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运河旅游规划.

合集下载

永嘉桥下旅游规划方案

永嘉桥下旅游规划方案

永嘉桥下旅游规划方案
永嘉桥下旅游规划方案
简介
永嘉桥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杭州市著名的景
点之一。

永嘉桥下的运河畔一带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地方,本文将介绍永嘉桥下的旅游规划方案。

基本情况
永嘉桥全长81米,宽5米,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它横跨着运河,成为了河畔
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永嘉桥下是一片宽阔的河滩,沙滩柔软,海水清澈,是一个非常适合游泳和沙滩浴的地方。

观光路线
从永嘉桥下开始,可以往东沿着河畔一直走,走过曹娥江大桥、彭埠桥等一系
列小桥,最终来到钱江源头的三堡水库。

从桥下往西走,则可以经过满庭芳、枫树湾、望江亭等知名景点,最终到达太子湾自然保护区。

游览建议
1.注意安全。

在河滩上游泳或沙滩上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贪
玩和冒险。

尤其是在汛期,千万不能贸然进入水中。

2.准备物品。

到永嘉桥下旅游需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防晒霜、遮阳帽、
泳衣等物品。

可在河畔上找一家小吃店或商店购买。

3.选择时段。

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时段来到永嘉桥下,可以避开白天的炎
热,同时可以欣赏到远离城市的和谐宁静的美景。

结语
永嘉桥下是一个适合全家旅游的地方,这里的风景秀丽,居民友好热情,非常
值得一去。

在旅游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则,以确保旅游的愉悦和安全。

1 / 1。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文:----------------------------------------------------------------------------------------------------------------------------------------------------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遗产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大运河遗产,是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浙江段的河道和遗产点。

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应当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第三条大运河遗产保护应当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保护优先、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第四条省和相关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保护综合协调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所需必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大运河遗产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应当明确部门职责,协调解决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

综合协调的具体工作由文物行政部门承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做好辖区内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运河文化旅游规划方案最新

运河文化旅游规划方案最新

运河文化旅游规划方案最新引言运河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和交通枢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关注和游览。

为了充分挖掘和展示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运河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制定了一份最新的运河文化旅游规划方案。

1. 发展背景运河文化作为我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科技和社会意义。

运河地区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运河沿线的古老城镇、古建筑、运河博物馆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老旧设施、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运河地区的旅游发展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规划方案来推动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提升。

2.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综合利用已有的运河文化资源,推动运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保护的双赢。

具体目标包括:- 建设一批具有运河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形成运河文化旅游的品牌;- 提升运河地区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引导并培育一批专业化的运河文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增强旅游业的专业化程度;- 加强运河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3. 规划内容3.1 旅游景区建设在运河沿线选择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镇和村落,建设具有运河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

通过修缮古建筑、展览文物、打造运河游船、规划运河文化街区等方式,展示和传承运河文化,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

3.2 旅游线路规划根据运河沿线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规划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线路包括经典线路、主题线路和深度体验线路等,满足不同游客的偏好和需求。

通过线路的串联和打造,实现游客的循环游览,提高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旅游消费水平。

3.3 旅游设施提升对运河地区已有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新增一些高品质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

概括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

概括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

概括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如下:
大运河的浙江段位于徐家汇、浦江、崇明、安顺河缝纫而成,浙江段文化带主要以水,河,城,岛,乡村为核心,包括小管,大定,安陆,小定,潭州,张防,庆岳,扬州,璜环,浯溪,琅玡,晉陽,江字,錦城等多个村落,填补了这处流淌着古老文明的独特文化带。

近年来,遵照总体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基于全国水利法、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政策,浙江省文化厅组织对大运河浙江段考察,将其列为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保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正在细化保护规划、实施抢救性挖掘,完善抢救性保护措施,建立文物数据库,构建多类文化景观,创建新的民族文化语境,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宣传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古老的文化传统,深度开发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的丰富旅游资源,给民众带来更多关于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体验,让国家重视的文化遗产更多的流传下去,令人目不暇接。

由此可见,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的现状还是可以如期而至,只要有进一步完善整个保护网络,以文物抢救性挖掘为基础,以实体保护为主,以文化识别为重点,以文物保护与发展和教育普及为动力,构筑起新时代流芳百世的文化带宫殿。

