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BIM案例】上海图书馆东馆项目

合集下载

上海图书馆东馆会长这样,不过 2020 年才能建成

上海图书馆东馆会长这样,不过 2020 年才能建成

上海图书馆东馆会长这样,不过 2020 年才能建成上海图书馆东馆的设计图最近公布,外观是一个棱角分明的多面体。

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发起国际设计竞赛时就表示,要杜绝“秋裤楼”、“马桶盖楼”之类的奇怪建筑再现。

丹麦建筑事务所 SHL(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的构想,看来在官方的接受范围之内。

玻璃和木,是整座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元素。

馆内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每层楼外墙上细长条木板的使用。

这种设计贯穿在不同楼层之间,让整个内部空间有了一定的连贯性,也多了一点静谧感。

而玻璃天窗以及建筑四周玻璃落地窗的设置,让馆内有了充足的采光。

这座图书馆,将建于浦东世纪公园附近,面积约为 12 万平方米。

根据上海市政府的数据,读者坐席数将新增 4000 个,馆藏书将新增 480 万册,而年接待人次预计可达400 万。

不过,这些都不是新馆建设的重点。

用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的话来说,“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筑理念要保证 20 年不落伍”,传统图书馆仅供藏书和阅读的功能将被进一步拓宽,新馆将成为“国内唯一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上海科学文化中心”。

整座图书馆预留给藏书的面积仅有 5000 平方米,剩余的十几万平方米,除了开放的阅读空间外,会用作会议、展览的交流空间,并提供机器人和 3D 打印机等学习工具的体验中心以及各类场馆。

而这是官方对“世界一流的全媒体时代复合型图书馆”的诠释。

这个项目连同上海博物馆东馆和上海大歌剧院,都是浦东新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这三个项目预计都将在 2020 年建成,而今年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国际竞赛和确认项目方案。

对于丹麦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SHL 来说,这无疑是次宝贵的机会。

从 1993 年在欧洲设计竞赛中胜出,拿下哥本哈根 Loyal Library 的竞赛项目之后,这家事务所接手的图书馆项目开始增多。

参照近几年较为突出的两组图书馆设计,可以发现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有棱有角的外观处理,以及内部楼层几何状堆叠效果的设计,与 2015 年建成的丹麦 Dokk1 多媒体图书馆和 2012 年建成的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主要内容

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主要内容

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主要内容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主要内容一、前言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超高层建筑,是中国目前第一高楼,也是世界第二高楼。

该建筑采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成为了国内外建筑领域的一个经典案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的主要内容。

二、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1. BIM技术简介BIM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

它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模型的设计和施工方式,可以将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集成到一个三维模型中,并实现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

2.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在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阶段,BIM技术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建筑结构分析、空间布局优化和能源效率分析。

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数字化分析,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通过对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可以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3.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施工阶段,BIM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施工过程模拟和质量控制。

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字化模拟,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施工风险;通过对质量进行数字化控制,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

4. BIM技术在运营阶段的应用在上海中心大厦的运营阶段,BIM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

通过对设备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维护;通过对维修保养进行数字化记录,可以提高维修保养效率和减少维修成本。

三、上海中心大厦BIM展示的主要内容1. 上海中心大厦BIM模型展示上海中心大厦BIM模型展示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模型是基于真实数据构建而成,包含了建筑结构、空间布局、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信息。

参观者可以通过VR技术进入模型内部进行体验,感受建筑的巨大和复杂。

2. 上海中心大厦BIM技术应用案例展示本次展览还展示了上海中心大厦BIM技术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应用案例。

