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陈抟的资料介绍

合集下载

陈抟---道家历史上有名的得道高人

陈抟---道家历史上有名的得道高人

陈抟---道家历史上有名的得道高人话说李渊李世民开创大唐,也曾繁华锦绣,盛极一时。

但自古无不亡之国,到了唐朝末年,万事萧条,江山残破,中原大地由此进入了长达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又一个黑暗时代。

军阀遍地,豪强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在兵荒马乱的乱世中,却出了一位奇人。

此人就是陈抟,是道家历史上的有名的得道高人。

陈抟,字图南,号希夷先生,亳州人。

生于唐朝咸通年间,卒于北宋端拱元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正史《宋史》中专门为他立传,是唐末宋初名震一时的传奇人物。

他一生勤修道学,遍访名山,一身历经唐朝、五代、北宋三个历史时期,三朝皇帝都曾召见他,他还给宋太宗赵光义留下了四字治国箴言。

陈抟出生于晚唐,天资聪颖,早年博览群书,学识过人。

他曾经两度参加科举考试,却都未能金榜题名。

从此他绝意仕途,潜心修道,足迹遍及武当山、峨眉山、华山等地,寻访高人,以道法和养生之术为毕生追求目标,逐渐声誉鹊起,成为蜚声海内的道家大师。

唐文宗曾慕名召见他,赐予他“清虚处士”的封号。

五代时有名的英明之主,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也曾把他召到宫中当面求教。

《太华希夷志》记载,周世宗起初不太相信陈抟,担心他是个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有心试他一试。

于是命人把陈抟一人关闭到房间中,过了一个月才把门打开。

结果开门一看,陈抟正在呼呼大睡,安然无恙。

周世宗大为敬佩,想把他留在身边,陈抟予以婉拒,周世宗非常惆怅。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三年两载的短命王国极多,改朝换代是家常便饭。

陈抟每听说有新皇登基,就显得忧愁郁闷,数日不欢。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摇头不答。

陈抟曾在长安街市上,偶遇赵匡胤,当时赵匡胤还是个无名之辈。

陈抟一见他,欣喜大笑,当即从驴背上滚落,说:“真人终于出世了!”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大宋。

陈抟正在赶往汴梁的路上,闻讯后惊喜大笑,徒弟问他笑什么,他说:“天下从此太平了!”陈抟还当场吟出两句诗:够够四十年来睡,不觉东方日已明。

陈抟老祖是谁?陈抟老祖简介

陈抟老祖是谁?陈抟老祖简介

陈抟老祖是谁?陈抟老祖简介本文导读: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陈抟出生于亳州真源县(今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陈庄村)(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

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

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

著有《观空篇》等。

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

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

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少时落第陈抟,抟读作tuán(音同“团”),字图南,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或普州崇龛(今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人。

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老妇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日益聪明颖悟。

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一点都不会忘记,以诗著名。

五代后唐长兴年中(931年),赴试进士落第。

从此不求俸禄官职,以山水为乐。

陈传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老》学为主,兼融道家易。

从《老子》等书中的宇宙人物生成论,又以道家反本说和《老子》返朴归真、归根复命的信念为旨归,将《周易》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的思想与《老子》论道体的自然无为思想相结合,将道体的虚无自然看作是具象个体变化的本质,而具象个体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和节序性又是虚无自然道体的内容和显现,道体不离个体变化之用,个体变化之用显现道体的内容,从而以体用的方式贯通道体与器用,沟通形上与形下,为道教修持确立形上的本体依据,也为形上的道体奠定形下的现实的、物质的基础。

陈抟传说

陈抟传说

陈抟传说陈抟,别号扶摇子,是毫洲真源(今河南周口市鹿邑)人。

他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人称“哑孩儿”。

一天,他在水边游戏,遇到一个青衣妇人,自称毛女。

毛女将陈传抱到山中,喂了几口琼浆玉液(一说乳汁),陈传从此心窍开爽,开口说话。

毛女又将一本书投入他的怀内,并赠诗一首: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颠。

回首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陈抟本不会说话,这天回到家中突然念出这四句诗来,父母大吃一惊,忙问从哪听来的,陈抟说是毛女所教,并取出书来,原来是本《周易》。

陈抟好读易经,手不释卷。

他一生修道,编写了导养、还丹为主要内容的《指玄篇》八十一章,并致力于导养之道。

他近一部发展了道教修炼之法,创作出《无极图》等一系列图式,以“顺以生人”,“逆以还丹”的理论体系来探究生命的起源,寻找延年益寿之方,因此被后世道教徒尊奉为“陈抟老祖”。

