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物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昆虫生理学第五章循环系统ppt课件

从后向前
心脏
大动脉
血腔(头部)
围脏窦、腹血窦: 附肢
从前向后
背血窦
心门
四、昆虫血液循环的功能
1、控制血压:100~60 mm hg 2、调节体温: 3、运输:
第四节 血液的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又称血淋巴 hemolymph,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1、血细胞
来源:胚胎期: 中胚层 特点:不输送氧;
包围着各器官。 2、血浆
具有活跃的分裂和繁殖能力,并能够转化为浆细胞等 其他血细胞。主要功能是分裂补充血细胞。 浆血细胞:
一类形态多样的吞噬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异 物, 也参与成瘤和包被作用,是重要的防卫血细胞。 粒细胞:
是一类小型的颗粒细胞,由中性黏多糖和黏蛋白 组成。主要是起到储存盒代谢功能,并参与防卫。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昆虫开放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低,血量大,并随 着取食和生理状态的不同,其血液的组成变化很大。其主 要功能是运输养料、激素和代谢废物,维持正常生理所需 的血压、渗透压和离子平衡,参与中间代谢,清除解离的 组织碎片,修补伤口,对侵染物产生免疫反应,以及飞行 时调节体温等。昆虫的循环系统没有运输氧的功能,氧气 由气管系统直接输入各种组织器官内,所以昆虫大量失血 后,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但可能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
珠细胞: 主要由中性黏多糖和黏蛋白组成。它由粒细胞发
育而来,有储存盒分泌的作用,没有吞噬功能。 类绛色细胞:
昆虫生态学课件(7 种间关系)

N
)2
AY BX
N
N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Holling Ⅱ功能反应曲线的启示
y aTt x 1 aTh x
➢知识大爆炸,有用信息被高度稀释;
➢T(四年本科制)对于我们是公平的,择有用的学; ➢到信息最密集的地方:图书馆和数据库;
➢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公式,提高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 ➢用灵敏的嗅觉捕获世界最新进展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4、捕食者之间的干扰作用
哈塞尔干扰公式:在一定空间内,捕食者自身的数量对其捕 食的猎物数量有干扰作用。
E=Q×P –m E为捕食率=Na/(N×P) Q为搜索常数, m为干扰常数, P为一定空间内捕食者的数量, Na为1头捕食者平均捕食猎物的数量。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例:龟纹瓢虫成虫数量(P)与捕食麦蚜量(Na)、捕食率的
竞争抑制效应,大于甲个体对自身种群所产生的效 应。反之亦然。
第六页,共38页。
两物种竞争可能产生的四种结局
第七页,共38页。
竞争结局分析
⑴ 当K1> K2/β,K1/α>K2时,物种甲取胜,物种乙被排挤 掉。
⑵ 当K2> K1/α,K2/β>K1时,物种乙取胜,物种甲被排挤 掉。
⑶ 当K1< K2/β,K2<K1/α时,两个物种稳定共存。 ⑷ 当K1 >K2/β,K2>K1/α时,两个物种不稳定共存,物种
若物种的种间竞争强度小,而种内竞争强度大,则该物种在竞争中将 失败。
若两个物种的种内竞争均比种间竞争强烈,两物种稳定共存;如果种间竞争 都比种内竞争强烈,那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共存。
第十页,共38页。
例:K1> K2/β,K1/α>K2, 若取其倒数,则为 1/K1<β/ K2,α/K1<1/K2, 表示物种甲的种内竞争强度小,种间竞争强度大,而物 种乙的种内竞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 竞争结局为物种甲取胜、物种乙被排挤掉。
)2
AY BX
N
N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Holling Ⅱ功能反应曲线的启示
y aTt x 1 aTh x
➢知识大爆炸,有用信息被高度稀释;
➢T(四年本科制)对于我们是公平的,择有用的学; ➢到信息最密集的地方:图书馆和数据库;
➢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公式,提高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 ➢用灵敏的嗅觉捕获世界最新进展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4、捕食者之间的干扰作用
哈塞尔干扰公式:在一定空间内,捕食者自身的数量对其捕 食的猎物数量有干扰作用。
E=Q×P –m E为捕食率=Na/(N×P) Q为搜索常数, m为干扰常数, P为一定空间内捕食者的数量, Na为1头捕食者平均捕食猎物的数量。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例:龟纹瓢虫成虫数量(P)与捕食麦蚜量(Na)、捕食率的
竞争抑制效应,大于甲个体对自身种群所产生的效 应。反之亦然。
第六页,共38页。
两物种竞争可能产生的四种结局
第七页,共38页。
竞争结局分析
