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
浅析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

浅析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浅析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不仅关系到公务员个人的经济利益,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公务员薪酬制度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影响公务员工作与生活方面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公务员薪酬是指在国家公共管理部门工作,执行国家公务的这一部分特定的公职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一定时间内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所得到的报酬。
狭义上是指单位按月发放给公务员的固定部分,包括基础工资、年功工资、岗位津贴以及按国家规定的几项福利补贴。
广义上还应包括国家其他福利待遇,单项奖励与奖金等。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薪酬仍以“工资”为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一共经历的4次改革:在我国建国初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是一个初步建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1949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并存的待遇制度。
当时实行供给制主要是解放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从老解放区来的和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的人员);全国解放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按本人意愿,也有一部分人实行供给制。
据中央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和华北人民政府的统计材料,在366620人中,实行供给制的占83.17%,可见当时实行供给制的占绝大多数。
第一次改革是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在机关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机关的工资标准分为30级,其中行政人员从1级至27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大量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
我国公务员工资结构存在的问题:1.基本工资水平偏低目前,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已经经过多次调整,但从总体而言,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普遍不高,缺乏外部竞争性,各级之间工资差距较小,缺乏内部激励性。
对于公务员系统中较高层次的岗位而言,目前制度下的工资水平无法体现按责分配原则(高位高责)和人力资本的价值,难以反映岗位所承担的工作复杂度、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价值。
并且偏低的工资水平现状不利于保持公务员系统的先进性和稳定性,不利于公务员队伍吸收留住优秀人才,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新老更替。
浅析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pdf

浅析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不仅关系到公务员个人的经济利益,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公务员薪酬制度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影响公务员工作与生活方面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公务员薪酬是指在国家公共管理部门工作,执行国家公务的这一部分特定的公职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一定时间内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所得到的报酬。
狭义上是指单位按月发放给公务员的固定部分,包括基础工资、年功工资、岗位津贴以及按国家规定的几项福利补贴。
广义上还应包括国家其他福利待遇,单项奖励与奖金等。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薪酬仍以“工资”为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一共经历的4次改革:在我国建国初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是一个初步建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1949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并存的待遇制度。
当时实行供给制主要是解放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从老解放区来的和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的人员);全国解放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按本人意愿,也有一部分人实行供给制。
据中央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和华北人民政府的统计材料,在366620人中,实行供给制的占83.17%,可见当时实行供给制的占绝大多数。
第一次改革是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在机关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机关的工资标准分为30级,其中行政人员从1级至27级;一个职务对应数级,上下交叉。
这次工资改革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实现了向单一工资制度的转变。
职务等级工资制运行了近30年,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运行中逐步暴露出“职级不符”、“劳酬脱节”和工资标准过于繁杂等弊端。
第二次改革是1985年的全国性的工资制度改革,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作用是解决了“职级不符”的弊端,同时实现了企业工资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脱钩,理顺了工资关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三次改革是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改革首先分离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工资制度,国家机关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工资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并参照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和调整,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和分配方式。
浅析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问题

浅析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问题公务员薪酬制度是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公务员制度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公务员薪酬制度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虽然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已经进行了四次改革,公务员的工资也经历了六次调整, 但公务员薪酬制度仍不尽合理, 需要重新进行设计、调整。
