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2)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2)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2)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对文学的影响

班级:10级生物技术一班

姓名:刘南

学号:1013030115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对文学的影响学者们认为,西方文化的源头是被称为“两希文化”的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可见圣经对西方文化之影响的深度。

文学方面: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都受了圣经的影响。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事实上,圣经在西方文学中成了如此基本的文献,以致假如缺少了圣经先例,西方文学几乎不可能出现今天的面貌。”

自詹姆斯一世钦定发行革译《圣经》以来,《圣经》至今仍然是世人所知的流传最广、读者最多的一本书籍。目前至少已被译成1884种不同语言和方言,每年发行量多达一亿册。它的影响渗透到文学、法律、政治、美术、音乐等各方面,几乎影响了整个文化领域。

17世纪的许多作家如:莎士比亚、弥尔顿、多恩、乔治·赫伯特等的作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受到《圣经》的巨大影响。莎士比亚在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圣经》的多达42卷。他早期创作的历史剧《约翰王》就涉及到约翰王使太阳原地不动的故事。他在剧中五次引用莎娜玛特妇女回答伊丽莎询问有关她儿子的问题。

班扬的《天路历程》被认为是继《圣经》之后第二部最有影响的作品,作品取自于《圣经》,它描述了一个基督教徒追求天国幸福所经历的旅程。

约翰·多恩的《圣十四行诗》和乔治·赫伯特的优美的宗教诗都直接受到《圣经》的巨大影响。约翰·德莱顿的政治讽刺长诗《阿伯诃隆和阿基托弗尔》、约翰·韦斯利的《日记》、威廉·柯珀的《欧尔尼赞美诗》等等都是以《圣经》为素材的。

以下简述西方文学

古代文学

1.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

2.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

1.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其主要成就包括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2.古希腊文学特征:(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古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童年的自然天性,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3)种类繁多,具有开拓性。古希腊的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

3.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1)罗马文学接受并摹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2)罗马文学中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文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它和古希腊文学一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4.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文学开始进入它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产生了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等戏剧家。

5.早期基督教文学在希腊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中介”作用: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早期基督教文学(与后来的基督教文学一道)构成了欧洲文学另一个源头。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简称《新约》),它是基督教的正典。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1.希腊神话最初由口头文学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由古希腊诗人们编集而成书流传至今。保存神话最多

的作品是荷马的两部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古希腊戏剧,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2.神的故事中,天神宙斯是”众神之父”;阿波罗是太阳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罗马人称维纳斯);缪斯是文艺女神。由于众神住在希腊量高的奥林波斯山上,统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3.英雄传说:讲述了英雄为民除害立功的事迹。主要有:(1)赫剌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2)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3)珀尔修斯脚蹬飞鞋到遥远的地方去取女妖美杜萨的头颅的故事(4)忒修斯杀死吞食童男童女的弥诺斯牛的故事(5)奥德修斯

漂泊的故事等。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1.中世纪四种文学类型和代表作品:

(1)解释“教会文学”:①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是适应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需要而创作的文学,由教士们用拉丁文写成。其内容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目的在于欺骗人民,以维护封建统治。②教会文学的体裁主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宗教叙事诗,赞美诗、祈祷文,宗教剧等。

(2)“骑士文学”:①骑士文学盛行于中世纪的欧洲,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的封建贵族的文学②骑士文学的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骑士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内容主要是表现骑士对恋人,特别是对贵妇人的爱慕和追求。

③骑士叙事诗以法国北方为中心,其内容大多写骑士为了荣誉、爱情和宗教而进行的各种冒险故事。

2. 诗集《新生》是但丁献给他所爱的女子贝亚特丽齐的。诗歌热烈赞美贝亚特丽齐,把她看作是纯洁和爱的化身,她为他带来了灵魂上的新生。《新生》在形式上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

3.《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而民族特色也是它作为近代文学史上“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

1.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世纪)产生的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反对封建观念,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4.“人文主义”:(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和世

界观,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2)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下解放出来。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3)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①用人权反对神权。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5.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有三种文学,即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

17世纪文学

1.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3)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4)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

