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专项训练试题:细胞呼吸原理及应用(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1.(2022河北,4改编,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答案B2.(2022全国甲,4,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3.(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答案C4.(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
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
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A.消耗的ATP不变B.无氧呼吸增强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答案B5.(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答案B6.(2022山东,4,2分)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高中生物第一册 5 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练习(含答案)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A.基质中含有O2B.基质中含有ADPC.基质中含有NADPHD.基质中含有丙酮酸【答案】C【解析】当线粒体基质中存在氧气时,细胞质基质中的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少量的ATP,A、D不符合题意;合成A TP的原料是ADP和Pi,B不符合题意;NADPH 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线粒体有氧呼吸中所用的还原剂为NADH,C符合题意。
2.下图为不完整的人体细胞呼吸示意图,其中产生ATP最多的过程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图中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ATP最多。
3.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过程没有影响,但能抑制ATP 合成。
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会产生ATP,该过程不受DNP影响B.DNP主要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因为其形成ATP最多C.DNP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D.DNP抑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进而抑制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A错误;根据题意,DNP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中发挥作用,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ATP的合成,并且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B错误;根据题意,DNP 作用于组织细胞时,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催化形成ATP,结果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线粒体内膜上散失的热能将增加,C正确;根据题意,DNP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而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故DNP对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过程无影响,D错误。
4.如图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B.在氧气浓度为a或d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都只有一种C.在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D.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自变量是氧气浓度。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试题1.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_______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最终生成________或其他产物,并且________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型。
3项 目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场所是否需氧分解产物释放能量 4.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 .呼吸系统B .线粒体C .细胞D .肺泡5.有氧呼吸从葡萄糖开始,到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用于( )A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 .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C .与[H ]结合生成水D .氧化有机物6.图中能够说明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和短跑结束后血液中乳酸浓度变化的是( )A . 曲线aB .曲线bC .曲线cD .曲线d7.有氧呼吸产生的2CO ,出现在氧呼吸的( )A .三个阶段B .第一阶段C .第二阶段D .第三阶段.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的中间产物应该是( )A .2COB .丙酮酸C .O H 2D .ATP9.高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一般是( )A .酒精和2COB .只有乳酸C .酒精和乳酸D .酒精或乳酸10.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曾产生的化合物是( )A .乳酸B .二氧化碳C .酒精D .丙酮酸11.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最主要的特点是( )A .分解有机物B .释放能量C .需要酶催化D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1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比无氧呼吸能量转化效率多( )A .20倍B .19倍C .6倍D .12.7个百分点13.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A .糖类的氧化解B .脂类的氧化分解C .蛋白质的氧化分解D .核酸的氧化分解14.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 .肺细胞B .内环境C .线粒体D .细胞基质15.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有氧呼吸过程是( )A.第一、二阶段B.第二、三阶段C.第一、三阶段D.第一、三阶段16.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A.外膜和内膜B.内膜和基质C.外膜和嵴D.所有膜结构17.制作泡菜要利用乳酸菌发酵,下列对此有利的措施是()A.密封泡菜罐B.敞开泡菜罐C.高温处理D.低温处理18.有氧呼吸中,形成ATP最多的时候是()A.形成CO2B.形成[H]时C.形成H2O D.形成丙酮酸时19.生物的发酵是指()A.高等生物的有氧呼吸B.微生物的有氧呼吸C.高等生物的无氧呼吸D.微生物的无氧呼吸20.图示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据图回答:(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新高考)2022届高考生物 小题必练5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

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该专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原理及有关计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细胞呼吸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
1.(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30节选)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回答下列问题:(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解析】(1)中耕松土过程中去除了杂草,减少了杂草和农作物之间的竞争;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点睛】本题结合具体实例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掌握呼吸作用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山东卷(新高考)·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答案】B【解析】由于葡萄糖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的能量,故“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吸收大量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癌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不会生成ATP,B错误;由题干信息和分析可知,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C正确;由题干分析可知,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NADH,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NADH,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D正确。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 专题5细胞呼吸

