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修筑致富路 楠竹凝聚万民心
修路致富标语口号

1.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
2.交通发达,经济腾飞,修路助力美好生活。
3.修兴业之路,架致富之桥。
4.奠定基石,铺就未来,乡村修路,造福万代。
5.修路工程展宏图,乡村振兴正当时。
6.道路通达,百业兴旺——修路工程,开启城市新篇章!
7.修路圆得致富梦永州造福千万人
8.修路架桥,利国利民,共创美好明天。
9.畅通之路,繁荣之源,我们共同筑就未来。
10.要想发家快致富,勤奋少生多修路。
11.修路修路,致富脱贫;群众高兴,感谢政府。
12.修公路,架桥梁,致富快,国力强。
13.铺就成功之路,修路就是发展,修路就是创新。
14.一马平川,畅通无阻,修路连接未来。
15.畅通未来,从这里开始——修路工程,连接你的未来!。
农村修路对联

农村修路对联农村修路对联:1. 铺通大道,通向富裕;破旧泥路,改变乡村。
2. 挖土填石,筑就幸福;疏通道路,开启美好。
3. 动土兴邦,助力农村;修路致富,改变命运。
4. 没有路的地方,种不出希望;修好路的乡村,走向繁荣。
5. 一条平坦的路,连接起幸福家园;一座坚固的桥,连结起美好未来。
6. 抛开艰辛,铺就通达之路;辛勤施工,开创致富之门。
7. 宽宽大道,连接农村与城市;平平坦坝,通向富饶之地。
8. 修路如修身,让乡亲脱贫致富;铺石如铺心,让幸福在农村绽放。
9. 前方是道路,通向幸福的彼岸;后方是施工,改变农村的面貌。
10. 打通道路,搭起农民致富的桥梁;铺好路面,开创美好乡村的未来。
农村修路,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的一项重要工作。
修路不仅能够方便农民出行,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在农村修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修路工程从选址、测量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筹划和安排。
首先,选址是农村修路的第一步,需要考虑到道路的通行需求以及地理环境的限制。
然后,测量工作对于修路工程的顺利进行也至关重要,只有准确测量才能保证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施工是农村修路的关键环节,需要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和先进的设备,以确保修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农村修路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农民出行,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修好的道路将农村与城市紧密相连,为农村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好的渠道,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村修路还能够带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为农村带来更多的收入。
农村修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配合。
在修路的过程中,农民需要积极参与到施工中,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政府则需要加大对农村修路工程的投入,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
农村修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农村的面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农村修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农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修路温暖民心的诗句

修路温暖民心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相关诗句及运用例子:
诗句一:“修路铺平百姓路,民心温暖笑颜舒。
”
意思:通过修路让百姓的道路变得平坦,民心也因此而感受到温暖,脸上展露出舒适的笑容。
例子:你看那村中的道路之前坑坑洼洼,大家出行都很不方便。
现在好了,开始修路了,等路修好后,不就像这句诗说的“修路铺平百姓路,民心温暖笑颜舒”嘛,大家肯定开心得很呐!
诗句二:“道通万家情更暖,修路之德润民心。
”
意思:道路通向万千家庭,让情感更加温暖,修路的功德滋润着民心。
例子:哎呀呀,想想以前去隔壁村要绕好远的路,现在新修的路一通,直接就到啦!这真的就是“道通万家情更暖,修路之德润民心”呀,这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呀!
诗句三:“路畅心欢民意暖,修好此道福泽长。
”
意思:道路通畅人们心里就欢快,民意也变得温暖,修好这样的道路福泽是长久的。
例子:以前总担心下雨后路不好走,现在路修得这么好,大家再也不用发愁啦!这可不就是“路畅心欢民意暖,修好此道福泽长”的写照
嘛,这修路真是修到大家心坎里去啦!
我的观点结论:修路确实是一项实实在在温暖民心的举措,这些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修路带来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打通深山致富路

