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剩余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可以通过股息、利润、工资等多种方式进行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不均
由于市场机制、垄断等因素,剩余价值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之 间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经济增长
合理的剩余价值分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03
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
资本主义经济分析
01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统一关系
劳动者通过提高自身技能、素质等,增加劳动生 产率,从而提高剩余价值,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3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动态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和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剩余价值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政策制定中的剩余价值导 向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剩余价值的 分配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 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为无产 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对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
02
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定义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投入 的劳动量。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技 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商品价值的影 响。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 图到现代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劳动 价值论在不断发展完善。
剩余价值的来源
和新剑桥学派等经济学派别。
剩余价值的分配不均
由于市场机制、垄断等因素,剩余价值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之 间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经济增长
合理的剩余价值分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03
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
资本主义经济分析
01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统一关系
劳动者通过提高自身技能、素质等,增加劳动生 产率,从而提高剩余价值,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3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动态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和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剩余价值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政策制定中的剩余价值导 向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剩余价值的 分配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 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为无产 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对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
02
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定义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投入 的劳动量。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技 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商品价值的影 响。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 图到现代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劳动 价值论在不断发展完善。
剩余价值的来源
和新剑桥学派等经济学派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剩余价值论之五 分配

资本家对利润率的关注
▪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 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 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 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便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 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引用英国 评论员邓宁的话)
(二)影响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 第五,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 利润率高低与原材料价格成正比例方向变
动。
三、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价值转化为 生产价格
▪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 (1)研究平均利润率的出发点 ▪ 在各个不同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
周转速度相同时,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资 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反方向变动)
▪ 第三,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年中资本的周转速 度愈快,其中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也愈多, 同时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便愈大,从 而年利润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和预 付总资本的比率)也就愈高。
(二)影响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第四,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资本家了为节省不变资本,提高利润率,除 了利用大生产的优越性集中使用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实行换斑劳动制度,利用废料 等办法以外,往往不惜牺牲劳动者的健康 与生命,来节省劳动条件方面的开支。
(二)影响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按正比例方向变动。 ▪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 就整个部门来说,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
按相反方向变动。 ▪ 就个部企业来说,资本有机构成高,可以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三课时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教学课件

【答案】 D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2.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产业资本及其循环 ①产业资本的含义:投资于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②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生产、 销售,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业资本三种形式。 ③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 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值,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2)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 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 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理解剩余价值的分割 ①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 家所有,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 资本家之间分割。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 ②资本主义生
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
的对立 ④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栏目 导引
与贷款业务,并从中获得利润的资本家。
(2)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的一部分。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6.(教材 P35)(1)在资本主义农业这一领域,存在哪几个阶 级?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2.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产业资本及其循环 ①产业资本的含义:投资于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②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生产、 销售,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业资本三种形式。 ③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 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值,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2)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 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 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理解剩余价值的分割 ①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 家所有,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 资本家之间分割。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 ②资本主义生
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
的对立 ④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栏目 导引
与贷款业务,并从中获得利润的资本家。
(2)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的一部分。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6.(教材 P35)(1)在资本主义农业这一领域,存在哪几个阶 级?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剩余价值分配PPT课件

