木构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响 月 廊
响 月 廊 一 带 向 东 眺 望
艺圃
延光阁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艺圃
延光阁中,木窗框景,南岸的木石亭台尽 显秀丽。而坐在延光阁里,横贯眼前的木窗仿 佛打开的长卷,框出水池其他三面的石砌驳岸, 蜿蜒出变化的曲线。南岸复杂的叠石间郁郁葱 葱的花木,山顶的朝爽亭在木石隐约之间显现 出轮廓,和左前方的乳鱼亭相映成趣,一前一 后,远近皆是无穷尽的秀丽风景。
残粒园
住宅分三路,门厅、轿厅、大厅、 后楼及花厅都较完整,宅北部一花园早 废。宅院面积3300平方米,其中花园面 积仅140多平方米,但能利用空间将半 亭、假山、水池、花木组成曲折高下有 层次的景面。规模虽小,但筑有假山、 石洞和一泓池水,可谓“麻雀虽小,五 脏俱全”。
残粒园平面图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是以湖石、假山为主的一处古典 园林,假山和房屋面积约占全园四分之三,水 面占四分之一,假山、泉池占地不足一亩,池 将假山分为主次两个部分。假山主峰突兀于东 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于两山之间, 其湖石大部分有涡洞,少数有皱纹,杂以小洞, 和自然真山接近。
延光阁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残粒园
·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为扬州某盐商住宅的一部分,称为东园。 ·后归姚大赉 。 ·民国十八年(1929)归画家吴待秋,更名“残粒” ,其子吴养牧 居此。 ·现为吴氏后人居住。 ·1980年被列为修复项目和保护对象。 ·1998年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后来的赵孟頫、管道升、徐渭、郑 板桥等等名家均涉猎于此,并发扬 光大。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除了画竹子,文人园林中,常种植松、竹、梅等植物,体现主人以物言志的情趣。
南宋 赵孟坚《岁寒三友》扇面
明 李士达《琴棋书画图轴》抚琴
古木 参天
积流 成湖
惠山 余脉
乾隆时期寄畅园园内主要景观要素分析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园林注意收纳、 摄取园外之“借 景”,使得,园 内园外两相结合 而浑然一体。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三、文人园林的经典案例 • 无锡寄畅园 •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惠山东麓,邻惠山寺。 • 园址原为惠山寺僧舍,秦金建“凤谷山庄”。
如今的寄畅园南入口凤谷行窝庭院
Google地图 寄畅园与周边的关系图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秦燿回无锡后,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中的“寄畅”二字为园名。
知鱼槛
涵碧亭 明 宋懋晋《寄畅园五十景图》 曲涧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寄畅园是山麓别墅型园林。面积约15亩,水 面占园总面积的17%,土山占23%,东西窄, 南北长,地势西高东低。
• 明清一部分文人依然是雅致情怀的追随者。
明 文徵明 《林榭煎茶图卷》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二、文人园林的特征
• (一)文人园林象山水画一样简约。 • 意境的创造,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
余韵之外,还藉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 。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之《若墅堂》
文徵明 书 《图册》之若墅堂寓意
中外古典园林史 26.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主讲 杨向青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文人园林经唐代的启蒙,兴起于两宋, 是文人士大夫结合园林诗文、园林书画 等,造就的具有雅致情怀的园林。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一、中国历史上文人体现雅致的方式
• 一、中国历史上文人体现雅致的方式; • 二、文人园林的主要特征; • 三、文人园林的经典案例。
• 建筑的密度低,数量少, 而且个体多于群体。
• 少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 没有以建筑而围合或划分 景域的情况。
乾隆时期的寄畅园,园内建筑数量少密度低
底图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南巡盛典》寄畅园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四)文人园林具有天然之趣。
• 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 内容。植物配置虚实相衬,力 求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寄畅园从环翠楼、鹤步滩等处,面向东南远 借锡山龙光塔,惠山的竹炉山房等也被巧妙 的借景到园中。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寄畅园建筑少,不以亭台楼阁取胜,是一个以山林野趣见长的园林,早期的园子以 高大荫浓的乔木为主,清幽古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抒发文人士大夫清远自然的雅致情怀。
宋 佚名 《文人的生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彰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处事原则。
清 朱耷 《米芾西园雅集图记》局部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明 张宏《止园图册》之茅亭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三)文人园林讲求疏朗。 • 文人园林总体而言,虚处大于实处。园内
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整体性强。 • 园林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
成一体,且山势余脉多平缓,不作故意 的大起大伏。
明 文伯仁 《姑苏十景》 沧浪清夏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园内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 古朴清幽。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春雨雨人意,惠山山色佳。 轻舟溯源进,别墅与清皆。”
——乾隆
康熙皇帝题 “山色溪光”,乾隆皇帝题“玉戛金枞”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乾隆在清漪园万寿山后山,仿 造寄畅园,建“惠山园”。
• 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自然环境幽美。园 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借锡山惠山之远景, 融合于自然。
寄畅园与惠山锡山位置关系图
寄畅园平面图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园中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 • 构曲涧,引“二泉”伏流而注其中。
引二泉书院的积香池水
惠山、锡山山势与寄畅园关系图 (底图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南巡盛典》无锡惠山、锡山形势图)
《诗经》中记录植物“飞蓬”的美好 细井徇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国风▪卫风▪伯兮》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东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本 南京博物院藏
唐仿 王羲之 《兰亭集序》
• 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通过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因画成景、以诗入园的联想。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之《意远台》
文徵明 书 《图册》之意远台 诗
“闲登万里台,旷然心目清。木落秋更远,长 江天际明。白云渡水去,日暮山纵横。”
——《意远台》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二)文人园林大多雅致。 • 苏轼创立以竹、石为主题的画体,并逐渐成为文人画中广泛运用的体裁,是宋以
寄畅园早期着重体现自然风光
园林以高大荫浓的乔木为主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这一讲就介绍到这。 •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