2.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市民世俗文学。

18 世纪文学

1.18世纪文学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2.“启蒙运动”:(1)启蒙,原文是“照亮”的意思。(2)启蒙知识分子认为:人之初,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是和谐的,人们凭理性而生活,人人幸福,事事如意。可是随着封建文明、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发展,原有的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和谐幸福被破坏掉了,因而社会黑暗起来,人们心灵也愚昧麻木起来。(3)启蒙理论,实质上是夺权理论(为什么要夺,怎样夺,夺后怎样),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一次舆论大准备。

19世纪文学

1.批判现实主义的产生:(1)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2)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3)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传统。

2.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3.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开始成为主流,但浪漫主义文学仍在继续发展。无产阶级文学、象征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也开始出现。

4.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

产物,主要成就是诗歌。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林顿等。

20世纪文学(代表人物)

高尔基

1.高尔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早期创作具有两种色彩和风格:一种是浪漫主义的,一种是现实主义的。

2.《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是浪漫主义作品,歌颂英雄的献身主义精神,反映劳动人民反抗沙皇统治,渴望自由解放的革命激情。

3.散文诗《海燕之歌》的意义和作用:散文诗《海燕之歌》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广阔画面上成功地塑造了海燕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人民和反动派激烈搏斗的壮烈图景,预示了沙皇统治制度必败、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历史发展趋势,鼓舞人们去迎接革命暴风雨的到来。“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些吧!”这一豪迈的诗句作为文章的结语。

4.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罗曼·罗兰

1.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1981年发表《向过去告别》的忏悔式的著名文章,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2.戏剧创作贯穿罗兰的一生,其中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戏剧最重要,主要作品有《群狼》(理智的胜利)《丹东》《七月十四日》和《罗伯斯庇尔》等。

3.罗兰是杰出的传记作家,最突出的传记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4.多卷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的早期代表作。法国评论家认为它是“我们时代最高水平,最优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是一部“长篇叙事诗”。

海明威

1.1952海明威发表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以此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迷惘的一代”:(1)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流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这个文学团体的名称出自侨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之口。有一次,她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便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小说发表后获得极大成功。这一术语的流行,很快就成为—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海明威也因此而成为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3)特点是厌恶战争又找不到出路。他们把反战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极力描写战争中的痛苦经历,写普通战士的厌战心理和战后一代理想幻灭的苦闷和迷惘。

3.《老人与海》的主题和桑地亚哥的形象:(1)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表现“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2)在这场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地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正是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地亚哥取得了胜利。“—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从西方文学中不难看出,圣经是西方文化底蕴的基石,西方文学也继承和发展了圣经,西方文学是以圣经为第一版本的素材,打造出缤纷多彩西方文学流派。因此圣经对西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2)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对文学的影响 班级:10级生物技术一班 姓名:刘南 学号:1013030115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对文学的影响学者们认为,西方文化的源头是被称为“两希文化”的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可见圣经对西方文化之影响的深度。 文学方面: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都受了圣经的影响。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事实上,圣经在西方文学中成了如此基本的文献,以致假如缺少了圣经先例,西方文学几乎不可能出现今天的面貌。” 自詹姆斯一世钦定发行革译《圣经》以来,《圣经》至今仍然是世人所知的流传最广、读者最多的一本书籍。目前至少已被译成1884种不同语言和方言,每年发行量多达一亿册。它的影响渗透到文学、法律、政治、美术、音乐等各方面,几乎影响了整个文化领域。 17世纪的许多作家如:莎士比亚、弥尔顿、多恩、乔治·赫伯特等的作品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受到《圣经》的巨大影响。莎士比亚在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圣经》的多达42卷。他早期创作的历史剧《约翰王》就涉及到约翰王使太阳原地不动的故事。他在剧中五次引用莎娜玛特妇女回答伊丽莎询问有关她儿子的问题。 班扬的《天路历程》被认为是继《圣经》之后第二部最有影响的作品,作品取自于《圣经》,它描述了一个基督教徒追求天国幸福所经历的旅程。 约翰·多恩的《圣十四行诗》和乔治·赫伯特的优美的宗教诗都直接受到《圣经》的巨大影响。约翰·德莱顿的政治讽刺长诗《阿伯诃隆和阿基托弗尔》、约翰·韦斯利的《日记》、威廉·柯珀的《欧尔尼赞美诗》等等都是以《圣经》为素材的。 以下简述西方文学 古代文学 1.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 2.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 1.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其主要成就包括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2.古希腊文学特征:(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古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童年的自然天性,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3)种类繁多,具有开拓性。古希腊的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 3.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1)罗马文学接受并摹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2)罗马文学中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文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它和古希腊文学一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4.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文学开始进入它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产生了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等戏剧家。 5.早期基督教文学在希腊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中介”作用: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早期基督教文学(与后来的基督教文学一道)构成了欧洲文学另一个源头。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简称《新约》),它是基督教的正典。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1.希腊神话最初由口头文学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由古希腊诗人们编集而成书流传至今。保存神话最多 的作品是荷马的两部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古希腊戏剧,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2.神的故事中,天神宙斯是”众神之父”;阿波罗是太阳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罗马人称维纳斯);缪斯是文艺女神。由于众神住在希腊量高的奥林波斯山上,统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3.英雄传说:讲述了英雄为民除害立功的事迹。主要有:(1)赫剌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2)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3)珀尔修斯脚蹬飞鞋到遥远的地方去取女妖美杜萨的头颅的故事(4)忒修斯杀死吞食童男童女的弥诺斯牛的故事(5)奥德修斯 漂泊的故事等。 中世纪文学