第七章 剩余价值分配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生产成本(生产费用、成本价格) (一)商品的价值的表示方式: 1. W=c+v+m 2. W=全部劳动耗费=死劳动耗费(物化劳动耗费)+ 活劳动耗
费 (二)生产成本含义P130: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就是生
产成本或生产费用,即c+v,用K表示。 (三)商品的价值还可以表示为:W=K+m (四)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P144
②在质上,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 利润率则表示资本家所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
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P146)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有机构成(P146,含义,拓展到P177)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约
【案例】假如现在生产面包行业的剩余价值为100%、资本有 机构成为7:3,流动资本周转1.2次/年;生产木碳行业的剩 余价值率为80%、资本有机构成为8:2,流动资本周转1次/ 年;请计算一下两个行业的年利润率各为多少? 如果你是 一个资本家,有100万元,你会选择哪个行业投资?
(三)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四)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
·不是(P150)
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卫兴华,P154)
(一)理论意义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解决了政治经 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 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平均 利润
平均利润与 剩余价值的
差额
纺织工业
80c+20v
100%
机械制造业 90c+10v
100%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生产成本(生产费用、成本价格) (一)商品的价值的表示方式: 1. W=c+v+m 2. W=全部劳动耗费=死劳动耗费(物化劳动耗费)+ 活劳动耗
费 (二)生产成本含义P130: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就是生
产成本或生产费用,即c+v,用K表示。 (三)商品的价值还可以表示为:W=K+m (四)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P144
②在质上,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 利润率则表示资本家所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
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P146)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有机构成(P146,含义,拓展到P177)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约
【案例】假如现在生产面包行业的剩余价值为100%、资本有 机构成为7:3,流动资本周转1.2次/年;生产木碳行业的剩 余价值率为80%、资本有机构成为8:2,流动资本周转1次/ 年;请计算一下两个行业的年利润率各为多少? 如果你是 一个资本家,有100万元,你会选择哪个行业投资?
(三)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四)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
·不是(P150)
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卫兴华,P154)
(一)理论意义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解决了政治经 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 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平均 利润
平均利润与 剩余价值的
差额
纺织工业
80c+20v
100%
机械制造业 90c+10v
100%
第六讲剩余价值理论.ppt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 济根源。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锐利武器。
3、剩余价值理论撇开制度因素,对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空想社会主 义变成了科学。
实物形式:
消费资料→第二部类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就是指社 会总产品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 化为货币形式,即商品的顺利出售 。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就是指社 会总产品的价值实现以后,如何由 货币形式转化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 的物质产品,即产品购买。
3、社会资本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通过无偿地占有工人的
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以便进一步扩大对 工人剩余劳动的占有。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社会劳动生 产率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预付资 本量的大小。
资本积累的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3、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将获得 的m的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的规 模上进行。
设m’=100%
Ⅰ 4000C + 1000V + 1000M
①
③
②
Ⅱ 2000C + 500V + 500M
社会总资本
=6000
9000
=3000
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4000c的补偿在本部类进行补偿量=消耗量
第二,劳动者除了劳动力以外,没有赖以生存的 其它资源→不能不出卖劳动力。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课件7: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提示:经营管理劳动收入、风险收入、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和 剥削收入。
2.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各个领域的资本家获得 的剩余价值分别是什么?
提示:①产业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 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银行资本家获得的银行利润都 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农业资本家获得的 利润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银行利润实质上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 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 借贷 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 之间分割。 5.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农 业雇佣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 。也就是说,农业雇佣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法正确的是( C )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 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 之间分割 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农业 领域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 地租 的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一部分剩余价
值,它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共性 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在 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均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 的剥削关系
关于剩余价值的分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情况。对此,下列说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第3课时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 (1)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 剩余 劳 动时间。 (2)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 劳动力 价值的货币表现。工人在剩 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3)资本家组织生产就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 __雇__佣__工__人 _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 的那部分价值。
2.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各个领域的资本家获得 的剩余价值分别是什么?
提示:①产业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 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银行资本家获得的银行利润都 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农业资本家获得的 利润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银行利润实质上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 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 借贷 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 之间分割。 5.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农 业雇佣工人创造的 剩余价值 。也就是说,农业雇佣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法正确的是( C )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 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 之间分割 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农业 领域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 地租 的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一部分剩余价
值,它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共性 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在 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均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 的剥削关系
关于剩余价值的分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情况。对此,下列说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第3课时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 (1)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 剩余 劳 动时间。 (2)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 劳动力 价值的货币表现。工人在剩 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3)资本家组织生产就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 __雇__佣__工__人 _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 的那部分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的主要内容ppt课件.ppt

剩余价值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他认为,资本家通 过雇佣劳动力,生产出的商品的价格超过生产过程中所用工人所得的工资,这 被称作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严重问题之一。
资本积累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不断积累,这是导致产生巨大贫富差距和其他社 会问题的主要原因。资本的积累还引发了劳动力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着阶级斗争。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利益冲突 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斗争将特定的社会关系转化为阶级意识和组织行动。 总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经典著作, 为人们认识和理解现代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谢谢
马克思资本论的主要内 容ppt课件.ppt
演讲人
目录
01
商品和货币
02
资本积累
03
剩余价值
04
阶级斗争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理论著作,主要围绕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批判和研究。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商品和经济生活中的基 本形式,而货币则是商品流通的基础。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PPT教学课件

