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级道路宽度要求标准
天津道路等级分类尺寸

天津道路等级分类尺寸
关于天津道路等级分类及尺寸的信息,通常遵循中国交通部发布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以下是根据中国的一般规定概述的几个道路等级及其基本尺寸要求,但请注意,具体尺寸可能会有所变化,需要查阅最新的地方规定或设计标准。
1.一级公路:
一般为国家级或省级干线公路,具有较重的交通流量和货运功能。
路基宽度通常在25米以上,双向四车道以上。
2.二级公路:
二级公路多属于区域性公路,连接主要城市和县镇。
路基宽度一般在12至25米之间,通常为双向两车道或四车道。
3.三级公路:
主要是连接县与乡、村的主要道路。
路基宽度在8至12米之间,一般为双向两车道。
4.四级公路:
属于次要乡村道路,提供地方交通服务。
路基宽度一般小于8米,可能是单向行驶或双向行驶的简单道路。
以上仅为一般性描述,实际道路的等级和尺寸可能会根据具体的设计标准、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进行调
整。
如果需要了解天津具体道路等级分类及尺寸的详细信息,建议咨询当地交通部门或查阅最新的天津交通规划和设计标准。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主干道承载着市区交通的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城市主干道是一个城市中贯穿城市较长或最长,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且全天禁行中型重型客车。
对于主干道的设施应达到以下标准:道路名称规范、公共图形标志规范,设置合理,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路面无明显坑洼积水;人行道平整畅通,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无损坏占用现象。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对于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米,主干道45-55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15-30米。
对于人口低于200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级道路的宽度均有所差异,请参看相关规范。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干路的说明: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主干道路图片(10张)主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双向四车道:比如往南有两条车道相向往北也有两条就是双向四车道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研究道路与交通工程Road&TrafficEngineering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研究张云龙,李昂400074)01-0019-03 ResearchonGradeProportionofUrbanRoad NetworkZhangYunlong,LiAng城市道路网必须具有合理的等级级配,以保障城市道路交通流由低一级道路向高一级道路有序汇集,并由高一级道路向低一级道路有序疏散,从而通过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口间距的控制及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分流来提高道路网的运转效率。
居住区道路的道路分类

居住区道路的道路分类居住区道路的道路分类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m,人行道宽度为2-4m不等。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10-14m,车行道宽度6-8m,人行道宽1.5-2m。
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m。
第四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6m。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其宽度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
道路名称道路宽度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道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组团道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园路(甬路)不宜小于1.2m 一: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主宜,辟有人行道。
在内外联系上要做到通而不畅,力戒外部车辆穿行,但应保障对外联系安全便捷。
二:组群级道路一块板,不高人行道,重点考虑消防车、救护车、住房小汽车、搬家车以及行人通过。
三:宅前路以人行为主,还应考虑少量住户小汽车、摩托车的进入。
在道路对内联系中要做到能简捷地将行人输送到支路上和住宅中。
此外,居住区内部街坊与街坊之间和街坊内部的道路,主要为居民参加生产、工作、学习、购买物品和参加娱乐活动服务,也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货运交通所用。
为了保证居住区内的安静,尽可能不设公共交通路线,居住区道路可以直接与次干路相接,尽可能不与主干路(见城市道路)相接。
可通行小型货车,限制大型货车和过境车辆通行,车速一般不超过20公里/时,道路做平面交叉,可有断头道和回头路,局部线型也可设计成曲线。
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一、引言。
在很多交通相关的项目或者规划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这样的要求。
那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二、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概述。
(一)路基宽度。
1. 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范围。
一般来说,双车道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可能在6.5 - 8.5米左右。
这就好比是给公路画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这个宽度要能容纳车辆行驶、会车等操作。
2. 单车道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会窄一些,大概在4.5 - 6.5米。
虽然窄一点,但也是经过考量的,能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二)路面宽度。
1. 双车道四级公路的路面宽度通常在6米左右。
这个路面宽度是实实在在车辆行驶的地方,要保证车辆能安全、顺畅地通行。
2. 单车道四级公路的路面宽度一般在3.5 -4.5米。
在单车道上开车的时候,司机朋友们就需要更加小心,因为会车的时候可能需要在合适的地方错车。
(三)设计速度。
1. 四级公路的设计速度相对较低,一般在20 - 40千米/小时。
这个速度设计是考虑到四级公路可能经过一些地形复杂或者人口相对不那么密集的区域,较低的速度能够保障行车安全。
比如说在山区的四级公路上,弯道比较多,视线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20千米/小时的速度能让司机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突发情况。
(四)曲线半径。
1. 在四级公路中,最小曲线半径是有规定的。
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圆曲线半径,可能低至15米。
这是为了适应四级公路可能遇到的各种地形情况,比如在一些山间小道改建为四级公路时,受地形限制,曲线半径就会比较小。
2. 较小的曲线半径也意味着车辆在转弯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司机要提前减速,确保安全通过。
(五)纵坡。
1. 四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一般不超过9%。
纵坡就是公路在纵向的坡度,如果纵坡太大,车辆爬坡就会很吃力,下坡的时候也容易失控。
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上陡坡一样,如果坡太陡,骑起来就非常困难,汽车也是这个道理。
三、“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的意义。
农村道路宽度标准

