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荷石水禽图赏析

合集下载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学科美术授课年级高一言志”。

我们把这一类用于抒情的国画作品属于历史上的“文人画”。

从而进入课题:文人画。

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进行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力。

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通过导入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蓄积学习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进入文人画的主题情境。

达成相关目标。

环节二:小组探究,探究新知任务一:文人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教师活动21观看视频:名家采访话谈文人画的。

为学生引导研究方向。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分析出的对作品进行鉴赏,分别找三个小组的分享给全班同学。

倪瓒《六君子图》(图片1)学生活动21欣赏视频素材,结合教材和搜集整理的素材,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进一步整合知识。

(1)通过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三位以上文人画家的生平及其作品。

初步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1阐述研究结论:(1) 作者: 《六君子图》是元代后期画家倪瓒所画的一幅墨笔画。

(2) 画面内容: 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 描绘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

(3) 艺术特色:①此图以平远的章法、简练的笔墨, 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

②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 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 又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③以树喻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

(4)意义: 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

与黄公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小结,讲解文人画概念及发展历程的核心阶段与重要知识人物的贡献。

(最早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的王维、郑虔等人。

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

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成熟。

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

其后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

意蕴意趣情感

意蕴意趣情感

意蕴意趣情感意蕴意趣情感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学生对于中国画并不陌生,但对于如何欣赏中国画,学生说不出个“所以然”,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从“意蕴”的角度出发,从作品的情感、作品的气息、作品的时代背景三方面,理解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意蕴意趣情感中国画欣赏《美术新课标》提出:“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应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1]这其实体现了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观点:“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初中生在心理上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这个时候的教育,对他们将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就美术学科来说,新教材在欣赏内容中选编了许多的中国画名作,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她的艺术魅力,目的就是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且能在欣赏中认识她的独特魅力,为我们的文化传承做好准备。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幅完整的作品中包含了诗文、书法、篆刻、绘画等内容,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风格,成为东方绘画的最高代表和典范,对周边国家的艺术形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初中学生对于中国画往往并不陌生,他们可以报出很多名画的名称,列举一些著名画家的名字,但是,对于“为什么这幅画很出名,很多人都喜欢?为什么这个画家的作品能被后世列为精品”,学生却没法说出个“所以然”来。

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意蕴”的角度去理解画家的本意。

那么,什么是意蕴呢?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把“意”解释为“先天”,也就是天性、人性、本性、个性,是一种真实的自我情感,也是事物发生的根本之源。

以此为本,才会使客观景物有了画家所赋予的色彩,才能够“托物”而“言志”[2]。

意蕴,是画家隐藏于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

那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作品的意蕴呢?一、作品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

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学设计

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学设计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围绕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展开,内容丰富且系统。

教材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人物画形神兼备和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课程内容上,清晰地阐述了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发展历程,通过具体的作品如黄筌的《写生珍禽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深入剖析了两类绘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同时,还列举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元代以来文人的梅兰竹菊画作、朱耷的《荷石水禽图》、韩滉的《五牛图》以及各类人物画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鉴赏素材。

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理解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定的接触,但对于花鸟画和人物画的深入理解可能较为有限。

他们可能对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有所耳闻,但对于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审美价值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可能对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方法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可能对精美的绘画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对于较为抽象和深层次的艺术理论和文化内涵可能会感到枯燥或难以理解。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某幅作品的感受,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作品、分析讨论等活动,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八大山人《莲花鱼乐图》-朱耷水墨画莲花鱼乐图全图高清鉴赏

八大山人《莲花鱼乐图》-朱耷水墨画莲花鱼乐图全图高清鉴赏

八大山人《莲花鱼乐图》-朱耷水墨画莲花鱼乐图全图高清鉴赏《莲花鱼乐图》,清代,朱耷,水墨纸本,立轴,纵167厘米,横44.5厘米,私人收藏《莲花鱼乐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朱耷(八大山人)的国画作品。