2017上海市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案例

2017上海市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案例

(二) BIM 技术应用模式
1. 应用目标 本项目由业主主导,涵盖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同时开发一套基于 BIM 技术的三维协同管理平台。 设计阶段主要进行各阶段的建模, 通过三维模型进行光照、 风环境、 热环境、 火灾烟气模拟等性能化分析, 以提高设计效率; 通过多专业综合管线碰撞优化设计 阶段的管线排布;通过三维模拟来提高业主决策效率。 施工阶段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钢结构、幕墙、机电等主要专业的深化工 作, 通过模型深化调整模型的可实施性; 通过场地布置模拟快速制定施工组织方案 和措施;通过施工过程 BIM 量价的动态数据为造价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运维阶段根据业主的管理需求,开发一套基于 BIM 技术的运维管理平台。根 据博物馆的特色,在空间管理、展陈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运维管理。 协同管理方面,针对项目管理要求开发一套基于 BIM 技术的三维协同管理平 台,能够支持 PC 端及移动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第 3 页/共 111 页
一、世博会博物馆项目 2. 组织架构 本项目是由业主主导, 由 BIM 总包对各 BIM 应用团队进行管理的模式。 同时 聘请社会行业内的专家作为专家组对项目里程碑阶段给予指导和质量把控。各 BIM 应用团队皆来自项目本身的设计、施工单位,有效地把传统项目管理和 BIM 技术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 BIM 技术为项目服务。各项目团队通过三维协同平台 进行协同工作,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和唯一性。
1. 项目基本概况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是上海市首个市财力投资的 BIM 试点项目,同时也是 和国际展览局合作的国际性博物馆。本馆规划选址于上海世博会地区文化博览区 15 街坊 15-02 地块,具体范围为北至龙华东路,南至局门路,西至 15-01 地块, 东至蒙自路。 规划用地面积约 4 公顷, 容积率不超过 1.0, 建筑高度不超过 40 米, 世博会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为 46550m2。该项目是上海市实施 BIM 技术管理试点 样板示范工程。 在世博会博物馆工程项目中开展 BIM 应用和科研创新课题,目的是在于:通 过世博馆项目,创建打造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 BIM 三维可视化协同工作平台, 实现项目建设全程可视化、 精细化管理; 通过 BIM 实施, 实现项目的 “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确保质量”的工程目标;通过 BIM 实施,实现世博会博物馆工程项目 的应用示范、科研创新和工程实施相互促进;实现 BIM 在项目中出标准、出成果 的科研目标。

【BIM案例】上海图书馆东馆项目

【BIM案例】上海图书馆东馆项目

【BIM案例】上海图书馆东馆项目一、项目简介上海图书馆东馆地上7层、地下2层,地上高度50米。

设计方案仿佛一座漂浮在公园树冠上方的雕塑体,图书馆主体结构建于两个功能体块之上,其中一个将容纳1000席的表演场馆、展览和活动空间,另一个则为儿童专馆,两个馆区均面向一系列的景观庭院。

建筑立面包覆着背衬保温板的印刷玻璃,干净利落,切割和旋转后的图书馆体块映射着天空和周边公园景观,自然而成一片“文化绿洲”。

图书馆建筑总面积约11.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4%,书库面积约2500平方米,仅占约2%。

将提供读者图书阅览坐席近6000个、全开架藏书约480万册。

图书馆将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读者需求,读者年接待量预计可达400万人次。

上海图书馆东馆毗邻浦东市民中心,面向世纪公园,预计2020年完工。

将与周边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展览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共同组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集聚区。

开放灵活的室内空间效果二、项目难点1、机电管线错综复杂,主要分布在走廊区域,局部管线交叉处,碰撞难以避让。

2、地下室主通道管线密集、分多层排布,主通道对于管线净空要求较高。

3.幕墙体量大、造型奇特,BIM模型生成难度大。

4.幕墙嵌板种类多、数量多,且无规律可寻。

事务所以开放、友好、简约的设计风格,从英国、法国、日本及国内众多优秀建筑设计事务所中脱颖而出,担任上图东馆建筑的主创设计。

空间作为图书馆建筑的核心要素,不仅与建筑形态有关,更是图书馆功能和思想的具体表达。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的性质从知识保存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作为免费开放的社交空间,市民信赖、安全的场所,图书馆还将进一步促进不同人群的交流,成为社会的粘合剂。

