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绥阳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是典型的页岩气储层,目前已成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热点区域之一。
该页岩储层具有以下特征:
1. 厚度大: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厚度一般在20-50米之间,最大厚度可达数百米。
与传统天然气储层相比,厚度较大,具有良好的物质储量。
2. 丰富的有机质:龙马溪组页岩富含有机质,TOC含量一般在1-3%,最高可达10%左右。
高有机质含量是页岩储层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3. 较高的孔隙度:由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化,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孔隙度较高,一般为1%-2%左右。
在页岩气勘探和开发中,较高的孔隙度有利于储层物质运移和集聚,增强了页岩气储层的可采性。
4. 纵向多层分布: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在垂向上呈多层次分布,单一储层厚度一般在10-30米左右,而多层储层之间的厚度变化较大,呈现出典型的“大域-局域”结构。
5. 气水共存的特殊性:由于页岩储层孔隙度较小,页岩气一般以吸附态存在。
而在龙马溪组页岩中,气水共存的情况较为普遍,地下水对储层的影响和作用需要重视。
黔西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条件分析

中 国地 质 大学 ( 北京 ) 能 源学 院 , 北京 , 1 0 0 0 8 3
内容提要 : 根据野外露头地质调查 、 最新钻井及样 品测试 等基础资 料 , 以富有机质 页岩形成 的地 质背景及 展布 特征——页岩气 聚集条 件一 勘探有利 区预测为 主线 , 对黔 西北地 区上奥 陶统五 峰组一下志 留统龙 马溪组 页岩气 成
藏条件进行分析 , 并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对 黔西北地区有利区进行 预测 。研究发 现 , 页岩气发育 的富有机质 页岩段
主要 位于五峰组和龙 马溪组 底部 , 具有分 布面积 广 、 厚 度大 、 有机 质含量 高 、 有机质类 型好 等特点 , 且具 有充足 的储 集 空间和运移通道 。现场解 吸实 验表明 , 该套 富有机 质页岩具 有 良好 的含气性 能。总体分析 , 该 区域与北美典 型页 岩气 盆地具有 良好 的地质对 比性 , 具 有 良好 的页岩 气 聚集条 件 , 是 页岩 气勘探 研究 以及 后期 页岩气 开发 的重要 领
域。
关键词 : 上奥 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页岩气 ; 贵州
上 扬 子地 区广 泛 育寒 武 系 、 奥 陶一 志 留系及
区在五 峰组 和龙 马溪组 底 部普遍 沉 积一套 富有 机质 页岩 ; 龙 马溪 组 晚期 , 黔 中隆 起 带 范 围逐 渐 扩 大 , 沉 积水 体 逐渐 变浅 , 物源 区提 供 的陆源 碎屑逐 渐 增多 ,
l l 1
地 质 论 评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V I E W V J o a 1 . n 6 . 1 2 N 0 o . 1 1 5
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笔石赋存与页岩气富集

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笔石赋存与页岩气富集川南地区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具备较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并已实现了页岩气商业化开发。
本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资料研究,结合XRD、光学显微镜、低温液氮以及压汞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笔石与页岩气富集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地球化学指标判别结果表明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页岩沉积环境为深海陆棚沉积相,向上水体变浅为浅水陆棚相。
页岩样品矿物组成以石英、黏土为主,脆性矿物含量较高,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与伊利石为主。
页岩有机质含量可达到4%以上;干酪根类型主要以I型为主,部分为Ⅱ<sub>1</sub>型;类镜质体反射率介于2.37%<sup>3</sup>.43%,处于过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
页岩中笔石化石丰富,笔石演化趋势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笔石体的简化、生长方向的改变、体壁的变化、胞管的变化以及发育方式的改变。
笔石带主要划分为五峰组四个笔石带,龙马溪组九个笔石带,对页岩笔石丰度统计,垂向上笔石丰度变化规律不明显,五峰组中部和龙马溪组底部笔石丰度相对较高。
研究区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以及层理缝等孔缝组合。
其孔隙结构复杂,发育水瓶孔、板状孔、开放孔和墨水瓶孔等多种形态孔;各阶段孔隙对页岩总孔体积均有贡献,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介孔贡献。
层理面通常为力学性质比较薄弱面,容易被剥离,形成层理缝和水平纹层缝。
水平层理裂缝的发育导致页岩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高的渗透率。
笔石主要以压扁的碳质薄膜、半立体到立体的黄铁矿化和立体或半立体实体标本三种方式保存于页岩中,研究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底部笔石主要以第一种方式保存,龙马溪组中上部部分笔石以半立体到立体的黄铁矿化方式保存。
页岩有机碳含量与笔石丰度相关性不明显,表明有机碳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笔石并非是唯一的控制因素。
26507755_J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钻井地质剖面分析

收稿日期:2021-06-01。
第一作者简介:刘若冰(1973—),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与技术管理工作。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
688 号,邮政编码:610041。E-mail: liurb.ktnf@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深层页岩源—储动态演化与页岩气富集规律研究”
(U19B6003-03-0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48
刘若冰,等 .JY1 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钻井地质剖面分析
