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威胁
地球上11种威胁生命的污染物

地球上11种威胁生命的污染物
l、一氧化碳
大量积累会破坏平流层的平衡;同时会破坏人体血液循环,使人中毒。
2.二氧化碳
大气中含量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显著升高,从而融化两极冰雪,淹没近海陆地和岛屿,危害人类。
3.二氧化硫
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标。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不稳定,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对环境和人体有害。
4.一氧化氮
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大气中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对呼吸器管有害。
5.铅
影响酶和细胞的代谢,破坏肾功能和血液成分。
6.汞
食物受到食物链逐渐集中的污染,尤其是来自海洋的食物。
过度积累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7.化学杀虫剂
过量或不当使用会毒害鸟类和鱼类,破坏生态平衡,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
8.油
流入海洋形成油膜,使海洋失去调节功能;同时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进而危及人类。
9.放射性物质
释放出的A、P、Y射线损伤人体组织,引起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是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
10.砷
含砷污水流入河流等水域,饮用后会发生砷中毒,导致腹痛、神经麻痹等。
I1。
铜
毒性很大,容易积累。
如果人们喝含铜的水,会引起骨痛,导致自然骨折和骨软化。
河流污染及自净知识介绍。
为什么人们会面临死亡?

为什么人们会面临死亡?在我们的生命中,死亡是一条不可避免的路。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会走向生命的终点。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面临死亡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一、生命的自然规律所有生命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比如树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枯死,动物也会因为老化而死亡。
这些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生命的终结并不是一种灾难,它是生命演替过程的一部分。
二、病症的威胁疾病是人类面临死亡的最大威胁之一。
病菌、病毒、细菌等可以入侵人体,导致身体崩溃。
现代医学技术虽然进步神速,但是依然有很多疾病没有根治的方法,如癌症、艾滋病等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
三、意外伤害意外伤害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原因之一。
比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等都有可能导致人类生命的夭折。
这些因素基本上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人类自身的因素较少。
四、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不能小视。
例如,吸烟、酗酒、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等会导致人类的身体机能受损,寿命缩短。
而且如今的现代化生活,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寿命。
五、精神压力的影响精神压力同样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命。
忙碌、焦虑、悲伤等都可能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身体崩溃。
快乐、愉悦的情绪则有利于身体健康,延长寿命。
综上所述,人类面临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可以尽量避免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使生命更加健康长久。
人类生命七大威胁英语作文

人类生命七大威胁英语作文1. Disease and illness。
One of the biggest threats to human life is disease and illness. From common colds to more serious conditions like cancer and heart disease, our health is constantly at risk.2. Natural disasters。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s, hurricanes, and tsunamis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human life. These events can cause widespread destruction and loss of life.3. War and conflict。
War and conflict have been a constant threat to human life throughout history. The impact of war can be devastating, leading to loss of life, displacement, and suffering.4. Poverty and hunger。
Poverty and hunger are major threats to human life,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ack of access to food, clean water, and healthcare can lead to malnutrition and disease.5.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文档资料

