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5篇(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

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5篇(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

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5篇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而不断发展,当前油气管道建设成为促进油气发展的关键。

因为我国的油气资源不均匀,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油气管道作为运输油气的主要通道。

本文对于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多方面探讨油气运输绵连的问题,并且期望能够完善油气管道的运输建设。

关键词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及问题: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探析摘要:管道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之一,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

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速度的增长,管道运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大力发展管道运输的动因及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道运输;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中国管道工业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冀宁联络线、甬沪宁原油管道、茂昆成品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西部原油及成品油管道等大型管道工程的建设投产,得到了极大发展。

1.油气管网供应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底,中国国内已建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6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7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2万千米,天然气管道3.1万千米。

中国已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

原油管道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沿长江、东北及西北地区为主的原油加工基地的布局,原油管道运输也随之迅速发展。

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初步形成了东部输油管网;西北各油田内部管网相对完善,外输管道初具规模。

成品油管道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成品油管输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已在西北、西南和珠三角地区建有骨干输油管道,但尚未形成区域性的成品油管道供应网络。

天然气管道随着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冀宁线等大型管道系统的建设得到极大的发展。

就全国而言,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管网,中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也基本形成了区域管网主体框架。

原油智慧长输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原油智慧长输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原油智慧长输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我国的原油长输管道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进入了智慧管道时代,目前我国的智慧管道建设已经逐渐智能化和数字化,但是还存在很多短板,必须通过建立统一数据库、智能采集、建立统一的管道数据中心等手段让管道技术进一步提高。

标签:智慧管道;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数据中心;1引言我国的原油长输管道战线非常的长,而且站点极多,这些原油管道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原油长输管道会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交集,一些突发因素,会影响原油管道的管理,为原油管道的带来不安全因素,由此带来了一些安全事故。

传统的原油管道管理,依靠人工,管理效率地下,而且消耗过多的人工成本,增加了长输管道的运营成本,也影响着原油管道的质量。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管输原油也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了原油长输智慧管道技术的新时代[1]。

2智慧管道提出的背景智慧管道是伴随着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产生的,上世纪末,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自此之后,全球开始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不论是地理信息技术,还是网络技术,都迎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原油管道的分布和运行可以清楚的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技术人员可以对原油管道的运行进行远程操控,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未来的管道进行虚拟,原油管道的管理也日趋数字化。

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又一次将智慧管道的建设向前推进了一步,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自此,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同年,我国能源部提出了通过“互联网+”推动能源互联网技术的指导意见,智慧管道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诞生的新时代的产物。

3智慧管道发展现状智能管道解决方案的理念是由通用电气公司提出的,2015年该方案被美国哥伦比亚公司采用,智能管道解决方案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对智能管道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将长输管道的生产和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了整合,还结合了其他外部数据,例如地震和自然灾害等信息,数据库结构是开放的,该系统不但有实时监控功能,还有预测功能,可以预测未来管道发展的方向,可以根据这些预测对管道的发展做出及时调整。

原油管道现状分析报告

原油管道现状分析报告

原油管道现状分析报告原油管道是将原油从产地运输到炼油厂或终端用户的重要设施,对保障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中国原油管道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首先,中国原油管道网覆盖范围广泛,布局较为合理。

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的原油管道总长度约为4万公里,覆盖了全国各个主要油田和炼油厂。

其中,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的管道密度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的管道密度较低。

这样的布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原油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中国原油管道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国内炼油产能的增加和原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原油管道的运输能力也在不断扩大。

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的管道长达2.7万公里,目前每天的原油运输能力已达到1300万桶。

而随着新的管道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未来中国原油管道的运输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再次,中国原油管道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原油管道安全的管理和监管力度,加强了对管道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完善了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引入了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升了管道的安全性能。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原油泄漏和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了原油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中国原油管道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中国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西部地区的管道密度不足,原油运输形势相对薄弱。

其次,部分老旧管道设施存在一定的老化和磨损问题,需要及时更新和维修。

此外,原油管道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和经营模式,提高管道的运营效率。

综上所述,中国原油管道现状较为良好,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管道建设和更新力度,加强对老旧管道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并优化管道的投资和经营模式。

我国成品油管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成品油管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成品油管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成品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我国成品油管道发展得到了快速推进。

本文将对我国成品油管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对我国成品油管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成品油管道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覆盖整个国土。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成品油管道总里程达到了超过2.5万公里。

其中,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油管密度较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油管密度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地势复杂,建设油管的难度较大。

其次,对我国成品油管道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品油需求量将会继续增加。

因此,未来我国成品油管道将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成品油管道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成品油管道网络尚存在一些地区覆盖不足的问题,未来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油管建设力度,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成品油需求的增长。