frac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 period of“six”shale ga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are analyz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are obtained. Firstly, the Wufeng-Longmaxi Formation in Well-JY1 has large
的确定是 JY1 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持续稳产、高产的关键,也为后续页岩气勘探选区、选层
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JY1 井;页岩气;地质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四川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政策支持:政府对页岩气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推动页岩气储层开 发,降低成本
页岩气开采技术不断进步, 提高开采效率
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温度: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温度分布范围也较广,从低温到高温都有分布。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压力和温度是影响页岩气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 系。
压力与温度的影响: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气量等参数, 从而影响页岩气的开采和利用。
有机碳含量: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一般在1%-5%之间 有机碳类型: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类型主要为腐泥型和腐殖型 腐泥型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如藻类、细菌等 腐殖型有机碳:主要来源于陆源有机质,如植物、动物等 影响因素:有机碳含量和类型受沉积环境、地层年代、有机质来源等
页岩的矿物组成: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组成 页岩的孔隙结构:具有微孔、中孔和大孔等多种孔隙类型 页岩的裂缝结构:裂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储存和运移 页岩的层理结构:层理清晰,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和开发
页岩的矿物组成:影响页岩的孔隙度和渗透 率
页岩的层理结构:影响页岩的储集空间和流 体流动
环境影响: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的环 保措施
社会效益:页岩气开采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资源潜力: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迎来大规模开发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浅谈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是中国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之一,其页岩储层特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围绕着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裂缝特征、孔缝结构特征、岩石力学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其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一、岩石学特征龙马溪组页岩主要由泥质成分和粘土矿物组成,岩石中主要有粘土矿物、碳酸盐、石英、长石、云母等。
其中氯硫铵、孔隙度和2.1 g/cm3以下的总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
页岩的成都原生组分主要有有机质和无机颗粒两大类。
其中有机质在页岩中主要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式贮存。
有机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是页岩储层主要的赋存空间。
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石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岩石组分较为复杂,富含有机质和粘土矿物,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裂缝特征。
二、孔隙结构特征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其储层有效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孔径、孔隙度、孔隙类型等。
孔径主要集中在纳米级别,多为微孔和超微孔,孔隙度一般在2%~6%之间。
页岩储层孔隙度较低但是孔隙结构复杂,有机质颗粒的微观结构和排列方式对孔隙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展现出孔隙度低、孔径细、孔隙类型多样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得页岩储层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储层容量。
三、裂缝特征页岩储层的裂缝特征对页岩气的产能及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垂直于水平压力方向的裂缝,另一类是平行于水平压力方向的裂缝。
前者形成主要是受到水平压力的影响,后者则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裂缝的产生与储层的岩石学成分、构造应力状态、成岩作用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等因素的控制。
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的认识和研究对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页岩储层孔隙度低、孔径小,通常以孔隙和微裂缝的形式存在。
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孔缝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孔隙度低、孔径细,同时具有复杂的孔缝结构,孔隙和裂缝发育度高,这些特征对页岩气的产能和产气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毕节燕子口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生储条件分析1

毕节燕子口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生储条件分析1摘要:在野外地质露头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薄片鉴定、XRF和SEMX分析、以及地球化学等分析,研究黔西北毕节燕子口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泥页岩生储条件。