⑴ 当K1> K2/β,K1/α>K2时,物种甲取胜,物种乙被排挤 掉。
⑵ 当K2> K1/α,K2/β>K1时,物种乙取胜,物种甲被排挤 掉。
⑶ 当K1< K2/β,K2<K1/α时,两个物种稳定共存。 ⑷ 当K1 >K2/β,K2>K1/α时,两个物种不稳定共存,物种
若物种的种间竞争强度小,而种内竞争强度大,则该物种在竞争中将 失败。
若两个物种的种内竞争均比种间竞争强烈,两物种稳定共存;如果种间竞争 都比种内竞争强烈,那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共存。
第十页,共38页。
例:K1> K2/β,K1/α>K2, 若取其倒数,则为 1/K1<β/ K2,α/K1<1/K2, 表示物种甲的种内竞争强度小,种间竞争强度大,而物 种乙的种内竞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 竞争结局为物种甲取胜、物种乙被排挤掉。
昆虫基础之昆虫生态学ppt课件

世代分明的昆虫,上一代的虫量是下一代的基 数,世代重叠的昆虫,前一阶段的虫量是后一 代的基数。
(2) 种群的繁殖率
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数量增长的最高理论数。
公式
(R为繁殖率,e为每雌虫生殖率,f为雌虫数, m为雄虫数,n为世代数)
(3)种群的死亡率
指经过一定时间后死亡个体占总虫数的百分 比,用q表示。
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 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 方面常用
黑光灯、频振灯
(波长365 nm)。
还有一种蚜虫、粉虱、
美洲斑潜蝇等对600-
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
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光强度对昆虫活动和
行为的影响,表现于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利用该法则计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难免 有误差。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代谢作用 不可缺少的介质。
体水主要来源于食物,其次为直接饮水、体壁 吸水和体内代谢水。体水又通过排泄、呼吸、 体壁蒸发而散失。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 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 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 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 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下, 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 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
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羽化,一般都要求较 高的湿度。
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 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 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 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 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
(2) 种群的繁殖率
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数量增长的最高理论数。
公式
(R为繁殖率,e为每雌虫生殖率,f为雌虫数, m为雄虫数,n为世代数)
(3)种群的死亡率
指经过一定时间后死亡个体占总虫数的百分 比,用q表示。
昆虫的视觉能感受700-250 nm的光,但多偏于短波光,许多昆 虫对400-330nm的紫外光有强趋性,因此,在测报和灯光诱杀 方面常用
黑光灯、频振灯
(波长365 nm)。
还有一种蚜虫、粉虱、
美洲斑潜蝇等对600-
550nm黄色光有反应,利
用黄板来进行诱杀。
光强度对昆虫活动和
行为的影响,表现于
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利用该法则计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难免 有误差。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代谢作用 不可缺少的介质。
体水主要来源于食物,其次为直接饮水、体壁 吸水和体内代谢水。体水又通过排泄、呼吸、 体壁蒸发而散失。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依种类、发育阶段和生活方 式不同而有差异。最适范围,一般在相对湿度 70%-90%左右,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昆 虫的发育,甚至造成死亡。如松干蚧的卵,在 相对湿度89%时孵化率为99.3%;36%以下, 绝大多数卵不能孵化;而相对湿度100%时卵 虽然孵化,但若虫不能钻出卵囊而死亡。
昆虫卵的孵化、脱皮、化蛹、羽化,一般都要求较 高的湿度。