其次,管道运输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管道运输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未来,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输将更加安全高效。

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管道运输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将更加便捷,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第三,管道油品质量的提升。

我国成品油管道中存在着油品质量的问题,如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的柴油。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成品油质量的监管力度,推动管道中成品油的质量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四,国际合作的加强。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我国与世界各大石油生产国都有广泛的合作。

未来,我国成品油管道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油企的合作,寻求更多的进口成品油资源,并加强国际油品贸易。

最后,文章对我国成品油管道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未来我国成品油管道发展的关键点。

通过进一步完善管道网络、创新运输技术、提高油品质量和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成品油管道将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成品油需求,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双碳背景下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双碳背景下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概述双碳背景下,全球能源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原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输送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双碳背景下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二、双碳背景下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现状1. 受制约因素在双碳背景下,原油管道输送技术面临诸多限制和挑战。

全球对于碳排放的限制不断加大,传统的管道输送技术存在着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和限制。

另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明显,新能源的发展将对原油需求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也对原油管道输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技术现状目前,原油管道输送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采用液体泵站和压缩机站进行输送,具有输送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原油管道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受制于双碳背景下的要求,传统的原油管道输送技术将面临更高的改造和升级需求。

三、双碳背景下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方向1. 绿色环保双碳背景下,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绿色环保。

传统的原油管道输送技术存在着碳排放大、能源浪费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措施。

可以考虑采用新型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量;加强管道的监测和维护,保障管道输送的安全和环保。

2. 智能化应用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原油管道输送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管道输送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升管道输送的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管道状态、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管道输送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3. 发展新型输送技术除了改善传统的原油管道输送技术,发展新型的输送技术也是必要的。

可以考虑采用氢能、电能等新型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原油输送方式,以减少对碳排放的依赖。

还可以探索采用超导技术、激光输送等新型技术进行原油输送,实现更为高效和环保的输送模式。

四、结论双碳背景下,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2024年石油管道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石油管道运输市场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庞大:石油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石油运输方式之一,因此石油管道运输市场规模庞大。
•市场竞争激烈:由于石油管道运输市场利润丰厚,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激烈。
•技术水平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石油管道运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得到提升。
•市场地域分布广泛:全球范围内存在大量的石油管道运输市场,覆盖了各个地区和国家。
2.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石油管道运输市场也将会朝着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各个国家和企业将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石油管道运输的绿色化发展。
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石管道运输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规模。目前,中国石油管道运输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下:
•市场需求增长快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石油管道运输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管道网络扩大和改造:为了满足石油需求的增长,中国不断扩大和改造石油管道网络。例如,中国正在建设俄罗斯西伯利亚管道二线项目以增加进口石油的供应。
•技术水平提升:中国石油管道运输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智能管道技术、私人资本参与等新模式也在推动市场发展。
4.
石油管道运输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技术创新和改进、管道网络扩展和改造、跨国合作与开放市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推动,石油管道运输市场将会取得更加迅猛的发展。在中国,石油管道运输市场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未来,各个国家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石油管道运输市场的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
2.2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石油管道运输市场将会继续扩展和改造其管道网络。新的石油产地和市场的开发将会推动管道建设的需求。同时,对老旧管道的改造和维护工作也将会不断进行,以提高管道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展望

谢谢观看
结论
结论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管道网络之一。虽然当前油 气管道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管制度的逐步完善,未 来油气管道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要求提高的背景下, 油气管道将更多地向多元化、智能化、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应加强国际合作,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解决油气管道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重要性
1、重要性
随着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油气管道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 将愈发重要。未来,油气管道将更多地向多元化、智能化、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2、建设难度与解决方案
2、建设难度与解决方案
油气管道建设面临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复杂等多重挑战。为应对这些挑 战,未来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管道设计和施工水平。同时,强化国际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是解决建设难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展望
01 引言
03 前景展望 05 行业监管
目录
02 发展现状 04 关键技术 06 结论
引言
引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油气资源的运输和供应至关重要。油气管 道作为能源动脉,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 油气管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油气管道网络。本次演示将概 述中国油气管道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展望进行预测。
2、监管政策
2、监管政策
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油气管道行业的监管政策,如《油气输送管道保护法》、 《油气管道安全保护条例》等。这些政策法规明确了各方责任和义务,为油气管 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3、监管措施
3、监管措施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油气管道的主要任务是对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进行运输,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对油气管道技术的研究,促进油气管道的持续发展,对于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维护人民生活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油气长输管道;现状;发展1.油气管道技术的现状1.1 原油管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原油管道的建设力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原油管道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在原油管道,已经应用了诸多先进技术,包括SCADA系统、密闭输油技术、低输量加剂技术等,大大提高了原油运输效率,也减少了管道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但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在原油管道技术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着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高黏高凝原油管道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管道运行管理技术等方面[1]。