结语: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建设正往发展着,随着政策的约束,健全的保护制度,丰富的文化资源,个性的文化活动,这里将会迎来新的繁荣昌盛,将传承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杭州运河新城2024年

杭州运河新城2024年

杭州运河新城2024年1. 引言杭州运河新城作为杭州市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是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的重要战略布局。

本文将探讨杭州运河新城在2024年的发展前景,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

2. 城市规划杭州运河新城的城市规划将注重打造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城市形态,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其中,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2.1 住房建设杭州运河新城将注重住房的品质和多样化。

未来的住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智能化以及社区化,同时注重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的舒适度。

2.2 商业和服务设施杭州运河新城将规划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居民提供购物、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此外,还将建设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2.3 公共空间和绿化杭州运河新城将注重公共空间和绿化的建设。

城市中心将建造广场、步行街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通过绿化带的设置和公园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3. 交通建设杭州运河新城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居民的交通便利度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3.1 公共交通建设在公共交通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公交线网,并引进有轨电车等新型交通方式,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3.2 道路和桥梁建设杭州运河新城将修建更多的道路和桥梁,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流畅度。

3.3 自行车和步行道建设为了鼓励绿色出行和健康生活方式,杭州运河新城将建设更多自行车和步行道,并与公共交通系统相衔接,方便居民出行。

4. 产业布局作为杭州市的战略性新兴区域,杭州运河新城将注重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4.1 科技创新杭州运河新城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吸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2 特色产业杭州运河新城还将发展特色产业,如数字经济、文化创意、高端装备制造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4.3 服务业发展杭州运河新城将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24•【字号】浙政办发〔2017〕45号•【施行日期】2017.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4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旅游局、省交通运输厅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5月24日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坚定践行“八八战略”,推进“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加快全省综合交通发展,打造高水平旅游万亿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促进理念融合(一)统一思想认识。

交通运输、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我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路子、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的重要实践,是交通运输领域、旅游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设综合交通强省、推进旅游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举措。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新理念,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

(二)强化规划引导。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有机衔接。

以“一项交通工程就是一道风景”的理念,组织编制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和系列专项规划,通盘考虑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旅游要素、旅游资源的相互衔接,统筹推进陆海旅游交通和岛际旅游交通建设,加快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旅游交通体系和“快旅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

大运河文化带下浙江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策略

大运河文化带下浙江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策略

大运河文化带下浙江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策略作者:望灿刘冲来源:《中国水运》2020年第06期摘要:航运是大运河文化的起源和灵魂,浙江内河水运现代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提出浙江内河水运发展要与保护传承、生态绿色、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相结合,并提出浙江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科学划分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空间;发展生态绿色航运,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完善水上客运体系,助推文化旅游发展;推广湖州内河水运示范区,促进内河转型升级。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5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 2020) 06-0015-03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展现巨大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的一项重大标志性工程。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批示。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行顶层设计。

航运是大运河文化发展的精髓和核心,姜师立[1]提出浙江等地要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提升大运河水运功能,铸造黄金水道;曹兵武翻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应该是水运、旱涝调节、生态景观、旅游、文创等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吕梦倩[3]提出浙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打造文化、生态、精神、发展4大重点工程;陈江[4]对杭州段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了思考;王文倩[5]在分析新时代航运文化特征基础上,提出镇江大运河航运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大运河浙江段包括江南运河浙江段、浙东运河及其故道、复线等,涉及京杭大运河与浙东运河两大运河体系,至今仍发挥着航运、水利、生态、旅游等功能。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影下,针对浙江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发展原则和对策。

1 浙江内河水运现代化发展成效1.1 港口规模化集约化浙江水网密布,航运发达,港口是大运河生命活力的体现。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大运河(嘉兴段)遗产构成和保存评估一览表—嘉兴市级20100607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大运河(嘉兴段)遗产构成和保存评估一览表—嘉兴市级20100607
A
是大运河(嘉兴段)最重要的水源
航运
工程

宋代

是古代连接长安塘(崇长港)和上塘河的一个重要水利枢纽及管理机构。采用三闸两澳复式结构,通过各设施的联合运用和严格的管理措施,达到引潮行运、蓄积潮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多重工程目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拖船坝”和“复式坝”技术的见证,是古代江南运河科技含量最高的船闸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先进水利技术的良好佐证。
B
运河支线上水利设施
盐官上塘河闸
海宁市盐官镇西1公里处,上塘河上
1993年

