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晃车原因

道岔晃车原因
道岔晃车原因

道岔晃车原因

1、水平引起的晃车

1.1水平非一侧高,交替变化引起的晃车。水平一侧高要求动态下不少于1mm,静态下保持在不低于2mm。最好控制在2-4mm间。

1.2单处水平较大,大于保养值及以上时。

1.3道岔存在轨向,且水平与轨向形成逆向复合不平顺且同时2波及以上时,水平不超保养也能引起晃车。

2 岔区方向(长波轨向)引起的晃车

2.1 岔区不在一条直线上,存在两个相反的方向。

2.2 岔区不在一条直线上,存在两上及以上方向。

2.3 岔区不在一条直线上,存在一个较大的有突变方向。

2.4 岔区不在一条直线上,存在一个方向,但其与道岔形成的一侧高对应股相反形成曲线反超高时。

3 轨向(短波轨向)引起的晃车

3.1岔区存在连续3波及以上轨向时引起晃车。

3.2岔区存在一处轨向,但峰值较大超过保养值时。

3.3 岔区存在2波轨向,但水平与轨向形成逆向复合不平顺时。

4 线路高低引起的晃车

4.1单股线路高低较大时引起的晃车

4.2 线路对股高低引起的线路晃车

4.3 线路存在小高低,但在20-60米范围内连续有2波及以上时。5尖轨处轨距引起的晃车

5.1尖轨处轨距0mm易引起晃车

5.2尖轨处对应基本轨直易引起晃车

5.3尖轨受力状态不标准引起晃车

5.4尖轨限位器受力拉弯易引起晃车

5.5尖轨拱腰造成滑床板离缝引起晃车

5.6尖轨顶铁不密贴引起晃车

6 尖轨和基本轨过渡间引起的晃车

6.1尖轨向基本轨过渡中,在尖轨断面受力,基本轨刚开始受力位置,基本轨影响轮箍最外缘,造成外缘突然受闯。

6.2 基本轨向尖轨过渡中,在尖轨基本完全受力,基本轨受力脱离时,轮箍外缘受力突然改变。

7护轨处引起的晃车

7.1固定型辙叉有害空间对应的护轨磨耗,造成护轨与车轮轮背接触形成晃车

7.2护轨处铁垫板外闯,形成方向形成晃车

7.3护轨螺栓扭矩不均匀,造成护轨变化形成晃车。

8固定型辙叉翼轨引起的晃车

8.1翼轨下垫板造成人为翼轨抬高,改变翼轨和叉心过渡面形成冲击而晃车。

8.2叉心磨损后,不能及时调整叉心高度,造成翼轨磨耗加剧,形成对车轮横向的冲击阻力。

9 固定型辙叉心尖部位磨损压低引起的晃车

9.1 叉心和翼轨平面不符合要求,顺向驶入后,造成车轮突然向下的运动形成晃车。

9.2叉心和翼轨平面不符合要求,逆向驶入后,造成车轮突然向上的运动形成晃车,比顺向时晃的更厉害。

10固定型辙叉接头错口引起的晃车

10.1未焊联的辙叉接头错口引起的晃车

10.2焊联的打磨质量不高引起的晃车

11长心轨和翼轨过渡引起的晃车

11.1长心轨向翼轨过渡中,翼轨面兑击轮缘造成车轮受力位置的变化形成的晃车。(对应基本轨向外有个方向最好)。

11.2 长心轨向前与翼轨过渡面形成冲击角造成晃车

11.3 翼轨向长心轨过渡,同样造成车轮轮箍受力状态的变化。

12长心轨和短心轨拼接处引起的晃车

12.1逆向驶入时,自长心轨跟端向尖端运行,在长短心轨拼接处开口约20-40mm处,短心轨非作用边对车轮外形成冲击。

12.2长心轨和短心轨拼接处,通长垫板下形成空吊,难以整治造成假水平形成晃车。

12.3由于打磨不及时,造成长心轨和短心轨间二者的非工作边形成掉块,形成轨面不良造成晃车。

13翼轨及长心轨等锻造断面处变形引起的晃车

13.1 长心轨跟端变截面位置形成扭取,形成轨距突变。

13.2翼轨中间锻造部位轨面变形,造成平面着力不良。

14电务拉杆处吊板引起的晃车

14.1电务拉杆处捣固不良,吊板形成晃车。

14.2捣固捣成了小高形成晃车。

14.3电务拉杆处形成轨向造成晃车。

15长心轨不密贴形成晃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