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治疗
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中药塌渍

疼痛的中医外治法--中药塌渍中医技术中“内病外治”是一项特色诊疗项目,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封包,中药塌渍,中药定向透药,中药硬膏贴敷来治疗多种疾病。
省中医内分泌科采用中药塌渍温敷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得到患者朋友认可。
具体介绍如下:组方:伸筋草30,透骨草30,乳香25,没药25,川芎25,细辛25,羌活25,独活25,白芷15,红花15,延胡索15,川乌15。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病人都有个体化的方案,本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应当咨询专业医师)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应用: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麻,痛或知觉减退。
2.各种筋骨肌肉损伤性疼痛。
如颈肩背腰和四肢的疼痛。
3.风寒湿痹,筋脉拘挛性疼痛。
中医认为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外感邪气,痰饮瘀血、食滞不化、蛔虫结石、阴血不足、阳气亏虚等皆可导致疼痛。
一是实邪阻滞,经脉不畅,气血不通,既所谓“不通则痛”;二是正气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既所谓“不荣则痛”。
上述方药适合瘀血阻络,经脉不畅,气血不通型疼痛。
疼痛的辨证分为以下12种1.胀痛,既疼痛有胀感。
胀痛发生于头目者,多属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胀痛见于胸肋脘腹等处者,多属气机郁滞。
单纯气滞者少,常兼血郁,湿滞。
2.刺痛,疼痛犹如针刺之状。
多属于血瘀内停所致。
3.冷痛,疼痛且有冷感,得温痛减。
多由于寒邪阻络或阳虚失温所致。
4.灼痛,疼痛且有热感,喜凉恶热。
多由于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所致。
5.隐痛,疼痛轻微,时发时止。
多因阴血不足,机体失养,或阳气亏虚,机体失温所致。
6.绞痛,疼痛剧烈,犹如刀绞。
多由有形实邪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
(实邪闭阻气机)7.重痛,疼痛且有沉重感。
多因湿邪阻滞,气机不畅所致。
8.空痛,疼痛且有空虚感。
多因气血不足,精髓亏少,机体失其充养所致。
(气血精髓不足)9.酸痛,疼痛而有酸软感。
若周身酸痛,可见于表证或湿证;若腰膝酸痛,多属于肾虚。
10.挚痛,抽挚牵引而痛,由一处而连及他处者,又称牵引痛。
中药塌渍治疗的方法

中药塌渍治疗的方法
中药塌渍是指肾虚引起的水液潴留在身体组织中导致的病症。
治疗中药塌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肾气、清除水湿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1. 补肾益气: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等,可以选择单味药物煎汤或配伍使用。
2. 利水消肿:如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等中药,有利尿、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
3. 祛湿化痰:包括白术、苁蓉、参、陈皮等药物,可以散湿除痰,改善体质。
4. 调理脾胃:中药黄芩、黄连、山楂等具有健胃消食、理气止呕的效果,可以改善脾胃气机,促进水湿排除。
此外,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塌渍疗法临床应用范围介绍

中药塌渍疗法在临床应用范围介绍塌渍疗法,最早起源于《五十二病方》中外伤疾病用中药煎汤外敷,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辩证论治的方法,合理选择出相关药物,对其实施局部塌渍,“塌”是将饱含药液的棉絮或是纱布敷于患侧,“渍”是将患处侵泡于药液中,两种方法往往同时进行,故结合称之为塌渍。
其原理是药物的本身作用配合药物加热后产生的热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也可通过肌肤毛孔直接作用于病灶,或使药物经肌腠毛窍而入脏腑,从而达到疏通气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除湿化瘀,解除痉挛,缓解疼痛,扶正祛邪,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应症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皮肤科、骨科、免疫科等临床各科。
1 治疗妇科盆腔炎盆腔炎在临床妇科为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主要表现为发热、下腹隐痛或坠痛、腰骶部酸痛且白带增多、阴道流血。
中医学属“妇人腹痛”“热入血室”“带下病”等范畴。
据临床报道,单纯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也存在疗程长,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问题。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进行药方的配制,从根本上治疗。
梁卓等对184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采用中药塌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塌渍治疗方由金银花20g、赤芍20g、牡丹皮 10g、鸡血藤20g、败酱草20g、川楝子10g、炮姜20g、香附20g、延胡索10g 组成。
将药物研末,蜂蜜汁调成糊状,涂于无菌纱布,塌渍于脐水平以下,耻骨联合上,有效率97.82%。
李长慧等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72例,治疗组36例用中药塌渍治疗(双花、败酱、红藤、地丁、川芎、赤芍)研末,蜂蜜汁调成糊状,有效率88.89%,对照组口服中药坤复康胶囊治疗,有效率72.22%。
2 治疗中风偏瘫偏瘫是中风后遗症中的一种,起病急且重、致残率高。
中药溻渍能够对其受损部位的神经、皮肤、血管进行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活血舒筋、疏通腠理、健脾利水的功效。
刘刚翠等人选取45例中风偏瘫后肢体麻木患者进行研究,将中药熬好后,置于足浴盆内,控制温度在40摄氏度,把患者双足放在药液以下,进行 40min的浸泡,1天1次,得出患者有效率达93.3%。
中药塌渍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操
作
流
程
定位
再次核对;确定治疗部位。
2
35
塌渍
检查药粉的处方,用凡仕林和药粉按20%的比例(即2Og药粉,80g凡士林调成糊状以便备用)。
5
暴露治疗部位。
2
将湿润后的纱布置于患肢关节处皮肤上。
5
将调好的药膏均匀涂抹湿纱布上,面积以覆盖患处即可。
5
用红外线灯进行局部照射,灯与皮肤间距离约5-10cm。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100
考核时间:年月
5
治疗时间约30分钟,温度以病人患部感觉舒适为宜。
5
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一般为3个疗程。
2
观察
观察红外线灯温度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4
操
作
后
整理
治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
3
15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2
评价
治疗部位准确、皮肤情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中药塌渍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得分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齐。
操
作
前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按处方磨成中药粉,纱布,红外线灯,凡士林等。
中药塌渍治疗ppt课件