一、现行公务员薪酬制度体系略析(一)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涵义、状况及意义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薪酬仍以“工资"为主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在国家公共管理部门工作,执行国家公务的这一部分特定的公职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一定时间内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所得的劳动报酬。
一般来说,公务员的工资由政府人事部门制定,由国家或地区财政支付。
我们知道,我国实行统一的职务和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主要由国家统一的职务和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部分组成,其中“职务工资”是按公务员的职务高低、责任轻重和工作难易程度确定工资标准,是职级工资制中体现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在职务工资标准中,每一职务层次设若干工资档次,工作人员按担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职务及任职年限变化而变化。
“级别工资”是按公务员的能力和资历确定工资标准.公务员的级别共分为15级,一个级别设置一个工资标准。
“基础工资”是大体按维持公务员本人基本生活费用确定,各职务人员均执行相同的基础工资。
它有利于保障公务员的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工龄工资”是按公务员的工作年限确定工资标准,体现公务员积累贡献。
除此之外,公务员的薪酬制度还包括地区津贴和岗位津贴以及补贴和奖金等等。
二、公务员薪酬制度的三大问题(一) 公务员薪酬水平偏低,易产生寻租行为公务员的薪酬水平应该体现按劳付酬原则。
但就我国公务员薪酬水平的现状而言, 公务员的薪酬无法与其价值相吻合。
尤其对于公务员系统中处于较高层次的公务员岗位而言,目前的制度工资水平难以反映岗位所承担的职责工作复杂度和相应的价值贡献,无法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人力资本的价值, 薪酬水平缺乏外部竞争性。
公务员薪资与福利待遇分析

公务员薪资与福利待遇分析近年来,公务员职业成为许多人向往的行业。
公务员薪资与福利待遇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从薪资结构、福利政策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薪资结构公务员薪资结构一般由基本工资、津贴和奖金组成。
基本工资是公务员的基本固定收入,津贴是根据职务、岗位等级而发放的额外补贴,奖金则是根据工作表现进行的绩效考核,每年进行发放。
公务员的基本工资通常由职务等级和工作年限决定。
随着职务的晋升和工作年限的增长,基本工资也会逐步提高。
津贴主要包括岗位津贴和补贴,如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
而奖金则是根据公务员的工作表现绩效进行考核发放。
二、福利政策公务员享受丰厚的福利待遇是其职业吸引力的一大特点。
首先,公务员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保障了他们在职业生涯和退休后的权益。
其次,公务员还享有较长的带薪休假和探亲假,有更充裕的时间与家人团聚和休闲度假。
此外,公务员享有住房补贴、交通补贴以及子女教育补贴等,在生活和教育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另外,公务员还享受职业发展和晋升的机会。
根据公务员制度的规定,公务员可以通过参加晋升考试或者培训提升自己的职务等级和专业能力。
这为公务员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三、发展前景公务员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作为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一员,公务员不仅有稳定和安全的工作环境,还有多种职业发展的机会。
公务员可以在政府各级部门工作,也可以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专业工作。
公务员从事的是服务公众的工作,可以享受到与人民群众的良好互动和贡献社会的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公务员职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政府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管理各项事务。
因此,未来公务员的就业前景将更加看好。
总结综上所述,公务员薪资与福利待遇是其职业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公务员的薪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和奖金,福利政策涵盖了社会保险、休假、补贴等多个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公务员职业成为许多人的梦想,其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薪资待遇为其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浅析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浅析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作者:胡新晨来源:《商情》2013年第28期【摘要】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之后,公务员薪酬改革也在积极筹备之中,本文借此背景回顾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分析其现有薪酬制度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薪酬制度改革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薪酬制度,现状,改革建议一、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回顾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在建国之后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演变而来。
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职务等级工资制。
1985年,为逐步消除当时工资制度中的平均主义和其他不合理因素,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了结构工资制。
1993年,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职级工资制,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开始形成。
2006年,《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薪酬制度,至此公务员薪酬制度正式确立。
时隔7年,国家又在积极进行新一轮公务员薪酬体制改革,笔者因此回顾了06年之后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二、公务员薪酬制度现状(一)整体工资水平偏低,工资上涨慢。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虽然在1999—2001年间连续3次调整公务员工资,调整幅度较大,但我国公务员工资基数较低,经调整后的工资水平仍不能准确反映公务员能力与贡献。
目前,公务员工资年均增长仅为 6.5%左右,低于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且同国际上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而人们普遍认为公务员工资水平较高,主要是由新闻媒体播报腐败现象造成的社会舆论和政府本身改革时宣传工作不到位造成的。
特别是2007年开始执行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因上述原因使公众直观感觉其薪酬改革是大幅提高了工资。
另外,公务员工资水平低增长慢,也使某些公务员利用权力向百姓寻租,使人们误认为公务员“待遇”丰厚而对改革产生误解。
(二)不同地区、部门间工资待遇差别大。
浅析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

浅析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内容摘要公务员工资体系是公务员制度最为核心的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到公务员个人的收入问题,又与公务员实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息息相关。