但一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蚧虫、蚜虫、叶蝉及叶螨 等对大气湿度变化并不敏感,即使大气非常干燥, 也不会影响它们对水分的要求,如天气干旱时寄主 汁液浓度增大,提高了营养成分,有利害虫繁殖, 所以这类害虫往往在干旱时危害严重。
《昆虫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虫已经 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
--精品--
2. 胸 部
前胸:着生前足1对 胸部 中胸:中足1对,前翅1对
后胸:后足1对,后翅1对
--精品--
(1)翅的基本结构
三条边 三个角
三个区
--精品--
双动型:飞行 时前后翅具同等作用,如蜻蜓 目、等翅目
科(family)
蚕蛾科 Bombycidae
属(genus)
蚕蛾属 Bombyx
种(speies)
--精品--
桑蚕种 Bombyx mori Linnaeus
3. 物种的概念
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方面相同 ,并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 代的一群个体,称为物种。 物种的特征: (1)进化的单位 (2)占有一定的分布区 (3)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 (4)物种间生殖隔离
昆虫的孵化
幼虫
蜕皮:昆虫幼虫期是生长发育、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但坚 硬的几丁质外壳限制了虫体的长大,因此必须脱去旧皮才 能继续生长。这个过程称之为蜕皮,蜕皮次数因种而异, 多为4~5次。 龄期:前后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各龄期的长短因 种类及环境条件而异。
--精品--
幼虫: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发育阶段)的幼体时期。
--精品--
4. 昆虫的学名
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规定科学中动物命名只能使用 一种语言——拉丁语。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 命名的拉丁语名称就是学名(scientific names)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 的二名法命名。
--精品--
双名法:由属名及种名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第一个字母小写, 种名之后为命名人的姓,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家蚕
--精品--
2. 胸 部
前胸:着生前足1对 胸部 中胸:中足1对,前翅1对
后胸:后足1对,后翅1对
--精品--
(1)翅的基本结构
三条边 三个角
三个区
--精品--
双动型:飞行 时前后翅具同等作用,如蜻蜓 目、等翅目
科(family)
蚕蛾科 Bombycidae
属(genus)
蚕蛾属 Bombyx
种(speies)
--精品--
桑蚕种 Bombyx mori Linnaeus
3. 物种的概念
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方面相同 ,并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 代的一群个体,称为物种。 物种的特征: (1)进化的单位 (2)占有一定的分布区 (3)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 (4)物种间生殖隔离
昆虫的孵化
幼虫
蜕皮:昆虫幼虫期是生长发育、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但坚 硬的几丁质外壳限制了虫体的长大,因此必须脱去旧皮才 能继续生长。这个过程称之为蜕皮,蜕皮次数因种而异, 多为4~5次。 龄期:前后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各龄期的长短因 种类及环境条件而异。
--精品--
幼虫: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发育阶段)的幼体时期。
--精品--
4. 昆虫的学名
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规定科学中动物命名只能使用 一种语言——拉丁语。按照动物命名法规给动物 命名的拉丁语名称就是学名(scientific names)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 的二名法命名。
--精品--
双名法:由属名及种名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第一个字母小写, 种名之后为命名人的姓,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家蚕
第二章 昆虫的生物学

卵壳、卵黄膜的厚度影响药剂的穿透力; 卵的发育期影响药效,一般越冬卵抗药力
强,胚胎发育期抗药力弱。 利用杀卵剂应注意适期适量 。
21:30
21
二、胚胎发育
卵生昆虫的胚胎发育大致可分为卵
裂、胚盘形成、胚带形成、胚膜形成、 胚层形成、胚体分节、附肢形成、胚 动、体壁形成及背合等若干阶段,但 是在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发育 现象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第二章 昆虫的生物学
21:30
1
21:30
2
