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劲肋设计资料
花纹钢板加劲肋布置方式

花纹钢板加劲肋布置方式
花纹钢板加劲肋的布置方式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使用场景的不同,可能会有多种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加劲肋布置方式:
1. 平行布置:将加劲肋与钢板平行布置,使其与板材表面平行或近似平行。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需要增加板材刚度的情况,可以有效提高板材的抗弯强度。
2. 垂直布置:将加劲肋垂直于钢板布置,使其与板材表面垂直或近似垂直。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需要增加板材的承载能力和抗压强度的情况,可以提高板材的抗压能力。
3. 网格状布置:将加劲肋以网格状的形式布置在钢板上,形成一定间距的多个纵横相交的加劲肋。
网格状布置方式可以均匀分布加劲肋,并且能够提供更大的刚性和稳定性。
4. 单向布置:将加劲肋沿着一个方向进行布置,可以是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
单向布置方式适用于需要对板材进行一侧约束的情况,可以提高板材的某个方向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5. 斜向布置:将加劲肋以一定的斜角布置在钢板上,可以增加板材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斜向布置方式适用于需要提高板材在多个方向上的抗弯和抗扭能力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加劲肋的布置方式应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结构的特点来确定,在布置过程中应考虑加劲肋的尺寸、间距、
数量和形状等因素,并结合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力学性能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柱脚加劲肋表示方法

柱脚加劲肋表示方法
柱脚加劲肋表示方法是一种结构设计技术,用于加强柱脚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这种方法通过在柱脚处添加一定数量的钢筋和混凝土肋来增加柱脚的强度和刚度。
在柱脚加劲肋表示方法中,首先需要在柱脚附近进行周边梁的布置。
周边梁是
指连接柱子的横向梁,可以通过承载柱子上部荷载来转移到基础上,从而增加柱脚的承载能力。
周边梁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具体的结构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确定。
接下来,在柱脚顶部附近添加混凝土加劲肋。
加劲肋是一种横向的混凝土构件,在柱子的四个侧面进行布置。
加劲肋的作用是增加柱脚的抗弯刚度和抗剪承载能力,从而提高柱脚的整体稳定性。
加劲肋的尺寸和间距一般根据柱子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对于大型柱子或者需要更高的抗震性能的结构,还可以考虑在柱脚周围添加钢
筋网或钢板。
这些钢筋网或钢板可以通过与柱脚加劲肋的连接来增加柱子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
柱脚加劲肋表示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柱脚的力学性能,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
性能。
在进行柱脚加劲肋设计时,需要考虑柱子的尺寸、荷载条件、地震作用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结构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钢结构梁梁连接节点板加劲肋设置要求

钢结构梁梁连接节点板加劲肋设置要求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钢结构梁梁连接节点板加劲肋设置要求在钢结构梁梁连接节点板加劲肋的设置中,需遵循一系列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连接节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劲肋设计

x
14
x
1200
10
14
y 5ql 4 5n 2 − 4 3 v= + Pl 384 EI 384nEI 5 × 1.6 × 12 4 × 1012 5 × 4 2 − 4 × 201× 103 × 123 × 109 = + 5 4 384 × 2.06 × 10 × 453511× 10 384 × 4 × 2.06 × 105 × 453511× 10 4 l l l = 18.9mm = < vQ = < [vT ] = F F 635 500 400 F / 2 F F /2
F /2
F
F
F
F /2
区格4右侧:V4 = 395.5 − 256 − 1.2 ×1.6 × 6 = 128kN M 4 = 1570kN ⋅ m My1 1570 × 10 × 600 σ= = = 202.4 N / mm 2 453511×10 4 Ix
6
3m
3m
3m
3m
M2 V2
M4
V4
V1 128 ×103 τ= = = 10.7 N / mm 2 hwt w 1200 ×10
> 0.8 235 = 1.04 235 < 1.2
τ cr = [1 − 0.59(λs − 0.8)] f v = [1 − 0.59 × (1.04 − 0.8)]× 125 = 107.3N / mm 2
(σ σ cr )2 + (τ τ cr )2 = (151.3 215)2 + (32.5 107.3)2 = 0.59 < 1
1
2
3
加劲肋设计 共29页PPT资料

