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基础试卷教学内容
《机器人基础技术教学》

《机器人基础技术教学》机器人基础技术教学机器人基础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机器人的构造、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完成任务的机械设备,它可以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繁重、危险或枯燥重复的工作。
根据机器人的用途和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不同类型。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机器人通常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电源等几个主要部分。
机械结构是机器人的骨架,它决定了机器人的外形和运动方式。
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信息,如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
控制系统则负责对机器人进行指令和动作的控制。
电源则提供机器人运行所需的能量。
随后,我们将探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机器人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可以完成产品的组装、焊接、喷涂等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护理领域,机器人可以辅助手术、提供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人们恢复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机器人基础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希望读者们能通过学习机器人基础技术,为未来的机器人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文对《机器人基础技术教学》的内容要求的满足。
通过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我们对机器人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保证了文档的逻辑关系和通顺流畅的阅读体验。
在文章中严格遵循了禁止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以确保文档的高质量。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们理解和学习机器人基础技术有所帮助。
北航机器人技术基础试卷解析

北航机器人技术基础试卷解析
培养要求:掌握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专属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学习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原理,并完成毕业设计。
以后作为工程师,将负责将机器人融入自动化生产线中,提高生产线的效率。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机器人工程及技术应用等。
就业方向:在电子、航空、国防、智能制造等各领域从事与机器人相关的教学、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机器人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机器人基础实践教学大纲机器人基础实践教学大纲引言:机器人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机器人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一、机器人基础概述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学生将了解机器人的起源、发展和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学生将对机器人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学生将了解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过程。
我们将涵盖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是如何与环境进行交互的。
三、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编程是机器人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编程语言、算法和逻辑思维等相关知识。
通过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控制中。
四、机器人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机器人感知环境的核心。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及其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传感器来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和感知等任务中。
五、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实现机器人任务的关键。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
学生将学习如何控制机器人的姿态、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以实现各种运动任务。
六、机器人应用案例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学生将了解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农业和教育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真实的案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机器人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
七、机器人竞赛与实践机器人竞赛是机器人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机器人竞赛的种类和规则。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机器人设计和编程的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机器人技术基础试卷

考试科目:机器人技术基础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IQG分题号■一--二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教师一、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5分)1•示教再现式机器人答:先由人驱动操作机,再以示教动作作业,将示教作业程序、位置及其他信息存储起来,然后让机器人重现这些动作。
(5分)2•机器人系统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通常由四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机械手、环境、任务和控制器。
3•为了将圆柱形的零件放在平板上,机器人应具有几个自由度答:一共需要5个:定位3个,放平稳2个。
(5分)(10分)下面的坐标系矩阵B移动距离d=(5 , 2, 6)T:Q 1 Q 21 Q Q 4 B =0 0-16.0 0 。
1 一求该坐标系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新位置。
解:(5分)-1 0 0B neW = 0 1 00 0 1.QQQ 5「0 1 0 212 1 0 0 46 0 0 -1 61一00 0 1一(10 分)(10 分)求点P=(2, 3, 0~161214)T绕X轴旋转45度后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坐标。
第2页共4页UT B ,已知:求:工件相对于基座的描述 B T P0 10-2 0 0-1-3 -10 0 -9 .0 0 0 1六、(15分)写出3R 平面机械手的各连杆参数和运动学方程(末端相对于基件三臂长位l 1、 I 2 、 l 3 ) O解:各连杆参数如下:可^1 H解:P=ROt (X,45) 3=0久卫-0.7073 =-0.7070.707 -4_ I I 4.95 一(10 分)四、(15分)写出齐次变换矩阵{A}作以下变换:绕Z 轴转90o ;( b )再绕X 轴转-90o ;( C )最后做移动(3,7,9)0 -1 0 3 解:AT =0 0 1 7 -1 0 0 9 -0 0 1(15 分){u}的描述为U T P ,机器人基座相对于参考系的描述为- 01 0 -HUTP =0 0 -1 2 -1 00 0 - 01 一- 1 0 0 们,U TB =0 1 0 50 0 1 9 [ 0 0 0 1一解:B B U U -1 uT P = T U T P =[ T B ] T P[10 0 -1「0 11 0 -5 0 0 -12 0 I 0 1 -9—1 0 0 00 0 1 一0 0 0 1 一(10 分)(5分)0 0.707 0.7070 Pl - 2BT ,它表示相对固定坐标系(a五、(15分)设工件相对于参考系T 3=0T 1量(dx , dy , dz , x , 、:y , Z )以及相对T 坐标系的微分算子。
机器人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器人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器人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是机械结构、电子控制和什么?A. 传感器B. 人工智能C. 能源系统D. 通信模块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机器人传感器的类型?A. 视觉传感器B. 触觉传感器C. 声音传感器D. 味觉传感器答案:D3. 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什么?A. 机器人的关节数量B. 机器人能够独立控制的运动参数的数量C. 机器人的重量D. 机器人的体积答案:B4. 机器人编程语言中,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主要使用的是哪种语言?A. PythonB. C++C. JavaD. MATLAB答案:A5. 机器人的运动规划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路径规划B. 避障C. 目标识别D. 运动控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A. 汽车制造B. 食品包装C. 医疗手术D. 家庭清洁答案:A, B, C7. 服务机器人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A. 清洁B. 陪伴C. 教育D. 安全监控答案:A, B, C, D8. 机器人的导航技术通常包括哪些?A. GPSB. SLAMC. 激光雷达D. 视觉识别答案:B, C, D9. 以下哪些是机器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A. 安全性B. 效率C. 经济性D. 环境适应性答案:A, B, C, D10. 机器人的能源系统可以包括哪些类型?A. 电池B. 太阳能C. 燃料电池D. 外部电源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机器人的手臂通常比人类的手臂有更多的自由度。
答案:错误12. 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完全替代人类进行决策。
答案:错误13. 机器人的传感器可以感知环境并提供反馈,帮助机器人更好地执行任务。
答案:正确14. 所有的机器人都需要编程才能工作。
答案:错误15. 机器人的能源系统只能使用电池。
最新机器人技术基础试卷

