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污染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
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已占总河长65405km的42.7%。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
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
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如下:1、河流污染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
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
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和即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湖泊污染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
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
我国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工作

河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姓名:郑立建学号:院站:学习形式:函授层次:大本专业:环境工程题目:我国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工作指导教师:王怀宇评阅教师:2011年 7 月2日我国海洋污染现状与防治工作摘要近期我国渤海的漏油事故及日本的核电电站爆炸,而感想到海洋的污染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的了。
它需要全民的关注需要全民来爱护我们的海洋资源。
本文以我国现在海洋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我国的的海洋治理中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实施对策China's marine pollution statu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Abstractin recent China Boai oil spill and Japan's nuclear power station explosion, and feel the ocean pollution now is not a question that can be ignored. It takes people's concern all the people to protect our marine resources.this article take our country now marine pol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elaborated our country marine management measures in.[Key words]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目录前言 (4)一、何谓“海洋污染” (4)二、我国海洋污染现状 (4)2.1洋污染的污染源多且复杂 (4)2.2洋污染有累积性及持续性强 (9)2.3扩散范围广 (10)2.4治难且危害大 (10)三、海洋污染防治工作 (12)3.1要工作 (12)3.2制污染源 (14)四、结论 (15)参考文献 (15)前言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不但资源充沛,对陆地及大气的环境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浅谈大连周边海洋污染

浅谈大连周边海洋污染前言有幸参加“伴我成长的地球环境行动”,我于2013年8月至九月在老师、家长、同学们的陪同下,对大连市及长海县周边海域的环境状况作了事实、精准的调查研究。
从而发现了一些关于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这些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而大连所在的渤海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东部沿海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海洋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环渤海地区不但承受着巨大的陆源排污压力,还承受着造船业和海洋石油开发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社会各界对于环渤海地区海洋污染的关注也日益增加,我校社会实践团体也不列外。
暑假,我们整装待发前往大连周边海域进行实地调研,大连作为一个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海滨城市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河有大小岛屿260个。
由于海域辽阔我们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首先,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来到了位于大连市西岗区沿海街1号的大连船舶重工企业。
我说明了来意后,厂里宣传科的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厂区及周边海域,并向我们讲解了关于船舶给海洋造成污染的几大因素,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听取了宣传科叔叔的讲解,并做了详细的记录: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失误、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船舶造成污染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经由船舶将各类污染物质引入海洋;二、污染物质进入海洋是由于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
也就是说污染行为在主观上表现为人的故意过失,如:洗舱污水、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三、污染物进入海洋后,造成或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阀门将燃油排入海洋。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评价(一)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
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
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
但2004年的数据显示,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我国近岸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范围增加。
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
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3,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黄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受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东海主要污染区域相对集中且污染程度较重,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比重相对较大;南海总体污染程度较低,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汕头和湛江港近岸局部水域。
2、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20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2/3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
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乐清湾、闽江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