高考生物真题加练习题专题5 细胞呼吸考点一细胞呼吸的原理考向1 需氧呼吸(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8月联考,13)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A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产物只有丙酮酸和ATPB.阶段B产生的物质①中的氧原子均来自丙酮酸分子C.阶段C产生的物质②中的氧原子均来自氧气,产生的ATP最多D.阶段C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中,仅[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答案C考向2 厌氧呼吸1.(2020届浙江温州9月联考,23)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NADH生成B.1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与2分子丙酮酸中的能量相等C.丙酮酸转变成乙醛需NADH提供氢D.乙醛转变成乙醇需ATP提供磷酸基团答案A2.(2020届浙江丽衢湖9月联考,13)如图①②③表示厌氧呼吸的不同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于细胞溶胶,过程②③发生于线粒体B.过程①无ATP产生,过程②有ATP产生C.氧气的存在可抑制过程②③D.人体细胞中可发生过程①②③答案C考点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考向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1.(2018浙江稽阳联考,12)在面包制作时,先将一定量的酵母加入和好的面团中,后经蒸烤得到松软可口的面包。
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酵母菌进行了乙醇发酵B.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C.丙酮酸产生乙醇时伴随ATP的生成D.酵母菌线粒体中,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答案C2.(2018浙江绍兴联考,3)下列现象与厌氧呼吸无关的是( )A.久置的大苹果切开后有酒味B.在面团发酵初期,表面会有水珠渗出C.用手长时间举重物时,会感觉手臂酸软乏力D.装满新制米酒的塑料瓶出现爆瓶或打开时酒液喷出的现象答案B方法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方法1.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条件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专题练(含详答)

2024届高三生物呼吸作用专题练1.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关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与O2结合B.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有氧呼吸有热能的释放,无氧呼吸没有热能的释放D.有氧呼吸需要酶催化,无氧呼吸不需要酶催化2.农业生产中常进行水稻和油菜轮作,使得3、4月份桂林市区周边的油菜花很多。
其不仅作为应季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轮作通过增加作物密度来提高产量B.中耕松土能增加根系的氧气供应,促进根细胞呼吸C.合理的“正行”种植,有利于通风和充足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D.油菜花作为旅游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基质B.有氧呼吸产生CO2阶段释放大量能量C.可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D.食品的真空包装能够抑制厌氧型微生物繁殖从而达到食品保质的效果4.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H]的氧化与合成A TP相偶联,研究发现:FCCP作为解偶联剂能作用于线粒体内膜,使得线粒体内膜上释放的能量不变,但不合成ATP;抗霉素A是呼吸链抑制剂,能完全阻止线粒体耗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D+是氧化型辅酶I,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形成NADPHB.加入FCCP,耗氧量增加,细胞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形式释放C.加入抗霉素A,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产生[H]和CO2D.加入FCCP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葡萄糖量增加5.糖酵解时产生大量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氧化。
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2022-2024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2022-2024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单选题1.(2022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芒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呼吸突然增强至原来的35倍左右,而后又突然减弱,随后果实进入衰老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时,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B.低O2或高CO2处理,有利于芒果的贮藏C.细胞呼吸减弱时,第一阶段产生的CO2减少D.细胞有氧呼吸增强时,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2.(2023北京西城高三一模)为探究骨骼肌增龄性退变降低中老年人活动能力的原因,将中年期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和运动训练组(H组),给予相应处理后检测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目和ATP浓度,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鼠骨骼肌细胞中的A TPB.增龄过程中活动能力下降可能与线粒体数目减少有关C.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骨骼肌的能量供应D.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的有氧运动能力3.(2023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1℃的冷库中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
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天CO2处理组蓝莓产生的酒精量低于对照组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一定时间,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4.(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无氧运动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肌肉酸胀乏力,乳酸在肌肉和肝脏中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运动时丙酮酸分解为乳酸可以为肌细胞迅速供能B.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C.肌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可能是缺乏相关的酶D.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可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5.(2024北京朝阳高三一模)研究者发现胰腺癌细胞在葡萄糖不足时,能利用胞内的尿苷磷酸化酶将尿苷分解为尿嘧啶和核糖两部分,尿嘧啶经代谢过程转化为丙酮酸。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精选考题·福州一次质检)早春季节,农民在水稻播种之前要进行催芽,即先用温水将水稻种子浸泡几小时(非恒温,让其自然变凉),再堆放在一起,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好。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要常掀开薄膜,并经常进行翻种。
请根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1)必须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翻种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氧气和散热,这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造成烂芽和烂根。
(3)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Ⅰ.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氧气量和CO2释放量相等;如只进行无氧呼吸则只释放CO2不吸收O2。
Ⅱ.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水稻种子、带橡皮塞的玻璃罩2只、100 mL的烧杯4个、2根弯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蒸馏水、凡士林。
Ⅲ.实验方法:按照装置一图将实验材料和用具装好。
如想得到预期的实验结论,必须同时设计另一组实验装置即装置二,请指出应如何设计。
(在方框内绘出装置二的图示并做好相应标注)Ⅳ.完成如下表格,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结论。
(请描述装置一和二中液滴移动状况)【答案】(10分)答案: (1)提高温度,增强酶的活性(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过多热量(3)Ⅲ.装置二与装置一相同,只是将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图略)Ⅳ.①只进行有氧呼吸②一不移,二右移③一左移,二右移【解析】(1)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泡种子主要是提高温度,增强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才会增强。
(2)要提供氧气和散热是为了防止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过多的热量,导致烂芽和烂根。
(3)装置二中将装置一中的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其余都同装置一。
NaOH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一中移动代表氧气的消耗量,而装置二中不动说明吸收的气体量和释放的气体量相同,应是进行的只有有氧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训练试题:细胞呼吸原理及应用
一、单选题
