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浅谈公文写作的三重境界

合集下载

21年老笔杆告诉你公文写作的“12345”

21年老笔杆告诉你公文写作的“12345”

本人参加工作21年来,虽然换了多个岗位,但都是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与此同时,不同的经历也有助于我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认识和思考公文工作。

我将21年文字工作的感悟和体会概括为,公文写作的12345:一种心态;双重角色;三重境界;四种能力;五项修炼。

1、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就是:喜欢搞文字、热爱搞文字。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开心工作,与工作谈恋爱。

写文章有什么用?从大的方面讲,写文章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方面。

战争年代,一手枪杆子、一手笔杆子。

和平年代,文章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从单位角度讲,写文章是单位整体实力和形象的重要体现。

既要认真做事,也要适当“做秀”。

对个人来说,写文章是一种专业能力,既是锻炼文字功夫,更是锻炼思考水平,会写文章的人才最抢手。

写文章不仅仅是文字秘书的专利,也是每一个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写公文三阶段:痛苦(脑袋空空、寝食难安)、迷茫(遇到瓶颈、无法提升)、愉悦(融会贯通、以写为乐)。

写文章需要自信+奋斗。

现在流行工匠精神,人生也需要工匠精神。

人生很短,一事精致,足以动人。

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心过好每一个今天。

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把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

2、双重角色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稿子是你写的,但稿子是给领导或者单位准备的。

因此,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必须学会换位思考,要把自己模拟成领导。

假如我是领导,我该讲什么、怎么讲。

公文的总体要求是:立意要高,思路要清,观点要新,落点要实,效率要高。

3、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是:清楚不清楚;优美不优美;深刻不深刻。

文字的背后是思想、是内容、是创新。

每篇稿子要有几个新观点,每年要有几篇能代表水平的精品力作。

4、四种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基本功,能把自己想的说的写出来。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最有用。

学习研究能力。

学历不代表水平,关键是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学无止境,勤学善思,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社会学,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随机应变能力。

适应不同文种,如讲话稿、公文、信息等;适应不同风格,如大气、严谨、豪放、婉约等;适应不同场合,如大会、小会,对象是谁等。

寻门、倚门、破门——公文写作三境界

寻门、倚门、破门——公文写作三境界

寻门、倚门、破门——公文写作三境界寻门、倚门、破门——公文写作三境界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交流方式,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

它具有严谨、正式、公正、客观的特点,要求语言准确、简练、规范,能够传达出明确的意思。

在公文写作中,寻门、倚门、破门三境界是起到重要作用的表现形式。

寻门是公文写作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基本的境界。

它指的是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找到恰当的途径、手段来表达意思,给读者留下积极正面的印象。

公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交流和决策执行,因此,寻门必须是直接、准确、简洁的。

在寻门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四个问题”:谁写,给谁写,写什么,怎么写。

只有弄清这四个问题,才能寻找到最佳的道路,将文字传达给目标读者。

在寻门的同时,倚门则是如何更好地表达,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来塑造行文的形象,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倚门要注重简练、准确、规范,注重语法和修辞的运用,力求使行文简洁、明晰、有力。

同时也要注意规范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拖沓和啰嗦。

良好的倚门技巧,可以使公文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获得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在公文写作中,破门则是最高境界,它指的是在寻门和倚门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思维,创新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破门要求作者要具备较高的创意和创造力,敢于冒险、思维开拓并运用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同时,破门还要注重语言的感性和想象力,使公文更富有情感色彩,更富有诗意。

当公文在倚门的基础上破门时,可以使其更加生动、鲜活,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共情,从而更好地实现公文的目标。

寻门、倚门、破门是公文写作的三个境界,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共同构成了一篇成功的公文。

寻门是基础,它决定了公文的走向;倚门是技巧,它体现了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破门是突破,它使公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只有将寻门、倚门、破门三者融会贯通,才能写好一篇既能达到实际目的,又引领潮流的公文。

申论作文三大境界

申论作文三大境界

申论作文三大境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申论中,文化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获得,更是对境界的追求。

那么,申论作文中的三大境界又该如何理解呢?
首先,第一大境界是“宽容心境”。

宽容是一种胸怀宽广、宽恕包容的精神境界。

在申论作文中,体现宽容心境的写作方式是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情绪和偏见地分析问题,不过度批评和指责。

在社会问题的讨论中,能够理解不同群体和个人的立场和角度,并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前提下,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其次,第二大境界是“审慎思考”。

审慎是一种谨慎小心的思考态度,它需要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不盲从从众,不轻易接受一切观点和信息。

在申论作文中,我们要避免流于表面,不能简单地陈述问题,而是需要认真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提出在根本解决问题时应采取的合理措施和方法。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才能真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展现出审慎思考的境界。

最后,第三大境界是“积极践行”。

积极践行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的勇气和责任感。

在申论作文中,积极践行的表现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积极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且能够切实行动起来,亲自体验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只有将观点转化为现实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出积极践行的境界。

总之,申论作文中的三大境界可以说是宽容心境、审慎思考和积极践行。

无论我们在哪一境界,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修养,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申论作文中展示出真正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文写作的几个境界

