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农业区划)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 PPT课件

由于土地利用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土地利用系统,即自然 -社会-经济复合体,因此土地利用考虑要素更全面,其 服务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区域之间,社会、经济、生态 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土地利用规 划是比农业区划层次更高的综合性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为国土规划的专项规划。应充分理解和吃 透国土规划中对经济发展的估计和部门发展的要求,合 理的安排各业用地和各部门用地的数量和空间布局的要 求。而国土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土地管理部门 的建议和意见,在它的其他专项规划中,相关内容需与 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以及区域的自然 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国土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而进 行全面的规划。
国土规划
是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 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 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它在地域空间内要协调好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四者 之间的关系
农业区划
是在农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 与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特点,按照区内 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和保持一定行政区界完整性的原则, 把全国或一定地域范围划分为若干不同类型和等级的农 业区域;并分析研究各农业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 布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明各农业区的生产发展方向 及其建设途径。农业区划既是对农业空间分布的一种科 学分类方法,又是实现农业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发展规 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 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
世界的农业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农业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农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本文将总结世界农业的地理特征,以加深对农业地理的理解。
一、农业区划1. 农业区域的划分: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将世界农业划分为农业发达区、农业适宜区和农业边缘区三类。
2. 农业发达区:指在气候、土壤等条件优越的地区,农业技术先进、产量高。
如欧洲的中部平原、美国的中西部大草原。
3. 农业适宜区:指农业发展相对较好,气候、土壤等条件中等的地区。
如中国的长江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
4. 农业边缘区:指气候、土壤等条件较差,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周边地区。
二、农业生产方式1. 科技型农业: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为目标。
如机械化耕作、高效育种等。
2. 传统型农业: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地理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仍然存在,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三、农产品分布1. 粮食类: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
如亚洲的稻谷产区、北美的玉米产区。
2. 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茶叶等,其分布与气候、土壤、市场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印度的棉花产区、中国的烟草产区。
3. 特色农产品:如葡萄酒、咖啡、可可等,其种植主要由于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
如法国的葡萄酒产区、巴西的咖啡产区。
四、农业问题与挑战1. 水资源短缺:一些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和水资源管理机制,导致农业生产受限。
2. 土地退化:由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地出现退化现象,限制了农业发展。
3.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作物遭受干旱、洪涝等灾害的风险增加,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
4. 农村人口流失:农业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1. 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减少对土壤、水资源的污染。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6: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 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在确保粮食供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多
种经营,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 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4~5题。
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C.江汉平原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②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实现旱涝保丰收; 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 ③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 益,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 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 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右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结合退耕,发展生态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建设人工草场
平原区 农业发展方向
【初中历史+】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易错易混】 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代表有北京人、山顶洞 人等;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代表有河姆渡人、 半坡人等。 2.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但不是最早的水稻栽培遗存。
答:判断:同意。说明:河姆渡人使用磨制工具,北京人使用打制工具。河姆渡 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思考 饲养家畜,原始农业发展;北京人靠采集和狩猎为生。河姆渡人会挖掘水井, 认识 北京人不会。河姆渡人会制作简单的陶器、玉器和乐器。所以,我认为:河姆 渡人已经进入农耕时代,比北京人进步。(任选其中三点即可) (4)通过学习和仿绘活动,你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国家人文历史》 根据材料,归纳原始农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 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史料实证]下表为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人类遗存(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C )
文化遗址
生产生活状况
湖南玉蟾岩遗址
人工栽培稻种
浙江上山遗址 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
【重点图片】
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磨制工具,处于新石器时代。 【思维构建】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源自同。学习方法技巧指导