农村道路宽度标准
农村道路宽度标准
农村道路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保障农村道路的安全和畅通,国家对农村道路的宽度进行了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农村公路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一级公路的宽度应不少于10米,二级公路的宽度应不少于8米,三级公路的宽度应不少于6米,四级公路的宽度应不少于 4.5米。
此外,对于交通量较大的农村公路,其宽度应适当增加。
农村道路的宽度标准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宽敞的道路可以提高农村交通的效率,方便农民出行和货物运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宽度标准的规定也有利于规范农村道路建设,避免因道路宽度不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除了宽度标准,农村道路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道路的路基和路面要求平整,排水系统要完善,路灯和交通标志要设置合理,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便利性。
此外,农村道路的建设还需要考虑环保因素,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农村道路的宽度标准是保障农村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措施。
在农村道路建设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以确保农村道路的安全、便利和环保。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主干道承载着市区交通的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城市主干道是一个城市中贯穿城市较长或最长,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且全天禁行中型重型客车。
对于主干道的设施应达到以下标准:道路名称规范、公共图形标志规范,设置合理,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路面无明显坑洼积水;人行道平整畅通,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无损坏占用现象。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对于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米,主干道45-55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15-30米。
对于人口低于200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级道路的宽度均有所差异,请参看相关规范。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干路的说明: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主干道路图片(10张)主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双向四车道:比如往南有两条车道相向往北也有两条就是双向四车道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研究道路与交通工程Road&TrafficEngineering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研究张云龙,李昂400074)01-0019-03ResearchonGradeProportionofUrbanRoad NetworkZhangYunlong,LiAng城市道路网必须具有合理的等级级配,以保障城市道路交通流由低一级道路向高一级道路有序汇集,并由高一级道路向低一级道路有序疏散,从而通过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口间距的控制及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分流来提高道路网的运转效率。
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
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道路交通量、车速、路面状况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指标,将乡村道路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维护、管理和规划。
以下是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的详细解释:
一、一级乡村道路
一级乡村道路是连接乡镇中心、乡镇外围以及具有重要经济和生产作用的重点场所的主干路,具有承担较大交通量、较快车速和长时间连续行驶的特点。
一级乡村道路宽度应不小于6米,路况应良好,并设有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线和车辆行驶指示标志等。
此外,一级乡村道路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照明等。
二、二级乡村道路
二级乡村道路是连接乡镇中心与周边村庄或者相邻乡镇的次干道,具有一些较小的经济、生产和社会作用。
二级乡村道路宽度应不小于4米,路况较为平稳,适合运输农副产品和基本的物资。
在安全设施方面,二级乡村道路必须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等,并依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关的警示设施。
三、三级乡村道路
三级乡村道路是连接村庄和基层单位的支线道路,主要发挥连接作用。
三级乡村道路通常宽度不超过4米,路面建设材料和道路状况较差,
不适宜长时间运输高速行驶的车辆,但是在保障农民出行、贸易物流
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安全设施方面,三级乡
村道路要设置较为齐全的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避免交通事故
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总之,乡村道路等级划分标准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乡村道路方面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划定不同等级的乡村道路可以显著提高道路的通行
能力、交通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稳定的维护。
一二三四级公路的标准宽度

公路等级是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流量进行的划分,世界各国公路等级大体相似,但其分类指标不完全相同。
中国大陆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100千米/小时、120千米/小时,60千米/小时,道路规模双向四车道以上、单向两车道以上,车道宽度 3.75米、3.5米(应急车道),曲线半径400米、700米、1000米(设计速度80、100、120下的一般值),最大纵坡3%-6% ,通行能力日均15000辆次小客车以上(双向四车道),使用年限15年以上。
2、一级公路设计路肩宽度为1.5米至3米,困难地区(山岭重丘)路基宽度最低值控制在16至25米左右,极限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125米。
作为干线公路或在平原微丘时,行车限速为每小时80至100公里;作为集散公路或在山岭重丘时,行车限速为每小时60至80公里,最大纵坡6%;正常使用年限为20年。
3、二级公路二级公路的路基宽度对于汽车专用二级公路一般分别为13米和9米,对于一般二级公路分别为15米和10米。
二级公路大多为双向两车道至六车道不等,行车限速每小时40至80公里。
4、三级公路三级公路的路基宽度在平原微丘地区为8.5至10.5米,在山岭重丘地区为7.5至9.5米,最大纵坡8%,行车限速每小时30至60公里,正常使用年限为10年。
5、四级公路平原微丘:计算行车速度60km/h,行车道宽度:3.75m,路基宽度一般值7.5m,变化值7.0m,极限最小半径38m,停车视距40m,最大纵坡9%。
山岭重丘:计算行车速度20km/h,路基宽度5.5m,极限最小半径25m 停车视距20m,最大纵坡9%。
最小纵坡0.3%。
直线最大长度:1000米(左右),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40米(左右)反向曲线间无超高加宽可相接,无超高有加宽须10m以上缓和段。
有超高时不小于15m。
相邻回头曲线间直线不小于100(8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三四级道路宽度要求标准
城市道路分级是按城市的性质、规模、道路功能、交通量等情况选定。
一级道路(设计车速为60~80公里/小时),机动车的车行道不少于四条,每条宽3.75米。
非机动车的行车道宽度每条不小于6~7米。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行道之间必须设分隔带。
道路总宽度为40~70米。
一级道路与其他道路交叉时,应当设置立体交叉。
二级道路(设计车速为40~60公里/小时),机动车的车行道不少于四条,每条宽3.5米。
非机动车的行车道宽度不小于5米。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车行道之间一般设分隔带。
道路总宽度为30~60米。
三级道路(设计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机动车的车行道不少于两条,每条宽3.5米。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车行道之间可设分隔带,在设分隔带时,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小于3米。
道路总宽度为20~40米。
四级道路(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以下),机动车的车行道不少于两条,每条宽3.5米。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车行道之间不设分隔带。
道路总宽度为16~30米。
此外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还可规划自行车专用道、有轨电车专用道、商业步行道等专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