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路小学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园路小学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秉承着“尚德、和谐、实干、合作、创优”的学校精神,我校以“创德育品牌校、规范管理示范校、课改“丰盈教育”特色校、规范“四园”建设为办学目标,积极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创造性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的课程理念,进一步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有效整合,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适合学生整体、多元发展的、并与学校文化特色相呼应的课程体系,从而满足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理念与定位

课程理念: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创新实践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一)课程定位背景

我校在进行三级课程整体规划中,主要有三个参考维度,一是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山西省的相关教育政策;二是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1.基于学校特色建设再发展的需要

人文教育是我校办学特色,也是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全面目标。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既要培养学生“做事”的本领,也要培养学生“做人”的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其内容、目标及效果都以价值、情感、健全的人格养成问题为重心,涉及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心灵,涵养价值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而,其对于推动我校人文教育办学特色具有高度的实

践指导意义。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我校紧紧围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的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18个基本要点,通过不断的聚焦与整合,以期通过六年贯通“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涵养”,赋予每一个孩子教养和文化的底蕴,并在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中积淀人文学养,涵养人文情怀,学会人文关爱。

(二)课程理念与定位

我校在反复的调研与论证中,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创新实践能力,涵养人文精神”定位为三级课程实施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力争通过建构富有传统文化教育基因的三级课程实施体系,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文化力量的感召,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养成和提高其人文精神,健全和完善其人格修养。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五一三”办学思想,确定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尚德、儒雅、文明的精神家园;以生本课堂为中心,打造自主、合作、高效的学习乐园;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打造爱读、会读、乐读的书香校园;以艺体社团为平台,打造我能、我行、我优的才艺花园”的“四园”建设目标,搭起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生本课堂、学习乐园建设为中心,以书香校园和才艺花园建设为两翼的发展框架。学校以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为基础,创立了以阅读为主题的“丰盈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阅读、诵读”、“皮影作坊”、柔力球、舞蹈、器乐等系列校本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秉承办学特色,围绕六大人文素养,通过两条整合途径(即:学

科内连贯整合、学科间横向整合),使学生在人文知识的积淀、人文情怀的孕育、人文关爱的体验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知书达理,有创造力的人。

(二)具体目标

1.人文积淀:进行经典研读与艺术体验,积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成果,初步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以及实践认识和方法,学会应用和传承。

2.人文情怀:进行传统价值观的深入领会和认知,在学习与实践中,学会理解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明确关切人的存在、发展和幸福的方式,学会创意表达。

3.人文关爱:进行传统礼仪规范的熏染与培养,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有初步的认知和践行,并在其中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的人文关爱,并能体会到他人的关爱,坚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明行为能力,帮助他人共同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程设置与安排

围绕着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学生育人目标,我校将三级课程进行梳理及有效融合,使其成为具有序列化的个性鲜明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二)课程结构

立足课程实施理念,本着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厘清每一门课程的价值与人文教育目标,深入挖掘与之对应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各类特色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定位于对学生心智的培养、文化的启蒙和道德的传承;在课程内容上,积极挖掘经典文化中极富教育性的人文教育题材;在课程实施上,遵循“点面结合、分梯次递进”的原则,让育人目标有逻辑地落地,使传统文化精髓浸

润到学生生命的血液。

(三)课程设置框架

围绕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聚焦课程、课堂、评价三个维度,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个方面予以科学规划与实践,确保学校育人目标、课程目标与课程的一致性。同时,各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将在遵循“低结构、有梯度、可选择”三个原则下,甄选出符合课程目标且能发展人文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选定。

五、课程实施策略

(一)三级课程内容——基于核心素养与办学理念引领下的课程再造

1.有学理:

立足课程实施理念,尊重中华文化的固有体系和方法,用中华文化精神做育德教育。

2.有体系:

依据传统文化学习所应遵循的原则,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科学规划课程实施载体与策略。

(1)主线——依托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自信

将传统文化常识和体系的认知纳入地方课程学习之中,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清晰、科学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

(2)基础——依托丰盈阅读课程,传承经典文化

语文学科立足传统文化与学生人格教育的链接点,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语言和文化资源,引领学生在对蒙学儒经原典的吟诵和理解中,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传承经典文化,提升道德修为。

(3)渗透——依托学科主题课程,滋养人文精神

在学科教学中,采取渗透式实施的策略,拓展特色课程。即:语文学科的汉字育人与经典阅读课程,艺体学科的皮影作坊、民族舞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