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doc
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在生产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产蛋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除了产蛋率下降而造成的直接损失外,更重要的是它常常是某种疾病的前期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甚至以后的产蛋率不可能恢复。
本文就产蛋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一、病毒性疾病(一)禽流感1.病禽精神沉郁,咳嗽、啰音等,采食量下降,拉稀,粪便呈黄白色或浅绿色,蛋壳质量和产蛋率急剧下降,下降幅度不等。
2.强毒禽流感剖检变化很典型,鸡冠暗紫色,眼睑肿胀色暗紫,角质鳞片下出血,肌肉暗紫或呈点斑状出血,腹部脂肪、心肌、胸内膜点状出血,腺胃肿大,乳头肿胀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带状出血,十二指肠、卵黄蒂、淋巴滤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黏膜条状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变性坏死,重者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充血、出血,内有蛋清样或干酪样分泌物,喉头黏膜针尖状出血、肿胀,气管环状充血、出血。
温和型禽流感,常见于卵巢和输卵管的炎症变化,病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被干酪样物阻塞。
其次是消化道淋巴滤泡的肿大、充血、出血,但不会形成溃疡灶。
3.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以预防为主,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鸡场的清扫和消毒。
当发生温和型流感时,可选用金刚乙胺、利巴韦林配合中药制剂如瘟喉康、毒瘟康投服,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殖系统,可选用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等修复受损的生殖系统,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当产蛋率不再下降,蛋壳质量有所好转后,用多又壮配合VE拌料,连用10~15天,可有效恢复产蛋率。
(二)新城疫1.外观症状多不明显,个别病例精神沉郁,无食欲,软嗉,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蛋壳质量和产蛋率下降。
2.剖检可见腺胃乳头充血、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黏膜出血,十二指肠、卵黄蒂后2~3厘米处淋巴滤泡充血出血,严重者形成黄白色枣核样溃疡和坏死,盲肠扁桃体肿胀充血、出血或坏死,直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喉头黏膜针尖状出血、肿胀,气管环状充血、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坏死。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一、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1、疾病方面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遇产蛋下降综合征侵袭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产蛋急剧下降和蛋壳变薄,畸形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的幅度通常会达10%左右,严重的会达到50%左右。
另外,病毒性疾病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鸡痘,淋巴白血病,禽流感等,还有各种细菌性疾病,霉形体以及寄生虫病都会引起产率下降。
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
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的预防。
发病时,除紧急接种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
细菌性疾病的防制应侧重于净化,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诊断并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可**限度的减少损失。
2、饲料方面1)蛋白能量比例失调,经常更换饲料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例如:饲料中加入很高比例的棉籽饼;熟豆饼突然更换生豆饼;进口鱼粉突然更换国产鱼粉使用了假豆粕,劣质鱼粉,假氨基酸等,都会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鸡群产蛋下降。
2)饲料发霉变质或放置时间过长遇有阴雨天气,原料或饲料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易淋湿或吸湿结块,发生霉变。
另外,饲料加工结束后均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里,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很容易发生分解失效,同时其它原料也容易发生霉变,这样势必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3)饲料加工管理不完善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量过剩或不足,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另外,有时由于机组出现故障,使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这样饲料的适口性大大变差,鸡只不愿采食,营养达不到需求量,从而导致产蛋下降。
因此,在饲料方面,应首先科学配制饲料,保证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保证原料品种丰富、稳定,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蛋鸡的产蛋下降原因分解及应对措施

管理因素
如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等,可能引发鸡 群应激反应,导致产蛋量下降。
问题与展望
问题
当前蛋鸡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疾病频发、环境污染和食品安 全问题。
展望
未来需要加强鸡群饲养管理,推 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鸡群健康 水平,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升鸡蛋品质和安全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环境改善措施
01
02
03
温度控制
保持鸡舍温度适宜,避免 过高或过低,以满足蛋鸡 生产需求。
湿度调节
合理控制鸡舍湿度,避免 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蛋鸡造 成不良影响。
通风换气
加强鸡舍通风换气,保持 空气新鲜,减少疾病发生 。
饲养管理优化措施
饲料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 证蛋鸡摄入足够的能量、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饮水管理
保证饮水清洁、充足,以 满足蛋鸡日常所需。
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 过密导致鸡群拥挤和不卫 生。
03
总结与展望
分析总结
疾病因素
如鸡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可能导致鸡 群产蛋量大幅下降。
营养因素
饲料中营养成分不足或比例不当,会影响鸡 的产蛋性能。
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不适宜,也 会影响鸡的产蛋率。
蛋鸡的产蛋下降原因分解及 应对措施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 • 产蛋下降的应对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感
禽流感会导致鸡只死亡,产蛋 量大幅下降。
鸡白痢
鸡白痢会使鸡只生长缓慢,产 蛋量下降。
鸡痘
鸡痘会使鸡只食欲不振,产蛋 量下降。
蛋鸡产蛋率下降怎么回事怎么解决蛋鸡产蛋率下降

蛋鸡产蛋率下降怎么回事怎么解决蛋鸡产蛋率下降
蛋鸡是我国很多地区饲养的家禽,主要目的是产蛋,而在饲养蛋鸡过程中,经常出现蛋鸡产蛋率下降的问题,那么蛋鸡产蛋率下降怎么回事?怎么解决?
