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高地引领合肥跨越

合集下载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以合肥经开区智能科技园为例

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以合肥经开区智能科技园为例

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以合肥经开区智能科技园为例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Under the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Taking Hefe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s an Example胡小勃(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合肥230000)HU Xiao-bo(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Bureau,Hefei 230000,China)【摘要】科技产业园作为一种开发区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能够促进研发与生产结合,在政策现行的条件下提供相对充足的弹性用地空间,同时通过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带动周边开发区的整体转型。

论文以合肥经开区智能科技园为例,将其置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新空间”整体背景下,探讨科技产业园规划提升的可能性。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space carrier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development zones,science and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can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R &D and production,provide relatively sufficient flexible land use space under the current policy conditions,and at the same time can promote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development zones by cultivating competitive industrial clusters.Taking the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Hefe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uts it in the overall background of "new space"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development zone,and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upgradingtheplanning ofthescienceand technologyindustrial park.【关键词】科技产业园;合肥经开区;转型升级;规划设计【Keywords 】scienceand technologyindustrial park;Hefei EconomicDevelopmentZone;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2)03-0014-04【DOI 】10.13616/ki.gcjsysj.2022.03.004【作者简介】胡小勃(1976~),男,安徽桐城人,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城市建设管理统筹协调、城市设计研究及建筑学研究。

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年)

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年)

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年)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支撑策略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需求预测第一节供电设施需求预测第二节供水设施需求预测第三节天然气设施需求预测第四节供热设施需求预测第五节通信设施需求预测第六节排水(雨水)防涝设施需求预测第七节污水(含再生水)处理设施需求预测第八节环卫设施需求预测第九节消防设施需求预测第十节加油加气设施需求预测第十一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需求预测第十二节设施需求预测汇总第四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第五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整合第六章近期建设项目库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深化落实“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统筹布局各类市政基础设施,搭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一平台,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特编制《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5.《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6.《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7.《2015-2020年合肥电网滚动规划》;8.《合肥市城市供水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9.《合肥市城市水资源配置规划(2010-2030)》;10.《合肥市城市天然气专项规划(2013-2020)》;11.《合肥市城市供热专项规划(2013—2020)》;12.《合肥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13.《合肥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20)》;14.《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修编(2013-2020)》;15.《合肥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2014-2020)》;16.《合肥市污泥专项规划(2013-2020)》;17.《合肥市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18.《合肥市城市消防专项规划(2007-2020)》;19.《合肥市加油加气站布点规划(2014-2020)》;20.《合肥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2013-2020)》;2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024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11:学习贯彻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4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11:学习贯彻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学习贯彻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支持(D)在长三角设立服务基地,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

2、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A)。

3、在(B)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长三角地区高成长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

4、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要严防脱实向虚,要把(C)的根基要强化住。

5、目前我国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约占国土面积的(B)左右。

6、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要加快(D)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外贸业务流程改造和各环节数据共享,促进贸易监管数字化转型、便利化发展。

7、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从(D)年开始实施。

8、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整个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占比基本都在(B)以上。

A、0.29、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要积极对接全球电子商务新模式新规则新标准,联合加强(A)贸易平台建设。

A、数字化B、信息化10、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第1梯队,占中国经济体量的(C)多。

A、0.611、推动(A)高端商务、会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建设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

A、虹桥地区B、昆山地区二、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加强政策协同,在(ABC)、投融资、财税分享、(DE)等政策领域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根据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协同方案,由各级政府依据协同方案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2、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要协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ABCDE)的世界1流博览会。

3、共同保护重要生态系统,要强化省际统筹,加强(ABD)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功能。

4、长三角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是(ABCDE)。

5、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要加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开展新一代(ABCDE)、智能交通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构建开放、协同、gaoxiao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

2021年安徽省百校联赢名校大联考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详解)

2021年安徽省百校联赢名校大联考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详解)

2021年安徽省百校联赢名校大联考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2021·安徽省·模拟题)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成长的新奇与困惑的矛盾心理。

下面符合这一心理特征的是()①希望摆脱家长的束缚,但遇事又渴望他们出现②不愿意向外吐露心声,却又希望得到他人理解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意见④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不断培养批判的精神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2.(2021·安徽省·模拟题)少年有梦,不应至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为此我们要()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③从小立志,终生不改④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2021·安徽省·模拟题)针对如图某同学认识自己所画的示意图,针对其中的“封闭区(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你给他的建议是()①保守自己的秘密②开放并展示自我③多把尺子量自己④接纳与欣赏自己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2021·安徽省·模拟题)“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与前者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