陈抟通晓了八卦大意,从此无书不看,飘飘然有出世之志。

十八岁那年,父母双亡,他于是抛散家财隐居山中。

后来梦见毛女传授他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返虚的大法,便遵命奉行。

士大夫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陈抟却侧身而卧,不予理会。

众人见他鼾声如雷,都纷纷叹息而去。

后唐明宗皇帝听说了他的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

陈抟不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谒见天子。

见了天子,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明宗却不怪,感叹说“高士是不用长礼来对待的”。

就将他送到礼贤宾馆,释心照料。

陈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而已。

明宗三番五次驾幸礼贤宾馆,有时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感惊动他,就回去了。

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个异人,对他愈加敬重,想让他担任要职,陈抟根本不答应。

丞相冯道向明宗建议说:“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座蒲团,必然寒冷。

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

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明宗点头称是,从宫中选出妙龄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万勿推辞。

“陈抟欣然收下,开杯畅饮,对送来的美女,也不推辞。

道教陈抟老祖一觉睡百余天

道教陈抟老祖一觉睡百余天

道教陈抟老祖一觉睡百余天活到118岁(图)2014-07-14 |来源:南京日报|为了看世界杯直播,许多球迷连续多日熬夜,这在古人看来应该是不可想象的吧。

在中国古代,睡觉不仅是休息,更是一门养生学问,何时睡以及如何睡等等都有相当多的讲究。

亥时入眠五更起最益养生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已总结出了一套“睡觉原理”。

《黄帝内经·素问篇》可以说是古人睡觉的“指导性文件”,里面细谈了睡法和睡觉的重要性,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上床睡觉的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时而动:春夏两季,应“夜卧早起”,秋季则要“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

这一套“睡觉原理”,即使在生活节奏很快的现代,也不失参考价值。

秦汉时期,人们更加重视睡觉。

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有医书《十问》,就披露了时人对睡觉的认识:“一昔不卧,百日不复。

”那么,古人晚上几点上床睡觉?笼统说来是八个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具体说来,则是“人定”之时,也就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点至23点。

人定,又称定昏、夤夜,意思是夜已深了,人们应停止活动安歇睡觉了。

古人认为,上床时间最晚不宜过夜半的子时,即23点至次日凌晨1点。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中即称:“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熬夜读书将严重透支健康。

对于起床时间,古人则崇尚“早起”。

据宋代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太宗保持着良好的睡眠习惯,“深夜就寝,五鼓而起”。

需要上早朝的臣僚们起床时间更早,所以才有“朝臣待漏五更寒”的痛苦。

这可是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

作为一位会睡觉的高人,宋代文人苏东坡就曾与同为文人的李廌聊过睡觉之妙。

李廌在《师友谈记》中记下这番高论,题为“东坡言寝寐得三昧”。

苏东坡睡觉有个怪癖,哪怕床有一点不稳,他都睡不着,一定要安排稳当。

正式开始睡觉时则“瞑目听息”,“不可少有蠕动”,他说这样做是“务在定心胜之”。

陈抟的生平简介

陈抟的生平简介

陈抟的生平简介陈抟的生平简介陈抟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他是一位活了118岁的养生家,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据传他有预言以及“读心术”。

传说陈抟四五岁的时候下水玩,结果遇到一位穿着青色衣服的老妇人,老妇人给他哺乳,从那以后,陈抟便有了过目不忘的本领。

长大以后,陈抟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读书考科举的道路,结果考进士的时候,陈抟落第了。

可能是打击太大,陈抟落第后便不再参加科举,也无心谋个一官半职,而是寄情于山水,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后来,陈抟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孙君仿、獐皮两位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他们告诉陈抟,武当山九室岩是个隐居的好地方。

陈抟和他们志趣相投,自然相信他二人的眼光,没过多久就搬去武当山居住了。

相传陈抟在武当山辟谷修道二十载,顶多也就喝几口酒而已,还有说陈抟睡觉往往能连着睡一百多天。

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喜好修炼丹药点化金银的法术,臣子们想尽办法替周世宗寻找炼丹术士,结果陈抟的名字就传到了周世宗那里。

周世宗对陈抟感兴趣得很,立刻下诏召见陈抟,于是陈抟所在地的官员便把陈抟“请出山”,送到皇宫住了一个多月。

周世宗询问陈抟点化金银的法术,陈抟一点面子也不给,狠狠批评了周世宗:“陛下是一国之主,怎能醉心于这等方术而荒废朝政呢?”周世宗难得的没有生气,反而要授予陈抟一个十分适合他的'职位即谏议大夫,陈抟极力推辞后,周世宗也没有勉强,好吧好吧,那我就送你回去修炼,逢年过节的时候派几个官员带点东西问候问候你总成吧!最后,周世宗果然把陈抟送回家。