该画钤印:八大山人(朱)八大山人(白),跋文:庄子与惠子观鱼濠上。

曰:鱼乐乎?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必有知鱼之乐者,而後可以画鱼。

张舜宾执顾恺之论画第,未视禽鱼不知曹不兴误墨成蝇,已为孙权所弹,顾画鱼不若误墨耳。

稽古独未闻至唐末袁峨者,画鱼穷其变态,得噞喁逰泳之状,非砧几所撰者,赵宋则籍甚矣。

然名家钱舜举所选者三人,范癞子其一也。

今观八大此图,其泛泳在石丛下,出入向背,殊形无依,宛然见诸水渚中,虽水空逰摇可手摘,盖真知鱼之乐者!六法谓气运生动,八大山人既得之鱼矣。

羁史言有贾画於韩熙载,其邻得之鬻诸釜,云浪勃发,恍惚有二物穿屋飞去,验之则吴淮所画龙也。

试以是图效之,必跳跃出釜矣。

何则物画神鱼龙类也。

未上龙门路,聊戏莲花池。

独浪莲香动,乘叶影披,相忘自有东,庄惠岂能知。

陈叔通识。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朱耷荷石水禽图》欣赏

《朱耷荷石水禽图》欣赏

《朱耷荷石水禽图》欣赏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他的《荷石水禽图》以写意的创作手法呈现中国画的独特美感。

整个画面看似寥寥几笔,少而不单调,恰恰展现了画家挥洒自如地运用线条和水墨的深厚功底,布局疏密恰当,用墨浓淡相宜,形成丰富的多层次感。

整副画面的右下角有两只水鸭站在顽石之上,线条粗狂,造型夸张,两只水鸭高低错落,一只扬脖仰视,另一只相对站立,一浓一淡,一动一静相结合,形与趣,巧与寓的完美结合。

图画上方的那枝荷花箭。

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中,以荷花象征清纯高雅的君子之风,己蔚然成风,在朱耷笔下,似乎又有其特殊意蕴。

画中的左上角伸出数支荷叶, 形态各异,疏密和虚实运用巧妙,其中一朵含苞小荷微微绽放,透露出盎然生机,既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未开满月未圆”的含蓄内敛的审美情趣,也许还隐约表达了一种意愿: 暂且隐忍一时,等待时机,一旦机缘来临,其生命之花将轰然绽开。

妙趣横生。

画面最生动之处就是水鸭的眼睛,简练勾笔,生动传神。

荷花象征清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

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画家其特殊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决定了他绘画创作的基本倾向,借助笔墨淋漓抒发。

朱耷本是明末王孙,1644年(甲申年) 清兵入关,明朝覆亡,给他带来了国破家亡之痛。

入清后,隐姓埋名,削发为僧,遁迹空门,隐居山野。

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遭遇,造成了他的艺术是“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情调。

他虽然“泪点多”,但读书人清高孤傲的精气神并没有消减一分。

辛苦遭逄的磨难,使他文人的风骨愈挫愈硬,雨打飘萍的摧残,使他身上的高洁本色愈洗愈纯。

他用昂然挺立含苞欲放的荷花象征自己的君子风骨,他用白眼向天的水鸭表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浩然正气。

让我们不由不想起“董道而不豫”的屈原大夫; 不愿向乡里小儿低头,挂冠而去,回归乡野的五柳先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青莲居士谪仙人。

朱耷《荷石水鸟图》

朱耷《荷石水鸟图》

朱耷《荷石水鸟图》
《荷石水鸟图》轴,清,朱耷绘,纸本,墨笔,纵127cm,横4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八大山人写”,钤白文印2方:“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鉴藏印有“虚斋珍玩”等3方。

图绘荷叶下一只水鸟栖于孤石上,形成全图之焦点。

水鸟形状独特,单足独立,神态凄凉,它似在休憩,更似在冷眼观望这冰凉的世界。

作者孤寂凄凉的处境、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以及面对清廷统治日
益稳固而无可奈何的心境或多或少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写,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
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

他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美术表现手法解析

美术表现手法解析

美术表现手法解析绘画艺术是人类的智慧之光,是人类精神的象征。

艺术家的灵魂是其作品,因为它承载着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感情以及精神生活的态度,体现着艺术家的本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蕴含着这个艺术家大量的信息。

因此人类绘画作品中的核心是精神性。

在绘画作品中尤其精神的力量是第一位的。

许多伟大的先哲不约而同的发现,人类的原物性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冲破自身与生俱来的原物性的束缚和禁锢,升华为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性需要,反映出更高级的生存要求和内容。

具象:具体存在于空间,而且能够感知的一种形状或形态.抽象;是一种存在的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有很多中认定中物体的产生.当然它也会偏离真正视觉中的形态和意义.意象:它存在于人的心里或思想里的一种感知物体或事态.但它不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东西.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

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

应用在美术研究领域,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构成一对相关的概念。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

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级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

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类艺术作品,至今它仍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艺术风格。

欧洲古代的模仿说,中国古代的应物象形说,达•芬奇等人的言论都是具象艺术有名的理论表述。

抽象艺术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

代表人物:巴尔蒂斯(原名巴尔塔扎•克洛索夫斯基)波兰贵族后裔,20世纪传统绘画的集大成者,法国文艺界上层精英代表,自学成才,一辈子远离现代艺术诸潮流,晚年隐居瑞士山林。