两希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1 两希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摘要:两希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希腊与希伯来两大文化体系对西方世界的文化产生着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希腊文化中的自然与理性,希伯来文化中的宗教意识,千百年来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领域之中,为西方文化与文明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两希文化 西方文化 一、希腊罗马文化 文化起源:希腊罗马文化的发源是爱琴文明,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克里特的居民热衷于航海业和商业。灿烂辉煌的克里特文明本身是埃及、西亚、小亚细亚以及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氤氲化生的结果。爱琴文明至少存在了1300多年的时间。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灿烂的米诺斯王国迅速衰亡。就在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同时(或者稍早一些时候),在希腊本土上出

2 现了另一个新兴的文明形态——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是由一支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实际上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而那些自称为阿卡亚人的游牧征服者,就是最初的希腊人。到了公元前12世纪末期,一种来自北方的更野蛮的印欧语系游牧入侵者多利亚人冲入了希腊半岛,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并且使爱琴海地区陷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黑暗时代”。在经历了300多年的“阵痛”之后,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一个崭新的希腊城邦文明崛起于爱琴海世界。 希腊神话的起源:早在希腊入侵者到来之前,爱琴海上克里特文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有的随着克里特文明的毁灭而消失了,另一些则在迈锡尼时期与阿卡亚人的神话传说相融合。有的神话内容,显然是与埃及和地中海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公元前二千纪初叶或中叶,当野蛮的印欧语游牧者从亚欧大陆进入希腊半岛时,他们带到希腊来的仅仅是一些非常简单而零散的神祇。到了迈锡尼时期,克里特的优雅精巧和扑朔迷离的神话开始被粗犷勇武的英雄传说所取代,这些英雄传说是对阿卡亚入侵者的丰功伟绩的一种夸张式的渲染和回忆,同时也于其中揉杂了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西亚、埃及和克里特)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中所歌颂的正是阿卡亚人的那些以征服和宴饮而著称

浅谈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浅谈基督教与西方文明 中国语言文学类1003班 1703100311 于慧摘要:基督教两千多年前起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它以耶稣基督的生平、教导、死亡与复活为根基。本文简单叙述了基督教产生的渊源、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并浅析了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信仰西方文明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直接承继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而其实它还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并且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基督教对于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古典文化的影响。因此 ,要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西方文明,大致了解基督教的相关知识对我们来说是很必要的。 国际上,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的统称,这三个教会的信徒都称为基督徒。在三个教会中,天主教会是原始基督教会的直接延续和继承者,又称罗马公教,也就是普世大公教会。东正教是在1054年由天主教分离出来的东方教会,也称为东方正教。而新教则是16世纪宗教改革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宗派,以及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众多宗派的总称。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发展出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因为屡遭奴役的犹太人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幸福和安宁,于是他们就只能在宗教中去寻找安慰。在犹太教最早的经典《摩西五经》中,犹太人表述了这种基于不幸意识和罪孽意识的宗教思想。这种罪孽意识使得犹太民族把受苦受难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祖先和族人不敬上帝、不遵行诫命和不遵守法律,从而招致上帝的惩罚。而这种罪孽意识为基督教准备了精神范围,犹太人的圣教历史是一部充满了罪孽意识的宗教思想,这种沉重的罪孽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犹太民族的选民意识。犹太教的圣教历史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则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基督教文化的本质精神说到底就是灵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就是神秘的唯灵主义。这种唯灵主义最初以朴素直观的形式表现在希腊民间神秘祭的轮回转世说中,然后在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的哲学中得到理论上的提炼和表述,并通过斐洛的“隐喻”神学和普罗提诺德神秘主