h0
bs
z
ts
z
图 加劲肋构造
y
(4)加劲肋的刚度
横向: Iz=112 ts(2bs+tw)33h0tW 3 纵向:a >0.85h0 Iy(2.5-0.45ha0)(ha0)2h0tW 3 y
a 0.85h0 Iy 1.5h0tW 3
h0
bs
y
ts
z
z
图 加劲肋构造
(5)大型梁,可采用以肢尖焊于腹板的角钢加劲肋, 其截面惯性矩不得小于相应钢板加劲肋的惯性矩。
90
▲ 验算端面承压强度:
z
z
300
A ce=2(9- 03)0 8=96 m02m
150 150 150
sce=A F ce=29 5 1 6 630 0 =26 .7N 6/m2m <fce=32 N/5 m2m
▲ 计算加劲肋与腹板的角焊缝:取hf =6mm
计算长度:h0
F f
jA
F
z
z
F--集中荷载或支座反力
φ—稳定系数
按b类查表
由 λ = h0/iz z
cc cc
iz —绕z轴的回转半径
图 支承加劲肋
F 2.端面承压强度
sce
=
F Ace
fce
Ace
ts
t
≤2t
F
z Ace
图5.26 支承加劲肋
fce—钢材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Ace—端面承压面积
511041+3584442-24.02610051140351323511109041
[ ] =18.9mm=6l3<5vQ =5l0<0[vT]=4l00F/2 F
梁的局部稳定与加劲肋设计

2-纵向加劲肋
3-短加劲肋
受弯构件中板件的局部失稳临界应力
• 受弯构件截面主要由平板组成,在设计时,从强度
方面考虑,腹板宜高一些,薄一些;翼缘宜宽一些, 薄一些;翼缘的宽厚比应尽量大。但如设计不当, 则在荷载作用下在受压应力和剪应力作用的腹板区 及受压翼缘有可能偏离其正常位置而形成波形屈 曲—即局部失稳。局部失稳的本质是不同约束条件 的平板在不同应力分布下的屈曲。局部失稳临界应 力的一般表达式为:
1.81 0.255 h0 a 1.683 h0 tw 84 235 f y
• 复合应力作用板件屈曲 ➢ 仅配置横向加劲肋
( )2 c ( )2 1
cr
ccr
cr
➢ 配有纵向加劲肋的上区格(偏心受压)
( )2 c ( )2 1
cr1
ccr1
cr1
➢ 配有纵向加劲肋的下区格(偏心受压,σc2≈σc)
h0 tw 85 235 f y
• 弯曲应力弹性屈曲
➢如不设加劲肋, k≈23.9,χ=1.66(1.23,扭转不约
束) cr
k
2
12(1
E 2
)
(
tw h0
)
2
793(100tw )2 h0
fVy
h0 tw 177 235 f y
h0 tw 153 235 f y
• 局部压应力弹性屈曲 ➢按a/h0=2设置横向加劲肋, k≈18.4,η=1.0
cr( cr )
k
2 E 12(1 2 )
( tw h0
)2
• 剪切应力屈曲
➢ 如不设加劲肋,a>>b,b/a→0,k≈5.34,χ=1.23
cr
k
钢桥中加劲肋的设计

钢桥中加劲肋的设计摘要:介绍了中国和日本规范中关于防止腹板发生局部屈曲而设定水平加劲肋和垂直加劲肋的方法关键词:钢梁,腹板,水平加劲肋, 垂直加劲肋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ules in China and Japan about prevent buckling and web happen stiffening rib and vertical set level stiffening rib method Keywords: steel beam, webs, level of stiffening rib, vertical stiffening rib钢梁设计时,根据腹板的高厚比h0/tw 值来确定是否设置加劲肋。
1、中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指出当无局部压应力(σC=0)的梁,可不配置加劲肋。
当h0/tw≤时,有局部压应力(σC≠0)的梁,应按构造配置横向加劲肋。
当h0/tw>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
其中,当h0/tw>时,(受压翼缘扭转受到约束,如联有混凝土桥面板)或h0/tw>时,(受压翼缘扭转未受到约束时),或按计算需要时,应在弯曲应力较大格区的受压区增加配置纵向加劲肋。
局部压应力很大的梁,必要时尚宜在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
在任何情况下,h0/tw均不应超过250。
此处的h0为腹板的计算高度,tw为腹板的厚度2. 日本的《道路桥示方书》(平成14年3月)是否需要设置垂直加劲肋a)腹板的高度如果超过了表-1的值,就需要在腹板上设置垂直加劲肋,计算剪应力相比于允许剪应力较小时,表-1中的值可以乘以扩大系数,此系数为,但此系数不能超过1.2 。
表-1垂直加劲肋省略时的上下翼缘板的最大间距钢种Q235 Q345 Q390腹板高度70t 57t 50tt:腹板的板厚b)垂直加劲肋的间距垂直加劲肋的间隔,需要满足下式的同时还要满足a/b≦1.5。
加劲肋设计课件