公务员工资收入的合理性,会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热忱度,影响到公务员的个人生活质量,影响到公务员的清正廉洁,影响到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稳定性,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公共服务的公正性。
合法、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是保证公务员队伍稳定、高效和廉洁的重要条件。
我国于2006年建立了新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其主要特点为国家实行统一的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同时还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自行发放的工作性、生活性、改革性等津贴补贴进行了清理规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显著发展和情况的变化,我国公务员基本工资比例过低,缺乏科学的调整依据,职务级别工资制没有充分考虑人本差异因素,正常调整机制缺乏补偿和激励作用,地区差异大,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不完善等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
作者通过对我国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并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对比分析,认为可以从健全公务员工资调整法律依据,建立合理的公务员工资结构,细化公务员职位分类,引入绩效工资,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建立过渡性补贴养老金政策,综合考虑逐步细化公务交通补贴发放标准等方面入手,建立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中国公务员工资制度。
关键词:公务员;工资制度;问题;对策一、研究背景公务员工资体系是新时期公务员制度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到公务员个人的收入,又与公务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息息相关,同时也起到了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1-3]。
公务员工资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热忱度,影响到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机关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要求要不断完善机关单位工资制度,可见国家对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和公务员收入分配的高度重视。
浅析公务员薪酬制度的优化对策--以A市为例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公务员薪酬制度的优化对策--以A市为例目录一、绪论 (3)二、A市公务员薪酬制度发展现状 (3)三、公务员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4)(一)工资结构不合理 (4)(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5)(三)缺乏透明度 (5)四、优化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有关对策 (5)(一)规范公务员工资调整程序 (5)(二)健全有关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法律法规 (6)(三)建立监督与服务体系 (6)五、结论 (7)参考文献 (7)摘要公务员薪酬水平科学合理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完善薪酬制度可以有效地激励公务员,提升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目前我国公务员在薪酬制度中存在工资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因此,本文以A市为例分析了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和发展现状,然后对目前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A市公务员薪酬制度发展的策略,并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发展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务员;薪酬制度;工资结构;对策一、绪论公务员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反映在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上。
如果薪酬水平不合理,公务员的工作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而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消极怠工或者滥用职权就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社会公众对于一个政府的不信任可能会影响政权的稳定,可见公务员薪酬水平的重要性。
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代表全社会的行业水平。
近年来,有关于公务员是否应该涨工资己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公务员群体认为自己的工资并不高,单凭工资仅能保证基本生活,而社会百姓认为公务员工作清闲、体面,一提到官员就能想到权钱交易和灰色收入,这种情况会影响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加的公务员跳槽人数表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与我们日常经验不符的是,相对于我们国家在经济上的发展速度,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发展是滞后的,薪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1]。
浅谈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浅谈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河北省承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历来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科学合理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可以保障公务员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本文探讨了国外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现状、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对于促进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一、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公务员的薪酬制度是公务员制度良好运作的基础,关系到公务员个人的经济利益,也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方方面面,同时也是吸引人才,稳定壮大公务员队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保证。
因此探索构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为重要。
二、国外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情况西方学者看来,公务员薪酬制度研究是改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
公务员薪酬普遍由基本工资、津贴和奖金构成,其中基本工资占据主体地位,不同的公务员执行不同的薪酬制度类型,以保持不同级别、类型合理工资差距,体现了根据工作的方式、性质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相同的原则。
津贴在其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对合理,仅在约20%-30%之间,而且大都实行严格的绩效奖金,使个人薪酬与能力与贡献挂钩,以促进工资分配的公平性。
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度普遍重视法制化建设,如美国《联邦政府工资改革法》、德国《联邦工资法》等,以规范公务员工资标准、增长原则。