一、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 发育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1:30
3
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也称单性生殖。不经过交配也能生 产正常的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 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 能发育为新个体。
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有与背景形成鲜 明对照的体色,称为警戒色(warning coloration)
距离。 ❖ 虫龄:在一定龄期内的昆虫。
21:30
33
1. 幼虫的类型
① .原足型
是尚未发育完全的胚胎。体 柔弱,腹部不 分节,胸足等附肢仅是几个突起,内部器 官尚未发育完全,不能独立生活,浸浴在 寄主体液或卵黄中,吸取寄主营养进行发 育。如卵寄生蜂的早期幼虫。
21:30
34
1. 幼虫的类型
② .多足型
21:30
22
21:30
23
胚后发育:
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 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 育(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包括幼虫至蛹(或若虫)及成虫性成熟 之前的产卵前期等发育阶段。
强,胚胎发育期抗药力弱。 利用杀卵剂应注意适期适量 。
21:30
21
二、胚胎发育
卵生昆虫的胚胎发育大致可分为卵
裂、胚盘形成、胚带形成、胚膜形成、 胚层形成、胚体分节、附肢形成、胚 动、体壁形成及背合等若干阶段,但 是在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发育 现象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第二章 昆虫的生物学
21:30
1
21:30
2
一、两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 发育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1:30
3
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也称单性生殖。不经过交配也能生 产正常的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 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 能发育为新个体。
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有与背景形成鲜 明对照的体色,称为警戒色(warning coloration)
距离。 ❖ 虫龄:在一定龄期内的昆虫。
21:30
33
1. 幼虫的类型
① .原足型
是尚未发育完全的胚胎。体 柔弱,腹部不 分节,胸足等附肢仅是几个突起,内部器 官尚未发育完全,不能独立生活,浸浴在 寄主体液或卵黄中,吸取寄主营养进行发 育。如卵寄生蜂的早期幼虫。
21:30
34
1. 幼虫的类型
② .多足型
21:30
22
21:30
23
胚后发育:
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 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 育(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包括幼虫至蛹(或若虫)及成虫性成熟 之前的产卵前期等发育阶段。
四篇昆虫生物学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多胚生殖是对活体寄生一个适应,寄生性昆虫并 非总能找到适当寄主,而多胚生殖使得寄生性昆 虫一旦找到抱负寄主便可产生较多后代。
第26页
内容提纲
掌握昆虫几种主要生殖办法和相关名词,包括: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生、胎生、单胚生殖、 多胚生殖、异态交替或世代交替和幼体生殖。
理解昆虫生殖办法与其对环境适应关系。
➢ 兼性孤雌生殖 又叫偶发性孤雌生殖,即大多数情况下行两性生殖, 但偶然会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现象,见于膜翅 目、鳞翅目、缨翅目、同翅目等类群。
➢ 专性孤雌生殖 即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雄虫,所有卵都不 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至少在一些世代如此。
第19页
3.2 昆虫几种特殊生殖方式
✓ 经常性孤雌生殖:生殖方式几乎完全通过孤雌生殖进行。 ✓ 周期性孤雌生殖 周期性孤雌生殖是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随季节变迁交
第21页
3.2 昆虫几种特殊生殖方式
(3)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是指一粒卵产生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这种现 象仅见于膜翅目的姬蜂科、小 蜂科、跳小蜂科、细蜂科、缘 腹细蜂科和螯蜂科以及捻翅目 等很少数寄生性种类中。
第22页3.2 昆虫几种特殊生方式(4)胎生胎生是指雌虫产出后代个体虫态是幼体,也 就是说昆虫受精卵在母体内即行孵化成为幼体, 尔后脱离母体继续生长发育。依据幼虫离开母体 前营养方式,胎生又分4类,即卵胎生、腺养胎 生、伪胎盘胎生和血腔胎生等。
