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定稿

教学设计

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课堂交流,共同分享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上线。(学生边浏览边画线)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小嘎子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

4.教师小结: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的心理,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5.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学生自由交流)

6.教师小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分享自学成果。此环节是为完成课后第1题设计的。

板块四精读片段,感受形象

1.谈话导入。

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指名学生说)

2.教师引导:作者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3.学生自由读片段《两茎灯草》,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4.教师范读片段《两茎灯草》,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5.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

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圆,望着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6.教师引导:让我们来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7.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语句后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边读边画)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学生自由讨论)

9.全班交流汇报: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学生自由交流)

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10.请大家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猜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自由猜测)

11.教师小结: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严监生呀!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学生说)

12.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学生练习读片段)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片段。

14.全班交流汇报。(指名读得好的同学上台读,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2字2音2词)

3.根据课时内容,制作一张人物分析卡(表格或者思维导图都可以)

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 精品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人物描写一组2 1.会认1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骆驼祥子的 外貌描写,选取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两茎灯草的典型事例的写人的基本 方法。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墙的细节,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 敬的心理变化过程,侧面反映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人的基本方法。 刷子李 2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 巩固通过选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外貌、周围人的反应等,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会认“墩、搂、绊”等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注意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有些词语,如“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顽皮、机敏、富有心计。 生:小胖墩很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你还有其他收获吗?课文着重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 生:…… 生: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 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师:是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细节描写的经典,这是一段怎样神奇的文字啊?(板书课题,读课题,正音“监”,理解“监生”)。 师:片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严监生呢?(强调临死前,师在临死前下打上点。) 师:设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 生:…… 师:这些都是一般人临死前的想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的收获。 师:严监生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师板:两茎灯草) 师:在古代灯草是用来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当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价钱,高明的作家善于抓住特殊情景下的最不起眼的事物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原来 “两茎灯草”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心事,他的表现是怎样的不一般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生读书画记)师:严监生临死前有哪些不一般的表现? 生:…… (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 人物描写一组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1)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2)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3)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如:“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2)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3)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①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定稿

教学设计

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课堂交流,共同分享 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上线。(学生边浏览边画线)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小嘎子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 4.教师小结: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的心理,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5.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学生自由交流) 6.教师小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分享自学成果。此环节是为完成课后第1题设计的。 板块四精读片段,感受形象 1.谈话导入。 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指名学生说) 2.教师引导:作者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3.学生自由读片段《两茎灯草》,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4.教师范读片段《两茎灯草》,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5.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 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圆,望着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6.教师引导:让我们来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WTT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摔跤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_________ ①本文选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 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本文所选片段写的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_________ ①本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小说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本文所选片段中的“他”就是指祥子。②[杀进他的腰]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 人物描写一 组》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得具体”,围绕此主题,安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这两篇课文都描写了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XXX比赛摔跤的情景;骆 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XXX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刷 子李》描写了学徒XXX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研究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选取典型事例来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得具体。我们将学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在课堂上,我们将通过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比较阅读三个片段等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我们也将注意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回顾交流,

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在这个板块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阅读探究。首先,学生需要默读课文并说出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选自哪本小说以及作者是谁。其次,学生需要谈一谈自己对这三本小说的了解。最后,学生需要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究阅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板块三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1.分组讨论,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一说他/她的形象特点和表现方法。 2.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全班共同分析,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和表现方法?为什么?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优质教案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等的句子,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 的方法,产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一、课时讲解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PPT出示 2.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画,你们能认出它们分别出自哪部电影或小说吗?(《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 3. 第一幅图右面的小男孩就是嘎子,他旁边的就是他的好朋友小胖墩儿;第二幅图中拉车的男子就是祥子;第三幅图中躺在床上伸出两根手指的便是严监生。