宋太宗在位时期,一百多岁的陈抟出山了一次,他专门觐见了太宗,受到太宗的礼遇。

当时有好奇心浓厚的臣子,他们一起询问陈抟能不能传授养生之道,结果陈抟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养生修炼的办法,反而劝这些臣子们好好辅佐宋太宗治理国家,把心放在工作上。

宋太宗听说以后,更加看重陈抟。

陈抟最喜欢研究《易经》,久而久之,就有说法称他能预料到人心里在想什么,以及预言一些事情。

每天认识一位古圣先贤279:陈抟

每天认识一位古圣先贤279:陈抟
陈技的学术思想以老于为主兼融道家易的学说将周易卦交变化的规律性与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结合起来系统地构筑起道家修持的理论体系
每天认识一位古圣先贤279:陈抟
每天认识一位古圣先贤279:2021年11月21。
Hale Waihona Puke 陈抟。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北宋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者,尊泰黄老之学。陈技的学术思想以《老于》为主,兼融道家易的学说,将《周易》卦交变化的规律性与《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结合起来,系统地构筑起道家修持的理论体系。陈持堪称中国太极文化的始祖,更开启了两宋理学一派。他在儒道两派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因此后人每当提到陈持,都会尊称他为“老祖"!

北宋第一奇人陈抟的简介资料,陈抟活了多久?

北宋第一奇人陈抟的简介资料,陈抟活了多久?

北宋第一奇人陈抟的简介资料,陈抟活了多久?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过的奇人异事数不胜数,或能够幻化成风,或能够七十二变,流传至今的传奇人物各个身怀绝技,胜似神仙。

在宋朝也有一位神奇的人,他不能呼风唤雨,也不能腾云驾雾,唯一的特长就是能睡,号称“睡仙”,不仅寿命长,还能预测未来,他就是陈抟,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正史都有记载。

大器晚成科举失利隐居武当潜心修行陈抟出生于唐懿宗在位时期,因为寿命长,所以历经唐朝末期、五代十国和北宋三个时间段,主要活跃于北宋,堪称北宋第一奇人。

但是陈抟并不是天资颖慧,反而幼年时期特别的笨,用俗话说就是“大器晚成”。

陈抟在五岁之前一直不会说话,可把他的父母给急坏了,在他五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条小河边玩耍,有个老太太朝他走来给他哺乳,然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老太太走了之后,陈抟竟然能开口说话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陈抟会说话后变得非常聪明,看什么书都能一边记住并且倒背如流,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于是在他看完四书五经后,高高兴兴的去考取功名,但是天不遂人愿,他的科举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或许是因为心高气傲,经历一次失败的陈抟便没有选择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反而散尽了家财,开始游山玩水,闲暇时刻研究道家学术,后来也有很大成就,被称为陈抟老祖。

唐朝时期明宗曾派人通知陈抟进宫,陈抟桀骜不驯,见了皇帝也不下拜,明宗很生气,所以也没给他安排重要官职,于是他远离世俗隐居在武当山。

陈抟在武当山一呆就是二十几年,在此期间他精心研究《周易》之术,深得其中精髓,与此同时,也练就了一身绝世本领——“睡功”。

一觉可睡一百余天号称睡仙名不虚传陈抟的睡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正史作为依据的。

在正史《宋史》中曾这样写到“常百余日不起”,意思就是经常一睡就能睡一百多天。

由此可见,在武当修行的这二十多年没少睡觉,也可能是因为事物不足只能多睡觉,也许只是修行需要,不管什么原因他的“睡功”的确是无人能敌。

在五代十国期间,陈抟曾被后周皇帝柴荣宣他进朝,因为陈抟在武当山潜心研究道术,颇有名气,所以柴荣想问他如何能把石头变为金子,也就是点石成金的法术。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注释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注释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注释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后迁扶风(今陕西凤翔)。

世传为“陈抟老祖”,与“赵公明”、“关羽”等并称,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著名人物。

中国北宋著名的易学家、内丹理论家、气功养生学家和医学家。

他从小就机敏好学,爱读书。

年轻时,学识渊博,满腹经纶。

为人潇洒不羁,常言:“天地方圆一张纸,善恶美丑在上面;日月星辰只照耀,光明黑暗在人间。

”不愿意做官,但却乐善好施,隐居终南山修炼,常服用长生不老之药,自号“扶摇子”。

陈抟学问高,名气大,人们都十分敬仰他。

许多人都请他预测未来。

然而,陈抟这个人平生喜欢批评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别人一旦对他稍有微词,他就沉默不语。