蛋鸡产蛋率低怎么办
1、饲料原料的污染导致产蛋率下降,当饲料中出现一些霉菌就会感染鸡的肝脏,使鸡的肝脏受损,肝脏是营养物质的转化场所,肝功能的损伤会导致产蛋率下降,要及时检查并更换饲料。
2、维生素的部分失效或能量蛋白偏高,这两种原因会导致
蛋鸡形成脂肪肝而影响产蛋,在喂养蛋鸡时要添加达龙蛋无忧,明显提高产蛋率,并且要将蛋鸡放置在明亮干燥的鸡棚内,并要经常性的检查蛋鸡的身体以防出现疾病。
3、要注重换季饲料的配方调整,比如夏季配方注重的是在代谢和蛋白上的增加,而冬天注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比,如果不注重饲料的搭配也是会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产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鸡蛋产蛋下降原因)养鸡技术

饲料方面
• 2饲料品质不佳 所有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 如使用掺 假豆粕,劣质鱼粉、发霉变质 的玉米、菜粕等,有的因含水量、含盐量 大而达不到质量要求,有的因被污染而不 合格。如果使用会使高产鸡产蛋下降。
3疾病因素
• 1病毒性 疾病
• 鸡新城疫病 非典型新城疫,蛋鸡死亡率很低, 但产蛋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调查中也见急 性和典型性新城疫,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 一是因饲养管理不当,消毒防疫不严格,造成鸡 感染病原微生物;隔离、消毒措施不完善,致使 野毒或超强毒株侵入,均可导致鸡群发病。
• 二是免疫本身存在问题,疫苗的生产、运输、保 存等环节管理不善,使疫苗失去了部分活力,或 疫苗本身质量不过关;鸡群疾病的隐性感染,影 响了鸡体对疫苗正常的免疫应答致使疫苗免疫失 败。
讨论与小结
• 造成鸡产蛋下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 在养鸡生产中,我们首先要树立“防重于治”的 理念,彻底改变“轻防重治”的思想。对疫病控 制要做到坚持预防为主,把好免疫关,消毒关和 预防投药关。对工作人员要定期培训,制定严格 的岗位责任制。其次,一旦出现产蛋下降,应及 时分析原因,迅速作出准确诊断,若不应激因素, 应尽消除。若是营养不足,应立即补充营养。若 是天气寒冷,应立即防寒保温,提高舍内温度。 若是疫病,应选择有效药及时治疗。
北里霉素,金霉素,激素类如地塞咪松,甲基睾 丸素等均可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 • 5紧急接种疫苗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蛋鸡开产后, 遇到疫病流行,紧急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 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会因疫苗反应和抓鸡
3防制蛋鸡产蛋下降的措施
• 1加强饲养管理 • 2提供优质饲料 • 3正确免疫接种,减少疫病 • 4合理选用药物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
蛋鸡的产蛋下降原因分解及应对措施

另一蛋鸡养殖场在发现产蛋下降 后,及时采取了增加运动和改善 鸡舍环境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 产蛋率。
经验总结与分享
根据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关注饲料配方、喂食时间、运动和鸡舍环境等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 产蛋率。
经验分享
成功的养殖场通常注重细节管理,如定期检查饲料质量、合理安排喂食时间、保 证适当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鸡舍环境等。
蛋鸡的产蛋下降原因分解及应对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 • 产蛋下降的应对措施 • 产蛋下降对蛋鸡生产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01
02
03
04
鸡痘
鸡痘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会导致蛋鸡产蛋量大幅下降。
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会影响蛋鸡的生殖系统,从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蛋鸡的体质和 产蛋量,可以在鸡舍内设置运动场地 ,让蛋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合理安排产蛋时间
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让蛋鸡产蛋,以 降低环境对产蛋的影响。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蛋鸡养殖场在面临产蛋率下降 问题时,采取了更换饲料配方和 调整喂食时间的措施,成功提高 了产蛋率。
而导致产蛋量下降。
支原体病
支原体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会 影响蛋鸡的生殖系统,使产蛋
量下降。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高度传 染性疾病,会影响蛋鸡的生殖
系统,使产蛋量下降。
环境因素
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鸡 的产蛋量。
湿度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防治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防治措施•结论•参考文献目录01010203饲料营养成分不足饲料品质不佳营养原因01疾病防治疾病预防根据鸡的品种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鸡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疾病治疗光照管理合理控制光照时间,避免光照不足或过度光照对鸡造成的不良影响。
温度控制保持鸡舍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鸡的产蛋率。
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鸡舍空气流通,避免有害气体积累。