可以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对中药塌渍 治疗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提高 治疗的精准度和个性化。
人才培养与教育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未来需要加强中药塌渍治疗领域的人 才培养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 素养和技术水平。
建立专业团队
建立专业的中药塌渍治疗团队,包括 医生、护士、治疗师等,提供全方位 的治疗服务。
拓展治疗范围: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中药塌渍治疗的治疗范围,包括更多的疾病类 型和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适用性。
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中药塌渍治疗可以与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联合应 用,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创新与改进
改进中药塌渍技术
未来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 提高中药塌渍技术的效果和安全 性,如优化药物配方、改进药物 渗透方法等。
中药塌渍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 小、适应症广泛等优点,是中医外治 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塌渍治疗的历史
中药塌渍治疗起源于古代中医外治法, 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黄帝内经》等经典古籍中就有关 于中药塌渍治疗的记载,如《素问·血 气形志篇》中提到:“陷下则灸之,不 陷下者则吸之。”这里的“吸”即指中
中药塌渍治疗能够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有利
于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调节免疫功能
中药塌渍治疗能够通过药物的 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操作简便
中药塌渍治疗操作简便,容易 掌握,适合在家庭和社区推广
应用。
局限性
皮肤过敏
部分患者对某些中药成分可能产生过 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
准备材料
准备好中药材、毛巾、热水等 。
热敷
(2024版)中药塌渍疗法(最新整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药塌渍疗法操作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成绩目的:中药塌渍治疗是通过介质(凡士林)促进皮肤对约物的吸收。
同时辅以红外线灯局部热疗,扩张毛细血管,一方面可以提高药物浓度交换和吸收速度;另一方面增强局部代谢,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损伤修复的目的。
注意事项:1、在为患者进行中药塌渍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局部的皮肤进行评估,若有破溃或皮肤过敏时禁用中药塌渍治疗。
2、操作时要注意将纱布用温水浸湿,膏药要均匀覆盖在湿纱布上,避免了巾药颗粒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将不能溶解的部分与皮肤隔离,减少了对皮肤的刺激。
3、红外线灯的温度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巡视病人,随时调节红外线灯的温度或红外线灯距离患者皮肤的距离,防止出现烫伤等其他不适。
提问:1、在为患者进行中药塌渍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局部的皮肤进行评估,若有破溃或皮肤过敏时禁用中药塌渍治疗。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中药塌渍法最新版本

4
3 禁忌症
◆ 1)各种实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禁用 ◆ 2)腹部疼痛或包块性质不明者,孕妇腹部,
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 知觉处忌用。
5
4 告知
◆ 1)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 2)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较淡的中药气味 ◆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
中药塌渍法
◆ 中药塌渍是将中草药装入布袋内,完全侵泡后蒸 煮半小时,热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的一种技术操 作。
2
1 评估
◆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 (2)患者的体质及患处皮肤有无水肿,破损的情况 ◆ (3)对疼痛,高温的耐受程度 ◆ (4)心理状况
3
2 目标
◆ 1)遵医嘱选择治疗部位,解除或缓解病症 的临床症状。
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

中医塌渍处理措施一、概述塌渍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药物作用于皮肤表面,达到缓解疼痛、消炎杀菌、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塌渍处理措施,包括药物选择、操作方法、塌渍时间、塌渍频次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二、药物选择塌渍药物可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选择。
常用的药物有:红花、当归、川茸、桂枝、透骨草、伸筋草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适用于各种疼痛、肌肉疲劳、关节炎症等症状。
三、操作方法1.将所选药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2.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液。
3.在药液中加入适量温水,调节温度至适宜(一般为40。
C左右)。
4.将毛巾浸入药液中,拧干后敷于患处或需要治疗的部位。
5.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毛巾,保持一定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四、塌渍时间塌渍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和治疗部位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每日1-2次,连续治疗5-7天为一个疗程。
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
五、塌渍频次根据病症和个体差异,塌渍频次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急性病症可每日治疗1-2次,慢性病症可每周治疗2-3次。
在治疗过程中,应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缓解可适当减少治疗次数。
六、注意事项1.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和吹风。
2.治疗部位如有伤口或感染等情况,应避免使用本疗法。
3.对药物过敏者禁用该疗法。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4.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病情加重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