公务员的工资一般高于企业同类人员工资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平衡比较测量体系,参照国民经济现状、物价指数等因素及时调整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在现代薪酬结构下,各国不断改革,沿用多时的固定薪酬制度已逐步以绩效为本的薪酬体系代替。
三、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目前我国实行的是2006年7月改革的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2014年10月我国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调整了工资结构,增大基本工资比重,同时建立了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但仍一些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出台专项法规,规范公务员薪酬制度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法制环境,以《公务员法》做基本保障,对公务员工资结构、正常调整机制、工资水平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操作细则,专门针对公务员薪酬的法律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各地仍以文件为执行依据,有违薪酬管理的统一、权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这篇文章是格式浅析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摘要:作为国家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务员薪酬管理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在整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十分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
本文尝试从制度等层面对中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对进行剖析,找出我国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西方先进薪酬制度中获得某些有益的启示。
对建立健全公务员薪酬提供可行的建议关键词:公务员薪酬公务员薪酬制度对策公务员薪酬制度不仅;关系到公务员个人的经济利益,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公务员薪酬制度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影响公务员工作与生活方面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1公务员酬制度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1.1薪酬的相关概念“薪酬”这一概念虽然己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但人们对“薪酬”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薪酬的中文含义是煮饭用的材火和水,英文字义(compensation)指平衡、弥补、补偿。
它是员因完成任务或工作而得到的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的总称。
内在薪酬(intrinsic compensation)是指员工因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而得到的心理满足。
外在薪酬(extrinsic compensation)指员工因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而得到组织给予的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
美国著名的薪酬专家乔治·T·米尔科维奇认为,薪酬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1]。
‘这一概念明确了薪酬的具体构成是:直接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工资(如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生活水平调整增加的工资)及以间接货币形式支付的服务和福利(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带薪休假等)。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薪酬理论的发展,西方国家又提出了全面薪酬的概念。
它在传统薪酬的基础上,把薪酬的范围扩大到了较舒适的办公条件、较多的参与决策的机会、较有兴趣的工作、职业保障等难以或根本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报酬形式,因此,全面薪酬的概念也就是广义的薪酬概念。
公务员薪酬是指公务员薪酬是指在国家公共管理部门工作,执行国家公务的这一部分特定的公职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一定时间内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所得到的报酬。
狭义上是指单位按月发放给公务员的固定部分,包括基础工资、年功工资、岗位津贴以及按国家规定的几项福利补贴;广义上还应包括国家其他福利待遇,单项奖励与奖金等。
目前,我国公务员的薪酬仍以“工资”为主要表现形式。
1.2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在薪酬制度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提出了许多保贵经典的理论。
1.2.1人力资本理论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所作的题目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载于1961年3月号的《美国经济评论》上,从此,一直被经济学家所回避的人力资本问题在西方经济界引起广泛的研究,这篇文章后来被人们称之为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独立宣言”。
人力资本理论是薪酬分配管理的重要依据。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一种资本。
1.2.3寻租理论寻租理论是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重要的理论之一,其思想最早萌芽于塔洛克在1967年的一篇题为《关税、垄断和盗窃的福利成本》的论文,而“寻租”这一术语则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安·克鲁格在1974年6月《美国经济评论》第64卷第3期的一篇题为《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来的。
1.2.4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塔西·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主要探讨的是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员工行为积极性的影响。
亚当斯认为,加薪对雇员可能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因为决定雇员对工资收入认可的往往不是绝对收入而是相对收入,以及对公平的认识。
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单单看其绝对值,还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也就是要看其相对值。
1.2.5宽带薪酬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期,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取代了传统多层次、等级化的组织结构,客观上要求一种新型的薪酬管理制度取代传统的薪酬管理制度,宽带薪酬由此产生。
根据美国薪酬管理学会的定义,宽带薪酬结构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薪酬变动范围[2]。
传统的薪酬制度可能有二、三十个或更多的等级,每个薪等的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的变动幅度只有4y00r一50%或更低,而宽带薪酬中的的薪酬等级减少到十几个,甚至更少,但每个薪等的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的变动幅度可达20%0一30%0,甚至更多。
而且,宽带薪酬中各种职位等级的薪酬带是相互重叠的。