应用文写作的几个境界

应用文写作的几个境界
公文写作是行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也是一项需要不断追求卓越的技能。

公文写作有三大境界,分别是正确性、准确性和简明性。

正确性。

公文写作首先要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错误或者含糊不清的情况。

这需要行政人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对公文的基本格式、用词、标点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准确性。

公文写作不仅要求内容正确,还要准确表达意思,不能出现歧义或者误解的情况。

这需要行政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逻辑,能够准确把握公文的核心内容和意图。

简明性。

公文写作不仅要保证内容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还要尽可能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繁琐的叙述和不必要的细节。

这需要行政人员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

公文写作需要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军用文书写作的“三重境界”

军用文书写作的“三重境界”

军用文书写作的“三重境界”晚清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摘引于宋代三位大词人的词作,后人用来形容求学治学“悬思--苦索--顿悟”的三重境界。

笔者认为,军队机关干部从事文书写作也可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面似”----善于模仿文章有法,模仿是学习的开始。

实际上,许多“老机关”在初写公文时,常常也是从模仿他人例文开始的。

在比着葫芦画瓢中渐渐达到“面似”。

善于模仿不只是简单的照抄照搬、拷贝粘贴,主要是通过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练习,逐步找到写作的窍门。

初始撰写时,要尽快达到“面似”,通常有四种方法:一是借用“填词法”。

有的机关常用文书,其格式和基本要索相对固定,只要填进所要表达的可变内容就行,主要是命令、通知、请示等文种。

如拟制会议通知,只要将何时、何地开什么会,哪些人参加、做什么准备,具体哪个机关、什么时间发出通知等填上相应的内容,就基本拟制好了。

二是巧用“搬家法”。

把单位过去材料中的一些特色做法搬过来使用,把近期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政策法规中的具体规定运用到所要起草的材料。

如“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政工条例》、《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等方面的内容,起草材料时完全可以搬用,不必煞费苦心另想一套。

三是善用“听录法”。

实际上就是文书起草者记录并整理相关会议主要内容的成文,整理会议纪要通常采取此方法。

它要求起草者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准确书写概括能力、扎实写作功底,还要领会党委首长的基本工作思路以及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较好地反映党委首长基本思想意图。

四是套用“仿写法”。

“仿写法”重要环节就是对照范文寻找窍门。

机关在拟制常用公文时,可以把上级、同级或友邻单位的同类文书找出来,从框架、结构、层次的构思中去仿照,仔细看一看,看别人是按什么思想来组织材料的?其思想观点是怎样提出的?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怎样选材,如何叙述?因为这类文书的指导思想、体裁结构和表达方法都类似,只要对现有的材料按照新的要求,结合单位具体情况,突出单位工作特点和重点,重新调整组合使用即可行。

公文的三种境界

公文的三种境界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贴切的比喻,使读书的三种境界形象化了,有出神入化之妙。

我在这里仿照大师的说法,把文稿写作的境界比喻成三种:一种是“非我”,一种是“有我”,一种是“忘我”。

“非我”是为了应付而写作,不问对象,不分时空,东拼西凑,囫囵吞枣,老套格式,陈旧观点,零散材料,依样画葫芦,只求交差了事。

心想:反正有领导去把关,自己只作一个文字泥瓦匠。

这就比较被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容易流于形式,容易空洞无力,形成典型的机关“文牍文化”。

“学而不思则罔”,不动脑,不思考,就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写作的境界,这样就得不到悟性,而没有悟性是没有什么收获的。

甚至会食古不化,良莠不分,闹出“死错人”的笑话来。

我曾经接触过省直某部门的材料,有一次,他们提供的书记、省长、部门领导的讲话送审稿是一个模本,我真不理解他们兴师动众、劳命伤财开这么一个现场办公会到底想起到什么作用?也许,仅仅是为了形式上表明领导的重视?!“有我”,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吃透上面的,搞清下面的,学习他人的,形成自己的,完完全全把自己摆进去,用心去写,因为职责和使命而写,忧心为政,真心为文,笑谈真理,铁肩担任。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我手写我心,我口宣我意”。

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一字之褒,荣于华衮。

只有这样具有主动性,能够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能够与世情、国情、省情相结合,才能达到李宪生常务副省长所要求的――写报告要像写歌词一样,到位、有味。

“忘我”是指写出来的材料站得高,看得远,脱离了一己之视角,一己之情感,而是立足历史和时代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借鉴人类文明积极成果,认真应对严峻挑战,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

我们应当追求这样的境界。

浅谈公文写作的“三重境界”

浅谈公文写作的“三重境界”

浅谈公文写作的“三重境界”——读康旭平《写稿这档事》有感近日,有幸拜读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康旭平发表于《秘书工作》杂志的《写稿这档事》,连续12篇专栏文章,以素朴的文风和鲜活的事例,娓娓道出党政机关文秘工作者的孤灯清影和笔墨人生,层层阐明作者多年从事公文写作的切肤体会和透彻感悟,读后令人顿生赞佩之心。