这不仅是社会交往的心理安全距离,也是社会秩序的表现。

从规则与秩序关系分析这一要求,理解正确的是()A. 维护秩序靠规则,有了规则就可以实现秩序B. 井然有序的生活,主要靠人们文明素养提升C. 规则明确秩序的内容,规则保障秩序的实现D.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敬畏规则5.(2021·安徽省·模拟题)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下列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2021·安徽省合肥市·模拟题)“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有利于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综合管廊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皖政办秘〔2015〕194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部署,以国家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按照“全面干、高标准干、早干快干”的要求,根据“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远近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我市综合管廊建设。

(一)试点先行。

在高新区拓展区、新站区少荃湖片区和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分别试点建设综合管廊20.29公里、24.45公里和13.58公里,建设总里程58.32公里,试点项目应于2017年建成,于2018年投入运营。

(二)总结经验。

在试点项目建设基础上认真总结,形成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管理等系列地方标准,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运营收费机制,为全面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全面推进。

依据《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2016-2030)》,结合城市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开展我市综合管廊建设。

二、重点工作(一)科学编制综合管廊规划。

根据综合管廊工程建设规划编制纲要和建设标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合理利用地下空间、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同步规划建设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统一规划建设综合管廊。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储金龙【摘要】As a big agriculture and population province, Anhui is one of the two experimental provinces of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e lies in on-site urbanization.the paper makes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role of counties in Anhu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its position and function on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country,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Anhui Subregion, the majo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Counties are the core and key link on the work of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inAnhui.(2)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ies in Anhui is one of the great tasks to carry out the great deci⁃sion of promoting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by the State Council.(3)Counties are the important supporting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agglomeration in Anhui. Finally, it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for counties development in Anhui from development modes and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choice and so on.%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建设的核心在于就地就近城镇化。

合肥市情

合肥市情

合肥市情一、地理位置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

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

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城流,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行政区划合肥市辖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以及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

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6%。

其中,城镇人口达486万人,乡村人口266万人,城镇化率达64.6%。

三、历史沿革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

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四、气候概况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创新高地引领合肥跨越
HF市第十次党代会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定位和“新跨越、进十强”目标,突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2012年实现了“三个突破”,即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突破千户、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千件、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百亿元;成就了“三项赶超”,即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由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全社会研
发投入占GDP比重由第11位上升到第9位,技术交易合同额由第10位上升至第9位;取得了 "三项新进展”,即在培育爆发性增长源、建设髙端
研发平台和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新进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总量跃居全
国首位,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运行,成功举办首届全国45个创新型试点市工作会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将实施“科技8521行动”,突出六个重点主攻方向,努力在新一轮世界工业革命的起跑线上抢抓先机、占据前沿,加快打造“创新高地”。

建设创新高地。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聚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创新企业、自主品牌,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对外开放等各方面创新,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研发转化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创业投资髙地、新兴产业高地和体制创新髙地,加快实现从“合肥制造”到“合肥创造”转变,在全国
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为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开展“科技8521行动”。

培育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量子通信及公共安全、语音技术及新兴文化、生物技术产业、新型平板显示、光伏及新能源等八大爆发性增长源,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聚力打造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争取新建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以五大高端创新平台载体为引领,建设中科智城, 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培育2000户技术领先的髙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打造合肥人才特区,引进和培育100名领军人才和1000名高端人才,大幅提升吸引高端创新人才集聚能力。

突出六个重点主攻方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科技重大项目决策机制,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估机制,继续深化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

进一步深化科技经费、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等制度改革。

培育爆发性增长源。

完善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培育发展模式,快速推动爆发性增长源形成规模。

加速“五个一”产业推进计划,打造一个髙端研发平台、扶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制订一个专项政策、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基地,培育先导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打造新型产业集群和基地,变“合肥制造”为“合肥创造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领航计划,培育10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实施创新育林计划,培育500户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创新小巨人企业;实施创新培苗计划,培育1000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髙新技术后备企业。

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髙水
平研发中心、建立实体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努力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建设高端研发平台。

优化创新平台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中科智城J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战略平台。

提升创新示范区“一中心三基地" 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打造国际化、市场化、开放型、共享型的创新服务平台。

完善科技资源服务网络,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采用市场化方式向企业开放共享各类科技资源,提供技术服务。

加速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尽快形成“孵化器+加速器+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培育体系。

加速科技金融结合。

注重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发展,建立完善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企业信用体系、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创业投资体系、创新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

健全科技保险补贴机制,鼓励各类保险机构拓展髙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险、产品责任险、专利保险等险种。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优化科技创新法制环境,加强科技法制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政策试点。

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推进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加强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创新领导小组目标任务考核和推进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

加强科学普及,鼓励发明创造,弘扬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