受早期文艺复兴画家弗朗切斯卡影响,一生酷爱日本、中国的古代艺术,一些画作中有明显浮世绘风格影响。

八大山人朱耷剖析

八大山人朱耷剖析

存世作品
《孤禽图》
《孤禽图》,水墨纸本立轴,103.5×44 公分,铃印:八大山人、涉笔、普字堂。题 字“贤昭阳涉事”,落款“八大山人”。 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 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 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 弓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 的情态,.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 构图巧妙,笔法雄健泼辣,笔势朴茂雄伟, 墨色淋漓酣畅,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 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 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 色,乃是八大山人艺术成熟期的精品。
《枯木寒鸦图》
清朱耷枯木寒鸦图,图轴,纸本,墨笔, 纵:178.5cm,横:91.5cm,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本幅自识:“八大山人写。”钤“可得 神仙”、“八大山人”二印。鉴藏印 “遥”一方。 本幅为对角式构图,表现隆冬季节,残 石败枝上栖息着4只落寞的寒鸦。寒鸦 的羽毛先以淡墨晕染,趁湿在淡墨上罩 以浓墨,浓淡墨交融处显现出羽毛柔软、 细密的质感。鸟的眼睛表现得最有特点, 眼眶为一笔圈成的椭圆形,靠上眼眶处 以重墨点睛,一付“白眼向人”的冷漠 孤傲的神色顿现笔底。此鸟的神态最能 象征作者坚韧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
《眠鸭图》
朱耷的图绘眠鸭一只,四周空无一物, 仅在画幅右上方署“己巳闰三月,八大山 人画”,铃“八大山人”,“口如扁担”, “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印,通观全幅,书, 画,印均安排得恰到好处,不可做丝毫移 动或增损,可谓笔墨洗练而神完气足的精 彩之作,眠鸭回脖闭目,缩成一团,状如 浮出水面的礁石,沉稳而内敛,一副于世 无涉,孤傲自守的精神,寥寥数笔逼真的 画出了眠鸭绒绒细羽蓬松的质感与立体感。 画面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无际水面着添 空旷孤寂的情调,作此画时朱耷64岁,以 至暮年,反清复明无望,年轻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不平 的火气渐消,心态平和无争,“眠鸭”似 乎正是这种无奈心情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耷荷石水禽图赏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朱耷《荷石水禽图》赏析
一直以来对朱耷就特别感兴趣,觉得他的作品异于常人,总是给人一直遗世独立的感觉,下面就他的《荷石水禽图》作一番赏析,从他的作品中感悟他的人生,他的感情。

这幅《荷石水禽图》描绘的是河塘边上的景色。

款署“八大山人写”,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在画面的下方,横卧一顽石,在它的上面蹲着两只水鸭,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一只伸长脖子向上望着,一只相向而立,静静地站立着。

画中的荷叶数柄,从不同的角度向画面中伸出,有浓有淡,形态各异,错落有致。

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苞从花叶丛中钻出,显示出盎然的生机。

整幅画面的构图互相呼应,动感十足。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朱耷的笔墨功力:看似草草描绘,但却达到了笔简意赅、神气完足的境界。

朱耷曾说:“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石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

”其画荷如此,其他物象更是如此,静观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则妙趣自成。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八大笔下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

正如这幅画中的水禽的眼睛,就像在翻白眼似的。

八大对水禽赋予了纯粹的意境、丰富的意蕴。

那是一个奇崛清凉的世界,可见八大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只这一个意象就足以让人反复咀嘱,回味无穷。

蕴含在八大的作品中的这种人格和
情怀,体现了来自生命内容的极可宝贵的精神价值,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最内在的本质在古典画中的一种完美表现。

在构图,八大沿用自己的一贯画风,创造出简约含蓄、取势传情的花鸟画构图,把家国之痛、生活的热情寄予笔墨,取花鸟之势传达悲凉索寞的意境。

实现了画里有情、画外有意、画中有势、画外有象,使花鸟画构图不受画面本身边角的约束,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

总的来说,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

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

在这幅画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

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

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

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

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洇),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在形象的塑造。

八大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就不会感到单薄和寂寞。

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

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

与此同
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

他不像一般画家那样,先画好画,然后在恰当的位置题款和押印,而是有总体的规划设想,使每一点都在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节约。

在画作中,八大更多的是将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出来,以画抒情,予画于情,将一幅画真正的画活,变得有生命,有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