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案例

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案例

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案例1.水立方——2008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约30米;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公司和澳大利亚Arup公司联合设计;使用了Bentley公司的BIM软件,设计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完全由膜结构进行全封闭的公共建筑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馆包括国家馆、地方馆、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组合楼盖结构体系;使用Tekla Structures结构软件进行建模、设计3.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图书馆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7896平方米,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院;新图书馆的BIM模型文件能够在Revit中打开,可分别导出IFC、DXF、gbXML格式文件;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个专业,分别利用Revit完成了施工图设计,进行了碰撞检测、疏散模拟、施工模拟等。

4.珠海中国华融大厦华融大厦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负责方案深化设计及施工;该项目的三维设计流程采用BIM模型拆分,真是实现了专业内的三维协同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全专业间的三位综合碰撞检测;所使用的Autodesk Revit软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天津泰达广场泰达广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采用BIM技术来进行深入设计,更加注重效果展示、事物模拟以及团队的协同设计、方案优化;在本项目中,进行了机电系统的碰撞分析,实现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自动转化,节省了时间、人力和财力。

6.香港科技园香港在我国工程项目中最早引入BIM理念与BIM技术应用;香港科技园由香港科技园公司策划、兴建和运作,在二期工程实施过程中基于BIM的三维可视化特征,解决工程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问题,对项目进行优化;施工单位监理4D信息模型,进行了施工的展示和模拟。

全过程BIM+项目管理模式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中的实施

全过程BIM+项目管理模式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中的实施

全过程BIM+项目管理模式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中的实

吴强
【期刊名称】《建筑经济》
【年(卷),期】2018(039)003
【摘要】介绍全过程BIM+项目管理模式体系框架和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情况,阐述全过程BIM+项目管理实施模式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的实施,总结出该模式为项目带来的效益,同时对未来工程行业全过程BIM+项目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全过程BIM+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吴强
【作者单位】上海世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9
【相关文献】
1.浅谈BIM技术对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掌控——ArchiCAD在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项目中的应用 [J], 李斌;郭大力
2.BIM+项目管理模式在建设项目中的实施——以昆明市综合交通国际枢纽建设项目为例 [J], 李琪; 祝龙; 段国栋
3.试析全过程管理模式在企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应用 [J], 雷娜
4.PPP项目中全过程造价控制实施探索 [J], 赵灵加
5.全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在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实施 [J], 王洪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设计竞赛结果出炉

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设计竞赛结果出炉

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崇明岛中北部,距南门港(县城)12公里,总面积3.55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也是上海最大规模的森林公园。

她集森林观光、会议旅游、康复疗养、休闲度假、参与性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是你“回归大自然”的绝佳胜地。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前身东平林场,1959年围垦建场,经过30多年的林园建设,园内森林繁茂、湖水澄碧,野趣浓郁、环境优美,以幽、静、秀、野为特色,众多的景点呼唤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置身其中使人流连忘返。

(来源:中国旅游网)崇明:森林公园中新网上海5月15日电 (缪璐郁玫)历时近3个月的“2016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结果15日出炉,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继伟表示,“此次活动将3大文化项目变成了公共的文化事件,并达到了当初预想的目的”。

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三个市级文化设施就是公共文化新布局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于重大项目的设计、建造有必须遵循的招投标流程,因此青年建筑师受资历、经验所限几乎无缘参与其间。

但此次的设计竞赛却希望通过“群智群策”和“众筹众创”,激发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并借此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引领城市发展,打造上海“设计之都”的文化特色。