2.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 剩余价值 。 3.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 余价值 的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
[理解·应用层级] 1.理解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人工 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绝对剩余价 值的生产。(如下图)
解析:通过马克思对劳动时间的叙述我们可以分析资本主 义工人工资的实质,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形成的价 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也明确了剩余价值来源: 剩余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答案:D
[识记·探究层级]
1.产业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的含义:投资于 物质生产部门 的资本, 叫产业资本。 (2)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形式:产业资本在它的 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 购买 、生产、 销售 三个阶段, 分别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和商品资本 三种形式。
[理解·应用层级] 理解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化生产的关系 (1)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 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 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 存在,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 本条件。
(2)资本周转: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在 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 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3.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 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分割。
4.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 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5.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 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 值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用c :v来表示资本的有机构成。
19
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C不变,V也不变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本有机构成会 不断提高,这时候C如果不变,V就要变小。 C 代表着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的投入量,为了扩大 再生产,C的量是不断增加的,因此在资本有机构 成提高的情况下,C增加,V的值不断降低。 也就是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雇佣工人 的工资相对降低,人数下降,因此会引起失业, 即相对人口过剩。
16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 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资本 积累的源泉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 产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的 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 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
劳动力价值的内容: 其一、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其二、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 值. 其三、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点: 总是低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5
5、资本主义的工资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n)的价值和价格;
不是劳动(v)的价值和价格。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决定因素: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量
10
四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 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 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
11
8小时工作日
劳动日的最低限度:生理界限;道德界限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现代科技进步对缩大劳动日的作用
4 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6
12
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
13
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值的差额。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每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最终结果是, 整个社会相对剩余价值提高。
14
第三讲 资本积累理论
15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0
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他的需要
三种形式: 第一种:流动的过剩人口(临时工,在工作和失 业中徘徊) 第二种:潜在的过剩人口(农业过剩人口) 第三种:停滞的过剩人口(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
3
(二)劳动力的买卖
1、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 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完全自由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买卖 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3、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所有价值 (能生产大于自身的价值) 4、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 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6
二、剩余价值(M)的生产过程
1、例:制衣厂
10+2+3=15元
原材料
前6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
机器磨损
工资
30-20-4-3=27元
后6小时
间)
(剩余劳动时
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高于自
身价值的价值。
7
2、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 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V :是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即工人的工资。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 划分意义:
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
9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公式: 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活劳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量:公式 M= m`·v
矛盾:价值规律说商品要实现等价交换
G`是怎么实现价值增殖的呢? 资本家说----
“资本的增值是因为贱买贵卖 但是,贱买贵卖并不能带来这个社会商品价值的增值。
结论(1)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2)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那么资本是怎么增值的的呢?一定是资本家购买到
一种特殊的商品,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劳 动力。 矛盾解决的结果:劳动力成为商品
17
资本积累造成的后果
三、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18
生产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 察: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状况所决定 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价值上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 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 有机构成。
第二讲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1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W—G—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
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
的货币) 循环形式不同 运动目的不同 价值所处的地
位不同
2
2、资本总公式及矛盾
资本总公式:G —W—G`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 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 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12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 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 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 剩余价值生产。
价值增殖过程: 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个一 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 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8
三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
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 :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
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 量。 原材料、燃料、机器,厂房等
简单再生产: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 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 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后,并不 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 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 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扩 大再生产。 如何扩大再生产,必须有一定的资本积累。
19
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C不变,V也不变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本有机构成会 不断提高,这时候C如果不变,V就要变小。 C 代表着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的投入量,为了扩大 再生产,C的量是不断增加的,因此在资本有机构 成提高的情况下,C增加,V的值不断降低。 也就是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雇佣工人 的工资相对降低,人数下降,因此会引起失业, 即相对人口过剩。
16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 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资本 积累的源泉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 产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的 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 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
劳动力价值的内容: 其一、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其二、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 值. 其三、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点: 总是低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5
5、资本主义的工资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n)的价值和价格;
不是劳动(v)的价值和价格。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决定因素: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量
10
四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 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 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
11
8小时工作日
劳动日的最低限度:生理界限;道德界限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现代科技进步对缩大劳动日的作用
4 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6
12
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
13
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值的差额。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每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最终结果是, 整个社会相对剩余价值提高。
14
第三讲 资本积累理论
15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0
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他的需要
三种形式: 第一种:流动的过剩人口(临时工,在工作和失 业中徘徊) 第二种:潜在的过剩人口(农业过剩人口) 第三种:停滞的过剩人口(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
3
(二)劳动力的买卖
1、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 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完全自由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买卖 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
3、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所有价值 (能生产大于自身的价值) 4、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 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6
二、剩余价值(M)的生产过程
1、例:制衣厂
10+2+3=15元
原材料
前6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
机器磨损
工资
30-20-4-3=27元
后6小时
间)
(剩余劳动时
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高于自
身价值的价值。
7
2、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 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V :是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即工人的工资。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 划分意义:
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
9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表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
公式: 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活劳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量:公式 M= m`·v
矛盾:价值规律说商品要实现等价交换
G`是怎么实现价值增殖的呢? 资本家说----
“资本的增值是因为贱买贵卖 但是,贱买贵卖并不能带来这个社会商品价值的增值。
结论(1)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2)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那么资本是怎么增值的的呢?一定是资本家购买到
一种特殊的商品,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劳 动力。 矛盾解决的结果:劳动力成为商品
17
资本积累造成的后果
三、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18
生产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考 察: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状况所决定 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价值上的比例关系。
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 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 有机构成。
第二讲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1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W—G—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
同商品的交换) 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
的货币) 循环形式不同 运动目的不同 价值所处的地
位不同
2
2、资本总公式及矛盾
资本总公式:G —W—G`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 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 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12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 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 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 剩余价值生产。
价值增殖过程: 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个一 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 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8
三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
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 :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
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 量。 原材料、燃料、机器,厂房等
简单再生产: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 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 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后,并不 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 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 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扩 大再生产。 如何扩大再生产,必须有一定的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