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复习示范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复习》教案(表格式)及说课稿

祁连镇初级中学教学方案授课题目《简单机械》复习第1课时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教师李秀梅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杠杆的概念,理解杠杆的五要素,并能利用杠杆的相关知识作图。
2.明白杠杆的分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征,并能说出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以及应用。
4.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
方法与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杠杆的相关知识作图。
教学难点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
学法指导归纳,总结,应用教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补充与反思一.梳理知识网络:考点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回答)3.杠杆的分类:(提问,并让学生举例)4.各种杠杆力臂的关系,特点,应用:如图2所示的四种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5.画杠杆示意图的方法:⑴找支点O、画动力(最小动力)、画阻力。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实线,过支点垂直于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
对应练习:1.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C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考点二:滑轮1.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图示(导学案53页):2.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对应练习:1.你能根据下图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征吗?2.小强想把一货物吊到楼上去,已知货物重1000 N,小强最大的拉力为300 N,如果使用滑轮组,至少需要几个滑轮?如何装配?考点三:实验与探究: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背景和教学任务分析《功和机械》复习是初四第⼀轮复习中⼒学部分的最后⼀个单元内容,它主要包括功和简单机械两⼤部分内容。
在历年的中考中这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在6分左右,本章内容复习利⽤2课时,第⼀课时简单机械,第⼆课时功和滑轮组斜⾯轮轴,本节为第⼀课时,本课时知识与我们⽇常⽣活密切相关,本着“从⽣活⾛向物理,从物理⾛向社会”的学科特点,通过学⽣⽣活经验,在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引导学⽣复习本章内容。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分类应⽤及杠杆平衡条件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过程与⽅法:1、通过⾃学,针对典型的作图,回顾杠杆五要素及分清省⼒和费⼒的道理2、通过⾃学,利⽤典型例题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各种杠杆和滑轮的认识,体验物理知识和⼈们⽣活⽔平的密切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区分不同类型的杠杆、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及应⽤2.难点:杠杆的动⼒臂、阻⼒臂作图四、学习资料和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尽量突出学⽣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评价”作⽤贯穿课堂教学,通过⾃主参与、互助合作来巩固知识,通过“学案”尝试改变教学⽅法和模式,让学⽣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将“简单机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进⾏系统复习,以此来提⾼学⽣观察⽣活、质疑现象、解释规律、学会总结的能⼒和⽔平。
教学流程:课堂引⼊—学⽣⾃学—⾃我检测—合作研究—教学评价—学⽣⾃我评价六、教学过程七、教后反思为了进⼀步体现学校提出的辅学模式,本节课注重学案在复习课中的有效实施。
我在学案中设计了这么⼏个环节:知识梳理——⾃学评价————三个不同层次的复习环节,即照顾到复习阶段知识的完整性,⼜体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考虑中考的实际性,附加了“历年中考相关题⽬链接(教学评价)”这⼀环节的分析,使学⽣增⼤了信息量,与中考进⾏了零距离接触。
人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物理 简单机械复习课 名师教学PPT课件

时,杠B杆应( )
A 仍平衡
B 挂40N的一端下沉
C 挂50N的一端下沉 D无法判断
2、如下左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左
边A处的砝码移至C处,要使杠杆重新恢复平衡,
必须( B)
A 将B处的砝码移至D处
B 将B处增加一个同样的砝码
C 将B处的砝码移至D处后去掉一个砝码
D 将B处的砝码去掉一个
3、如图,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往4 m高的平台上运砂石。已知每袋砂石的质 量是60 kg,动滑轮重70N。当工人匀速 拉动绳索时,所用的拉33力5 为______N? (不计袋重、绳重和摩擦,g取10N/kg)
例6、如图所示是安置在某收费站栏杆的示意图, 当在A处施加一个动力时,可将栏杆拉起来,它是
一根( A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无法确定
例7、下列杠杆中,在使用时属于省力的是_3_._6_._,8 在使用时属于费力的是_____2_.4__.5_._7____,属于等臂 杠杆的是_____1_______。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复习
时间太久了,今天复习!