第2页
第九章 昆虫生殖办法
第3页
主要内容
➢ 昆虫性别 ➢ 性二型、性多型 ➢ 昆虫生殖办法 ➢ 昆虫生殖方式进化及生物学意义
第4页
1. 昆虫性别
在正常情况下,昆虫个体性别有3种情况:雌性、 雄性及雌雄同体。 ➢雌 性
第26页
内容提纲
掌握昆虫几种主要生殖办法和相关名词,包括: 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生、胎生、单胚生殖、 多胚生殖、异态交替或世代交替和幼体生殖。
理解昆虫生殖办法与其对环境适应关系。
➢ 兼性孤雌生殖 又叫偶发性孤雌生殖,即大多数情况下行两性生殖, 但偶然会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现象,见于膜翅 目、鳞翅目、缨翅目、同翅目等类群。
➢ 专性孤雌生殖 即没有雄虫或只有少数无生殖能力雄虫,所有卵都不 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至少在一些世代如此。
第19页
3.2 昆虫几种特殊生殖方式
✓ 经常性孤雌生殖:生殖方式几乎完全通过孤雌生殖进行。 ✓ 周期性孤雌生殖 周期性孤雌生殖是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随季节变迁交
第21页
3.2 昆虫几种特殊生殖方式
(3)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是指一粒卵产生 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这种现 象仅见于膜翅目的姬蜂科、小 蜂科、跳小蜂科、细蜂科、缘 腹细蜂科和螯蜂科以及捻翅目 等很少数寄生性种类中。
第22页3.2 昆虫几种特殊生方式(4)胎生胎生是指雌虫产出后代个体虫态是幼体,也 就是说昆虫受精卵在母体内即行孵化成为幼体, 尔后脱离母体继续生长发育。依据幼虫离开母体 前营养方式,胎生又分4类,即卵胎生、腺养胎 生、伪胎盘胎生和血腔胎生等。
第2页
第九章 昆虫生殖办法
第3页
主要内容
➢ 昆虫性别 ➢ 性二型、性多型 ➢ 昆虫生殖办法 ➢ 昆虫生殖方式进化及生物学意义
第4页
1. 昆虫性别
在正常情况下,昆虫个体性别有3种情况:雌性、 雄性及雌雄同体。 ➢雌 性
第三章 昆虫生物学

四、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五、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蝗
1.两性生殖
虫
交
配
两性生殖是昆虫繁殖后代 最普遍的方式。绝大多数昆 虫为雌雄异体,两性生殖需 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 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 的卵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 卵产出体外。
豆娘交配
2.孤雌生殖
蚂
蚁
雌虫未经与雄虫交配,产出未受
五、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昆虫在生命活动中,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能 主动调节和适应,产生相应的行为。它是昆虫 神经系统接受外界某些刺激信息后发生的一系 列反射活动。 1.周期性节律活动 2.假死性 3.趋性 4.群集性
1.周期性节律活动
昆虫对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常表现出各种周期性的节律 活动,如昼夜活动规律和季节活动规律。蟑螂和蚊子 在白天和夜间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静蛰状态,但在黄 昏时则表现出高度活性;蝴蝶总是白天活动,而蛾类 总是夜间活动,有日出性和夜出性之分。昆虫在1年 中什么时候越冬,什么时候苏醒,也表现出规律性的 节律。人们常将这类节律活动现象喻为“生物钟”或 “昆虫钟”。
4.2 性成熟
性成熟是指成虫体内的性细胞发育成熟并已具备生殖能力。 有些昆虫羽化后生殖腺已发育成熟,不久就交配产卵,这类 昆虫寿命较短,产卵后不久就死亡。如茶尺蠖。有些昆虫在 羽化为成虫时,性还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1个时期才能进 行生殖,这种对性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需 要补充营养的植食性昆虫,成虫寿命较长,往往也是为害虫 态。如蝗虫、天牛.昆虫性成熟后即能交配。其交配次数因 种类而异,有的一生只交配1次,有的交配多次 。一般雄 虫交配次数比雌虫多。
昆虫的生长和蜕皮总是交替进行的。幼虫每蜕 1次皮,增加1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 期,每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叫龄虫,如2龄期, 2龄虫。蜕皮次数因种类不同而异。蝶蛾幼虫 一般为4~5次,金龟子幼虫为2次。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蝗
1.两性生殖
虫
交
配
两性生殖是昆虫繁殖后代 最普遍的方式。绝大多数昆 虫为雌雄异体,两性生殖需 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 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 的卵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 卵产出体外。
豆娘交配
2.孤雌生殖
蚂
蚁
雌虫未经与雄虫交配,产出未受