为1孔,净宽8米,修建在钱塘江强涌潮江段上,是上塘河重要的排涝工程设施。
A
运河支线端点的主要水利设施
盐官下河站闸
位于海宁市盐官镇占鳌塔以东500米处
1995年

工程设计排水量7.0亿立方米,是盐官下河最重要的排涝工程设施。
A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石桥为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
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南高桥,单孔大型石拱桥,桥长29.4米,宽3米,桥头刻字清晰可辨,造型优美。保存状况较好。
A
横跨运河古河道
闻店桥
嘉兴市王江泾镇市河东端与京杭大运河的交口
清代

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4.40米,顶宽3.60米,底宽4.50米,为保存至今平行运河的少数纤道桥之一。东西两侧椅子状石护栏齐全。整体结构保存完整,东侧石护栏松动,桥身长有植被。
南湖
嘉兴城市中心区

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南湖、西南湖及相连两湖的梅溪。
南湖:面积41.6公顷,水深2~4米,它对嘉兴境内主干河道起着汇合和分流的作用。南湖中共“一大”会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于一体的浙江蓝色旅游大动脉;
为浙江创建“旅游经济强省”提供强有利的保证。来自二、战略框架和市场形象
(二)发展战略
1 2
大运河,大旅游战略 生态优先战略
3
4
还河于民战略
联合开发战略
二、战略框架和市场形象
(三)形象定位
浙江蓝色旅游大动脉
针对国内市场:江南运河,流淌的文化 针对国际市场:中国记忆,千年的运河
四、运河的申遗和保护
(二)运河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运河沿岸旅游资源的保护
(四)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及意境的保护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运河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发展商贸商住产业 (二)保护利用运河沿线古迹建筑,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三)修复运河历史文化景观节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四)修缮保护运河沿线历史街区,大力发展特色街区经济 (五)升级整合运河沿岸旅游业态,提升浙江国际旅游品牌
运河精品游线

“运河千古情”——浙江运河4
日游 浙北运河古镇风情游 浙北运河生态文化体验游 古韵金河,浙东运河怀古二日游
白玉纤堤 七大堰坝 桥乡风情 治水群英
海上丝绸之路纪念碑+博物馆 海防重地 宁波商会
四、运河的申遗和保护
(一)对运河申遗的建议
修旧如旧 坚持文化导向 整体生态保护 采用遗产廊道的保护模式
京杭运河南端——杭州
嘉兴的古桥 嘉兴的古驿站 石门古镇
义桥至朝晖桥,为运河历史文
化段 朝晖桥至艮山门,为运河现代 段 艮山门至三堡船闸,为运河未 来段

北塘河游船码头 西兴老街改造 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 运河广场
浙东运河边上的水乡名城——绍兴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宁波镇海
2 3
运河沿岸是浙 江,乃至中国 最富庶的地区 之一
一、情景分析
(二)运河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开 发 必 要 性
运河申遗工程的重要 组成部分 打造联系运河沿岸各 旅游城市和景点纽带 的需要
解决运河四大难题的 重要出路
二、战略框架和市场形象
(一)战略目标
运河旅游成为浙江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和特色; 打造一条集观光、休闲、商住、体验等多功
浙江蓝色旅游大动脉 ——浙江省运河旅游规划
征求意见汇报会
浙江省旅游局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2009年10月
一、情景分析
(一)现状及规划范围
一、情景分析
(二)运河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开 发 可 行 性
运河浙江段至 今仍是活着的 文化遗产
运河浙江段沿 岸聚集着丰富 的旅游资源
1 4
运河旅游开发 已有相当大的 基础
三、空间结构和项目打造
(一)空间结构
三、空间结构和项目打造
(二)重点项目打造
京杭运河中线——浙北水乡古镇群
黄金水道,东方“莱茵河” ——頔塘
京杭运河西线 ——运河边的小村庄

乌 练 含 新 塘
镇 市 山 市 栖
织里 南浔
荻港 竹墩
蠡山
浙东运河的起点——西兴
京杭大运河东线 ——“梦里水乡”嘉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