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中容易褒贬误用的词语

高考易褒贬误用的词语1.常见褒义成语: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
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
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鞠躬尽瘁,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瘁:劳累。
尽瘁:竭尽心力。
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敢作敢为,敢于做事,勇于承担责任,形容做事无所畏惧。
两袖清风,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
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力挽狂澜,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
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
形容用尽心思。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
大家一致期望的。
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
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2.常见贬义成语: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容易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的成语

容易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的成语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不能理解为“喜欢和重视迁移”。
2.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能理解为“没有长处”。
3.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不可更改。
不能将“刊”理解为“刊登”。
4.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
不能理解为“不值一文”。
5.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只关注“赞”。
6.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不能将“训”理解为“教训”。
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畏惧、憎恨等神情。
不能理解为“懒得拿正眼看,不屑一顾的样子”。
8.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过去很长时间”。
9.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
不能只关注“差”。
误用示例: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10.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不能只关注“尘埃”。
11.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不能只关注“盟”。
12.春意阑珊:春天的气象将尽。
不能理解为“春意盎然”。
13.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
不能将“大方”理解为“不吝啬”。
14.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不能理解为“将事情放大”。
误用示例: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2014·浙江卷]15.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不能理解为“登上高山感到自卑”。
1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也说升堂入室。
不能理解为“走进房间里”。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贬义词。
2.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贬义词。
3.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贬义词。
4.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含有贬义。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贬义词。
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贬义词。
7.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贬义词。
8.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贬义词。
9.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贬义词。
10.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贬义词。
11.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贬义词。
12.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含有贬义。
13.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贬义词。
14.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贬义词。
15.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贬义词。
16.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贬义词。
17.评头品足: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贬义词。
18.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词。
19.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贬义词。
20.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含贬义,用于评论写作。
21.积重难返:重,程度深。
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贬义词。
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中性词。
22.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暗室亏心:指在暗中做亏心事。
(贬义)2.别出机杼:指诗文创作另辟蹊径,不落俗套。
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布局和构思。
(褒义)3.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
形容人态度严肃、庄重。
苟,随便。
(褒义)4.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留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贬义)5.陈陈相因:国都粮仓里的米谷,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
后用来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贬义)6.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贬义)7.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贬义)8.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贬义)9.吠形吠声:一只狗看见人叫起来,很多狗跟着声音也乱叫起来。
比喻人们不辨事物的真相,盲目附和。
(贬义)1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褒义)11.负隅顽抗:(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
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贬义)12.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13.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贬义)14.隔岸观火:隔着河观看对岸失火。
比喻置身事外,对别人的灾难袖手旁观。
(贬义)15.沽名钓誉:指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
(贬义)16.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贬义)17.好高骛远:指热衷于追求过高的目标。
(贬义)18.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指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贬义)19.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多指坏人结成一伙做坏事。
(贬义)20.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贬义)21.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褒义)22.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的样子。
(褒义)23.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
比喻恶人不自量力的攻击和叫嚣。
(贬义)24.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贬义)25.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高考语文常考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成语贬词误用褒义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9.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
2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1.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2.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3.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4.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高考语文成语褒词误用贬义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成语误用类型及举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类型及举例一、望文生义(错误原因: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暴虎冯河】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暴,空手搏斗。
冯,同“凭”,从水中走过去。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能理解为“连续不断”。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
【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也说一文不名。
【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多用于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然,是的,对的。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训,准则。
【惨淡经营】惨淡,形容苦费心力。
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
原指下笔前极力构思。
后也形容在困境中艰难地从事某种事业。
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长袖善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
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因无力抵抗而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多误解为签订合同。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大方之家】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大方,专家学者,内行人。
【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仁,仁义,道义。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罚不当罪】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也不计较。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含贬义)【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高考语文易误用褒贬的成语整理

高考语文易误用褒贬的成语整理【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
后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别出机杼】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贬义)。
【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毖,谨慎,小心。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弹冠相庆】指一人做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即将有官做(含贬义)。
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原指学术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贬义)。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重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现多含讥讽意。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
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耳提面命】褒义词。
形容对人教导殷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常误用为贬义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权术。
贬义。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改头换面】改换一副面孔。
比喻形式变了而内容不变。
贬义。
【过江之鲫】东晋时,中原沦落,北方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南渡,来到江南。
后人有诗云“过江名士多如鲫”。
后用“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苦心,费尽心机。
孤诣,独到的境地。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面目全非】事物的面目变得完全不像原来的样子。
贬义。
指变得很糟,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了”。
褒贬容易误用的成语