据组委会介绍,竞赛活动自2016年2月23日报名开始,反响强烈,收到全球的报名以及咨询邮件两千余封。

到报名截止时,报名人次达到1787人,最终收到参赛作品450件。

参赛者包括青年建筑师及团队、学生、建筑爱好者等。

参赛者年龄集中在26-35岁,占到报名总数的60.8%,25岁以下的参赛者占18.7%,36-45岁的参赛者占20.5%。

国外参赛者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文化点亮城市”,其中,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分主题是“交流・共享”,要求充分凸显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领和创新催化作用,打造融阅读学习、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为一体的城市创新文化[1.49% 资金 研报]空间;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分主题是“传承・经典”,要求全面展现博物馆的传承经典和文化积淀作用,打造融收藏保护、传播展示和教育科普为一体的城市文化交流地标;上海大歌剧院的分主题是“艺术・生活”,要求大力弘扬歌剧院的丰富市民艺术生活作用,打造融文化表演、艺术欣赏和创作培训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展示亮点。

bim技术应用经典案例

bim技术应用经典案例

bim技术应用经典案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的建筑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将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共享平台上,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和协同工作。

下面列举了十个BIM技术应用的经典案例。

1.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最大的BIM应用案例之一。

通过BIM技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机电工程师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协同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2.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第一座采用BIM技术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摩天大厦。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提前发现了潜在的设计问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延误。

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该项目是中国目前最大的BIM应用案例之一。

BIM技术被用于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4. 中国国家博物馆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BIM应用典范。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在保护文物的同时,提高了设计效率和施工质量。

5. 纽约哈德逊码头项目:该项目是美国BIM应用的典范之一。

BIM 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面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6. 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项目:该项目是欧洲BIM应用的典范之一。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和协同工作,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7.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项目:该项目是亚洲BIM应用的典范之一。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面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8. 日本东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项目:该项目是BIM技术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程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9. 韩国仁川机场项目:该项目是BIM技术在机场建设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BIM技术帮助设计团队进行了全面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BIM案例】上海图书馆东馆项目
一、项目简介
上海图书馆东馆地上7层、地下2层,地上高度50米。

设计方案仿佛一座漂浮在公园树冠上方的雕塑体,图书馆主体结构建于两个功能体块之上,其中一个将容纳1000席的表演场馆、展览和活动空间,另一个则为儿童专馆,两个馆区均面向一系列的景观庭院。

图书馆建筑总面积约11.5万平方米,绿化率达24%,书库面积约2500平方米,仅占约2%。

将提供读者图书阅览坐席近6000个、全开架藏书约480万册。

图书馆将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读者需求,读者年接待量预计可达400万人次。

上海图书馆东馆毗邻浦东市民中心,面向世纪公园,预计2020年完工。

将与周边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展览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共同组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集聚区。

建筑立面包覆着背衬保温板的印刷玻璃,干净利落,切割和旋转后的图书馆体块映射着天空和周边公园景观,自然而成一片“文化绿洲”
开放灵活的室内空间效果
二、项目难点
1、机电管线错综复杂,主要分布在走廊区域,局部管线交叉处,碰撞难以避让。

2、地下室主通道管线密集、分多层排布,主通道对于管线净空要求较高
3.幕墙体量大、造型奇特,BIM模型生成难度大。

4.幕墙嵌板种类多、数量多,且无规律可寻。

三、BIM成果展示
主要走道处BIM机电管线
地下车库BIM机电管线
结构BIM模型
建筑、幕墙BIM模型
机电BIM模型
结束语——以空间语言塑造世界级城市图书馆
“一座可阅读的建筑,形似一块正在精心雕琢的璞玉,坐落于城市森林中;一个连结、聚集人,驻足停留、社交互动的充满灵感的空间。

”通过国际招标,经过三轮评审筛选,丹麦SHL建筑事务所以开放、友好、简约的设计风格,从英国、法国、日本及国内众多优秀建筑设计事务所中脱颖而出,担任上图东馆建筑的主创设计。

陈超说,竞标团队不乏隈研吾这样的建筑大师,丹麦团队胜在其理念与上图不谋而合。

空间作为图书馆建筑的核心要素,不仅与建筑形态有关,更是图书馆功能和思想的具体表达。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的性质从知识保存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作为免费开放的社交空间,市民信赖、安全的场所,图书馆还将进一步促进不同人群的交流,成为社会的粘合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