基于此,接下来,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原油管道技术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攻关,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原油管道技术水平,使我国油气管道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

1.2 天然气管道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研究天然气运输管道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地下储气库的建设。

其目的在于确保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给,维持天然气供需稳定,保障天然气调峰平稳;第二,建立长输管道系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的能源贸易逐渐增加,洲际天然气管道、跨国天然气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也积极加强了对网络化的输气系统的研究,并大力建设中俄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中哈天然气管道以及中巴天然气管道等国际长输天然气管道;第三,大管径、高压力管道。

随着长输天然气管道的构建,大管径、高压力管道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

目前,天然气管道的干线,管径已经超过了1000毫米,管道运行压力也越来越高,输气压力高达10兆帕以上,国外的一些天然气管道,最高可达到20兆帕。

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基本建成,该管线全长为4210千米,管径1016毫米,设计压力为10兆帕,设计输送量为每年120×108立方米,该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 欢,杜艳玲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 要:近几十年来,中国长输管道技术不断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特别是高凝含蜡原油的加热输送、原油热处理及加剂综合处理工艺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文章简要论述了我国在原油管道输送方面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管道输送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关键词:管道;含蜡原油;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 E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6—0109—02 石油长输管道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世界管道总长度已达200多万公里.近十几年来,管道工业发展迅速,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正在向数字化管道发展。

1 国内原油管道技术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原油长输管道建设,我国原油管道技术不断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改造及新建管道采用密闭输油工艺;高凝高黏含蜡原油输送、低输量运行的加热及加剂综合处理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降凝剂、减阻剂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管输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从1995年的556kJ /(t km )降到目前的437kJ /(t km );大落差地段输油成功;管道用管等级达到X 65;自行设计、制造的长输管道输油用高效泵效率可达84%;原油直接式加热炉效率达91%;90年代后新建的管道,均采用SCADA 系统,管道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管道同步投产。

近年先后建成的东营—黄岛复线、库尔勒—鄯善原油管道和铁岭—大连、铁岭—秦皇岛等管道的技术改造集中体现了我国长输管道已达到的技术水平。

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工程由管道设计院与意大利斯南普及提公司合作设计。

管道全长475km,管径为610mm,设计输量为500×104~1000×104t /a 。

管道采用加降凝剂不加热输送。

首站设置了在线原油倾点和黏度检测装置,可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加剂输送参数,确保管道安全。

管道经过高差达1665m 的觉罗塔格山地,通过设置减压站解决了大落差地段对管道运行可能造成的危害。

目前原油管道普遍采用密闭输送工艺,出现了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对高凝、高黏原油采用热处理和加剂处理工艺。

降凝剂和减阻剂种类多、效果好、应用普遍;采用环保、高效、节能型管道设备,泵效达5%以上;多采用直接
式加热炉,炉效超过90%;运用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
仿真系统模拟管道运行和事故工况,进行泄漏检测,优化管道的调度管理;对现役管道进行完整性评价及管理。

国内原油输送工艺技术发展现状大致可分为:1.1 在原油中添加化学添加剂输送
在原油中掺入化学添加剂,主要目的是为了减阻、降凝,对于掺水输送的管道,主要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不同的原油加入不同品种的化学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注入掺水输送管道可减少掺入水量,提高输油效率;在多蜡易凝原油中掺入一定量的降凝剂,可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加大站间距。

目前,减阻剂的品种规格已很多,使用范围已比较广泛,减阻效果一般在38%左右,管线增输能力有的达50%。

降凝剂是降低原油凝固点和屈服应力的添加剂。

这些化学药剂使管线的增输能力和减阻效果虽较好,但价格较高,常年注入的结果造成原油输送成本较高,而且大多还存在环保问题较难解决。

1.2 稠油输送工艺的发展
由于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致力于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近年来国外针对稠油输送系统工艺的弱点,重视革新输油工艺,其研究探索工作相当活跃,除加热输送方式外,主要是采取稠油乳化输送、稀释输送、重油改质等方式,其他输送方式的一些试验研究已取得成果并有新进展。

随着稠油资源的大量开发应用,研究和采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是输送方式新型化的主要方面。

多种输送工艺将随着试验研究的成功不断投入工业性应用,使输油工艺进一步多样化。

1.3 原油低输量输送技术
原油管线低输量情况在各产油国普遍存在。

因为管线是按油田高产期外输量设计的,所以在油田开采初期和后期必然存在不满输现象。

管线不得不
109
 2012年第16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陈欢(6),男(汉族)。