环境改善营养调整01结论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疾病因素:如鸡痘、鸡寄生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都会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
营养不足:如果饲料中营养不足,蛋鸡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来支持产蛋,产蛋率就会下降。
环境因素饲养管理不当结论结论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清理鸡舍,保持环境卫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光照充足。
合理配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产蛋水平,合理配制饲料,保证蛋鸡的营养需求。
预防疾病定期对蛋鸡进行疾病检查和预防接种,防止疾病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蛋鸡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结论01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蛋鸡产蛋率下降原因及防治措施[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3):1-3.[2] 王五, 赵六.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常见原因及防治对策[J]. 畜牧与兽医, 2021(11):45-48.[3] 刘七, 马八.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21(4):67-72.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蛋鸡的产蛋下降原因分解及应对措施常用文档

• 1、休产因素。
• 蛋鸡因个体差异的不同,连续产蛋的天数不同, 有的连续产蛋天数多,有的连续产蛋天数少,不 管连产天数长短,连产结束后紧接着就有一个休 产日。
• 如果一个鸡群蛋鸡休产日发生同期化。如有5%— 10%的鸡同时休产,产蛋量就会突然下降。此种 状况为正常生理性降蛋,无需治疗,在很短的时 间内,鸡群产蛋就会恢复原有水平。
• 3、管理因素 7、从耻骨间距上辨别(摸裆)高产鸡,耻骨3~4指。 • (1)喂料不及时,如连续数天喂料不足,或喂料后不匀料导 如果为病理性产蛋下降,首先根据所得疾病类型及时治疗,转归期除加强维生素(光华万维王)的补充外,并采用以下方案进行处理
。
致采食不匀,个体产生差异,导致产蛋不齐。 11、对调出的寡产鸡不要立即淘汰,还应采用7天记数法,采用摸裆法,进一步进行寡产确定,方可进行淘汰,以免产生误挑现象。
• 5、从采食情况上辨别:饲喂时,高产鸡,如饿虎扑食,狼吞虎咽、食欲旺盛, 吃时不抬头,迅速吃净。低产鸡,挑食,甚至将饲料啄成一堆不吃。
• 2、保肝护肾:龙胆泻肝散+新肾康 • 3、调整饲料石粉含量:根据产蛋率等比例添加石粉。 • 4、怀疑为新城疫抗体低下时,紧急接种新城疫疫苗一次,
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解除输卵管、卵泡发育停滞现象。
以上方案处理无效时及时剔除寡产蛋鸡
• 寡产蛋鸡的特点: • 1、从鸡冠上辨别高产鸡:鸡冠红大、柔软、细腻有温度、倒向一侧、为正常
如光照强度减弱、时间缩短,会引起蛋鸡产蛋量突然下降。
19、0、从鸡鸡•贼叫的声辨(上2别辨)处别长理高偷产时吃鸡蛋:间的叫鸡声饮,洪无亮水隔整离齐不条均件匀足及。时。淘汰缺, 水,会导致产蛋停产。因此要保持 水槽中正常有水且水质清洁无异味。 肾脏为生命之源,肾功能的衰减可导致输卵管正常生殖机能不平衡,影响雌激素(雌二醇)的生成,从而影响产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概述:现在我们蛋鸡养殖户经常会碰到蛋鸡莫明其妙的产蛋量下降,现在本文就蛋鸡产蛋量下降有哪些原因给大家总结一下:一、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1、疾病方面
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遇产蛋下降综合征侵袭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产蛋急剧下降和蛋壳变薄,畸形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的幅度通常会达10%左右,严重的会达到50%左右。
另外,病毒性疾病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鸡痘,淋巴白血病,禽流感等,还有各种细菌性疾病,霉形体以及寄生虫病都会引起产率下降。
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
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的预防。
发病时,除紧急接种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
细菌性疾病的防制应侧重于净化,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诊断并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饲料方面
1)蛋白能量比例失调,经常更换饲料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例如:饲料中加入很高比例的棉籽饼;熟豆饼突然更换生豆饼;进口鱼粉突然更换国产鱼粉使用了假豆粕,劣质鱼粉,假氨基酸等,都会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鸡群产蛋下降。
2)饲料发霉变质或放置时间过长遇有阴雨天气,原料或饲料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易淋湿或吸湿结块,发生霉变。
另外,饲料加工结束后均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里,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很容易发生分解失效,同时其它原料也容易发生霉变,这样势必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3)饲料加工管理不完善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量过剩或不足,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另外,有时由于机组出现故障,使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这样饲料的适口性大大变差,鸡只不愿采食,营养达不到需求量,从而导致产蛋下降。