药物治疗
1 静脉注射安定是迅速控制癫癎的首选方法。 成人以每分钟2mg(年高者酌减)的速度匀速注射,直 至发作停止或总量达20-30mg; 儿童以每分钟1mg的速度匀速注射, 用量0.30.5mg/kg.最大剂量婴儿不超过2-5mg,儿童不超过510mg。 若病人复发,可在20min后在注射一次,成人24小时剂 量不超过120mg,儿童日剂量不超过0.25-1.0mg/kg。 若频繁静推安定达不到控制效果,应静滴氯硝安定,成 人首次剂量为3mg。 2 发作停止后,应注意使用长效抗癫癎药苯巴比妥维持 。
SE的概念:连续多次癫癎发作且
发作间期意识不清或一次癫癎发 作持续30分钟以上者。
SE的病因及促发因素
• 多为继发性,包括颅脑外伤、颅内感染、 脑血管病、颅内肿瘤、代谢性脑病、药 物中毒、变性与脱髓鞘疾病等。而颅内
肿瘤(尤其额叶肿瘤)是继发性SE的常 见原因。促发因素中最常见者为突然停
药、换药、减药或漏服AEDS。其次为发 热、感染、饮酒、劳累、熬夜、妊娠及 分娩等。
3 防治脑水肿。 20%甘露醇 125ml 静推 q 8h 合并甘油果糖 250ml 静注 q12h。 4 防治感染。 青霉素400万U入5%葡萄糖250ml,静注,Bid 合并头孢噻肟钠2.0入5%葡萄糖30ml,静推, q12h。 5 高热者宜物理降温。 6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From: Daniel H Lowenstein.Treatment options for status epilepticus.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 2019, 5: 334–339
威胁人类生命的急症 -癫癎持续状态
癫癎持续状态(Status eFra bibliotekilepticus, SE)是
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努力维护健康的心脏环境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每10例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因心血管疾病造成。
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已经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热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可能达到400万。
为提醒人们的重视,使人人拥有健康的心,享受快乐人生,世界心脏联盟(WHF)确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WHD)。
1999年9月24日,第一个WHD正式设立,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
从2011年开始在全球各地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被定为WHD,以此来宣传心脏病的致病因素,鼓励人们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选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WHD永恒主题为“健康的心,快乐人生”。
WHF于今年8月6日宣布,2014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是:“健康的心脏环境”。
WHF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生活和工作在利于心脏健康的环境中,并享有休闲和运动时间和场所。
WHF曾预计,至2025年前的全世界范围内,在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3个人就会有1人将罹患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远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堪称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
健康的心脏源于健康的生活、工作、娱乐环境。
现在,舆论对个人的指责已经够多了,当一个人心脏发生问题,就会被指责抽烟,吃得太多,缺乏锻炼。
但是,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常常是因为生活环境让人们更容易选择不健康的行为。
比如,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发现,含有过多的盐、糖、添加剂的加工食品远比天然健康食品的供应更多更丰富,缺乏时间和场所进行体育和休闲运动;而远离都市的人们往往无法享受最先进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且较少得到健康生活指导。
因此现在更迫切的是,人们需要认识到他们有权生活在利于心脏健康的环境中。
在2014年世界心脏日(9月29日)来临之际,作为长期奋斗在与心脏疾病抗争一线的心内科医生我们呼吁国家政府与百姓一起关注心脏健康,关注自己享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的权利。
生存中威胁生命的几种情况

应对,喝糖盐水,糖盐水1:1:200-500 适量。盐中最好含有少量钾元素
脱水虽然分3种高渗低渗和等渗。缺水多缺盐多和一样多但实际处理时 用 1:1:200的盐糖水,都没什么问题
收藏 分享 评分
7. 皮肤发白,变青。
8. 瞳孔放大。
9. 心跳和呼吸剧减。
10. 肌肉发硬。
11. 在32C度时身体进入"冬眠"状态(hibernation),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12. 在30C度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metabolic icebox),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
生存中威胁生命的几种情况
本帖最后由 幻世神风 于 2009-6-5 23:19 编辑
低温
人的正常体温是37C度。低体温症是受害者的核心温度下落到35C度以下.如果体温下跌在32C以下,情况会变得严重并最终致命。相反情况, 温度太高的是hyperthermia(过高热症)。
预防
1. 户外运动时不可以穿全棉内衣。有专门设计的面料帮助把汗单方向排到内衣的外层。通常穿化纤的内衣即可。全棉内衣平时是好的,长时间户外活动时是最糟糕的。
2. 寒冷的天气下一定要带帽子. 在空气里, 多数热通过头部丢失。
3. 知道自己的极限,避免透支。如果迷路,避免惊慌和其它消耗能量的活动。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人遭受生命威胁时惊恐害怕的句子