宗教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圣经和文学 「他(耶稣)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马太福音十三章3 节 夏绿蒂(Charlotte Bronte)著名的古典小说《简爱》(Jane Eyre)在结束时,主角之一说了一段读者都不会陌生的祷告。他说: 「我的主人......」他说:「已预先警告过我,每过一天他就说得更为明确--『我很快就会再来!』『阿们,来罢,主耶稣,』我更热切地响应着。」 这是古典文学--小说、戏剧或诗歌--里千万个直接或间接使用圣经的例子之一。(《简爱》的电影版本里把这一段祷告删去,但这并不意外,不是吗?) 在圣经里我们读到一些重要的故事,从该隐和亚伯到挪亚方舟,从大卫和歌利亚到主耶稣基督熟情的受难和复活。除了这些活生生的真实故事以外,耶稣基督说了许多比喻--属灵故事。借着这些比喻他向大众表达了神的真理。圣经包含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从圣经里接受了丰富的遗产。其它的书能像圣经一样更影响文学吗?教授兼作家葛雷司比(Terry Glaspey)在他《基督教经典之作》(Great Books of Christian Tradition)一书中说: 我们文化里伟大的文学著作充满了圣经的使用和暗示。如同一位伟大的论家所说的,如果你不熟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话,你便不能欣赏我们文化里最伟大的作品。圣经的思想、观念、人物和用语是文学界里通行的「货币」。 然而现在是一个蔑视基督教的时代,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课题啊!关于这个课题,我们整整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对基督教的攻击,以及你必须知道的反击之道》(The Gates of Hell Shall Not Prevail: The Attack on Christianity and What You Should Know To Combat It)。因为今日对基督教信仰敌视的态度,有些人把基督徒视为「反文化的」。然而,葛雷司比指出:「若将喜爱巴哈、杜斯妥也夫斯基、林布兰、齐克果、鲁奥(Rouault)、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多恩(Donne)、韩德尔、但丁和巴斯卡的人讥之为肤浅、没有成就和缺乏创造动力,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你几乎无法在谈论伟大古典文学时不触及圣经。从但丁到杜斯妥也夫斯基,从本仁约翰到鲁益师,圣经的影响触目皆是。在文学的发展里,有些甚且可以直接溯源自圣经。 圣经六十六卷书中并没有错失对人性的检证。这一口充满着人类经验丰盛的水井滋润了所有伟大的作家。在艾略特「宗教和文学」的论文里,他写道:「圣经之所以影响英国文学如此深远,其原因并不只在于圣经木身是一个文学作品,

两希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两希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摘要:两希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希腊与希伯来两大文化体系对西方世界的文化产生着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希腊文化中的自然与理性,希伯来文化中的宗教意识,千百年来渗透到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领域之中,为西方文化与文明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两希文化西方文化 一、希腊罗马文化 文化起源:希腊罗马文化的发源是爱琴文明,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文明。克里特的居民热衷于航海业和商业。灿烂辉煌的克里特文明本身是埃及、西亚、小亚细亚以及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氤氲化生的结果。爱琴文明至少存在了1300多年的时间。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灿烂的米诺斯王国迅速衰亡。就在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同时(或者稍早一些时候),在希腊本土上出