2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现状及问题2.1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一共经历的4次改革在我国建国初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是一个初步建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1949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并存的待遇制度。
当时实行供给制主要是解放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从老解放区来的和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的人员);全国解放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按本人意愿,也有一部分人实行供给制。
据中央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和华北人民政府的统计材料,在366620人中,实行供给制的占83.17%,可见当时实行供给制的占绝大多数。
2.1.1 1956年“职务等级工资制”第一次改革是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在机关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机关的工资标准分为30级,其中行政人员从1级至27级;一个职务对应数级,上下交叉。
这次工资改革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实现了向单一工资制度的转变。
职务等级工资制运行了近30年,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运行中逐步暴露出“职级不符”、“劳酬脱节”和工资标准过于繁杂等弊端。
2.1.2 1985年“结构工资制”1985年进行了全国性的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
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作用是解决了“职级不符”的弊端,同时实现了企业工资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脱钩,理顺了工资关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1.3 1993年“职级工资制”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改革首先分离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工资制度,国家机关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工资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并参照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和调整,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和分配方式。
2.1.4 2006年“新职级工资制”2006年7月1日,我国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
2006年正式实施的《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工资构成有了新的规定。
《公务员法》第74条规定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四部分,即取消了作用不大、数额较低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而将职务工资、级别工资综合并入基本工资内,工资结构有了简化。
2.2我国现行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实行公务员制度仅十余年,与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史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大量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
纵观整个薪酬制度,以下本文将主要从制度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2.2.1公务员薪酬制度未被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如美国早在1962年颁布了《联邦工资法》,1970年和1978年又先后颁布《联邦工资比较法》和《文官改革法》;日本有《国家公务员法》;德国的《联邦工资法》。
而我国迄今为止,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尚未以法律形式系统、完整的表述出来,由于无一套成型的公务员工资法出台,因此在工资的设计、调整、福利增补上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这反映我国用法律来管理国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进程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近年来,政府给公务员加薪引起很大争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工资的调整水平、调整程序上均缺乏客观依据和法律规范,导致人们对公务员加薪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质疑[3]。
2.2.2公务员薪酬制中的“官本位”倾向较明显“官本位”现像是公务员薪酬制度中职级工资制重职务轻能力的必然产物。
由于我国的公务员92%以上都是科级及以下职务,这些公务员的职务工资标准普遍偏低,收入差距难以拉开,容易形成低频增资和无级可升的现象,公务员个人发展空间狭小,容易形成“管理独木桥”,凸显了当“官”的重要性。
在我国,公务员的职业发展与物质待遇主要是与职务挂钩的,与能力无关。
因此,在晋升领导职务需求的无限性与领导职务供给的有限性这对无法调和的矛盾面前,“官本位”成为了这种工资制度的合理产物。
2.2.3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具有保障功能和激励功能。
公务员薪酬激励功能的发挥首先取决于良好的工资增长机制。
但是,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增长机制并未体现这一要求。
每次调整公务员的工资都要看财政状况好坏,而每次加薪都带着“刺激内需”的背景。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增资机制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非制度化的缺点。
纵观历次加薪,凡同等级别的公务员不论政绩、工龄等因素,均可获得同等加薪,而且各级别的增资差距很小,这种实际上的“平均主义”,大大弱化了加薪的内部激励作用。
其次,公务员薪酬激励功能的发挥还取决于工资级差的设计上。
但是,现行工资标准中基础工资太低,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之间的级差也太小,缺乏激励性,即对高能力者的报酬不足,而对低能力者的报酬过高。
3完善我国公务员的对策研究3.1确立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目标我们在制定公务员薪酬的具体政策和检讨公务员薪酬政策时需要有一基本的衡量尺度。
因此,必需确立薪酬制度目标,它也可以确立公务员薪酬在社会工资收入体系中的地位和保障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公务员属于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他们不管在公共物品提供还是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将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程,直接影响公众所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的质量,所以,国家对于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必需要十分重视。
3.2完善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法制化管理机制法制化是任何制度稳定运行的法定保障和基础,特别是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薪酬制度的设计与运行也必须严格贯彻法制化管理的原则。
我国《公务员法》已经出台,并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公务员薪酬制度领域的政策行为,导致在公务员薪酬水平的制定、薪酬水平的调整以及调整程序和调整时间等诸方面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在政策执行中以人代法、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