受其启发,愚以为机关文秘人员亦须历经千锤百炼,穿越“三重境界”,方能在文稿写作过程中踏石留印,淬火成钢。

第一重境界:寻门而入。

初学公文写作的过程,犹如求学者初次造访一座书屋,首要之事就是寻找到通往书屋的那扇门。

不少刚走上综合文字岗位的秘书,面对领导布臵的命题,常常显得一头雾水、一脸茫然。

于是,要么拿着前人写的样板文章反复阅读、再三思考,不断揣摩研习构思方法、逻辑关系、写作技巧,并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尝试着下笔;要么虚心讨教同行前辈,独自思忖,细心琢磨,在一遍遍推敲中明晰文稿的主旨和重点,在无数次修改中让面目生涩的文稿渐趋圆润成熟。

这是一个艰苦摸索的过程,是一段痛苦成长的时光,磨炼的是意志,塑造的是品格,唯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者才能拨开重重迷雾,找到通往公文写作这座书屋的大门。

举例来说,这个阶段很像过去厨师行业里的学徒工,初入行时完全是“门外汉”,只能从最基础的刀功、火候、翻锅、装盘学起,在老师傅的引领下一步步迈入职业厨师之门。

第二重境界:倚门而歌。

这一阶段,大多数求学者已迈过了书屋的门槛,来到了屋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资料和前人著述的锦文佳作,并在写下百余篇文章后逐步掌握了公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套路和常用技能技巧,再通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进一步摸透了个中门道,积累了丰富经验,进而达到谙熟于心、挥洒自如、闲庭信步、倚门歌吟的境界。

他们已从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的“菜鸟”,成长为具有宽广知识面和深刻洞察力,将理论阐述与实践验证、历史背景与现实写真、党情国情与民心民意、领导意图与受众需求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的文字匠人。

公文写作的五大层次感

公文写作的五大层次感

公文写作的五大层次感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严谨的写作方式,它的目的是向公众传达相关政策、规定、通知等信息。

公文的写作层次感是指通过合理组织语言,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理解文意层次,抓住重点,不漏掉任何重要信息。

以下是公文写作的五大层次感。

第一层次:标题标题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准确、简明地概括文意,让读者一目了然。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简洁明了、准确概括、具有吸引力。

同时,标题还应该体现公文的主题和内容,起到引导读者进入文本的作用。

第二层次:开篇开篇是公文的第一部分,它通过一段简短的引言或者总起,来引出公文的主题和目的,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开篇应该简明扼要地说明公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并为后文的阐述做铺垫。

第三层次:段落结构正文部分是公文的核心,它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通过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将信息有条不紊地呈现给读者。

在段落结构上,要遵循逻辑顺序,按照先因后果、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等方式进行组织,确保信息的层次感。

每个段落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段落内部的句子要紧密衔接,符合逻辑关系。

同时,在段落衔接处要注意使用过渡词语,如但是、然而、另外、总之等,以使文章连贯流畅。

第四层次:重点突出在公文中,有一些重点信息需要特别突出,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并加强记忆。

这些重点信息可以通过加粗、变大字号、斜体等方式进行强调。

另外,可以使用项目符号、编号等方式列举重点内容,以增强排版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第五层次:结尾结尾是公文的最后部分,它总结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文章的重点,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结束信号。

在结尾部分,可以简短地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并给出进一步的建议、呼吁或决策结果。

结尾的语言应该简练、直接,语气坚定,以增强公文的说服力。

总而言之,公文写作的层次感是通过合理组织标题、开篇、段落结构、重点突出和结尾等部分,使文章信息有条不紊地展开,主次分明,语意清晰,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文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文写作的“三重境界”
——读王晓丽《写稿这档事》有感
近日,有幸拜读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王晓丽发表于《秘书工作》杂志的《写稿这档事》,连续12篇专栏文章,以素朴的文风和鲜活的事例,娓娓道出党政机关文秘工作者的孤灯清影和笔墨人生,层层阐明作者多年从事公文写作的切肤体会和透彻感悟,读后令人顿生赞佩之心。

受其启发,愚以为机关文秘人员亦须历经千锤百炼,穿越“三重境界”,方能在文稿写作过程中踏石留印,淬火成钢。

第一重境界:寻门而入
初学公文写作的过程,犹如求学者初次造访一座书屋,首要之事就是寻找到通往书屋的那扇门。

不少刚走上综合文字岗位的秘书,面对领导布置的命题,常常显得一头雾水、一脸茫然。

于是,要么拿着前人写的样板文章反复阅读、再三思考,不断揣摩研习构思方法、逻辑关系、写作技巧,并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尝试着下笔;要么虚心讨教同行前辈,独自思忖,细心琢磨,在一遍遍推敲中明晰文稿的主旨和重点,在无数次修改中让面目生涩的文稿渐趋圆润成熟。

这是一个艰苦摸索的过程,是一段痛苦成长的时光,磨炼的是意志,塑造的是品格,唯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者才能拨开重重迷雾,找到通往公文写作这座书屋的大门。

举例来说,这个阶段很像过去厨师行业里的学徒工,初入行时完全是“门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