五、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昆虫在生命活动中,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能 主动调节和适应,产生相应的行为。它是昆虫 神经系统接受外界某些刺激信息后发生的一系 列反射活动。 1.周期性节律活动 2.假死性 3.趋性 4.群集性
1.周期性节律活动
昆虫对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常表现出各种周期性的节律 活动,如昼夜活动规律和季节活动规律。蟑螂和蚊子 在白天和夜间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静蛰状态,但在黄 昏时则表现出高度活性;蝴蝶总是白天活动,而蛾类 总是夜间活动,有日出性和夜出性之分。昆虫在1年 中什么时候越冬,什么时候苏醒,也表现出规律性的 节律。人们常将这类节律活动现象喻为“生物钟”或 “昆虫钟”。
4.2 性成熟
性成熟是指成虫体内的性细胞发育成熟并已具备生殖能力。 有些昆虫羽化后生殖腺已发育成熟,不久就交配产卵,这类 昆虫寿命较短,产卵后不久就死亡。如茶尺蠖。有些昆虫在 羽化为成虫时,性还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1个时期才能进 行生殖,这种对性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需 要补充营养的植食性昆虫,成虫寿命较长,往往也是为害虫 态。如蝗虫、天牛.昆虫性成熟后即能交配。其交配次数因 种类而异,有的一生只交配1次,有的交配多次 。一般雄 虫交配次数比雌虫多。
昆虫的生长和蜕皮总是交替进行的。幼虫每蜕 1次皮,增加1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 期,每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叫龄虫,如2龄期, 2龄虫。蜕皮次数因种类不同而异。蝶蛾幼虫 一般为4~5次,金龟子幼虫为2次。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

昆虫的个体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一、昆虫的胚胎发育
1、卵的基本构造 2、卵的形态
二、胚后发育:
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
(一)脱皮与生长 (二) 孵化、化蛹与羽化 (三)昆虫的变态。
(一) 脱皮与生长 昆虫自卵中孵化 出后,随着虫体的生 长,经过一定时间, 要重新形成新表皮, 而将旧表皮脱去。这 种现象称为脱皮,脱 下的那层旧表皮称为 蜕。
被蛹(凤蝶蛹)
(四)成虫期生物学
1、性二型与性多型现象
性二型现象:同种的雌雄个体 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和第2性 征的不同外,还有其它明显 差异。 第2性征:除生殖器官外同 种昆虫雌雄个体还有一些不 明显但又稳定的差异。
图1 图2
蚜虫 锹甲
图3
竹节虫
蜂后
雄蜂
工蜂
性多型现象:同种
昆虫在同一性别 的个体形态特征 上也存在差异。
在正常情况下,昆虫幼期生长到一定程度就 要脱一次皮,所以它的大小或生长的进程(即所 谓虫龄)可以用蜕皮次数来作指标。刚从卵孵化 出来到第一次脱皮以前的幼虫称为第一龄幼虫, 经第次脱皮后的幼虫称为第二龄幼虫。余类推。 这就是虫龄的概念。在相邻的两次脱皮之间所经 历的时间,称为龄期。
虫龄: 蜕皮次数+1 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 例如,某虫第一次脱皮到第二次脱皮经过3 天,就叫该虫的第二龄幼虫的龄期为3天。
2、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3全变态幼虫类型
(1)多足型幼虫(potypod larvae): 除具胸足外,腹部尚有多对附肢;如大 部分内翅部昆虫的幼虫。根据腹部的构造, 可把多足型幼虫分为两类。 蛃型幼虫(campodeiform larvae):形 似石蛃,体略扁,胸足及腹足细长,如广、 脉与毛翅目。 蠋型幼虫(eruciform larvae):体圆筒形, 胸足与腹足短,如蛾蝶、叶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拟态与保护色
警戒色
蛾 蜡 蝉
食蚜蝇
小结
• 昆虫的年生活史包括哪些内容? • 了解这些对治理害虫有什么意义?
• 昆虫的的休眠与滞育有何异同?
• 了解昆虫的哪些习性对治理害虫 有帮助?
例如:从一个成虫高峰期到另一个 成虫高峰期,经历的时间就是一代 的长度。
昆虫一代的长短与昆虫的繁殖速 度密切相关。
• 有些昆虫多年完成一代,(如:蝼蛄) • 有些昆虫一年完成一代。
(如:小麦吸浆虫) • 有些昆虫一年发生多代。(如:蚜虫)
越冬代: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代。当年产卵, 以某种虫态越冬,至来年才继续繁 殖。
入滞育的光周期。以日照时数表示。
临界光照虫态: 滞育虫态的前一个虫态或虫龄。
此虫态对光周期最敏感。
滞育虫态不等于临界光照虫态
长日照滞育型: (越夏) 在长于临界光周期的条件下进入滞育。
临界光周期
短
长
光照时数
滞育
短日照滞育型:(越冬) 在短于临界光周期的条件下进入滞育。
临界光周期
长
短
滞育
光照时数
专性滞育
· 越夏地点、越夏场所、越冬虫态。
· 与植物及其它生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问题:怎样研究昆虫的年生活史?
昆虫年生活史的研究方法:
• 定期定点的查虫。 • 调查、搜寻。 • 室内饲养观察。 • 详细记录,积累观察资料。
年生活史图示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次年2
细胞和体液中的水分等。)
问题:
昆虫能否成功的越冬、越 夏 取决于什么?
