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实例
会计差错更正 案例

会计差错更正案例
下面就给你讲个会计差错更正的案例。
话说有个小公司叫欢乐小铺,他们家的会计小李啊,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小年轻,工作充满热情但偶尔也会有点小迷糊。
有一次,在核算当月成本的时候,小李把一批进货成本给搞错了。
这批货实际进价是5000元,结果他不小心写成了3000元。
这就好比你去买东西,本来花了50块,你却记成30块,这账肯定就对不上了。
等到月底出报表的时候,利润看起来比实际的多了不少呢。
老板看着报表还挺高兴,说:“咱这月干得不错啊,利润涨了这么多。
”但是小李心里知道,这是自己出了差错。
小李发现这个问题后,就赶紧要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他首先得承认错误啊,就像小孩子犯错了要勇敢站出来一样。
然后呢,他就要把之前做错的账给调整过来。
因为之前少记了2000元的成本,他就得在相关的成本账户里补上这2000元。
这就好像是你发现之前少算了一笔支出,得重新补上一样。
他在会计分录上是这么做的:如果之前错误的分录是借:库存商品3000,贷:银行存款3000;现在要更正,就得先把原来错误的分录冲掉,做一个相反的分录,借:库存商品 3000,贷:银行存款 3000。
然后再做一个正确的分录,借:库存商品5000,贷:银行存款5000。
这样就把成本给调整正确了。
经过这么一调整,利润也就回到了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啊,会计工作可得仔细,出了差错要及时更正,就像走路走错了要赶紧回到正道上一样。
会计差错更正监管案例汇总

会计差错更正监管案例汇总我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的时候,就有幸参与到了一些会计差错更正监管案例的整理工作。
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会计世界里也有这么多“小马虎”和“大漏洞”。
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家中型企业的。
这家企业在做年度财务报表的时候,把一批存货的价值算错了。
他们原本应该按照先进先出法来计算存货成本,可不知道怎么搞的,会计人员却用了加权平均法。
这就好比你本来要按照苹果进库的先后顺序来定价卖苹果,结果却把所有苹果混在一起算个平均价,那肯定会出问题呀。
我看到监管人员审查资料的时候,那眼神就像侦探在找线索一样犀利。
他们发现了这个错误后,就开始深入调查。
企业的会计人员一开始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跟监管人员解释说:“这两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应该差不了太多吧。
”监管人员可不吃这一套,他们拿出计算器,当着会计人员的面,重新按照正确的方法计算。
结果一出来,存货价值的差异竟然影响到了企业的利润报表,原本看起来盈利不错的企业,经过正确计算后,利润少了一大截。
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家小型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错误。
这家公司的会计在计算办公设备的折旧时,年限设置错了。
本来应该按5 年折旧的设备,他写成了3 年。
这就导致每年的折旧费用多算了,利润自然就被压低了。
我跟着导师去这家公司了解情况的时候,看到那个会计一脸懊悔地说:“我当时就随便填了个数字,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导师严肃地告诉他:“会计工作可不能随便,一个数字的差错可能会误导整个企业的决策。
”在另一个比较大型的企业集团案例里,他们在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出了岔子。
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抵消没有处理好,就好像两个家庭算账,把互相之间借的钱和送的东西都算乱了。
监管部门在审查的时候,要把这家集团各个子公司的账目都翻出来,一点点核对。
我也帮忙整理那些厚厚的账目资料,眼睛都看花了。
最后发现,就是因为一个子公司在记录一笔内部销售业务时,科目记错了,结果在合并报表的时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一系列的错误,导致整个集团的资产负债表数据都不准确。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差错变更典型案例及分析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差错变更案例及分析案例1、冠昊生物(会计政策变更)为了进一步加强研发费用在各主要研究阶段的归集和核算,同时建立健全各研发项目在各个阶段的风险评估机制,谨慎确定各研发项目研发费用资本化时点,经公司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将各研发项目研发费用资本化时点从产品注册检验阶段的产品标准制定阶段调整为开始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并进行了追溯调整。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影响2008年初净资产-607,344.68 元, 2008 年末净资产 -7,835,838.55 元, 2008 年度净利润-7,228,493.87元;影响2009年末净资产-20,349,689.99元,2009年度净利润-12,513,851.44元。
影响项目明细如下:案例2、山东金城医药(会计政策变更)根据财政部 2009 年《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公司对自产的危险化学品销售收入计提的安全费用进行了追溯调整,将调整后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作为前期比较财务报表。
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具体调整事项如下:调增2009 年年初专项储备1,357,141.30 元,相应调减 2009 年年初留存收益 1,432,277.23 元,调减固定资产 75,135.93 元;调增 2008 年年初专项储备 526,107.81 元,调减 2008 年年初留存收益 540,276.56 元,调减 2008 年年初固定资产 14,168.75 元。
公司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财企[2006]478 号《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计提标准对公司销售的危险品的安全费进行计提。
具体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1)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 1,000 万元及以下的,按照 4%提取;(2)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 1,000 万元至 10,000 万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3)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0万元至100,000万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4)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 100,000 万元以上的部分,按照 0.2%提取。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会计差错分为非重大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而企业会计差错发生时间可分为本期和以前年度,企业会计差错发现时间又可分为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以及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