示例
歌谣记忆法:将繁杂、枯 编写历史歌谣,首先要概括历史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地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的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分布、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介绍中国的农业地理。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域。
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产品;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南山地等地,地势高原和山地较多,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作物种植。
二、农业资源分布中国的农业资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
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流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土壤资源则呈现出东厚西薄、南肥北瘠的特点。
金黄色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的重要土壤类型。
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的湿润地带。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北的山地地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
三、农业发展模式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演变过程。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人力和简单农具,农民主要从事自给自足的粮食种植。
现代农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幅增加,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然而,现代农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结:中国的农业地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中、西三大农业区划各具特色。
农业资源分布较为分散,东部地区相对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较为贫乏。
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的转变,不断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中国农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地理ppt课件

旅游路线规划
根据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点,规划出适合不同需求的旅游路线 ,满足游客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方面的需求。
旅游环境保护
地理学家还关注环境保护,通过研究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 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05
第五章:世界的地形和地貌
地形的概念和类型
总结词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等。
详细描述
地形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力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等,这些活动会改变地形的形态 。外力则包括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地形产生影响。
地貌的概念和类型
总结词
02
第二章: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纬度的概念和划分
纬度的概念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点与地球 球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 角。
纬度的划分
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划 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 (30°-60°)和高纬度(60°-90° )。
经度的概念和划分
经度的概念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点与地球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之间 的夹角。
在农业中的应用
1 2 3
农业资源调查与利用
地理学家通过调查和评估农业资源,为农业部门 制定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 和可持续。
农业区划与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特点,进行农业 区划和布局,确定适合不同地区的种植、养殖等 农业活动。
农业气象与灾害防治
地理学家还关注气象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通过监测和预测气象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 预警和防治措施。
第四章中国农业区划

第四章中国农业区划农业区划是为了综合研究每一地区农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种农作物的有机联 系,充分反映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潜力和发展方向,同时揭示农业生 产区间差异性和区内一致性,以便合理地、有效地实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 促 进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
区划依据与方法: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于1979—1980年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在系统研究中国农 业地域分异规律,科学揭示和反映农业的区间明显差异和区内基本一致性的基础 上,提出了《中国农业综合区划》,将全国陆地部分划分为9个一级区和一个海 洋水产区,并进一步将9个陆地一级区划分为32个二级区。
在开展全国性区划 的同时,也进行了省级和县级区划,形成了完整的、全面的全国农业区划系统。
在9个陆地一级区中,将秦岭一一淮河以北地区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 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以南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 将西部划分为甘新区和青藏区(见图)。
全国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是: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的 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基本特征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农业生产关键 问题与建设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基本保持县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东北农业区 东北农业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地区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严丿 t< 电 f j I _jr f 1 \/* 东、? (一J t 北■以強韩宦)afttowbuia > it F* V新I RlteAtaE * i JI 两VKtr E 购E 1由議甘■畝鉉ID ff iMlEfiltdj M2附櫛塀In 血1返七庄戟 社 戟抹崔区 T J 怏H 尊賂卡Mik 水产呂区< V K K * «t H'A图2』中国农业区划图■ ■宁廿4 TtA的大兴安岭地区,土地面积95.3 万平方公里。
本区农垦历史晚,人均耕地较多,直耕荒地广,是向全国提供大量商品粮、大豆、木材等农林产品的重要基地,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
区域及其类型优质课件PPT

东部季风区:
外流河为主。 河流多,流量 大,流程长。
区域具有的四个特征: 西北干旱区:
②区域差异性
人类活动
人类影响小,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 因素:有水—绿洲;无水—荒漠草 原;利用不合理—荒漠化发展。
青藏高寒区:
影响微弱,原始 状态保存完整。 低温、空气稀薄、 地形崎岖、土层 粗瘠、风大、水 少对人类限制大。
活动 Activity
漫步漠河县城,有许多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漠河的北极村是我国最北的村镇,也是著名的 旅游景点,还建有“中国最北一家”、“神州北极”碑和望江楼等旅游景点。倘若运气好的话, 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奇景。
活动 Activity