方法一:杠杆
动力
F1
L1
支点 O L2
·
阻力 F2
定义: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简 单
杠杆
平衡条件:F1XL1=F2XL2 种类:省力杠杆(L1›L2)、等臂杠杆
机
(L1=L2)、费力杠杆(L1<L2)
械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改变拉力的方向
例4.如下左图所示,在杠 杆A点挂一个物体,如果 要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 并且用力最小,则应该在 杠杆的B端施加一个方向_ __竖__直__向__上__的力。
《复习简单机械和功》课件

02
公式表示
机械效率(η) = 有 用功(W有用)/ 总 功(W总) × 100% 。
03
有用功
机械系统所需要完成 的功,也称为目标功 。
04
总功
完成有用功所需消耗 的所有功,包括额外 消耗的功。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摩擦力
机械设计
摩擦力是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之 一。摩擦力会导致额外功的消耗,从 而降低机械效率。
机械设计的合理性也会影响机械效率 。不合理的机械设计会导致部件之间 的摩擦和能量损失。
机械部件的精度和配合度
机械部件的精度和配合度也会影响机 械效率。部件之间的பைடு நூலகம்擦和间隙会增 加额外功的消耗。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 2
减小摩擦力
通过使用润滑剂、改进机械部件的表面处理等方 式减小摩擦力,可以减少额外功的消耗,提高机 械效率。
02
科技发展的基础
能量守恒定律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一,它促进了能源利用和节能技术的
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3
科学素养的培养
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习和理解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提高我们的科学
素养和科学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能源的目的。
物理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能量守恒定律的 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研究物 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时,需要用 到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体的动
能和势能的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01
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的
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4)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5)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教学重点】杠杆的示意图;力臂的知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轴转动的硬棒。
1、杠杆力避: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条件:F2L2F1L1轮轴:是连续旋转的杠杆,使用轮轴时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即能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作用在滑轮组上的动力F=1/n(G物+G动)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 n h,其中n表示承受重物的绳子段数,h物体上升高度。
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额外功:机械克服自重和摩擦做的功3、机械效率总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机械效率:η= W有/ W总一、基础练习1,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是杠杆。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的杠杆。
3、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之前学习的简单机械知识。
2. 激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复习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定义和特点。
2. 回顾力臂、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等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之前学习的简单机械知识。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的理解。
教学资源:1. 相关简单机械的图片或实物。
2. 力臂、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等概念的图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情况。
第二章:复习杠杆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相等。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杠杆的特点和分类。
教学资源:1. 不同类型杠杆的图片或实物。
2. 力矩的图示和示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
第三章:复习滑轮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滑轮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滑轮的原理: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类型的滑轮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滑轮的特点和原理。
教学资源:1. 不同类型滑轮的图片或实物。
2. 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的图示和示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
第四章:复习轮轴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轮轴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轮轴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轮轴的原理: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
教学活动:1. 展示轮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简单机械》(复习课)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课方案设计思想从生活实质下手,以问题为切入点,以比赛形式为载体,达成对知识点的复习,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习惯,感觉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能力与技巧。
准备工作1.选用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选择此中能反应出使用简单机械的片段存入多媒体电脑中备用,而后依据劳动场景设计问题。
2.制作一个课件,将知识点以必定的构造形式输入课件之中,并设计好隐蔽按钮,只有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案中出现有关知识点时,单击按钮才会显示出来,有关的图片说明、生活中的应用等。
3.多媒体计算机一台、实物展现台一台。
教课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1.介绍上课的目的:我们已学生观看视频,感觉生活中物经学完了“简单机械”,今日理知识的应用。
我们要经过一场比赛来复习本章的内容。