因此,会计差错发现和发生的时间不同,造成会计差错有非重大与重大之分,其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具体的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如下:A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以及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包括非重大差错和重大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例( 1 ):甲公司 2004 年财务会计报告在 2005 年 4 月 30 日批准报出, 2005 年 4 月 10 日(或2005 年 11 月 10 日)发现 2005 年 3 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 300 万元,则在 2005 年 4 月(或2005 年 11 月)补提折旧,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 300贷:累计折旧 300B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包括非重大差错和重大差错,应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告相关项目,发现当期的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一并调整。
例( 2 ):甲公司 2004 年财务会计报告在 2005 年 4 月 30 日批准报出,报告年度应为 2004 年度,2005 年 4 月 10 日发现 2004 年 10 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 300 万元,甲公司的所得税率为 33%,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 2004 年所得税申报在 2005 年 3 月 15 日完成,按净利润 15%提取盈余公积,则 2005 年 4 月会计处理如下:( 1 )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300贷:累计折旧 300( 2 )将调减的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3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注:按税法规定,当年应提折旧在当年提取可以在税前抵扣,2004 年所得税申报后补提 2004 年折旧不得在税前抵扣,不涉及到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3 )调减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45 ( 300×15%)贷: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45(4)调整 2004 年会计报表(报告年度会计报表)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增累计折旧 300 万元,调减盈余公积 45 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 255 万元。
案例解析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案例解析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摘要〕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原则:①采用追溯重述法;②涉及损益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最终转入留存收益;③涉及所得税,依照税法规定,税法允许的调整应交,否则调整递延;④涉及其他项目,直接调整相关项目。
〔关键词〕前期重大会计差错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案例一:2015 年度,审计人员在对大华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所得税税率25%,下同)2014 年度有一笔100 万元的收入挂在“其他应付款”账户上,会计做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117,贷记“其他应付款”117。
已结转与该笔收入相关的成本。
遂就该笔业务提出审计意见,要求其更正。
正确的更正分录为:①调整收入:借记“其他应付款”117,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收入”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②调整应交所得税: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25,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结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④计提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贷记“盈余公积”7.5。
案例评析:在该笔业务中由于少计100 万元收入,进而少纳增值税17 万元,少纳所得税25 万元。
由于该笔业务是2014 年度的业务,故而应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能影响2015 年度的利润总额。
案例二:2015 年度,审计人员在对利达工贸有限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2013年年底购入的一台价值300 万元的管理用设备,预计使用5 年,预计残值率5%,与税法规定一致。
2014 年该公司采用的折旧方法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当年计提折旧120 万元。
审计人员认为该设备不符合税法规定的采用加速折旧的条件,提出要求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审计意见。
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取决于差错的重要性和发现差错的时间。
一、会计差错的分类1. 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
一般来说,如果某项差错占有关交易或事项金额的10%及以上,则认为是重大会计差错。
◦例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现上一年度多计了营业收入1000万元,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为8000万元,多计的金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2.5%,则该差错属于重大会计差错。
2. 非重大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
◦例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现上一年度少计了办公费用1000元,相对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言,该差错的影响较小,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