打通深山致富路作者:冯娅来源:《浙江人大》2013年第01期临安是个典型的山区市,80%以上农民靠山吃山。
崎岖的山路,不仅拉远了山区百姓与山外世界的距离,更隔断了山区林农的致富路。
为使临安境内数百条崎岖山路变成当地农民的致富路,临安市人大展开了持续的监督。
“今年收毛竹还打算请帮工吗?”“不请了,现在路修到了山脚,可以直接用车装了。
这样一来,我家一年至少可以节省1000多元的帮工费哩。
”2012年8月,临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就山区林道建设开展调研时,玲珑街道化龙村村委会主任夏卓伟回想起以前的日子苦不堪言,他指着牛石坞的林道说:“原来这里只有一条不足半米宽的羊肠小道,村民砍伐毛竹全靠肩挑背扛,十分不便。
”自林道开通以来,车子可直接开进林区。
看着一辆辆满载毛竹、山核桃的货车在山林间来回穿梭,当地林农都对临安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心怀感激,要不然,他们又得忙着找帮工背毛竹、山核桃了。
崎岖山路阻断富民之路临安市“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盖率76.55%,山林面积391万亩,农村人口80%以上分布在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对临安市40多万山区农民来说,打通一条通往山林的道路,就是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而这,也正是当地林农期盼已久的梦想。
“每到毛竹砍伐季节,所有毛竹都得靠人工背下山。
肩上压着二三百斤重的毛竹,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实在费力,肩膀磨肿、脚底起泡,甚至流血化脓,都是常有的事。
”说起自己背毛竹下山的经历,高虹镇林农王志财连连摇头。
“天下着雨,山路泥泞不好走,我背着两百斤的山核桃从山上下来,脚下一滑,连人带核桃滚下山去。
”讲到这里,岛石镇林农帅永武已是泣不成声,“命是保住了,人却瘫了,医药费花了十几万不说,还成了家里人的累赘!”…………林农们的抱怨和疾苦让来自农村一线的人大代表感同身受,他们当即表示,要把林农的呼声带到人代会上去。
2008年1月,王立标等11名市人大代表向临安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要求出台林道建设资金补助若干政策的建议》。
修致富路 连百姓情

修致富路连百姓情点击数:45 时间:2012-11-19 作者:项厚海、张景镒近日,石门乡竹岭村青峰三、四组的村民敲锣打鼓把“修致富路,连百姓情”的锦旗送到村委会。
该村青峰片三、四组处在威峰岭上,人口有600多人,长期以来由于村上交通条件闭塞,一条烂泥小路便成了村民唯一的出行通道,村民生产生活资料倍受肩挑背扛之苦,对村民来说不仅费时、费力,还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该自然村的发展。
乡党委、政府顺应民意,为民解忧,在完成全乡今年第一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的基础上,又积极申请报批了第二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把该村青峰的道路改造和亮化工程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好乡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民心工程实施,经过多方筹资和紧抓晴好天气施工,该村的两个项目工程已全面完工,目前已通过验收、审计。
该乡的第二批财政奖补的两个项目,工程总投资28.6万元,其中财政奖补投入22万元,自筹资金6.6万元(含群众自筹、社会捐赠),新建成县乡级公路一条长350余米、宽3米的水泥路面;修建一条村中道路,全长总计960米。
两条道路已全面投入使用,受益的广大村民群众无不夸赞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民生工程得民心。
(稿源:歙县政务网)石门乡圆满完成新农合筹资工作任务2012-11-28 上午09:57:36 稿源:黄山新闻网作者:徐跃腾项厚海编辑:黄笑敏【关闭】黄山新闻网11月28日讯(徐跃腾项厚海)截至日前,歙县石门乡全面完成了2013年度新农合筹资任务,参合率达100%。
自新农合筹资工作启动后,该乡通过广播、打电话、发短信、拉横幅、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现行新农合医疗补偿和大病救助政策、2013年度新农合筹资标准及个人缴费程序,确保补偿政策和参合程序家喻户晓。
为做好此项工作,该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将筹资任务分村到组、责任到人,要求各村各组认真核对参合信息表,规范开具参合收据,收好参合资金。
致富的道路在乡村延伸