考试科目:机器人技术基础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5分)1.示教再现式机器人答:先由人驱动操作机,再以示教动作作业,将示教作业程序、位置及其他信息存储起来,然后让机器人重现这些动作。
(5分)2.机器人系统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通常由四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机械手、环境、任务和控制器。
(5分) 3.为了将圆柱形的零件放在平板上,机器人应具有几个自由度 答:一共需要5个:定位3个,放平稳2个。
(5分) 二、(10分)下面的坐标系矩阵B 移动距离d=(5,2,6)T :⎥⎥⎥⎥⎦⎤⎢⎢⎢⎢⎣⎡-=100061004001201B 求该坐标系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新位置。
解:⎥⎥⎥⎥⎦⎤⎢⎢⎢⎢⎣⎡-=⎥⎥⎥⎥⎦⎤⎢⎢⎢⎢⎣⎡-⎥⎥⎥⎥⎦⎤⎢⎢⎢⎢⎣⎡=100012100600170101000610040012011000610020105001new B (10分)三、(10分)求点P=(2,3,4)T 绕x 轴旋转45度后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坐标。
解:⎥⎥⎥⎦⎤⎢⎢⎢⎣⎡-=⎥⎥⎥⎦⎤⎢⎢⎢⎣⎡⎥⎥⎥⎦⎤⎢⎢⎢⎣⎡-=⎥⎥⎥⎦⎤⎢⎢⎢⎣⎡=95.4707.02432707.0707.00707.0707.00001432)45(,x Rot P H(10分) 四、(15分)写出齐次变换矩阵T AB ,它表示相对固定坐标系{A}作以下变换:(a ) 绕Z 轴转90º;(b )再绕X 轴转-90º;(c )最后做移动(3,7,9)T 。
解:⎥⎥⎥⎥⎦⎤⎢⎢⎢⎢⎣⎡--=1000900171003010T AB (15分) 五、(15分)设工件相对于参考系{u}的描述为P uT ,机器人基座相对于参考系的描述为B uT ,已知:⎥⎥⎥⎥⎦⎤⎢⎢⎢⎢⎣⎡---=100000012100101P uT ,⎥⎥⎥⎥⎦⎤⎢⎢⎢⎢⎣⎡=1000910050101001B u T 求:工件相对于基座的描述P BT 解:P BT =u B T P u T =[B u T ]-1P u T =⎥⎥⎥⎥⎦⎤⎢⎢⎢⎢⎣⎡---1000910050101001⎥⎥⎥⎥⎦⎤⎢⎢⎢⎢⎣⎡---1000000121001010 (10分) =⎥⎥⎥⎥⎦⎤⎢⎢⎢⎢⎣⎡-----1000900131002010 (5分) 六、(15分)写出3R 平面机械手的各连杆参数和运动学方程(末端相对于基件三臂长位1l 、2l 、3l )。
(完整版)机器人基础考试试题重点