对我国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入海口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其直接承受沿海、沿江居民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及残渣、人畜粪便、造纸工业废物等富含有机物质及其他污染物,是污染物最为集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2019-2020年整理】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洋简介
污染及生态破坏
保护海洋
♥ 海洋简介
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 洋,其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 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 的97%。
主要有四个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 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 人类已探索的海洋仅仅只有5%,还有95%的还是 未知区域。
♥ 主要问题
3.污损事件会更加频发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海上运输日益频繁,船舶数量增加很
快,加之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源自海上的污染也日趋 加剧。我国每年海上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几十起,溢油可达上万 吨。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也屡见不鲜。由于大型油轮和石油生产 平台大量增加,溢油事故发生的机率也大大增加,其规模和危 害程度也会加大。
♥ 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海洋环境 污染
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污染物 来源 自净 危害
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大型港口 工业城市 河口附近
♥ 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海洋环境 污染
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污染物 来源 自净 危害
♥ 自净过程 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生物分解等作用逐渐 分解和消化废物
6.资源将会继续衰减和生态环境将会继续退化 随着污染的日益严重,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引
起生物资源的衰减,甚至造成许多排污口附近海域生物绝迹 。
♥ 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海洋环境 污染
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污染物 来源 自净 危害
废水 废物 有毒化学物质 放射性物质等
♥ 海洋的重要性
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详解

海洋生态破坏
海岸工程
危及海洋生物 危害人体健康
♥ 深层次原因
1.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
急剧增加,使资源的供求量相应增加。陆地资源的稀缺性, 使人类不得不到海洋去获取资源。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 大问题,主要依靠海洋。
2.现代海洋科技的应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于大量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药、石
5.污染物组成将有所变化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入海污染物
组成也会发生变化。一方面原有各种污染物所占比重将会发 生结构性的改变;另一方面还可能有许多新的污染物被排放 入海。比如,由于DDT、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被禁止生产和 销售,一些新的农药将投入使用,从而有可能出现新型污染 物。此外,沿海地区兴建大型火力发电站和核电站,极可能 引起海域热污染加剧,放射性污染可能趋向明显。
调节气候
♥ 主要问题
1.入海污染物总量将继续增加 随着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的继续高速发展及趋海人口的密集,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会继续增加。近些年来陆源污染物年入海量继 续以5%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沿海城镇的污水处理率较低,平均约 为24%左右。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被排放入海,必将加剧近海海 域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以13%的国土面 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 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近海环境系统 已成为国家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核心区 域。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 济方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海洋 渔业、海水养殖业、观光旅游业等已成 为我国沿海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为沿海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但近海也同时面临着全 球变化多重压力的严峻考验,沿海经济 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环境保 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认识 、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是我国21世纪的 重要战略。
中国四大海区直排海污染源排放量、防范治理海洋污染的建议及对策

中国四大海区直排海污染源排放量、防范治理海洋污染的建议及对策一、海洋污染基本情况分析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面向太平洋;毗邻中国大陆边缘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互相连成一片,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北向南呈弧状分布,是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
以上四海域因紧邻中国大陆,属于中国的近海,是中国的四大海域,又被称为“中国的邻海”。
目前,我国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很不乐观,不仅是由于多种污染和不合理开发等原因造成的,而且还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观念有关。
1、海洋的污染源头自古以来,人类就把海洋当作一个可以排放垃圾的场所,原因是海洋体积巨大,是江河的汇集地。
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使得海洋的生态环境受到重创,这已经超过海洋的承受范围。
海洋环境遭到破坏,产生了很多海洋问题。
2、海洋污染的突出表现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重金属以及放射性污染、赤潮和海洋垃圾等几个方面。
3、海洋污染的深层原因造成海洋污染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污染为主要原因,其深层原因自然是人类本身。
二、四大海区直排海排放量1、四大海区直排废水排放量中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污水排放量最小。
2018年直排渤海废水排放量6.87亿吨,为2014年以来中国直排渤海废水排放量最高值;2019年直排渤海废水排放量5.88亿,比上年减少0.99亿吨,同比下降14.41%。
据环保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直排黄海废水排放量11.72亿吨,比上年增加0.46亿吨,同比增长4.09%;2019年中国直排黄海废水排放量10.72亿吨,比上年减少1亿吨,同比下降8.53%。