湖北武穴人,本科。

主要从事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及原油储运站库管理工作。

8:2012-0-21
:198-
采用正反输,能耗惊人。

面对这种现状,就必须考虑采用新的输油工艺,使其适应输油条件变化。

1.4 常温输送
常温输送一般指原油在环境温度下输送!管线沿途不进行加热。

目前这一技术国内外研究都很活跃。

各种形式的常温输送工艺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文献报道和专利也不断地增加[1]。

1.5 油气序输
输所谓油气序输是指原油和天然气在同一管道上按顺序输送,油气流在管路中以单相流的形式存在。

随着近海的内地油田的大量开发,在油田外输油气量小且油气走向一致的情况下可以用一条管道输送,这样就节省了一条管线的投资。

同时也解决了油气量不足的问题,在油气量都不足时可用天然气或空气置换出油,从而实现间歇输送。

2 国内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已掌握了国际上通用的常温输送、加热输送、加剂输送、顺序输送、间歇输送及密闭输送等各种先进的管输工艺。

特别在高凝点、高黏度、高含蜡原油的加热输送,原油热处理以及加剂输送等方面已达国际水平。

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在埋地金属管道和储罐的防腐保温、阴极保护和腐蚀探测等研究领域也接近国际水平。

尽管我国的原油储运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在某些方面,仍与国外水平存在差距。

例如,高粘易凝原油管输研究还远未成熟,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仍局限于在役管道的工艺改造,设计和运行中的大部分问题仍靠工作经验来解决。

目前,我国与美国、前苏联、印尼等国的长输原油管道广泛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就工艺方法本身而言,我国与国外的水平相当,但在管道的运行管理和主要输送设备的有效利用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管道输送的节能降耗方面,应进一步向国外学习。

3 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高粘、易凝原油管道长距离输送基本上仍是采用加热和稀释两种工艺。

针对现役管道输量逐年下降,稠油开采日益增多,以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性、节能降耗为目的的各种新技术、组合工艺的研究日益成为热点,像物理场处理(磁处理、振动降粘)、水输(液环、悬浮、乳化)、器输(滑箱、膜袋)、充气降粘(充饱和气增加输量)、混输和顺序输送等多种工艺的研究,有些已进入工业试验与短距离试输阶段。

总的来说,国外原油管道的输送工艺正朝着多元化和新型化的方向发展[2]。

目前,我国与美国、前苏联、印尼等国的长输原油管道广泛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就工艺方法本身而言,我国与国外的水平相当,但在管线的运行管理和主要输送设备的有效利用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1 加热炉应用技术现状
加热炉是热输原油管道的主要耗能设备,前苏联主要采用直接式加热炉,美国直接和间接式加热炉都采用。

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采用间接式加热炉,与国外相比,国内加热炉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主要部件像换热器、炉管等的耐腐蚀性差,热媒炉系统自动控制和调节系统的实际使用水平偏低,余热回收装置普遍存在腐蚀、积灰、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今后应从节能角度出发,大力开展燃烧节能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尤其是新型高效燃烧器、余热回收装置、燃油添加剂的研制。

3.2 输油泵调速节能技术据统计
国内输油泵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有相当数量的泵处于部分负荷下工作,工作流量远低于额定流量,而工作压力远高于额定压力。

传统上采用阀门节流虽然在实际使用中很有效,但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是一种不经济的运行方式。

目前,国外大型输油泵普遍采用电机调速控制,节电率可达40%,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3.3 原油储罐的自动计量系统
目前,原油储罐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体积的计量方法,另一种是基于质量的计量方法。

国外大多数石油公司基本采用体积计量方式,其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由测量系统和计算机监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对罐内油品平均温度的测量是决定计量精度的一个关键问题。

而对于油气混输管道,目前国外正在研究和开发多相流质量流量计,这种流量计可使工艺流程简化,不需要进行油、气、水分离便能直接测量,取消了计量分离器和计量管汇,减少建设和维护费用。

4 结束语
在役原油管道安全服役,实现安全经济运行,大幅度降低管输综合能耗;形成大型油气管网安全、经济、优化运行能力;新建干线管道实现高水平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用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在易凝高粘含蜡原油管输工艺方面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应用开发研究形成整装配套技术产生规模化效益,到2015年,新建油气管道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敏智,杨嘉瑜.当代管道输油技术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J].中国石化,2004,(7):16~17. [2] 王功礼,王莉.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石油规划设计,,5()~6
[3] 任继善我国东部输油管道的技术发展[]油
气储运,3,()~6
110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16期 
J.200414:1.
.J.
20022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