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1. 本期发现本期差错的更正◦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直接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例如,企业在本月发现本月少计了一笔销售收入5000元,应直接编制如下会计分录进行更正:借:应收账款 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
2. 本期发现前期非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例如,企业在本年度发现上一年度少计了办公设备的折旧费用1000元,该差错不影响损益,应直接调整本年度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和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
会计分录为:借:管理费用 1000;贷:累计折旧 1000。
3. 本期发现前期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1)追溯重述法▪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财务会计错账更正案例

案例1:江南公司出纳李丽2008年10月4日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将3612元在“付出(贷方)金额”栏中误记为3012元;10月10日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又将“对方科目”栏中的“其他应收款”误记为“其他应付款”。
如下表:库存现金日记账2008年凭证号数对方科目摘要收入(借方)金额付出(贷方)金额结余金额月日9 30 期末余额5000.0010 4 现付1 管理费用购买办公用品3012.00 1988.0010 现收1 其他应付款退回差旅费2000.00 3988.00请问应如何更正?案例2:江南公司出纳李丽2008年10月9日以现金支付车间办公用品款500元。
填制如下付款凭证:付款凭证贷方科目:库存现金2008年10月9日现付字第5号会计主管:记账:复核:出纳:李丽制单:李丽并已登记入账:库存现金2008年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月日10 9 现付5 支付车间办公用品款500.00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更正。
案例3:江南公司出纳李丽2008年10月12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丽华公司的购货款9000元。
填制如下付款凭证:付款凭证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08年10月12日银付字第8号会计主管:记账:复核:出纳:李丽制单:李丽并已登记入账:银行存款2008年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月日10 12 银付8 支付前欠货款90000.00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更正。
案例4:江南公司出纳李丽2008年10月15日签发现金支票到银行提取现金3000元。
填制如下付款凭证:付款凭证贷方科目:银行存款2008年10月15日银付字第12号会计主管:记账:复核:出纳:李丽制单:李丽并已登记入账:银行存款2008年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月日10 15 银付12 提取现金300.00 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更正。
【税会实务】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
会计差错按《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事项:
①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陈述和原因以及更正方法。
②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例:汇丰实业公司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发现的会计差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事项。
其格式内容如下:我公司本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上年度以下问题:
①多摊销大修理费用××万元;
②少计提折旧××万元;
③多分配成本节约差异××万元;
④将应计入在建工程的相关人员工资及应计福利费××万元,误列入管理费用。
本公司在编制本年度比较会计报表时,已对上述差错进行了更正。
更正后,调增上年度净利润和留成收益××万元,调增待摊费用××万元,调增折旧××万元,调减存货××万元,调增在建工程××万元。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3-11]公司在20×3年发现,20×2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120 000元,但在申报所得税时扣除了该项折旧。
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递延法,所得税率为33%,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1)差错分析
20×2年少计折旧费用120 000
少计累计折旧120 000
多计所得税费用(120 000×33%) 39 600
多计净利润 80 400
多计递延税款贷项(120 000×33%) 39 600
多提法定盈余公积 8 040
多提法定公益金 4 020
(2)账务处理
①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0 000
贷:累计折旧120 000
②调整递延税款:
借:递延税款39 6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9 6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 4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 400
④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借:盈余公积12 060(80 400×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 060
(3)报表调整
公司20×3年度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本年累计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应按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编制:见表13-5、13-6。
资产负债表
表13-5
编制单位:华联公司20×3年12月31日单位:元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表13-6
年度单位:元
编制单位:华联公司
本年度发现20×2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120 000元,在编制20×2年与20×3年可比的会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
由于此项错误的影响,1999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80 400元,少计累计折旧120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