人遭受生命威胁时惊恐害怕的句子
第一类:
1. 我感到冷汗涔涔,心脏狂跳不已,仿佛就要停止跳动了。
2. 我的眼前一片模糊,耳边嗡嗡作响,头部发晕,全身无力。
3. 我感到寒冷的汗水不断涌出,脚下像是失去力量一样软绵绵的。
4. 突然感觉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挤压一样,呼吸困难,无法呼吸。
5. 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像是从身体中夺走了所有力气,让我坚持不住站立。
6. 身体瑟瑟发抖,手脚无力,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7. 我感到全身的肌肉痉挛,呼吸急促,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扼杀我。
8. 我只觉得心跳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像是要跳出胸腔。
9. 身体被一股强大的恐惧占据,无法动弹,脑海中只有恐惧的画面。
10. 我的头脑变得一片空白,浑身发抖,好像随时都会失去知觉。
第二类:
1. 突然间,我感到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一切都变得毫无头绪。
2. 我尖叫着喊救命,却发现周围并没有人回应,仿佛置身于死亡的荒野。
3. 快速的心跳声充斥着我的耳膜,让我感到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
4. 我的眼睛看不清,大脑变得混乱,只能感受到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5. 被极度恐惧的情况包围着,我感到无助和孤立无援。
6. 身处于陌生的环境,我感到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困住的动物,面对着无情的敌人。
7. 依然感受到心跳声的刺痛,我惶恐的想要逃离这个危险的环境。
8. 我深陷于一片黑暗之中,似乎无法逃脱,只能越陷越深。
9. 恐惧的情绪像毒瘤一样蔓延了全身,让我的命运变得一片黑暗和渺茫。
10. 眼看着自己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我感到一股强大的愤怒和绝望。
癌症的5大危害看了非常可怕