边缘压应力作用。
稳定条件:
(σσcr
)2+
σ σ
c c,cr
+
(ττ
)2 1
cr
σ —腹板边缘的弯曲压应力,由区格内的平均弯矩计算; σ c—腹板边缘的局部压应力,σ c=F/(lztw) τ —腹板平均剪应力,τ =V/(hwtw );
σcr σc,cr τcr —临界应力。
图 应力形式
①s cr的表达式,以lb = fy scr 作为参数:
x
1200
( ) 10
I x= 3 1 0 .8 3 2 - 2 2 1 9 32 1 = 4 0 25 c4 3 m 51 14 1
W x=45365 .4 1= 1713c8m 36
y
S = 3 1 0 .4 6 .7 + 0 1 6 3 0 = 0 43 c3m 49
② 内力计算
当l b 0.85时,
s cr
=
f
当0.85 < lb 1.25时,scr=[1 -0.75(l b-0.85) ] f
当l b >1.25时,
s cr
=1.1 f
/
l2 b
图 应力形式
当受压翼缘扭转受到完全约束时:
l =2hc t w
b 177
fy 235
其他情况时:
l = 2 hc t w fy
图 支承加劲肋
F 2.端面承压强度
sce
=
F Ace
fce
Ace
ts
t
≤2t
F
z Ace
图5.26 支承加劲肋
fce—钢材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Ace—端面承压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2 V4
首先应在有集中荷载处 的腹板上配置支承加劲 肋,
则取横向加劲肋的间距 为 1500 mm
验算区格2和区格4
验算公式为:
12 34
cr
2
cr
2
1
8150012000
区格2右侧:V2 395.5 1.21.6 3 389.7kN
F/2
F
F
F
F/2
M 2 1.5 256 3 1.21.6 32 / 2 1143.4kN m
边缘压应力作用。
稳定条件:
σ 2 σc σcr σc,cr
τ 2 τcr
1
σ—腹板边缘的弯曲压应力,由区格内的平均弯矩计算;
σc—腹板边缘的局部压应力,σc=F/(lztw) τ—腹板平均剪应力,τ=V/(hwtw );
σcr σc,cr τcr —临界应力。
图 应力形式
① cr的表达式,以b = fy cr 作为参数:
y
300 14
不需验算整体稳定。
x
x
1200
10
⑤ 刚度验算
14
v
5ql 4 384EI
5n2 4 384nEI
Pl 3
y
51.6 124 1012 384 2.06 105 453511104
5 42 4 201103 123 109 384 4 2.06 105 453511104
150
150 150
f
2
523.5 103 0.7 61188
52.5N
/
mm2
f
w f
160N / mm2
5.7.3 组合梁截面沿长度的改变
梁宽改变 改变翼缘宽度,较窄翼缘宽度b′ 应满足弯矩M1下的 强度要求,还应验算该截面的腹板与翼缘交接处的折算应力。
对于均布荷载下的简支梁,最优截面改变处离支座1/6跨度。
F
z
z
F--集中荷载或支座反力
φ—稳定系数 由 λ= h0/iz z
按b类查表
cc cc
iz —绕z轴的回转半径
图 支承加劲肋
F 2.端面承压强度
ce
F Ace
fce
ts
t
≤2t
F
z
Ace Ace
图5.26 支承加劲肋
fce—钢材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Ace—端面承压面积
3.支承加劲肋与腹板的连接焊缝 f
横向加劲肋:防止由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引起的腹板失稳; 纵向加劲肋:防止由弯曲压应力引起的腹板失稳,通常布
置在受压区; 短 加 劲 肋: 防止局部压应力引起的失稳,布置在受压区。
同时设有横向和纵向加劲肋时,断纵不断横。
a
腹板局部稳定计算
仅用横向加劲肋加
h0
强的腹板
同时受正应力、剪应力和
图 设置横向加劲肋
F
z As
256 103 0.908 44.4 102
63.5
f
215N
/ mm2
z
90
z
▲ 验算端面承压强度:
300
Ace 2 90 308 960mm2
150 150 150
ce
F Ace
256103 960
266.7N
/ mm2
fce
325N
/ mm2
▲ 计算加劲肋与腹板的角焊缝:取hf 6mm
图5.30 梁翼缘宽度的改变
(7)直接受动荷的梁,中间 横肋下端不应与受拉翼缘焊接, 下面留 有50-100mm缝隙。
bs/3(≤40) bs/2
(≤60)
50-100
z
z
图 加劲肋构造
支承加劲肋的计算
F 1.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绕z轴):按轴心压杆计算
截面面积:加劲肋面积+2c
c=15tw
235 fy