结果表明:1)研究区五峰-龙马溪组以方解石、白云石、长石、石英等脆性矿物为主,有利于页岩的压裂,而富有机质层段主要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的碳质页岩和粘土页岩,为潜力烃源岩。
2)富有机质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为I型—II型,TOC含量大于2%,显示良好的生烃潜1力,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热演化程度高(Ro约为2.5%),处于过成熟早期的干气阶段。
3)微裂缝和碳酸盐和长石溶蚀微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有机质孔不发育,具有相对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同时比面积分析也显示较好的页岩气吸附能力。
关键词:毕节;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烃源岩;储层0引言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炭质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1][2],可作为清洁燃料、动力来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将页岩气作为新型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页岩气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独立矿种加以管理[3]。
贵州属于多煤、少气、贫油的省份,经前期勘测,其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3.54×1012 m 3,可采资源量约为1.95×1012 m 3,在全国排名第三[4]。
随着天然气消费量的不断增大,中缅管道每年可提供的天然气远不能满足需求,缺口较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将成为贵州省新的支柱型新能源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中,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之一。
本文对黔西北毕节燕子口地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生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该区域的页岩气勘探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基础资料。
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黔中隆起西北部的黔北斜坡。
受黔中隆起的影响,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出露于毕节、遵义、石阡、铜仁一线以以北,黔西北地区南部五峰-龙马溪组大量剥蚀,在临近云南和川东南地区才有出露和分布。
贵州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

贵州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邹媛;尚永红;张楠;张怀贵;陈小兵;黄宇琪【期刊名称】《山东工业技术》【年(卷),期】2018(000)024【摘要】针对贵州地区页岩气成藏条件复杂的问题,以上奥陶统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对贵州地区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发育海相沉积,厚度约40-80m,埋深适中,基本不超过3000m;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有机碳量含量较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具备生气能力;矿物成分以碎屑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岩层脆性较大,储集物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含气量和吸附能力,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总页数】2页(P85,104)【作者】邹媛;尚永红;张楠;张怀贵;陈小兵;黄宇琪【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黔西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 [J], 张鹏;黄宇琪;张金川;魏晓亮;杨军伟2.湘鄂西—鄂西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J], 蔡进; 吉婧; 刘莉; 邓佳琪; 李凯3.湘鄂西-鄂西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J], 蔡进; 吉婧; 刘莉; 邓佳琪; 李凯4.页岩气成藏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四川盆地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过程为例 [J], 吴建发;吴娟;刘文平;周政;罗超;吴伟;李小佳;邓宾5.页岩气成藏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四川盆地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过程为例 [J], 吴建发;吴娟;刘文平;周政;罗超;吴伟;李小佳;邓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绥阳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
贵州绥阳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泥岩厚度推断自北向南亦逐步变薄,平均厚度小于10m。
有機碳含量平均值达2.11%,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腐殖型(Ⅱ1)或腐泥型(Ⅰ),成熟度也较高,Ro值一般位于1.5%~2.5%之间,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标签: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存;保存;特征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中国页岩气资源的战略地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美国和加拿大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对页岩气的形成机理、富集条件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1-5]。
中国南方古生界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等多套海相黑色页岩,厚度大且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均较高,具备形成页岩气的有利地质条件。