滞育:可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休眠。
特点:
· 由光周期引起。
· 一旦进入滞育,外界生存条件不会使 其解除滞育。必须经过固定的滞育期, 才能解除滞育。
· 滞育期、进入滞育的时间与虫态具遗传 稳定性。
临界光周期: 即引起昆虫种群中50%的个体进
减少分泌脑激素 分泌蜕皮激素
滞育
脑神经细胞 减少分泌脑激素
抑制咽侧体 分泌促性激素
成虫滞育
(保幼生殖激素)
思考题
1、比较休眠与滞育的异同。 2、休眠与滞育哪个对昆虫的生存
更有利。
三、昆虫的习性
一、趋性
· 对光的趋性 · 对颜色的趋性 · 对气味的趋性
诱集昆虫
二、食性
按食物种类分: 肉食性(捕食性)、植食性、腐食性 粪食性、尸食性、杂食性。寄生性
第六讲 昆虫的生物学(二)
· 昆虫的世代与年生活史 ·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昆虫的习性
一、昆虫的世代与年生活史
世代 generation
从卵发育开始,至性成熟产生后代, 这样一个完整的个体发育过程称一个世代, 或称一个生命周期(life cycle)。
问题:寿命和世代的长度是相等的吗?
个体从生到死的历时叫寿命。而 世代是指隔多久就会产生下一代。
昆虫的年生活史
以年为时间单位,昆虫表现 的周而复始的生活规律称年生活史。
自然环境有着年度间周而 复始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昆虫, 使其生活表现出年度间的规律。
每年在什么时候蝴蝶比较多? 冬天蝴蝶到哪里去了?
昆虫生活史包括哪些重要内容:
·一年发生几代 · 各代出现的时间
治理虫害的调查内容
· 越冬地点、越冬场所、越冬虫态。
按食谱范围分: 多食性、寡食性、单食性
棉铃虫 菜青虫 三化螟
三、集群性
1、临时集群 刚孵化时、婚飞时、越冬时、 迁移时等。
2、终生集群 有社会性分工的集群(白蚁、蜜蜂等) 无社会分工的集群(如:胡蜂)
蚁冢
四、迁移性
1、季节性迁飞(规律性强) 2、偶然性迁飞
北 美 普 斑 蝶
Danaus plexippus
成虫寿命
蜉蝣成虫只存活1天左右。 有些甲虫成虫可存活半年至一年。
昆虫寿命
北美十七年蝉的若虫在土虫生活约17年。 白蚁的蚁后寿命为20~25年,个别达80年。
一般昆虫的寿命从几个月至1-2年。 同种昆虫的寿命一般雌虫更长。
怎样了解昆虫一个世代有多长呢?
从一个虫态的高峰期到下次 出现同样虫态的高峰期所间隔的时 间,就是一个世代的长度。
小麦吸浆虫
• 一年只发生一代。 • 滞育虫态固定。 • 全部进入滞育。
兼性滞育
玉米螟
• 一年发生多代。
•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滞育发生在不同代。 • 或同一地区同一种群种,仅部分个体进入滞
育,其它个体继续发育。
滞育的激素控制:
脑神经细胞 分泌脑激素
食道下神经球 分泌滞育激素
卵滞育
脑神经细胞
抑制前胸腺
幼虫、蛹
卵 蛹
幼虫 成虫
越冬代
第一代
植物
第二代
播种 生长期 结果期 收获期
二、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昆虫的休眠: 指昆虫进入一种不食不动、
停止发育的状态。
不利的生活条件临近到来时进入休眠
不利的生活条件:气候、食物 不利的生活条件过去后立即苏醒
休眠前的准备:
·寻找安全的场所 ·伪装隐蔽自己 ·生理准备(积累脂肪、糖类,减少
昆虫越冬代与其它代有什么不同呢?
这一代将遭遇严寒。寒冷、缺少 食物是对每一个昆虫生命体的考验。这 一代不仅时间长,群体数量有可能大幅 度降低。
世代重叠:
一种昆虫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有两 代以上的昆虫存在,这种现象称世代重 叠。成虫期和产卵期越长,重叠现象越 重。
局部世代:同一代的昆虫发育步调出现 分化。即一部分停滞发育,一部分继续 发育。这种现象称局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