癌症的5大危害看了非常可怕癌症,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而可怕的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和了解已经越来越深入,这是因为癌症不仅对个人健康带来巨大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以及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下面将介绍癌症的5大危害,让我们深切认识到这一疾病的严重性。
一、生命威胁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其最大的危害就是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癌症而丧命,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癌症的发展过程中,恶性肿瘤会不断侵袭周围的组织器官,不受控制地生长与扩散,最终导致身体的功能衰竭。
因此,癌症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疾病之一。
二、造成身体损坏癌症不仅仅是直接威胁着生命,它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器官损害。
不同类型的癌症作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会导致相应器官出现功能障碍。
比如肺癌会引起呼吸系统的受损,乳腺癌则会对乳腺组织进行破坏。
此外,癌症还可能侵袭至骨骼、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重要部位,造成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心理折磨除了对身体的直接损害外,癌症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沉重的折磨。
一旦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很多人会陷入极度的恐惧和焦虑中。
他们会感到绝望,担心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
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失眠、抑郁等心理状况,甚至会影响他人的情绪和家庭和睦。
因此,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心理辅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四、经济负担癌症的治疗不仅对患者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对整个社会和家庭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癌症治疗的费用在许多国家是医疗费用中的重要部分。
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患癌症意味着不仅要承担高昂的医药费用,还要面对减少工作时间、停工休息以及可能的职业调整等问题,这进一步加重了经济压力。
五、社会影响癌症不仅对个体造成巨大影响,更为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首先,癌症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这导致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的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透露:全世界每年死亡5600万人,有2400万人是不该死亡的。
尤其是有11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有60万初生儿感染病毒而死亡的,有100万青少年自杀死亡,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现有:2015年中国人口136782万人①高血压患者1.5亿,年增400万人;占总人口10.966%,年增长率: 2.6666%;②冠心病患者1亿人,年增350万人;占总人口7.3%,年增长率:3.5 %;③脑中风患者3000万人,年增250万人;占总人口2.193%,年增长率:8.333%;④糖尿病患者5000万人,年增200万人;占总人口3.6554%,年增长率:4%;⑤肿瘤患者200万人,每年新发160万人,当年死亡130万人。
占总人口0.14%,年增长率:80%,死亡率:65%;⑥⑦非正常死亡人数:A、天灾:1)2)3)4)5)B、人祸:在近20年时间里,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死亡率上升了24.9%,尤其是威胁儿童少年的白血病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发病率增长25%,且多在5~10岁之间发病。
1994年以来。
世界上已发现有30种新病毒,此外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疾病袭击着青年人。
据报道: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达100万人,预10年内可能超过1000万人,对此,卫生部再次发出红色预警。
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战争动乱、疾病瘟疫、意外事故、轻生自杀、毒品泛滥等等,尤以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给人类生命带来的威胁更大。
资料参考: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达136782万人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10%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5-01-20 10:55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摘要]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 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
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 60周岁老龄人口2.1亿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万人。
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各种因素致使人口迅速增长,到1969年已达80671万人。
从1969年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中国政府宣称国家大、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是基本国情,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这一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的126,58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90万人,增长5.83%。
平均每年增加73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已属世界上人口增长最慢的国家之一。
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调整》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中国在这时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阶段,人口的红利期已经结束。
报告称,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直接推算,中国总和生育率为0.83.,考虑到出生漏报,当前的综合出生率应在1.0以下。
研究认为,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非常缓慢,如果低生育水平一直持续下去,2027年中国人口将转为负增长。
相关:中国人口或将负增长6月16日中新网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16日召开的中国IT人才教育与培训高峰论坛上表示,受年龄结构的影响,未来数年国内出生人数还有大幅度攀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至2015年。
翟振武的观点是否有道理呢?下面试进行具体分析:首先,翟振武说:从2006年开始我们出生人口开始攀升,这种攀升的过程一直到2015年才会结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近几年出生人口数量如下:2005年1617万人,2006年1584万人,2007年1594万人,2008年1608万人,2009年1615万人,2011年1604万人。
(注:《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没有公布该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有关人口数据只有这一句:初步预计,年末全国总人口134100万人。
”)可见,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均在1600万上下波动,变化不大。
其次,翟振武说:按照预测,未来国内人口将在达到14.78亿左右的水平后,逐步下降。
”翟振武还说: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0年达到高峰”。
综合这两句话可以看出,翟振武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20年达到14.78亿的峰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末中国人口为134735万人,如果2020年达到14.78亿(即147800万)的峰值,这意味着从2011年末至2020年末这9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净增长13065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1451万人。
这可能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近几年中国人口每年净增长数量:2005年768万人,2006年692万人,2007年681万人,2008年673万人,2009年672万人,2011年644万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的基本趋势是逐渐减少的,2006年至2011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均不到700万人。
并且,近几年中国死亡人口逐年增加,2005年死亡人口为849万人,2011年死亡人口增加到960万人。
在出生人口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总量怎么可能在2020年达到14.78亿呢?当然,中国出生人口在未来几年也可能略有增加,原因是按照现行计生政策,双独夫妇可生二胎,很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现在已到了生育期,其中有一部分双独夫妇愿意生二胎。
然而,大多数双独夫妇的生育意愿并不高。
下面举两个例子:其一,去年11月15日,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9成户籍新婚夫妇符合双独可生二胎”政策。
然而,现在上海平均每对夫妇所生孩子数还不到一个。
其二,今年6月11日水母网报道:根据烟台市计生部门的统计数字,截至2010年底,烟台独生子女领证率达到70%左右,其中有20万个符合政策生育的家庭自愿放弃二胎指标,终身只要一个孩子。
抚养成本升高和生二胎的年龄限制,成为放弃二胎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果中国人口总量正如翟振武所说到2020年达到高峰,这个峰值是多少呢?由于近年来中国死亡人口逐年攀升,因此,未来几年即使出生人口有所增加,净增人口也不会有较大增长。
按照最乐观的预测,从2011年末至2020年末这9年时间里,平均每年净增700万人,那么人口峰值可计算如下:已知2011年末中国人口为134735万,2011年末至2020年末这9年净增人口共有6300万人,则2020年达到人口峰值141035万(约14.1亿),比翟振武给出的数据14.78亿少了约6800万。
上面一段讲的是最乐观的预测。
人口预测有高、中、低三种方案,最乐观的预测相当于高方案。
如果是中方案,应该是这样的:假设2011年年末至2020年年末这9年中,第一年净增人口为700万,然后每年净增人口按等差数列逐年减少,到最后一年净增人口为0,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a1+an)n/2=(700万+0)×9/2=3150万,也就是2011年年末至2020年年末这9年净增人口共有3150万,2020年达到人口峰值137885万(即13.7885亿),比翟振武给出的数据14.78亿少了约1亿。
中国人口峰值预测:本报讯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昨日发布《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
2033年达到峰值15亿左右。
人口发展将分三步走300多位专家、历时2年多调研形成了该报告。
根据该报告,中国人口发展将分3步走。
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城镇化率提高到47%。
有效缓解城乡间、区域间差距扩大的势头。
人居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未来30年内地人口增2亿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
群众普遍享有较好的医疗保健,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左右。
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贫困人口继续下降。
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
城镇化率达53%以上。
城乡间、区域间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止。
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33年前后,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之后人口总量缓慢下降。
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将比较合理,城镇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共同进步。
环境生态良好的现代化人居环境将得以创建,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根据这一报告,内地人口未来30年将净增2亿左右。
人口素质低成影响国力主因报告认为,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影响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因素。
此外,重学历教育轻劳动技能培训问题突出,部分人群失去信仰、理想支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