国内已有学者对贵州志留系页岩所处的中上扬子地区岩相古地理环境、气源岩的地质背景、成藏条件和勘探远景作了大量研究[6-8],并对贵州地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地质特征及气潜力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9],明确了龙马溪组为页岩气资源潜力层系。
2 区域地质背景
贵州绥阳页岩气区块区域地层划归扬子地层区黔北-黔中-川南分区遵义南川小区,赋存有下寒武统、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三套富有机质页岩地层。
区内志留系仅发育下统,为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及碳酸盐建造,沉积旋回清楚,生物化石发育,早期以笔石为主,中晚期珊瑚、腕足类丰富。
总厚0~580m,由东向西逐渐减薄。
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整合接触,与上覆二叠系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系内各组地层连续沉积,均为整合接触。
贵州绥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由浅海相的碎屑岩组成,厚0~194m,区域上北部及东北部沉积较厚,向南西方向逐渐减薄。
道真-黑石溪一线以北厚度均在100m以上,正安-燕子口一线厚度约为35~80m,再向南东至盆地边缘尖灭。
在本区龙马溪组主要分布于区块中部和西南部,构造部位位于土坪复向斜和虾子场复向斜的核部及两翼,埋藏深度0~2500m(图1)。
3 页岩发育条件及储存特征
从黔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有利区选区研究成果可以知道,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自北向南逐步变薄,区内推测厚度约0~22m。
黑色泥岩厚度推断自北向南亦逐步变薄,平均厚度小于10m。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在区内分布面积约630km2,埋深深度一般为500~1500m,由东北至西南埋深逐步加大,区块西南部最大埋深可达2000m以上。
4 页岩有机地化特征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为0.29%~4.8%,但多数大于1%,平均值达2.11%,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Ⅱ1)或腐泥型(Ⅰ)为主。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成熟度也较高,Ro值一般位于 1.5~2.5%之间,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于早三叠世开始生烃,晚三叠世进入主力生油期,晚侏罗世末期进入成熟晚期,至早白垩世中期达到高成熟,现今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大量生气。
5 页岩气保存条件
页岩气赋存于泥页岩中,具有自生、自储,大面积连续成藏的特征,即含气黑色页岩既是生气层,又是储气层。
因此,保存条件对页岩气成藏十分重要。
构造运动对油气的保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构造运动引起沉积地层抬升剥蚀、造成页岩发育地层埋藏深度发生变化、断裂作用会造成地层破坏并且地应力集中的地区裂缝发育,这些因素都对页岩气的保存产生影响。
由于上扬子为构造运动复杂的后期抬隆区,虽然有利于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保存,但地层普遍遭受抬升及后期剥蚀,加之断层十分发育,相当多的为通天断层,保存条件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地层总含气量普遍降低。
区内断裂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本区域内影响比较大的几期构造运动为武陵运动、雪峰运动、广西运动和燕山运动。
武陵运动和雪峰运动产生的断裂主要为基底断裂。
加里东末期的广西运动,对该区断裂影响意义深远。
燕山运动对页岩气的保存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区域主要发育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五组不同时期的断裂体系。
水文地质条件是油气保存条件的综合反映[10],主要受地表水文条件、盖层条件、目的层埋深、断裂等影响。
若在断裂活跃、大气水下渗强烈、地层封闭性差的情况下则有可能存在中、高温温泉,不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区内中、高温温泉不发育,对于页岩气的保存是一个有利的信号。
6 结束语
贵州绥阳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具有以下有利条件:贵州绥阳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由浅海相的碎屑岩组成,厚0~194m,黑色泥岩厚度推断自北向南亦逐步变薄,平均厚度小于10m,埋深深度一般为500~1500m。
有机碳含量为0.29%~4.8%,但多数大于1%,平均值达2.11%,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Ⅱ1)或腐泥型(Ⅰ)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也较高,Ro值一般位于1.5%~2.5%之间,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参考文献
[1]钱凯,周云生.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307.
[2]关德师,牛嘉玉,郭丽娜.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3]董大忠,程克明,王世谦,等.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四川盆地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9,29(5):33-39.
[4]程克明,王世谦,董大忠,等.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成藏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9,29(5):40-44.
[5]张金川,聂海宽,徐波,等.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8,28(2):151-156.
[6]龙鹏宇,张金川,李玉喜,等.贵州及周缘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J].天然气工业,2009,28(12):125-129.
[7]陈波,皮定成.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J].中国石油勘探,2009,15(3):15-19.
[8]曾祥亮.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9]易同生,高弟.贵州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43(3):22-32.
[10]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实践丛书编委会.中国页岩气地质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