因此,在饲料方面,应首先科学配制饲料,保证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保证原料品种丰富、稳定,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此外,应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饲料中钙比例应适当,变更饲料应有3-5d的过渡期,防止鸡群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产蛋下降。
3、饲养管理方面
1)供料不足
有的客户给料时虽然加到了标准料量,但由于没有考虑饲料能量水平、环境变化、鸡群开产时体重大小等,往往造成料量供给不足。
有的由于人为原因计算料量或称料不足失误,也会引起少给料。
另外,新老工人交换或一次喂料过多、过满等,使饲料浪费较多,均能引起鸡群采食量不足,产蛋量下降。
2)供水不足
当停电时,饲养人员忘记打开饮水阀门;水压低、供不上水;水线堵塞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均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产蛋量下降,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对鸡的危害更加严重。
3)温度的变化
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为10-25度。
温度过低,特别是初冬时,寒流突至,鸡群受冷风刺激引起脱羽,进而停产。
温度过高,特别是炎热夏季的连续高温,使鸡只采食量锐减,营养达不到需要,引起产蛋下降。
另外,一天之内的温差不应超过8度,否则也会影响鸡群产量的变化。
4)光照不合理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停电时间较长,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然缩短。
有时由于饲养人员的疏忽忘记关灯,光照时间猛增。
另外,只注重光照时间而忽视光照强度,灯泡(管)长时间不擦,光强度减弱,这些均能导致产蛋鸡生理机能紊乱,影响了产蛋性能的正常发挥。
5)通风不良
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或遇冬季为了保暖关闭所有通风口,致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不仅影响产蛋量还可诱发呼吸道疾病。
另外,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如不加大通风量,就会引起产蛋鸡中暑。
6)免疫、用药不当产蛋期接种疫苗或连续数日投土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或驱虫药,由于应激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会抑制产蛋量的上升,同时,如果饮水中消毒剂的浓度过大,也会使鸡群发生
中毒反应,致使产蛋量急剧下降。
7)应激因素
飞鸟及老鼠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应激。
同时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在舍内外造成大的响动、强光忽然照射,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下降。
在饲养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人员,尽量保持饲养人员的稳定。
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鸡舍尽量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防暑,注意通风换气,严格消毒措施,加强光照管理,使光照保持在16-17小时,不随意增减。
防止人为惊吓,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以保证产蛋鸡体况良好,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二、治疗方法
首先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对全群鸡进行3~5天的治疗。
如上午用头孢类药物饮水3小时,下午用抗病毒药水饮水3小时,连用3~5天。
用药物治疗后48~72小时使用ND弱毒苗4~5倍量饮水,饮疫苗12小时后用黄芪多糖饮水,连用5~7天。
经上述方法治疗后的鸡群,有75%达到产蛋高峰95%产蛋率,维持3个月。
三、预防方法
1、选择正确给苗途径
蛋鸡免疫用新城疫弱毒苗点眼或喷雾。
饮水给苗时,一定要用水
槽。
制定严格的鸡舍消毒制度,做好免疫前后的准备工作。
在免疫前后48小时内不准使用任何药物。
在免疫前后7天内不准用消毒药饮水或喷雾。
2、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规模大的养殖户一定要定期进行鸡新城疫抗体监测,把握鸡新城疫疫苗最佳的接种时间,一般在抗体效价为4log2,该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正常保护效价为6log2以上。
如果抗体效价为5log2,但鸡群状态不稳定情况下,也可接种。
3、准确使用疫苗剂量
疫苗剂量不要过大,4~5天倍量饮水即可,有的养殖户用鸡新城疫I系疫苗用到7~10倍量饮水,疫苗量大,会造成体内受体不反应,造成免疫麻痹或免疫抑制,使鸡群出现免疫空白期。
4、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鸡群发病后,应立即去有关的门诊就治,从这次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发病初期得到正确治疗,在2星期内,鸡群可恢复正常产蛋率。
延误治疗,病程1个月以上,鸡群出现混和感染严重,并且鸡新城疫症状也表现明显,则出现死亡现象。
5、采取适当药物预防措施
针对目前养鸡生产中,鸡病混感严重情况下,在每次接种新城疫疫苗前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药物,对鸡群进行药物性预防,48小时后,再接种鸡新城疫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