1.图表示生物体内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过程既有水参与,又有水产生
B. 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可能发生①→③的过程
C. ①②③过程中都需要酶参与,都有能量释放
D. 在剧烈运动中,人体细胞主要通过③过程获得能量
2.现有酵母菌甲进行需氧呼吸,酵母菌乙进行酒精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
糖,则它们放出的CO2总量与酵母菌甲吸收的氧气之比为()
A. 1:2
B. 2:3
C. 3:4
D. 4:3
3.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 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4.把盛有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的装置(如图)置于适宜温度
下,一段时间后,经检测,装置中葡萄糖减少了a摩尔,气
体的体积总量增加了b摩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此过程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CO2量为6a-3b摩
尔
B. 此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 热量和ATP中包含了a摩尔葡萄糖分解后的全部能量去路
D. 反应结束后向装置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瓶内溶液会变黄
5.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ATP的生
成量没有明显增多,这是因为()
A. 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B. 大量能量合成了其他高能化合物
C. 大量能量没有释放出来
D. 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
6.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
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先增强,有利于抵御寒冷
B. 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 低温时细胞内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 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
7.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
确的是( )
A. 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B. 20℃条件下,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最大
C. 两曲线的交点处,该植物叶肉细胞内外CO2浓度相等
D. 若每天的日照时间为12h,则该植物在35℃环境中无法生存
8.植物根系可以通过细胞间隙的扩散和活细胞的转运两种途径吸收无机盐离子。
科
学家为研究根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规律,分别在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下用含有42K 完全培养液培养大麦,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1h后将甲、乙两组的植物从42K培养液中移植到等量的清水中分别培养1~2min,都会出现42K明显外泌现象。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第2页,共7页
A. 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对第二阶段影响不同
B. 第一阶段42K进入根系的过程不受代谢制约
C. 第二阶段需氧呼吸有利于42K进入细胞内
D. 1h后甲组42K的泌出量明显大于乙组
9.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ac段为有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 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10.用不同水温培养水稻,一段时间后检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稻对多种离子都有吸收,因为它们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 水稻对不同离子吸收量有差异,可能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有关
C. 温度可能是通过影响根部的呼吸速率,从而影响了根部对无机盐的主动运输
D. 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其中对锰和钙的吸收影响最大
二、多选题
1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硝化细菌的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B. 酵母菌有氣呼吸时繁殖快,无氧呼吸时繁殖慢
C. 人体血红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能产生丙酮酸
D. 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
12.某兴趣小组研究绿竹笋的保鲜方法,将新采摘的绿竹笋做如图所示处理后,用一
定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再将其装箱.每种处理取3株竹笋,测其呼吸速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作为呼吸速率的指标
B. 装箱初期,B的呼吸速率低于A的原因是酶的活性较低
C. 与B相比,C还可以减少O2进入细胞,进一步降低有机物消耗
D. 常温下呼吸消耗大量有机物导致6h后曲线急剧下降,保鲜处理应在此之前
13.在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
下培养。
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培养液中的CO2来源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
B.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C. 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 产生等量的ATP, t3时消耗的葡萄糖比t1时多
1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轮藻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的温度下先暗处理1h,再光照
lh(光照强度相同),前后共两小时.得到如下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页,共7页
组别1234
温度(℃)272829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1-2-3-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mg)+3+3+3+1
A. 催化轮藻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9℃
B. 第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最多
C. 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2mg
D. 四个组中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都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15.将一些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后,其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
化碳产生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
A. 氧
浓度为e时,细胞呼吸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B. 氧浓度为b时,葡萄糖的消耗量为0.3mol/min,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C. 氧浓度为c时,酒精发酵消耗葡萄糖的量为0.6mol/min
D. 氧浓度为d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有1/3来自酒精发酵
三、识图作答题
16.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
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C、D、E的名称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细胞呼吸的中间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马拉松是典型的耐力型运动项目,有氧供能是马拉松运动供能的主要方式。
改善
运动肌利用氧是马拉松项目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如图是两个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进行测试,测得血液中乳酸含量与摄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测试中,运动员的运动肌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
(2)测试结果表明,血液中乳酸含量与摄氧量呈正相关。
摄氧量增加反而乳酸含量也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
据图分析,运动员________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
(3)等量的脂肪含有的能量比糖类多。
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可通过饮用运动饮料补充水、无机盐和能量。
为减少马拉松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乳酸,一般宜选用________(填“单糖”或“脂肪”)作为补充能量的物质。
理由是
________。
第6页,共7页
答案
1. A
2. D
3. B
4. A
5. C
6. B
7. D
8. D9. D10. D11. BC12. BCD13. BD14. ABD
15. ACD
16.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H];O2;酒精(或乙醇)
(2)③
(3)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17.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运动强度增加,耗氧量增加,但此时有氧呼吸供能不足,无氧呼吸强度增加;乙(3)单糖;脂肪的含氢量高,氧化分解脂肪消耗的氧气比糖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