现了另一个新兴的文明形态——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是由一支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实际上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而那些自称为阿卡亚人的游牧征服者,就是最初的希腊人。到了公元前12世纪末期,一种来自北方的更野蛮的印欧语系游牧入侵者多利亚人冲入了希腊半岛,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并且使爱琴海地区陷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黑暗时代”。在经历了300多年的“阵痛”之后,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一个崭新的希腊城邦文明崛起于爱琴海世界。 希腊神话的起源:早在希腊入侵者到来之前,爱琴海上克里特文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有的随着克里特文明的毁灭而消失了,另一些则在迈锡尼时期与阿卡亚人的神话传说相融合。有的神话内容,显然是与埃及和地中海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公元前二千纪初叶或中叶,当野蛮的印欧语游牧者从亚欧大陆进入希腊半岛时,他们带到希腊来的仅仅是一些非常简单而零散的神祇。到了迈锡尼时期,克里特的优雅精巧和扑朔迷离的神话开始被粗犷勇武的英雄传说所取代,这些英雄传说是对阿卡亚入侵者的丰功伟绩的一种夸张式的渲染和回忆,同时也于其中揉杂了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西亚、埃及和克里特)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荷马史诗中所歌颂的正是阿卡亚人的那些以征服和宴饮而著称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狗的不同内涵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狗”的不同内涵 Diffent Connotations of “Dog”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作者:高书立(Slade gao)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狗”在汉语里往往包含着贬义,而在英语里却常常带着褒义。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中西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内涵的不同。 [关键词] 狗文化内涵差异中西方文化 [Abstract] Language is a cultural carrier,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and national cultur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Dog” is a commendatory term in English while it is a derogatory term in Chinese.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datafrom a large corpus to analyze the words signifying“dog”and explor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nd their various connotations. [Keywords] dog;cultural connotations;differences;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一,引言 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深深根植于其民族的文化之中,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其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语言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作为同意实体的动物名称“狗”,其所包含的寓意及其文化内涵也迥然不同,各自形成了独特额的狗文化观,本文主要从

乔叟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学术论文特征分析——以《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为例在知网上找到了一篇关于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的研究,在此对原论文进行一些简单的归纳评析。 论文原作者是肖明翰,在文章中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乔叟能取的巨大文学成就的原因;第二,乔叟对英国文学尤其是其重要作品《坎特伯雷故事》对英国文学的贡献;第三,《坎特伯雷故事》的文学价值。 一、乔叟取得“英国诗歌之父”的原因 文章一开篇就提到,在乔叟生前,至少在目前为止所收藏的文献中,并没有以诗人的身份提到过他。乔叟的成就是在他死后,亨利五世时代才逐渐被认可的。在乔叟生活的时代,甚至连英语都没有被大众接受,只是一种地方性性语言的存在。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来形容英语在当时的地位,其实也是为了凸显乔叟坚持用当时的名族语言英文进行创作的可贵,一直到15世纪,经过了众多人的努力后,英语才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关于乔叟,作者认为其一生的经历主要受到了两个国家的影响,一个是法国,一个是意大利。由于乔叟的父亲是伦敦显赫的酒商,与皇室和贵族一直有着来往,于是在乔叟13、4岁的时候就能有幸被送到王府去做侍从,这在当时对一个青少年的前途是十分有利的。而当时的英国皇室依旧使用传统宫廷礼仪,所谓的英国文学其实根本就是法国宫廷文学的翻版。也因为这样,乔叟深受法国文学的影响,不难看出他早期的确是在模仿法国文学的写作风格,这在它的第一部诗作《公爵夫人颂》里已经有了体现。虽然那部诗作是用英文写作,但明显属于法国宫廷文学。 除了在王府的经历,乔叟的写作还受到了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乔叟十分聪颖,不仅在王府做侍从时得到王妃的喜爱,也得到了皇室的重用他曾多次被派遣到欧洲行使重任,其中有至少两次出使到意大利,停留时间也比较长,每次至少在三个月以上。他出使意大利时居住的地方正是当时孕育了一大批伟大作家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论文摘要:基督教作为影响较大的宗教,对西方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可以看出基督教作为宗教的一种,对文化或者是文明有着哪些好处或是弊端。 关键词:基督教文学但丁《神曲》艺术历史优点弊端思考 自古以来宗教信仰一直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人类开始了解自然的时候,对神的崇拜和敬畏也就开始了。人们对神的这种崇拜,早期反应在对大自然未知事物的畏惧,把自然中不能理解是现象称为神迹。后来宗教慢慢发展,在中西方都有了自己的神的体系,在这里我主要想选择其中影响较大一个宗教,也就是基督教,谈一下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它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 25%-30%。 我想讨论一下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毕竟基督教最早起源于西方。公元四世纪以前,基督教并未被世人所认可。罗马帝国把基督教当作邪教而加以打压。在公元64

