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夜的秋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 (1)

初中语文阅读专练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120分)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雨夜的灯光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
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
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
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
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
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
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
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
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
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
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
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
“陈坊。
”父亲应声答道。
“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
“八岁。
”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
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
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
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
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节选)1.第一段共①②③④四句话,从人的感觉中的三个角度写春风,请根据提示填表。
角度描写的句子(填序号)春风的特征触觉(1)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3)______ ② 带着泥土气息、青草味、花的香听觉③ ④ 吹送美妙悦耳声响2.结合选文,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1)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选文第二段画曲线句子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D.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难忘那夜的秋雨原文阅读

难忘那夜的秋雨原文阅读夜,一片漆黑,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只有一阵阵秋雨无情地打在窗户上,发出“嗒嗒嗒”的声响。
那一夜,我躺在床上,无法入睡。
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它们像秋雨一样打在我心头,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童年时代。
那时候,我总是和父亲一起去公园里散步。
父亲总是牵着我的手,给我讲他的故事。
他曾经告诉我,人生就像一场秋雨,有时候温柔,有时候狂暴。
但是,只有经历过秋雨的洗礼,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然而,当我长大后,我发现现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美好。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觉得自己就像被困在了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找不到出口。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无眠的夜晚,我想起了父亲的话。
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想起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我明白了,人生就像秋雨一样,有时候温柔,有时候狂暴,但是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它。
那一夜的秋雨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
我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了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知道了自己必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如今,我已经走出了那个黑暗的房间,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我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那一夜的秋雨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页。
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用它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第03讲:段落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与练(全国通用)第03讲:段落作用(练习)一、(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听雨王继怀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
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
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
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
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
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
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
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
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
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
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