中国四大海区中,东海污水排放量最大。
2018年中国直排东海废水排放量55.68亿吨,比上年增加16.88亿吨,同比增长43.51%;2019年中国直排东海废水排放量46.06亿吨,比上年下降9.62亿吨,同比下降17.28%。
2016年来,中国直排南海废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至2018年直排南海废水排放量12.37亿吨;2019年直排南海废水排放量增长最大,达到17.45亿吨,比上年增加5.08亿吨,同比增长41.07%。
我国海洋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9期引言海洋占据了地球总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一切生命的重要源头,孕育了上百万种生物,与地球上的生物共生共存。
但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众多的污染与破坏。
1我国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海洋污染物的产生来自于陆地污染、船舶污染和不合理的海洋开发造成的污染。
1.1源于陆地的污染源于陆地的污染对于海洋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农业污染等是陆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近几年来,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其中包括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海,严重的污染了海水水况。
根据报告显示,入海口排污出海洋环境生物质量恶劣,众多海洋原生动物已经灭绝,入海口排污出的水质已经无法继续发展浅海养殖业。
一定的海洋倾废可以满足人们净化污染物的需求,但是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洋的自净能力已经无法容纳如此多的污染物,人类的倾废活动已经超过的海洋的最大净化能力,因此导致了严重的海洋污染。
1.2源于船舶的污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船舶的运输量剧增,由此导致的海洋污染也随着增大。
其中船舶的操作性排油包括有机舱舱底污油和洗舱水,船舶的油轮货仓溢油和货物应急排放都是有毒液体泄露的主要方式。
人们在船上产生的生活废水,包括厨房、洗浴室和卫生间的废水等都对加大了海洋自净的压力,因此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
1.3源于不合理的海洋开发造成的污染由于近几年来陆地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海洋开发。
其中海洋开发带来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海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在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时容易排放大量固体废弃物,影响海水的清洁,使海水变得浑浊不堪。
2我国海洋污染产生的危害2.1海洋污染对水产资源影响较大沿海水质污染,海洋污染使渔业发展遭到破坏,石油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石油密度大于水,石油泄漏后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膜,阻挡了海气交换,由此导致了缺氧现象,近海水产养殖收到严重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近海污染摘要:中国近海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危及海洋经济发展,而且已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
文章叙述了近海水域的各种污染物及来源,探讨了防治污染所采取的主要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近海,污染物,污染源,污染防治Abstract:China offshore marine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not only endange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ic, but also has affected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ealth.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offshore waters of various pollutants and sourc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scusses the main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methods and technology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Offshore Contaminants Pollution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1 引言海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的场所。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和生活废水被大量排放到海洋中,同时残留农药排放以及海损事故中石油、烃类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泄露,极大地损害了海洋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甚至影响到了沿海居民的健康,特别是近海污染导致的大面积频频发生的赤潮,使得海产品遭受有毒物的严重侵害,已经威胁到老百姓的餐桌[1,2]。
日前国家海洋检测专家发出警告:渤海的海洋环境污染已达到临界点,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渤海将变成死海。
因此,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治理污染。
我国近海污染的特点有以下几点:[3](1)我国近海污染物普边是以氮、磷、油类为主,有局部海区以有机氯农药、重金属为主。
①油类污染在各海区均有分布,局部区城严重。
锦州湾、渤海湾、辽东湾、黄海北部、胶州湾、莱州湾及大连湾油类污染尤其显著,超标率分别为100%、81%、75%、57%、50%、44%、44%。
且各海区年际变化福度较大。
②中国近海水体中营养盐含量普遍偏高,超标严重,四海区以东海最突出。
③重金属污染较轻,但是各海区河口或港湾的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盘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特别是1998年我国近岸水域持续受到重金属污染,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汞的超标率分别达到42%、19%、22%和29%。
渤海、黄海和东海铅的超标率分别达81%、85%和40%。
渤海镉的超标率为11%。
④中国沿海有机氯、农药含量一般不高,比规定标准要低一个数量级,但锦州湾有机氯含量高,最高值超标11.7倍,污染面积达18.4km2,南海的DDT普遍超标 4.7%~10%,其中粤东岸线海区超标率达64.1%,北部湾DDT超标率为7.53%~11.6%,六六六超标率为6.98%。
(2)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为河口高于近岸,近岸高于远岸,污染区城主要集中于近岸。
近岸又以河口、港湾污染最为严重,如长江口、珠江口等,其中长江口、珠江口、胶州湾、杭州湾、舟山渔场营养盐含量最高。
(3)赤潮是中国近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其特点是:发生时间逐渐提早,发生次数逐年增多,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危害程度也日渐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赤潮在60年代仅发生了三次,70年代为9次,80 代为74,到了90年代仅有记录的赤潮就达380多次,不但海湾沿岸水域频繁发生赤潮,而且在开阔的近海也时有发生。
2 近海环境破坏原因2.1 陆源污染是引起我国近海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污染海洋的物质80%来自于陆地,陆源污染是引起我国近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陆源污染中主要为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汞、镉、铅等重金属,主要为河流携运。