计算长度:h0
F
A
f
ts
当0.8 s 1.2时, cr= 1 0.59 s0.8 fv
当 s 1.2时,
cr =
1.1 fv
/
2 s
当a h0 1.0 时:
s
41
h0 t w
4 5.34h0 a 2
fy 235
当a h0 1.0时:
s
41
h0 tw
5.34 4h0 a 2
fy 235
图5.22 应力形式
③c,cr 的表达式,以 c = fy c,cr 作为参数:
As 2 9 0.8 2151 44.4cm2
Iz
1 12
0.8 2 9 13
457.3cm4
3m
3m
3m
3m
12 34
iz
Iz As
457.3 44.8
3.2cm
8 1500 12000
bs
bs
▲ 验算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
z
h0 iz
120 3.2
37.5
c
cc
b 类截面, z 0 .908
18.9mm
l 635
vQ
l 500
vT
l 400
F/2
F
F
F
F /2
刚度满足要求。
3m
3m 3m
3m
F/2
F
F
F
F/2
⑥ 腹板局部稳定计算
hw / tw 1200 /10 120
应按计算配置横向加劲 肋
3m
3m 3m
3m
M2
M4
横向加劲肋的间距应满足: 0.5h0 a 2h0,即600mm a 2400mm
cr 2
2 cr
151.3
2152
32.5 107.32
0.59 1
F/2
F
F
F
F/2
区格4右侧:V4 395.5 256 1.21.6 6 128kN M 4 1570kN m
My1 Ix
1570106 600 453511104
202.4N
/ mm2
3m
3m 3m
平台主梁——加劲肋设计
2)腹板的局部稳定
提高梁腹板局部稳定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 加大腹板厚度 — 不经济 ② 设 置 加 劲 肋 — 经济有效
腹板的高厚比限值(加紧肋布置见教材)
横向加劲肋
纵向加劲肋
短加劲肋
◆ 腹板加劲肋的设置原则
(1)
当
ho /tw 80
235 fy
可不设, 有局部压应力 按构造设置横肋
(2)
当
ho /tw 80
235 fy
按计算设置横肋
(3)
当
ho /tw 170
235 fy
设置横肋, 在弯矩较大区段设置 纵肋,局部压应力很大的梁,在受
压区设置短加劲肋
(4) 支座及上翼缘有较大集中荷载处设支乘加劲肋
柱间支撑
图 梁腹板的失稳
(a)弯曲正应力单独作用下;(b)剪应力单独作用下;(c)局部压应力单独作用下
当 b 0.85时,
cr = f
当0.85 b 1.25时,cr=1 0.75 b0.85 f
当 b 1.25时,
cr
=1.1 f
/
2 b
图 应力形式
当受压翼缘扭转受到完全约束时:
b
2hc t
177
w
fy 235
其他情况时:
b
2
hc t
153
w
fy 235
hc — 腹板受压区高度
②cr 的表达式,以 s = fvy cr 作为参数: 当 s 0.8时, cr = fv
215N / mm2
验算端面承压强度:
F /2
F
F
F
F /2
Ace 301.6 48cm2
3m
3m 3m
3m
ce
F Ace
523.5103 4800
109N
/ mm2
fce
325N
/ mm2
计算加劲肋与腹板的角焊缝:
取hf 6mm
z
90
z
一条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为: 300
lw 1200 2 6 1188mm
bs
bs
c
cc
考虑加劲肋两端各切去宽30mm,高50mm的斜角,
以减少焊接应力。
⑥支承加劲肋
1)次梁支承加劲肋 加劲肋采用 2-90 8板
可以计入支承加劲肋截面的腹板宽度为:
c 15tw
235 fy
1510
235 235
150mm
F /2
F
支承加劲肋的截面特性为:
切角30×50
F
F
F /2
工作平台布置示例
梁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设计
腹板 翼缘
焊接组合梁局部失稳
1)翼缘不发生局部失稳条件:
当采用塑性设计时
b/t 13
235 fy
当采用弹性设计时
b / t 15
235 fy
箱型梁翼缘板
b0 / t 40
235 fy
b1 t
b0 t
梁受压翼缘板局稳计算采用强度准则,即保证受压翼缘 的局部失稳临界应力不低于钢材的屈服强度。
18.9 5a / h0
fy 235
图 应力形式
y
加劲肋构造和截面尺寸
(1)双侧配置的横肋(单侧增加20%)
bs≧ h0 /30 ~40 ts ≧ bs /15 (2)横向加劲肋间距 0.5 h0≦a ≦ 2 h0
(3)腹板同时设横肋和纵肋,相交处切断纵劲肋构造
3600cm4
As 30 1.6 151 63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