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二十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些人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幺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高贵而尊严,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即使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
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起敬,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出,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
有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扭曲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
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竟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故乡初秋雨》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故乡初秋雨》含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初秋雨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秋分刚过,两场淅淅沥沥的秋天的雨,像一群乌鸦,一大团黑色的影子,掠过故乡济南艾山的原野。
秋风无情地卷走了最后残存的一丝热情,冰冷的雨滴,一下又一下,抽打着故乡已经疲惫的土地。
收获后的玉米秸和红薯秧,凌乱地蜷缩在田埂上,空气中弥漫着死亡腐朽的气息,一条蛇,蠕动着一团阴冷湿滑,在寂寞的草丛中穿行。
农民丰收节刚过,家乡的秋雨就开始连绵继继续续。
②故乡的秋雨,湿润里饱蘸着泥土的味道和草木的芳香,那淡淡的味道,氤氲起无限的思念和遥远的回忆。
此刻,乡愁像一坛陈年的老酒从遥远的记忆里飘至而来。
儿时的一幕幕一件件的往事历历在目,瞬间涌上了心头,让人思绪万千回味悠长。
忘不了家乡的秋雨季,年迈的奶奶坐在屋檐下的门坎上,摇着手转捻麻绳的情景,那一缕缕一根根麻皮在她的手中,被捻合成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麻绳儿。
捻好的麻绳则会分配给大姑、大姐让她们带回家纳鞋底。
用麻绳纳出的千层,做出的方口布鞋,不仅好穿还不捂脚且耐磨。
只可惜祖母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多年,至此多年后,就再也没穿过,她用麻绳纳出的千层底,做出的方口布鞋了。
但寂静的夜里总能在梦里见到奶奶,在每个深秋的农闲的雨季坐在屋檐下的门坎上,捻麻绳的情景,让我终生难忘。
奶奶的捻麻绳的动作是娴熟的;故乡的秋雨也是多彩的,它总能让年少无知的我们,充满无尽的童趣和欢乐。
故乡的秋雨绵绵的软软的,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都己装满了自家的粮仓,农做劳累了一年的人们,会在秋雨绵绵的日子做些手工活,既能打发农闲下来的时光,又能增加点收入。
雨中的小屋是一座静谧孤独的小岛。
整个秋天的丰收都挤了进来,筐里、房梁上、麻袋里、秫秸囤里,满满的,是汗水浇灌过的四季岁月。
男人叼一袋烟,眯着眼,看儿子和小花狗嬉戏,满脸富足和喜悦。
巧手的女人,捧出一把秘密储存的干柴,填进灶膛,擦亮火柴,欢快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熬煮着丰收和希望。
专题13:现代文阅读(散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

专题13:现代文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不等人毕啸南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
第一次有这样的具体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
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实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车里。
③临行前,妈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
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妈大声嚷嚷:“哎呀,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
”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
“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
”妈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随即又笑呵呵地招呼着亲戚邻里。
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④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
”她跑进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
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
妈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⑤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
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
我望着她,她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汪汪...的少年。
⑥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⑦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
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到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妈妈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⑧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
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
【A】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
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B】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以难忘那夜的秋雨为题的妙处

以难忘那夜的秋雨为题的妙处
以"难忘那夜的秋雨"为题,有以下妙处:
1.引人入胜:这个题目使用了一种情感化的描述,让人对那个夜晚的秋雨产生了好奇心,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故事的信息。