1.说出漠河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① 漠河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 ② 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干燥且漫长,暖季短促较凉爽; ③ 降水较少且集中于7月; ④ 秋季多早霜和冻害发生; ⑤ 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土壤以棕壤为主; ⑥ 盛产黄金、煤炭等矿产资源; ⑦ 沿江自然景观资源独特秀美。 ⑧ 漠河当地俄罗斯风格建筑广布,特色显著。
若羌县
长岛县
经济区域:
• 定义: 经济区域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
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 • 影响因素: (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地 域分工、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 • 分类:
综合经济区:为国民经济整体服务的 部门经济区:以国民经济某一部门为对象,如 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等
采用报告会、板报等形式,在班级或年级内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活动 Activity
2.以“照片中的家乡”为主题,按下列步骤开展地理探究活动。 (1)拍摄反映你家乡所在地富于自然、人文特色的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节 世界农业资源概况
一、世界农业资源及其特点
• 农业资源的划分 通常把农业资源分为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 畜牧业资源、渔业资源。而无论怎样分配,土 地和海洋都是各种资源的基础。
•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按其利用形式 的不同,可分为耕地、牧场草地和林地。
• 世界土地利用的总概念大体上是:耕地占 1/10,牧场草地占2/10,森林和林地占3/10,其 余的4/10包括建筑物、道路等生活及从事各 项非农活动的用地,以及荒地和荒漠的等。
• 尽管该区干旱 面积较大,但 由于热量充足, 地表水丰富, 适宜谷物和薯 类的生长;热 带雨林区域很 大;而小麦则 主要分布在南 端沿海平原区
• 咖啡的原产地是非洲。目前,该区是世界上 第二大咖啡产地,产量仅次于拉丁美洲。主 要的咖啡生产国有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 乌干达、喀麦隆、肯尼亚等。
该区也是可可最重要的生产地,产量和出口 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科特迪瓦是世界上 最重要的生产国。
• 海洋渔场是渔业生产的主要资源。海洋渔获 量的9/10以上是来自水深200米以内的近海。 所谓近海,多在沿岸200海里以内的海区,此 海域内,由于营养丰富从而是鱼群洄游繁殖 的集中场所,所以,近海海域是目前渔业生 产最重要的资源。
第二节 世界大农区的划分
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区类型:非洲 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北非西亚农业 区、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拉丁美 洲农业区、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 北美农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 业区、东欧与西伯利亚农业区、中 亚农业区、东亚农业区。
• 花生是该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产量在世界 上位居前列。尼日利亚是世界上花生最大的 出口国之一。
二)北非西亚农业区
• 该区包括北非的埃及、苏丹、利比亚、阿 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和西亚的阿富汗、巴 林、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叙利亚、土耳 其、阿联酋等共计25个国家与地区,面积达 1500×104km2。北非人口中,阿拉伯人占 70%。
• 人类食物的9/10来自耕地和牧场草地,只有 1/10来自海洋水产品。森林也能提供少量食 物,但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自然生态以及 生产木材。
• 广阔的海洋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 农业生产的四个系统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农业资源有如下特征:
• 第一,它们作为自然界 物质,受地球总面积限 制,表现为数量的有限 性。
•
即植物栽培业。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
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是农
Hale Waihona Puke 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植物的生活机
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
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各种农
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
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
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
• 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耕地资源继续开发的潜力 究竟有多大,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重点。这 有不同的估算。之所以有不同的估算,涉及 对三个问题的不同的看法:
• ①更低于牧场草地、林地之间是否要保持一 定的比例;
• ②热带土壤开垦后被大雨冲刷导致转红壤化 的危险有多大;
• ③开垦新土地的投资量有多少。
种植业
•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和 西欧需进口木材,而北 美则出口木材。发展中 国家出口的木材,大部 分是未经加工的原木, 从而就失去了发展木材 加工业、增殖木材产值 和增加就业的机会。
五、渔场和渔业
• 世界水产品产量来自内陆淡水域的只占1/10 左右,而来自海洋渔业的占9/10左右。所以, 就整个世界的渔业来看,海洋渔场是渔场生 产的主要资源。
• 牧场草地的质量及生产能力可用草地载畜量 指标表示,该指标数值高,表示草地的质量
或生产能力高,但指标数值过高,又表示出 现了过牧的现象,会破坏畜牧业资源。
四、林地和林业
• 林地是天然生长或人工 种植树木的用地,包括 果树等多年生作物用地。 林地可分为郁闭地。树 林地和灌木林地。
• 森林的作用不仅是生产 林产品,更重要的是保 护自然环境。林产品可 分为工业用原料,薪炭 林和其它林产品。
东亚农业区的代表是中国,下篇将 全面介绍;中亚农业区缺乏资料 (有关国家从原苏联分离的时间不 长),其他地区的简单情况分述如 下
一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
• 该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广大地域。 面积为2210×104km2,人口为1.4亿。
• 非洲是个起伏不大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 750m,东南部地势较高,属高非洲,西北部 地势低缓,属低非洲。乍得湖盆地和刚果盆 地都在该区,其沿海地带有小面积的平原低 地,盆地和沿海平原是该区重要的农业基地。 由于落后的耕作制度和其他因素,撒哈拉沙 漠在不断扩大,其南界已向前推进了约 200km。
世界种植业的主要概况如下:
粮食作物 它包括谷物、薯类、豆类及其他作为食粮的农
作物。 油料作物 它包括大豆、棉籽、花生油、菜籽、向日葵子、
油橄榄、椰干、油棕果、亚麻籽、芝麻等。 糖料作物 它主要由甘蔗和甜菜构成。 植物性天然纤维 它包括棉花、麻类和蚕丝。
三、牧场草地和畜牧业
• 牧场草地亦称永久牧场,是指野生或人工种植草 木牧草达5年以上可供放牧牲畜的土地。
• 该区的重要农产品有北非的棉花(世界长纤 维棉花的主要产地就是埃及和苏丹)、阿拉 伯树胶以及柑橘、葡萄等,而西亚的主要农 产品则是:土耳其的谷物、棉花、烟草、无 花果、橄榄油;塞浦路斯的柑橘、葡萄和土 豆;以色列的谷物、柑橘、鳄梨、苹果;黎 巴嫩的蔬菜和水果;叙利亚的棉花;阿富汗 的干鲜果、棉花、羊毛、紫羊皮;伊朗的甜 菜、小麦;伊拉克的椰枣。西亚的农业资源 集中在其西北角,东北角次之,南部最差。 粮食可以自给的国家只有土耳其。
• 第二,它们有再生力, 再生力的产生不只是自 然力的作用,它可以由 人工来保护和加强,人 工方法随科技进步而日 益改进。
二:耕地和种植业
•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 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 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 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 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 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 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 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 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耕地中又分出灌 溉水田、水浇地、旱地3个二级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