致富的道路在乡村延伸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重庆》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银锄飞舞,炮声、锤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在涪陵广袤大地上农村公路建设热火朝天…
【总页数】2页(P6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42.871.9
【相关文献】
1.把乡村道路建设做为政府行为——论乡村道路建设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J], 郭虹
2.采取“四大举措” 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关于推进宜宾市叙州区乡村道路建设的建议 [J], 薛莹; 肖利容
3.营口供电公司:
"电"亮安平致富道路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J], 杜玲玲;于拓;李婧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致富人才培育机制研究--基于江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调查 [J], 丁艺龙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致富人才培育机制研究
——基于江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调查 [J], 丁艺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都林农靠竹生财

宁都林农靠竹生财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0年第11期一根竹子到底能值多少钱?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江西省宁都县竭尽全力把竹文章做大、做足、做精彩,推动了竹资源、竹产业、竹旅游三个产业联动发展,县域经济也因竹强劲,一根根翠竹演绎出一户户林农发家致富的故事。
竹子全身都是宝手工艺人出身的邱建华在宁都恒昌竹业有限公司上班,他认为竹子从头到尾都有利用价值:一根竹子,他利用竹竿生产竹地板,经久耐用;用竹梢制作工艺品、电源开关、杯子手柄,经济实惠;竹材加工剩余物,经粉碎后生产竹炭,绿色环保;即便是有瑕疵、有虫的竹竿也能放在锅炉上,烘热干燥成主产品;最后,竹子的锅炉灰也有人收购,返回田里实现零排放。
“3年前,竹子起不了大作用。
我是手工艺人,自己种竹,削竹篾做簸箕也赚不了多少钱。
你看现在,每一根竹子,从头到尾都能有大作用。
我们生产的产品,已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还供不应求呢!”说起竹子价值的转变,邱建华有说不完的话。
近年来,竹制品以其低碳环保、经济耐用的特点风靡全球。
宁都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竹子加工企业,如今该县竹根雕刻店、竹席加工厂、竹笋罐头厂等20多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根翠竹,带动了全县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悄然转变。
竹子加工带来财富宁都县洛口乡金竹村村民廖小明说:“原来一根毛竹只卖3至4元,如今能卖到16至18元。
竹子卖得好价钱,收入增加了,房子建起来了,竹山变成了金山。
”2007年林改后,廖小明承包了60亩毛竹,年纯收入可达4万元。
“林农收入成倍增长与竹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密不可分。
”宁都县林业局负责人说,“随着竹子加工附加值的提高,其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据该县林科所工作人员测算,一根原竹原始价格为16元,经过加工,附加值可达60多元,而这还不是竹子的价值终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附加值还会上升。
竹产业为宁都县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在于毛竹价格上涨使农民收入增加,“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还有效解决了企业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扶持了低产竹林改造、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帮助大量农民进入企业工作,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赤水:生态因竹而美百姓因竹而富