4. 那在这些人物身上曾发生过哪些事情呢?为什么他们的人物形象能在人物长廊中不朽呢? 5. 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他们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句诵读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检查字词识读通过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速读、分段朗读等方式,纠正易错读音。 2. 掌握“胖墩、精神抖擞、铸、颧骨、监生、穿梭、揩泪”等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三)精读课文,重点突破 《摔跤》 1. 导读第1 自然段开篇第1 自然段独句成段,交代了哪些内容?开篇直入主题,写小嘎子提议和小胖墩儿进行摔跤。 2. 导读第2 自然段第2 自然段是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找出其中的动词进行分析。从“跳、退、闪、脱、叉”这一系列熟练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小胖墩儿经常摔跤,也是一个摔跤的惯手,这为下文小胖墩儿战胜小嘎子埋下了伏笔。 3. 导读第3 自然段 (1)嘎子为什么不选择跟胖墩“一叉一搂”?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这是他自认为能胜过小胖墩儿的法宝,但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小胖墩儿的。于是当小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 。从一开始对摔跤方式的选择,就可以看出小嘎子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2)摔跤时,小嘎子采取了什么方式对付胖墩?你如何理解“仿佛很占了上风” ?小嘎子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而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远胜对方,因此自己不能单凭力气与胖墩儿较量,所以他选择“蹦来蹦去”,寻找战胜胖墩儿的机会,并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他围着小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为下文输给小胖墩儿埋下了伏笔。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13.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板题、示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走进一篇新的课文,继续认识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两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学习字词 师: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5分钟后比谁能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小嘎子绊住揪耳朵扳倒手腕铸造颧骨疤痕严监生侄子吐痰揩眼泪 精神抖擞:表现出旺盛的活力。文中指小嘎子活力旺盛地与小胖墩儿摔跤。 破绽:指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本文指小胖墩儿跟小嘎子摔跤时没有露出一点儿漏洞。 教师过渡语:学习完本课生字、词语,并读通顺课文后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 个性化设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语。 强调:重点生字,词语着重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本单元以“人物描写”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物描写一组包括了《詹天佑》、《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进行人物描写的好材料。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是他们在人物描写的技巧上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按照“导入新课——讲解新知——实践操作——总结反馈”的顺序进行。 1. 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人物描写片段,引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2. 讲解新知:我会详细解释人物描写的定义、种类和技巧,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 实践操作:我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人物描写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尝试人物描写的技巧。 4. 总结反馈: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对他们的人物描写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会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来进行;终结性评价则主要是对学生的人物描写作品进行评分。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堂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以上就是我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 希望这个文档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更多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嘎”等生字,学会一个多音字“监”,规范书写“跤、仗”等生字。能正确认读并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品读词句,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词句,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摔跤》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 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本册书中,你都认识了哪些人物? 鼓励学生用“( )的( )”格式来说。(比如说: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

人的武松、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等。) 2.通过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我们发现,要刻画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离不开对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这节课,就让我们赏析一组人物描写,来看看刻画了哪些成功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摔跤)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3.想一想,小嘎子和胖墩儿是怎样比赛摔跤的?比赛的结果又如何? 先是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 4.读准下面的词语。(屏幕出示词语) 精神抖擞、三抓两挠、膀大腰粗、推拉拽顶、合了裆、扳不动。 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画下来,圈出重点词语想一想,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一个怎样的胖墩儿? 2.课文中用很多精彩的语言来描写小嘎子,请同学们找到描写小嘎子的句子,用“”画下来。 (1)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动作描写)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动作、心理描写)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胖墩儿的句子,用“”画出来。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动作、语言描写) (2)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动作描写) 4.你从这些描写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你知道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吗? 预设: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回忆一下:以往阅读课文时,自己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的?预设:阅读《军神》时,通过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体会到刘伯承的坚毅。 3.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勇武过人的武松,意志坚定的刘伯承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继续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初步感知,认识字词 1. 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阅读思考:这篇课文共有三个片段组成,请你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

2.学认字。教师范读:同学们,这部分轻声音节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尤其是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把轻声音节读出来,老师先读一遍,请你跟读两遍。 “小噶子”、“侄子” 3.学写字。 (1)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生字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生字不但要会认,还要会写。写姿握姿很重要,横平竖直有力量。 (3)练习巩固:生字归类。 4.整体感知。 (1)课文的三个片段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文中的主要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后第1题) 交流反馈,全班分享。 预设1:《摔跤》这一篇课文中的人物有小嘎子、小胖墩儿,小嘎子给我留下了很灵活,很聪明的印象。 预设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的人物有一个叫祥子的,我觉得他为人很老实,身体十分结实。 预设3:《两茎灯草》里面有个人叫严监生,他就想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一样,特别吝啬。 (2)这么多的人物,每个片段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 《摔跤》动作描写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外貌描写 《两茎灯草》动作描写 三、学习第二个片段《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1.出示插图,认识主人公。 (1)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个片段《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2)他是谁?观察插图,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2.链接资料,了解作者。 3.想一想:外貌描写包含哪些内容? 预设1:相貌描写、身材描写。 预设2:穿着、仪态、神态等描写方式。 4.默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说说在这个片段中,侧重描写了祥子的什么