c s 0 0 c 0 s 0c s 0 0
s c 0 0 0 1 0 0s c 0 0 注意:坐标变换是右乘.即 0 0 1 0 s 0 c 0 0 0 1 0 后面的变换乘在右边.(绕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新轴转,连乘)
3.用横滚、俯仰和偏转角表示运动姿态 RPY:先绕 x 轴旋转角ψ,再绕 y 轴旋转角θ,最后绕 z 轴旋角ф.
0 0 1 z
0
0
0
1
由于上述绕 Z 轴的旋转,使末端执行器的姿态出现变化,若要执行器姿态不变,则需将其绕执 行器 a 轴反向旋转.(绕定坐标系左乘)
c s 0 rc c( ) s( ) 0 0
Cyl(z,, r) s
c
0
rs
s(
)
c( )
0 0
0 0 1 z 0
0 1 0
0
0
1 0 0 rcs
0
1
0
rss
0 0 1 rc
0 0 0
1
表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最终位姿的齐次变换矩阵是由表示末端位置的矩阵和表示末端姿
态的矩阵组合.最后的各种组合如下:
(1)T Cylz,, r Euler, ,
(2)T Cylz,, r RPY, ,
(3)T Sph , , r Euler, ,
ai
s
i
di 1
c1
0T1
s1
0
s1 c1 0
0 0 1
L1c1
L1s1
0
1T2
c2
s
2
0
0
00
1
0
s2 c2 0
0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作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多种新兴技术与机械技术交叉、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高新技术。
这一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卫生、办公自动化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的柔性化、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程是以工业机器人概述、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本体与控制器连接、末端操作器、工业机器人的环境感觉技术、编程语言介绍、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流程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熟知工业机器人使用及搬运安全事项;了解工业机器人常见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三大组成部分和六个子系统;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常用软件,工业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种类与应用等,让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前景、运用领域、基本组成、主要技术参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长期的学习计划。
同时树立示教器、专用设备、教具使用的安全意识及保养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基础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工业机器人行业典型应用、市场前景;2.熟知工业机器人品牌认识及行业应用前景;3.熟知使用机器人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机器人的分类。
【重点难点】1.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环境;2.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安全;【教学内容】1.机器人的分类;2.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发展;3.工业机器人家族介绍;4.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设计】1.本章主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来引导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
通过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并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
2.如何组织教学?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在课堂中针对重难点内容不仅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还要进行关键词组的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技术基础试卷
考试科目:机器人技术基础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5分)
1 •示教再现式机器人
答:先由人驱动操作机,再以示教动作作业,将示教作业程序、位置及其他信息存储起来,然后让机器人重现这些动作。
(5分)
2 •机器人系统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通常由四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机械手、环境、任务和控制器。
(5分)
3•为了将圆柱形的零件放在平板上,机器人应具有几个自由度
答:一共需要5个:定位3个,放平稳2个。
(5分)
二、(10分)下面的坐标系矩阵B移动距离d=(5,2, 6)T:
0 10 2
10 0 4
B
0 0 1 6
0 0 0 1
求该坐标系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新位置。
解:
1 0 0 5 0 1 0 2
0 1 0 2 1 0 0 4
B
new 0 0 1 6 0 0 1 6
0 0 0 1 0 0 0 1 (10 分)
0 1 0 7
1 0 0 6
0 0 1 12
0 0 0 1
三、(10分)求点P=(2, 3, 4)T绕x轴旋转45度后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坐标。
2 1 0 0 2 2
解:P Rot(x,45) 3 0 0.707 0.707 3 0.707 (10 分)
4 0 0.707 0.707 4 4.95
四、(15分)写出齐次变换矩阵A T,它表示相对固定坐标系{A}作以下变
换:
(a)绕Z轴转90o;(b)再绕X轴转-90o;(c)最后做移动(3,7,
9)T。
0 1 0 3
解: A T 00 1 7
(15 分)
1 0 0 9
0 0 0 1
五、(15分)设工件相对于参考系{u}的描述为u T p ,机器人基座相对于参考系的描述为U T B,已知:
0 1 0 1 1 0 0 1
U0 0 1 2 U0 1 0 5
U T P,T
B
1 0 0 0 0 0 1 9
0 0 0 1 0 0 0 1
求:工件相对于基座的描述B T P
解:
1 0 0 1 0 1 0 1
B T p = B T u 二=[匕]-%= 0 1
1
5
9
1
1
2
(10 分)
0 0 0 1 0 0 0 1
0 10 2
_ 0 0 1 3
= 10 0 9
0 0 0 1
六、(15分)写出3R平面机械手的各连杆参数和运动学方程(末端相对于基件二臂长位l1、l2、13)解:各连杆参数如下:
C1 S1 0 11c1 C2 S2 0 12C2 C3 S3 0 1 3©
S1 C1 0 11 s1 1 ,S2 C2 0 12S2 2 .S3 C3 0 1 3S3
,1T2 ,2T3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分)
0T3 = 0T11T22T3 (5 分)
七、(20分)如下所式,T坐标系经过一系列微分运动后,其改变量为dT。
求微分变化量(dx,dy,dz,x, y,z)以及相对T坐标系的微分算子。
(5 分)
1 0 0 0 T 0 1 0 0 0 5
1 3 dT
0 8 0 1 0 0.1
0.1 0 0.1 0 0 0 0.1
0.6
0 0.5 0 0.5 0
0 0.1 0.1 0.1
0.1 0 0 0 0.1 0 0 0 0
d
0.1,0,0
0,0.1,0.1
T
T 1 dT
0.1 0.1 0.6 T
0.1 0 0 0.5
0.1 0 0 0.5
分)
因为dT
T , 所以 dT T
1
0 0.1 0.1 0.6 1 0 0 5 0.1
0 0 0.5 0 0 1 8 0.1 0 0 0.5 0 1 0 3 0 0 0 0 0 0
1
(10 分)
(10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