陆源入海污染物按其来源又可分为三类:2.1.1 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我国海岸线漫长,据统计滨海地区有8万多家各类企业、2亿多人口,如为了成就天津经济新增长点,天津塘沽区在海岸滩涂启动了中国最大的围海造地工程,在新造出的2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上,建成了乙烯、炼油、储油、以及海水淡化等临海工业。
临海工业的兴起,不仅占用海滨湿地,还引入多种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是COD、油类、重金属、砷等。
黄海沿岸工矿企业污染物入海量,几乎全部通过河流入海,其中长江分担率最高,南海沿岸工矿企业污染物入海量,通过河流入海占绝大部分。
2.1.2 沿海城镇生活污染源在中国沿海有各类城镇上千余个,其中大中城市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锦州、烟台等多个,他们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严重污染源,如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居各城镇之冠,并以有机污染物占绝对优势。
化学耗氧量占污染物总量的99%,是近岸海域的氮、磷污染的重要源头,成为诱发赤潮的“温床”。
2.1.3 农业污染源主要是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加之大量的家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这些物质与化肥农药一起形成了区域性的面源污染。
近海的氮、磷污染主要与农业污染有关。
2.2 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时造成近海水质下降的另一原因如上所述,陆源污染是近海污染的主要原因,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时次要的但不能忽略的原因。
2.2.1 不合理的养殖海水养殖业是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另一方面养殖自身污染问题逐渐明显,为追求增产,盲目扩大养殖面积,提高养殖密度,加大施肥强度,造成养殖环境失调,引发病害。
污染源只要是养殖区残存的饵料、排泄的废物、施用的化肥;在养殖的过程中为预防疾病、消毒而大量使用化学药品。
另外网箱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潮流起阻碍作用,影响海水的交换和自净能能力。
比起城市生活污水的氮、磷排放总量,海水养殖排污影响总体较小,但是养殖密度过大,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在局部海域积累并出现富营养化甚至引发赤潮,如乐清湾是被国家海洋局认为因养殖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网箱养殖从这往南的海域开始普遍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租海养殖。
2.2.2 盲目拦海围垦,违规海洋工程,乱发红树林众所周知,湿地为近海最好的净化工厂,有地球的肾之称,按照海滨湿地的概念,所有退潮时低于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
因为污染物还可以进行生物自净,湿地中有很多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分解,降低其毒性甚至变成无毒的。
但是在中国近30年来快速城市化和海域养殖化的过程中,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不断加强。
由于沿海城镇人口膨胀,土地翻番增值,于是竟相拦海围垦“与海挣地”。
许多不合理的围垦,破坏了原有的小海湾的水动力环境和生态环境,导致岸滩游移多变和生态环境失调,还有未经科学论证而匆忙兴建的海洋工程,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环境损害。
总之,由于近海自然净化能力下降,有些污染治理的成效被部分的掩盖和抵消了。
这就形成了一方面治理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污染越来越重的恶性循环[4]。
3 近海污染的防治3.1清洁生产防止污染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服务过程,以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作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等。
(2)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采用和开发少废、无废的工艺;使用高效的设备;加强物料的再循环;实施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强化管理。
(3)清洁的产品:节约原料和能源,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含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和再生、合理的包装、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等[5]。
3.2 生物法[1]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其在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自身的生理代谢,部分吸收、降解和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利用生物( 及其制品)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具有高效、低成本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同时其对于用传统理化技术难以处理的环境介质(海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2.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其制品降解污染物,减少毒性或转化为无毒产品,富集和固定有毒物质的环境生物技术,大尺度生物修复技术还包括生态系统调控等。
这种生物技术可以应用水产规模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城市排污以及海洋其它废物(水)的处理等工作。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这一纯生态过程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在解决环境污染上显示出了独特功能和显著优越性。
其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生物治理技术优于其他新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是污染物消除技术而不是污染物分离技术。
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可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是 1 种消除污染的安全方法;生物处理技术除可应用于大规模集中处理外,还可利用天然水体或土壤作为污染物处理场所,从而大大降低处理费用,在污染处理过程中,其产物(副产物) 基本上都可以被较快地生物降解,并都可作为营养源加以利用。
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方面,主要集中在石油(烃类)降解菌、养殖生态调节剂等方面。
JonE. Llidst rom 等人(1990~ 1991)在阿拉斯加Exx n Valdez 王子海湾应用高效降解菌对由于油轮泄漏污染进行的处理,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使得近百公里海岸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这已成为生物修复技术改良水生环境的范例。
我国自1990 年代也开展了有关研究工作,在转金属硫蛋白基因微藻和海洋磁细菌修复海洋重金属污染、降解微生物对石油( 多芳香化烃)污染水体修复、和硝化细菌清除清除封闭养殖水体氮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2.2 大型经济海藻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大型海藻属海洋初级生产力,不仅是海洋动物的天然饵料,同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固定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释放氧气、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