赤水:生态因竹而美百姓因竹而富邓万里【期刊名称】《当代贵州》【年(卷),期】2015(000)048【总页数】2页(P38-39)【作者】邓万里【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今天的赤水,群众依竹而农、依竹而工、依竹而富,全市逐步构建起竹产业循环发展体系,竹子已成为实现生态美、生活富的有力支撑。
初冬的赤水河畔,依旧绿意盎然,一片片竹林在微风吹动下秀美异常。
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村民曾富强大清早出门砍竹。
他家的600多亩竹林一年产竹20余吨,靠卖竹笋和竹原料就可收入8万余元。
在竹子之乡赤水,生态因竹而美,百姓也因竹而富。
依托130万余亩竹林,赤水市竹循环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形成了造纸、竹地板、竹纤维、竹工艺品等10多个领域上百种产品,“竹业强市”的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从赤水市区驱车向东南,约30分钟车程,便到了丙安古镇。
巷子里来往的游客让这座千年古镇热闹非凡。
然而,十年前的丙安古镇游客很少。
近年来丙安古镇的旅游兴起,除了交通的便捷,更多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站在古镇索桥上仰头而望,四周绿竹掩映,竹林间小溪潺潺。
曾富强家就在竹林里,从古镇街巷出发,往上爬几分钟的石梯便是。
曾富强说,过去的丙安村,大片土地种庄稼,既没有经济收入,也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渐渐走上“栽种一偏坡,收回一小箩”的穷路。
为走出这一恶性循环,2000年起,丙安村在政策号召下,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全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但问题来了,退耕还林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栽果、种药、养畜……这些方式村民早就已经试过了,效果并不明显。
经有关部门研究,赤水的土壤气候与福建省永安市类似,适合栽种竹子。
永安市靠竹而兴,赤水是否同样可以?2001年以来,赤水市抓住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机遇,把“竹业强市”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退耕造竹工程,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三百里竹廊”建设,走竹业生态经济增长之路。
10多年来,赤水市从福建省引栽更具工业加工价值的楠竹,以每年5万亩以上的速度营造竹林,造竹面积达75万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道修筑致富路楠竹凝聚万民心
——麻塘苗族乡发展楠竹产业见实效
麻塘苗族乡地处县境西北边陲,总面积134.076平方公里,全乡人口近1万人,共有林地面积15.67万亩,其中竹林面积80000多亩,楠竹蓄积量1200万根,森林覆盖率79%,竹林面积和楠竹蓄积量均位居全县之首。
长期以来,麻塘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楠竹产业作为全乡农村工作重中之重来抓。
2010年初,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本着“为民想,带民富,为民谋实利”的观念,拓宽思路,强化举措,以林业为牵引,积极发展苗乡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林道建设
麻塘苗族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在与村干部座谈、走访村民过程中了解到乡里楠竹产量虽然很大,但生产成本高。
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最终乡党委、政府理清了思路:作为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山区,交通是影响林农增收的“瓶颈”问题,要想真正把楠竹打造成产业,林道建设是第一要务。
一是把林道建设作为增收的民心工程来抓;二是抓点示范,提高林道建设积极性。
三是利用林业项目加快林道建设步伐。
四是全程服务,保证质量,规范林道建设。
五是加强调研,做好中远期建设规划。
通过落实上述举措,麻塘村、莫锄村、五龙寨村、双冲村等多个村都上了林道建设项目。
2010年全乡共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完成林道建设
108公里,特别是示范点五龙寨村,投入资金60万元进行林道硬化,共硬化路面2.4公里。
二、创新工作方法,发展楠竹产业
林道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乡党委、政府丝毫不放松楠竹低产改造工作。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群众对楠竹的科学合理利用缺乏正确的了解,经常砍大留小,砍小留老,砍优留劣,砍近留远,从而导致麻塘乡的楠竹亩平立竹少,单株胸径小,亩平产量低的状况,我乡楠竹产业一度处于低落状态。
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决心把发展楠竹事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并把楠竹低改工作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党员干部教育、文化宣传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印发有关资料,使老百姓深刻认识低改的作用和意义。
还以“文化共享工程”、“农村课堂”、党员程远程教育和楠竹低改示范基地为载体,对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及农民骨干进行培训。
共举办培训班5期,下乡召开座谈会20次,印发宣传资料1800份,为楠竹低改创造了软环境。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麻塘苗族乡累计完成楠竹低改15000亩,大大提高了楠竹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有力地带动了楠竹加工业的蓬勃发展。
截止到2010年底,麻塘乡竹业加工厂已发展到4家,安置剩余劳动力356人。
对促进麻塘乡楠竹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打造楠竹强乡,凝聚民众信心
过去,麻塘因为地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丰富的楠竹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群众很多只能外出打工,村中多留下老弱病残留守,劳动力不足,基础建设很难启动,许多政策法规的学习也无法较好开展。
每到年底或村支两委换届,各种问题就突显出来:群众对农村现状不满意;对现有一些政策不理解;对村级领导班子不信任等。
乡党委、政府及时把林道建设和发展楠竹产业同凝聚民心、改善干群关系、提升政府形象紧密联系起来,以“打造三湘楠竹第一乡”为目标,全力构建和谐麻塘:一是利用下村的时机对群众进行走访,宣传政策法规,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倾听群众的呼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在林道建设和楠竹低改过程中要求村里对各项工作实施村务透明公开,阳光办公,打消了群众的疑虑,拉近了干群关系;三是通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外出的“能人”回乡创业,促进乡域经济快速发展。
通过全乡人民的努力,大家深刻地感受到发展楠竹产业带给人们的实惠。
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麻塘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今后的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