褒贬容易误用的成语成语作为汉语中的固定搭配,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意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然而,由于成语的含义较为深远,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和误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容易误用的成语,并对其正确的使用方式进行阐述。
一、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成语源自于《列子·汤问》:“大椎探可用乎?”列子说不可,“何则?”对曰:“无冲,虽探无所见,耳之聪也;无和,虽扣无所闻,耳之聪也。
则以无冲无和之耳听铃声,则掩耳而盗铃也。
” 所以“掩耳盗铃”的含义是掩饰自己明知不对的事实。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人错误地将这个成语用来指责他人自欺欺人、闭眼不看现实。
这是一个误区,正确的使用方式是针对自己行为的不当掩饰,而不是指责别人的愚蠢。
二、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源自于《列子·亡羊》:“亡羊而补牢”。
它的本义是指羊丢了,补一下羊圈,来防止其他羊再丢掉。
引申义是指在事情已经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然而,有些人误将这个成语用来指责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或补救。
这是一个误用的例子。
亡羊补牢强调的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过去的错误,避免重复发生。
而不是指责已经发生的灾难或失误。
三、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源自于《战国策·秦策一》:“秦汉之间,苎而麻也,方寸之间,可以缝衣。
有栾侯者,安且令徒居之封,将至者,多惊以麻。
数岁无衣者告楚王,请赐麻以缝其衣。
楚人驱以百,不至时者,城于玉沟。
数岁无衣者又告楚王,王怒,责御史涉辱报之。
有玉树、番禺者,闻,曰:‘行!画天竺之蛇’。
乃行笔,挥毫画之。
有众莫若其类,蛇见颜色,当天而引缩。
观者曰‘上工!上工!’犹画羊毛耳。
乃取色画天下之蛇——刻之阖而结之。
有众莫若其畏,蛇见之害缩。
观者曰‘上工!上工!治蛇之所止!’以事之楚王。
王曰:‘骄人反我,朕无所惊朕厌此画奇人,刻蛇束之。
’闻画竟之蛇,却行北土。
”意思是秦穰侯安地封建,民多盗麻。
有人数年得不到一尺麻去缝衣服,请求楚国王赐麻给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一、常见的贬义成语蠢蠢欲动: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
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繁文缛节: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凭借险阻,顽固抵抗。
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
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
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
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
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虎视:像老虎那样看着。
眈眈:注视的样子。
形容凶狠而贪婪地注视着,伺机攫取。
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移天易日:易:更换。
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
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顶礼膜拜: 顶礼:头、手、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
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表示恭敬和畏服。
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大放厥词: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
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长篇大论释义:滔滔不绝的言论。
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积重难返:重:程度深;返:回转。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竭泽而渔:泽:池、湖。
掏干了水塘捉鱼。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杀鸡取卵:卵:蛋。
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
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鸠占鹊巢:斑鸠不会做窠,强占喜鹊的窠。
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
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彻头彻尾:彻:通,透。
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推波助澜:澜:大波浪。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一个土山里的貉。
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外强中干:干:枯竭。
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至:至:到。
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
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
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觊觎之心: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指非分之想。
一唱一和: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
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
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欲盖弥彰: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无所事事: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
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兴师动众:兴:发动;众:大队人马。
旧指大规模出兵。
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趾高气扬: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
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
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火执仗: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
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
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孟子的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指出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
评头品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
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大而无当:当:底。
虽然大,却无底。
原指大得无边际。
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好高骛远:好:喜欢;骛:追求。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梁上君子:梁:房梁。
躲在梁上的君子。
窃贼的代称。
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如丧考妣: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
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浑水摸鱼,也作“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也指保存价值较低或与当前社会脱节的习俗。
墨守成规,亦作“墨守成法”.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前倨后恭: 倨:傲慢;恭:恭敬。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
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形容极其好战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领导)怎样做,下面的人(下属)就跟着怎么做。
多用于贬义.。
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
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
替老虎做伥鬼。
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形形色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用于否定句。
大而无当:原指大得无边际。
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
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如丧考妣: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虎视眈眈: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画虎类犬:类:象。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
比喻坏人诋毁好人或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或坏人诋毁好人。
前倨后恭:之前傲慢,后来恭敬。
形容对人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
画虎类犬:类:象。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二、常见的褒义成语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也作“重振旗鼓”。
同心同德: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气冲霄汉:霄汉:指天空。
形容魄力非常大。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