2.介绍比赛的规则:第一播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评论联系生活实质,充足利用课件资源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放动画,从中提取问题:“有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一老汉,此刻想将一桶质量为学生疏组议论、设计方案经验试试设计正确的方200Kg的油搬运到汽车上,请案,培育学生的沟通与你帮助老汉设计几种方法,运合作精神。
用简单机械将油搬运到汽车上。
”要修业生疏组议论、合作,而后展现,比一比哪组同学生的设计方案中有:杠杆、学的设计方案多、又创意。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教课过程:面、轮轴,还有斜面与定滑轮鼓舞、指引学生进行总1.(5分钟以后)将各小组组合、杠杆与定滑轮组合、斜结、评论,培育学生思的设计方案收上来,放在实物面与动滑轮组合维的批评性和深刻性。
展现台长进行展现,组织学生以比赛为载体、以抢答进行概括、小结,总结出共同学生疏组抢答知识点为手段,激活学生的思之处、评论出有创意的设计。
维、激发学生的兴趣、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学学生增补回答激活讲堂教课气氛。
使生总结的几种基本设计方案中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出现的杠杆、定滑轮、动滑轮、生1:杠杆的定义,并表达感觉成功,产生成就感。
简单机械复习课PPT课件(初中科学)

省力杠杆
L1>L2 F1<F2 (动力<阻力)
省力
费距离
费力杠杆
L1<L2 F1>F2
省距离
(动力>阻力)
费力
L1=L2
等臂杠杆 F1=F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动力=阻力)
应用
F2 F3
F1
F4
省力杠杆:即 L1> L2 平衡时F2>F1 省力但费距离 如:钳子、起子、动滑轮等。 费力杠杆:即 L1< L2 平衡时F2<F1 省距离但费力 如: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等臂杠杆:即 L1= L2 平衡时F2=F1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 F1×L1=F2×L2,F1×80厘米=600牛×20厘米
5、人体中的杠杆
F1 O
F2
5、人体中的杠杆
1、在下列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_①___③__⑦__;属于省力杠杆的是:②__④__⑤___⑥_。①镊 子 ②铡刀 ③钓鱼竿 ④剪铁皮的剪刀 ⑤起钉子 的羊角锤 ⑥开瓶盖的起子 ⑦理发用的剪刀
F1
L2
F2
O
思考讨论:
1 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 答:不是
2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
可以是弯的 3 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 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答:要改变
画力臂的方法:
• (1)辨认杠杆; • (2)先找支点O; • (3)画出动力和阻力; • (4)画出力的作用线; • (5)过支点0作力的作用线
的垂线段L,即为力臂。
要点梳理
• 3、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图12-9所示,在竖直向上大 小为10 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 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 0.2 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 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 升的速度分别为( D ) A.20 N 0.4 m/s B.20 N 0.1 m/s C.5 N 0.4 m/s D.5 N 0.1 m/s
三
机械效率
1.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2._______与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η=____
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_______表示,且无单位.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已知甲机器的机械效率是65%,乙机器的 机械效率是8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D A.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力 B.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距离 C.甲机器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器 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G =12 N的物体匀速提升20 cm。 所用的拉力F=5 N,所做的 有用功为 2.4 J,机械效率 F 80% 为 ,当改为提升18 N 的重物时,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 85.7% 。(忽略绳重 和滑轮与轴的摩擦)
G
4、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 率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准备的器材有: 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A;三条粗糙程度不 同的长木板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铁 块C;刻度尺。 (1)实验还需补充的器材有_______; (2)下面是小红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 重的关系时记录的有关数据。
1.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始终与 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 置A拉至位置B,力F在这个过程中A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定滑轮
1、定义:
.
l2 G
0 l1 F
2、实质: 3、特点:
F
F
动滑轮
F O
1、定义:
2、实质: 3、特点:
.
l2
l1
G
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A
现有重800N的木箱A,小李同学想把它搬到高为
6m、长为10m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他站在斜面
上,沿斜面向上用600N的拉力使木箱A以0.2m/s
的速度匀速从斜面底端到达斜面顶端。求:
(1)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是多大?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
大?
测 量 次 数 1 2 3
斜面粗 糙程度
较粗糙 较粗糙 较粗糙
物 有用 斜面 沿斜面 斜面 功 重 高 的拉力 长 G( W有 h(m) F(N) L(m) N) (J) 1.5 0.1 0.6 0.4 0.15 3 0.1 1.2 0.4 0.3 6 0.1 2.4 0.4 0.6
总功 机械效 W总 率η (J) 0.24 0.48 0.96 62.5% 62.5% 62.5%
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简 单 机 械
滑轮 机械 效率
定义 分类 五要素 杠杆平衡状态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定义 有用功 总功 公式 滑轮组、斜面的机 械效率
知识梳理 1、一根 ,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叫做 ; 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 ; 从支点到 的距离l1叫做动力臂; 从支点到 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 的。
杠杆的分类:
杠杆 类别 省力 杠杆 费力 杠杆 等臂 杠杆 力臂关 系 力的关 系
特点
省力、费 ______ 费力、省 ________
生活举例
撬棒、羊角 锤、抽水机、 铡刀、独轮车 镊子、筷子、 钓鱼竿、理发 剪刀
l1____l2 F1___F2
l1____l2 F1___F2 l1____l2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 AB=0.1 m,OB=0.2 m, 在A点处挂一 个质量为3kg的物体G,在B点处加一 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 在水平位置 平衡,则物体G的重力大小为____ N, F大小为____ N.