年至公元313年间发生过十次大规模残酷迫害基督教徒的事件。公元四世纪以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这时的基督教才开始迅速的被西方社会所普遍接受。即使后来罗马帝国在日耳曼等民族的多次进攻下退出了历史舞台,基督教仍以其教义深得民心而不断流传,以致在中世纪的一千年中达到了鼎盛,在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凭我起誓”,恰恰说明基督教当时的地位。 在文学方面,基督教对西方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可追溯到英雄史诗时期。如我们在《外国文学史》中学到的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等,都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这些英雄史诗大多借基督教反对异教斗争的形式,表现一种同仇敌忾、对抗外敌的英雄气概。还有中世纪还盛行骑士文学,表达了骑士阶层的方方面面,如骑士的文化观念、精神个性和生活理想等等。这类文学作品也大多贯穿着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等观念。之后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文艺复兴是被说成打着复兴古罗马的旗帜来反对中世界的封建神学统治,但是在文艺复兴中出现的种种成就多多少少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如但丁的《神曲》它以基督教天堂与地狱为题材,充满了神学典故,它把基督教神学作为最高指导思想,基督教中那积极救世的理性思维,深刻地影响了但丁的思想认知,凸显在他对现

浅谈对英国文学的认识

浅谈对英国文学的认识 光信1101 胡冰群2011010694 英国是一个神奇而又古老的国度,在这片耀眼的土地上最先发起了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了启蒙运动,最先缔造了日不落帝国的传奇。在英国璀璨的历史画卷中涌现出上出了很多大作家,无论是最早的用英语写作故事的杰佛利·乔叟,到后来的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作家,再到后来意识流等现代小说,这些在世界文学史上来说都是响当当的。英国文学流派历史源远流长,风格各异,独特.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英国文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一个国家的文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历史进程。正如在我国文学史上,诗词在唐宋时期达到空前绝后、戏剧小说在明清达到巅峰时刻一样,英国的文学也在其不同的历史阶段写就了不一样的神话。英国文学发端于中世纪,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 世纪文学 7 个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中世纪文学 此时期的英国文学又分为古英语时期和中古英语时期。英国在10世纪以前属于古英语时期。早期的凯尔特和其他部族及 5 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起初都没有留下书面文学。6世纪末到7世纪末,由于肯特国王阿瑟

尔伯特皈依基督教,该教僧侣开始以拉丁文著书写诗,其中以比德所著《英国人民宗教史》最有历史和文学价值。9世纪,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为振兴文化,组织人力将各种拉丁文著作译成英语,并倡导以英语撰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11世纪,随着诺曼人入侵,古英语渐渐演化为中古英语,文学上开始流行模仿法国的韵文体骑士传奇,其中以《高文骑士与绿衣骑士》最有艺术价值。14世纪后半叶是中古英语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似受古英语诗影响的口头韵体诗,最有名的长诗《农夫彼尔斯的幻想》。英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乔叟以其诗体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其他长短诗集成为英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15世纪,有民间歌谣抄本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关于绿林好汉罗宾汉的传说;马洛礼的散文小说《亚瑟王之死》为英国小说的雏形。 2、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主要是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学者纷纷翻译意大利和法国学术、文学名著并自行著述,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最有价值。英国文艺复兴文学最突出的是诗歌和戏剧。西德尼的十四行诗、斯宾塞的《仙后》都是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在剧本中运用重韵体诗的文体,促使诗歌和戏剧两方面都达到空前的成就。莎士比亚将这种诗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稍晚的本·琼森擅写社会讽刺诗剧。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渐趋尾声,所谓骑士派的贵族有闲者的爱情诗流行一时;同时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以善于表达活跃躁动的思绪和蕴含哲理而独树一帜。 3、17世纪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