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能结合《摔跤》《两茎灯草》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能结合《摔跤》《两茎灯草》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引导回忆,了解方法。 导入: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你知道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 预设: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引入新课:不同的描写作用分别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相机板书:人物描写一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新课文的学习中达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思考:文章的三个片段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文中的主要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点拨:指名依序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点拨: (1)“绊”是形声字,可以按照形声字的特点记住字音。“绊”有绞丝旁,指挡住或缠住。 (2)“监”是多音字:读jiān时,可以组词“监护”“监考”“监视”;读jiàn时,表示古代官府名,可以组词“国子监”。 (3)“揪”“扳”“揩”三个字,都和动作有关,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的办法,一起记一记。 (4)“腕”“疤”和人体器官或外貌有关,可以分类识记。 4.提问:文章的三个片段分别写了哪些人物?文中的主要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1:《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他的特点是“机灵”。 预设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写了祥子,他的特点是身体“结实”。 预设3:《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他的特点是“吝啬”。 相机板书: 《摔跤》小嘎子机灵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祥子结实 《两茎灯草》严监生吝啬 5.组织继续交流:每个片段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主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第1篇】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激趣导入 1.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而牺牲的老班长……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22人物描写一组) 2.激趣导入:你们看过《小兵张嘎》吗?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谈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读题,注意“嘎”读ɡ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正音: 精神抖擞(sǒu)裆(dānɡ)挠(náo)拽(zhuài)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第五单元 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13 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统编小学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由三篇文章组成,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两茎灯草》。 《摔跤》节选自著名小说《小兵张嘎》,描绘了小嘎子和胖墩摔跤时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描绘了祥子的外貌特征,展现了祥子的精神面貌。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本文选取的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担心耗费灯油,以至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这三个片断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断,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摔跤》主要侧重于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肖像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将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三个片断都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二、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鉴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陌生这一现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故事、人物等有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嘎、绊”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手疾眼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13.人物描写一组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个片段,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题目为编者所加。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个片段,选自作家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本文中的“他”就是祥子。《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六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题目为后人所加。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三个片断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断,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摔跤》主要侧重于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肖像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将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三个片断都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搂、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附小盟区语文精准备课

文,边思考边用笔画出相关词语或句子,写批注。 2、学生汇报,相机点拨, 指导朗读。(学生汇报人物特点并上台板书) 预设嘎人嘎事一: 想像:小嘎子在做选择时是怎么想的?会读还要会想 预设嘎人嘎事二: 点拨:从小嘎子的动作能看出他什么特点?小嘎子在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的过程中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指导朗读。 小结写法并板书:(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介绍:描写人物心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抒胸臆,直接描写“我”的所思所想,二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间接表现。预设嘎人嘎事三: 对比朗读:做动作理解“推拉拽顶”。把“推拉拽顶”这几个动词去掉,换成“任你怎样使劲挣扎”,体会动词的妙用。2、交流、朗读 (1)“要不—— 摔跤。” “小嘎子在家里 跟人摔跤,一向仗 着手疾眼快,从不 单凭力气,自然不 跟他一叉一搂。” 板书:富于心计。 (2)“小嘎子精 神抖擞,欺负对手 傻大黑粗,动转不 灵,围着他猴儿似 的蹦来蹦去,总想 使巧招,下冷绊 子,仿佛很占了上 风。” 板书:机敏、争强 好胜 (3)“这一来, 小嘎子可上了当: 小胖墩儿膀大腰 粗,一身牛劲儿, 任你怎样推拉拽 顶,硬是扳不动 他。小嘎子已有些 沉不住气,刚想用 评价点三: 抓住对人物 动作和心理 活动描写的 语句,交流有 条理、有想 法。

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别住了。 3、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以小组交流胖墩儿,感悟人物特点。(沉稳、老实、以实力胜对手) 三、小结写法 1、通过作者的刻画,一个顽皮、机敏、富于心计、争强好胜、有勇有谋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都是源于作者成功的描写。 2、作者在《小兵张嘎》中用大量细致的动作描 写写出了嘎子的机智敏捷,其中还夹杂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他 的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从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 的性格。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1、抗日题材的(《小英雄雨来》《赤色小子》《铁道游击队》《红岩》), 2、选择描写人物的片段,感受人物形象。脚腕子去勾他的 腿,不料反给他把 脚别住了。” (人物特点:身处 劣势,仍不忘想办 法,可以看出他有 智谋,好胜)板书: 智谋 3、小组学习、交 流。 1、阅读抗日题材 的书籍,摘抄描写 人物的语句,感受 人物形象。 评价四: 学会用习得 的方法,学习 人物形象 评价五: 阅读课外书 籍,学会摘抄 描写人物的 语句,感受人 物形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定稿

13 人物描写一组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内容: 《人物描写一组》的三个片段分别以“摔跤”“他像一颗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为小标题,塑造了小嘎子、祥子和严监生三个人物。第一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进行摔跤比赛的情形,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第二个片段主要写了初入行的年轻后生祥子的外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祥子的生命力;第三个片段选自《儒林外史》,主要写了严监生临死时的场景,他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硬撑着不肯咽气,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严监生的极度吝啬。 关注作者、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等。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第五、第六回。这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读书人追求功名,以及他们生活的小说,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登峰之作。作者吴敬梓,创作这部书花了近二十年时间。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勾勒,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刻画更是“千古绝唱”。 关注语文要素: 《人物描写一组》这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摔跤》一文对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了祥子结实、健美的形象;《两茎灯草》选择了典型事例,抓住了主人公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本课对应的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重点呈现。 关注策略指导: 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整合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同本课的教材学习结合,从人和事件的具体事例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关注学法指导: 三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侧重点各有不同。结合课后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