因此,人们又称他为陈抟老祖。

那么,他是如何成为道教教主的呢?原来陈抟曾经收了一个徒弟,取名叫薛简。

薛简这个人心术不正,爱钻营。

他知道陈抟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想借他的名声为自己树立一块牌坊。

于是,他找到陈抟说:“我师傅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陈抟一听,笑着说:“没什么了不起!谁没有错误?”陈抟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学说,称作《指玄篇》,宣扬道法自然,否定有为之法,对各种政治势力都不表示同情。

他用这些理论教育弟子,逐渐使薛简信服了。

不久,陈抟老祖不再让薛简做官了,他便建议薛简放弃所谓做官的念头,安心学道。

薛简听后,欣然接受。

他依照陈抟的教诲去做,很快就成了一个得道之士。

后来,薛简投奔唐朝,被皇帝任命为左神策军将军,仍以道士身份住在华山的石室中,直至晚年。

其实,陈抟不仅仅收薛简为徒,还收过王朴和麻衣道者。

王朴这个人颇有才华,本可以考[gPARAGRAPH3]成进士,然而他不甘寂寞,总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后来他入京城为官,由于性格耿直,与当朝权贵意见相悖,因此丢了官。

他为人心胸狭窄,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结果被他赶走了。

后来,他回到故乡亳州,四处游玩,这一年秋天,得了疾病。

当时亳州有个名医李源,经过仔细诊断,认为他病情严重,劝他去洛阳找个名医诊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人物陈抟的资料介绍
陈抟作为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是太极文化的创始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陈抟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唐咸通十二年(871年),陈抟出生于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 。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

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决意从道。

著有《龟鉴》、《心相学》等相术专著。

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

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

著有《观空篇》等。

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

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


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陈抟睡功宋代的陈抟老祖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相传陈抟睡功很厉害,一睡起来数年已过。

陈抟是有名的养生专家,他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在关于“睡眠保养”方面有自己的心得。

在世人眼中,陈抟老祖的养生手法非比寻常,居然是“睡功”。

他多次被君王请过去传授养生之道,除了给君王一些饮食建议之外,还教授帝王如何练陈抟睡功。

生活中也有不少爱睡觉的人,睡到日上三竿还不起身,但是这种睡懒觉和陈抟睡功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据《唐才子传》记载,陈抟是一旦关门睡觉,十天半个月不起正常,当时有一本小说叫做《贵耳集》,里面记载的更是夸张,传说君王不相信陈抟老祖能够一睡多年,于是把他带到宫中,让人监视着,看他能不能睡那么久。

没想到陈抟真的是一睡很久,没吃没喝但是身体无忧。

一些诗歌中也提到了陈抟睡功的好处。

《喜睡歌》记载,他喜欢睡觉,呼吸之外没有牵挂,茫茫宇宙都是虚无,人生忙忙碌碌都不如一睡安枕。

陈抟睡功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来的,这与佛教的密宗和印度的瑜伽一样,都是一种修炼的方法。

和正常人困了睡觉不一样,陈抟老祖所处的时代是道教盛行的时候,讲究内丹修炼,陈抟睡功只是内丹修炼的一种体现。

陈抟老祖与赵匡胤关系赵匡义与陈抟老祖的故事是民间传说:相传赵匡义在华山避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卖桃子老头,这个老头就是陈
抟老祖,陈抟老祖是道教的代表人物,他在很多年前遇见了赵匡义的父亲,知道赵匡义就是统一天下的人物,于是化身挑桃老汉在赵匡义经过的路上等着点化他。

赵匡义与陈抟老祖的故事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编纂出来的,是将帝王神化的惯用手法。

宋太祖赵匡义幼年丧母,家境贫寒,随着父亲走南闯北挑货卖货为生,赵匡义从小就看尽世间冷暖,场景生活苦难,生成了好打斗狠的性格,索性生的是人高马大,不至于吃亏。

但是有一年他在河南闯了大祸,无奈之下赶紧出去避难,到了华山脚下的时候遇到了陈抟老祖。

陈抟老祖是北宋的道教人物,唐朝年间举进士不第退居山林,发誓不再做官,在山水之间游玩,当他来到华山隐居的时候看见一个老头挑着两个孩子,他大呼:“天下由此定矣!”,之后逢人边说这件事。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掐指一算,算到赵匡义要来华山,于是化妆成一个卖桃子老头。

赵匡义经过的时候渴得要命,一口气把两筐桃子吃完,完了就睡,还把自己的脚放在陈抟老祖怀里,赵匡义与陈抟老祖的见面并不是那么美妙。

赵匡义与陈抟老祖之间定下赌局,赌注一点点加大,直至把“天下”当做棋盘上的赌注。

赵匡义与陈抟老祖的故事是民间虚构的传说,甚至被演绎的神乎其神,但是却给华山留下了很多生动的传说,至今还有一些碑文记载那些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