这种情感化的描述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2.暗示氛围:通过题目中的"难忘"和"秋雨"两个词,可以暗示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具有某种特殊的情感氛围。
这可以是孤独、悲伤、宁静或深思等不同的情感。
这种暗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3.突出主题:题目中的"难忘"和"秋雨"两个词共同构成了文章的主题。
通过这个题目,可以明确地传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
4.创造情感共鸣:秋雨往往与一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如孤独、思念、沉淀等。
通过难忘的秋雨这一形象,可以唤起读者类似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更具有共鸣力和感染力。
5.形象生动:这个题目使用了比喻和形容词,使秋雨的形象更加生动和形象。
这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想象出那个夜晚的情景,增强文章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以"难忘那夜的秋雨"为题具有引人入胜、暗示氛围、突出主题、创造情感共鸣和形象生动等妙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那夜的秋雨
①1950年深秋,我母亲到亲戚家赊了头小猪来养。
大约过了不到十天,亲戚家的掌门人来到我家,对母亲说:“我是来看弟弟的,顺便来收你赊的猪崽钱。
”母亲说:“现在确实没钱,等筹到钱一定给您送去。
”这位掌门人没说行还是不行。
接着,她指着我家的破屋说:“我的亲戚现在住的都不错,就是你还住牛栏,这么破,这么矮,狗都跳得过去。
”晚上,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
好像猪崽也听懂了似的,不停地叫。
父亲骂母亲没骨气,怨亲戚无情,也恨自己没用,坚决要把小猪送还人家,宁愿饿死,也不低三下四。
②母亲没办法,要我同她一起在小猪脖子上绑了根绳,牵着赶回亲戚家。
③已是凌晨二时许,秋风瑟瑟,细雨绵绵。
我在前面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
快走到村西两棵大樟树旁时,想到这里曾枪毙过一个恶霸、一个反革命,那个恶霸被步枪打穿了胸脯,血肉模糊;那个反革命被手枪打碎了脑壳,脑浆迸溢。
因曾亲眼目睹,感觉十分恐怖。
顿时我双腿发软,走不动了,吓得哭了起来。
母亲也难过地哭了,安慰我说:“不要怕,哪里有鬼?就是有鬼,也不会吓我们这样的穷人,我活了四十多岁,受过人的欺侮,没有受过鬼的欺侮!”我心里好像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慰,又好像吃了一颗壮胆药。
再往前走了约一百米,又看见村里一个被邻村杀死的人放在棺材里,并用砖垒了一个小屋,说是报了仇才能下葬。
我又害怕起来,但还是硬着头皮,牵拉着小猪往前走。
这家伙不停地叫,好像是为我们壮胆,为我们叫苦,抑或是抨击人情太薄。
④再往前,要翻过一座山,走二里多长的山路,这时雨下得更大了,身上也湿透了。
走在山路上,忽然窜出一只动物,不知是狼是狗,吓得我胆战心惊。
母亲说:“不要怕,你是个大孩子了,畜生不会伤害我们。
”快到西北边山脚下时,看到一大片坟墓,大大小小的坟堆,好像大大小小的土馒头。
母亲说:“再走一会儿就出山了,有我在,你不要怕。
”我想到母亲可怜,又呜呜地哭起来。
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小猪送到亲戚家,这时天才
蒙蒙亮。
掌门人淡淡地
...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回去吧?”我们全身湿透了,像落汤鸡,一夜折腾得够呛,连水都没喝一口,肚子早饿了。
但母亲只轻轻地说了句:“谢谢,我们还要赶回去。
”在往回走的路上,天先是阴森森的,慢慢地亮了些,秋雨袭来,身上不时打寒噤。
⑤回到家里,看到我们可怜的样子,父亲没做声,转过身去,不停用手抹眼泪。
母亲赶紧把我的湿衣服换了下来,都是打补丁的旧土布衣服。
⑥父亲煮了一锅菜粥,桌上放了一碗咸芥菜,也没放油。
父亲说:“哼,人穷盐钵里都会长蛆。
”母亲对我说:“你都十多岁了,家里人多,几亩地又打不到够全年吃的粮食,你
爸爸也忙不过来,不要再去读书了,好吗?”我没做声,放下碗,倒在床上哭。
父母心软了,让步了,又说:“是同你商量,你硬要读就去读,反正我们穷。
”我爬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母亲把我追了回来。
⑦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
吃晚饭时,父亲突然问:“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我说:“不知道,只要你们允许我读,我会努力的。
”这时,母亲发现我发高烧,赶紧烧了一大碗开水,叫我全都喝下去,盖上被子把寒气逼出来。
⑧窗外秋雨仍下个不停。
秋风从船板做的墙壁缝中往里面灌,冷飕飕的。
看到父母骨瘦如柴,岁月和苦难在脸上刻满了忧愁,我鼻子发酸,眼前一片漆黑。
再看自己皮包骨头的手,像鸡爪子,皮肤像那两棵老樟树的皮。
⑨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
”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
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共7分)
(1)从意义和作用
.....两方面赏析第④段加点词“淡淡地”表达效果。
(4分)
掌门人淡淡地
...说:“把猪关到栏里去,你们吃过早饭回去吧?”
(2)从人物描写
....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
(3分)
父亲没做声,转过身去,不停用手抹眼泪。
2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⑦段画线句“这天傍晚,乌云密布,秋雨扑面,可晒场上的那棵松树,还是那样刚劲,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总是那么挺拔。
”的理解(4分)
22. “秋雨”贯穿全文,谈谈它在文中的作用。
(5分)
19.文章写了那夜秋雨里,因不能偿还赊的猪崽钱,我和母亲送还亲戚的猪崽;(2分)母亲不让我读书,但我坚决要上学读书(2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空2分。
20.(1)“淡淡地”是平淡地,冷淡地,(1分)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1分)生动形象写出了掌门人的冷淡,表现当时人情的冷漠。
(2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
(2)运用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我和母亲的心疼,以及父亲内心的酸楚。
(2分)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1.这句话写了晒场上的那棵松树,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里仍然刚劲挺拔、直立生长;(2分)借景抒情,表现我也要像这松树一样,无论生活如何艰难困苦,都要努力学习读书,刚劲、坚强、向上成长。
(2分)
评分意见:本题4分,意思对即可。
22.“秋雨”是文章行文的线索(1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渲染了黑暗、阴冷的气氛(1分);,表现了我童年生活的苦难和当时人情的冷漠(2分)。
评分意见:本题5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