2. 杠杆力臂作图 作图步骤: (1)找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用虚线); (3)画力臂(实线,过支点向力的作用 线画垂线); (4)标力臂(大括号)。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理解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__或__转动。 (2)进行实验:①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使杠 杆在____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 ____;说明:杠杆的调平方法是: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的钩码,移动 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________平衡。 (3)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公 式:_________。 (4)评估交流:要多次进行实验,得出普遍结论。
例: L1
O
F2
F1
F3
杠杆的力臂不一定 ______在杠杆上(一定或不一定); 力臂_______ 可 为0(可或不可);
在图一中,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水平 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在图二中画出使杠杆AB在图示位置 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 向.
F F
如图,轻质杠杆ABO能绕O点自由转动,若 在杠杆末端A点施加一个力提起重物G,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此 杠杆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是省力杠杆;若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力的方向 是 .
2.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W有 Gh W总 Fs
直接测量量为G、F、h、s , 用公式计算中间量W有= Fs , W总= Gh 。 计算机械效率
W有 W总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轴摩擦、动滑轮重、 物重有关。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物 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1)100N; (2)500N; (3)800N
(2013天津中考)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将图18
所示的滑轮装配成最省力的滑轮组,利用它站在
地面上向下拉绳提升重物。(1)请在图中画出
滑轮组的绕线;(2)利用此滑轮组,工人用
500N的力将1200N的重物匀速提升4m,
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η=W有/W总 =Gh/Fs =Gh/3Fh =1200N×4m/3×500N×4m =80%。
1 F= 3 G F
F 1 F= 2 G G n=2 n=3
1、定义: 2、实质:
3、特点:
G
如图6-1-4所示,物重为250 N,每个滑 轮重50 N,当物体被匀速提起时,加在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___ N,当物体上 升2 m,则绳子自由端在竖直方向移动 了 __m.
3.质量是6 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 用下图装置使物体以0.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 线运动,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 为2 N,不计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 擦,则(g取10 N/kg) (1)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___N (2)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是___N (3)在10 s内拉力作用点移动___m
5.如图所示,每个滑轮均重12 N,用滑轮组拉着 重1 000 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2 m/s的速度匀速 向左移动,拉力 F的功率为 32 W。(不计绳重及 机械内部摩擦)求: (1)拉力F的大小;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F
1 F F摩 G动 n
W有 F摩 h F摩 F摩 = = W总 Fs nF F摩 G动
2.如图 所示,物体 A 的质量 m=12 kg,在 拉力 F 的作用下,物体 A 以 0.1 m/s 的速度 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为 12 N,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 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 绳子足够长.求: (1)物体 A 与水平面间摩擦力 f 的大小; (2)拉力 F 的大小; (3)物体 A 运动 10 s 的过程中,拉力 F 所做的 功.
不省力、不 F1___F2 天平、跷跷板 费距离
1、在下列机械中,⑴羊角锤⑵钓鱼竿 ⑶天平⑷钢丝钳⑸筷子⑹理发剪刀 ⑺铁匠剪刀⑻缝纫机的脚踏板 ⑼铡草用的铡刀 ⑽动滑轮⑾镊子 ⑿铁锹⒀道钉撬⒁定滑轮,
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 5 6 11 12 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3 14
1 4 7 9 10 13
通过分析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____; (3)上述实验中,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将斜面升 高到0.2m,把一个重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拉时, 所需拉力为3.8N ,则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____; 78.9 % (4)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______有关。 (只填一个因素)
3.机滑轮组械效率的计算: 用提升物体时: W Gh Gh G 有 η = = W总 Fs Fnh nF
挑战难题
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和 摩擦,物体重G1从200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 断。每次均匀速拉动绳子将物体提升同样的高度。图 乙记录了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 增加而变化的图像。 (1)每个滑轮重多少N? (2)绳子能承受的最大 拉力是多少N? (3)当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80%时,物体 重多少N?
影响因素:动滑轮的重、物体的重、滑轮和绳子间的摩擦.
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
W有 fs物 fs物 η= W总 Fs Fns物
F
.
(2013•黑河)如图所示,小丽用滑轮组 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物体上 升的速度为0.1m/s,人拉绳的力F为 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人拉绳做功的功率为75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 m/s D.动滑轮重为1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