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历史文化梳理
【内部资料】2020年太仓沙溪古镇历史文化研究

江苏太仓沙溪古镇历史文化研究一、城市概况1、太仓市1)简介:太仓是苏州所辖的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
东濒长江,与崇明区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
全市总面积为823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6个镇和太仓港经济开发区。
人口94.7万。
2019年,太仓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亿元,增长5.1%。
位列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七位、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四位。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2523元,增长7.0%。
2)历史沿革:✧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
✧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
✧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
✧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
元末筑太仓城。
吴元年建太仓卫。
✧明初置镇海卫,屯兵驻防。
✧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地置镇洋县。
✧民国元年(1912),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隶属江苏省苏州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3月,改隶苏州市。
✧1993年3月28日,撤县建太仓市。
2、沙溪镇1)沙溪镇简介:位于太仓市中部,是市区的卫星镇,接受市区的辐射,距离市区约13公里,市区到沙溪镇由东亭路连接。
镇面积13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全镇人口9.1万人。
3、沙溪古镇1)简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景区。
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之誉。
开凿于宋代的七浦河贯穿全镇,河道宽阔,河中有岛,为江南古镇一大特色。
我国杰出的舞蹈大师吴晓邦诞生在这里。
2)古镇格局:“一河二街三桥一岛”✧一河(指具有千年历史,横贯镇区的七浦河)✧二街(指老七浦南北两岸沿河道走向,长达三里的古街)✧三桥(指跨越老七浦,连接南北两岸古街的利济桥、义兴桥和庵桥)✧一岛(橄榄岛)3)历史沿革:建国后为沙溪镇发展史✧唐代已形成村落;✧元代自涂菘西迁,形成市集;✧明代弘治十年,太仓建州,沙溪始属太仓州,商运通达,成为商贸重镇;✧清代雍正二年(1724)升太仓州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州地置镇洋县,州县同城而治,沙溪仍隶属于太仓州;✧清宣统二年(1910),太仓州实行自治,镇乡董会改称为自治会;✧1912年,废太仓州改为县治,镇自治会则改称为镇公所;✧1916年,撤消镇公所,建立沙溪第5区直理镇事;✧1919年,撤消第5区恢复镇公所;✧1937年11月28日,沙溪镇沦陷,初设维持会,数日后,又建立沙溪地5区,并以中市桥(又名永兴桥、大木桥、老木桥)为界,为东西两镇治。
太仓元代古船的前世今生

文 图/朱巍太仓,是一座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港口城市,春秋时吴王于此置仓,故名“太仓”。
域内河网密布,通江达海,自古为长江通海之门户。
元至元十九年(1282),朱清、张瑄以太仓刘家港为始发港,开通了漕粮海运的新路线,加之元廷开放对外贸易,太仓番商云集,外通日本、高丽、琉球等国,号称“六国码头”。
元代的太仓刘家港是长江口最大的良港,“粮艘商舶,高墙大桅,集如林木”。
当时的半泾河“东流出大海”,是刘家港的重要港汊。
2014年,半泾河北部发现一艘元代古船并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古船出土场景-101234567891018354051608160016601680158016501295171017752440古船纵剖面模型年古船的出土则以更有力的实物证据揭示了元代半泾河及刘家港的繁荣。
元代古船 通江达海太仓元代古船主体保存较为完好,丰富了中国古船在用材、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为江浙一带造船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船体特征古船修复前的尺寸为:长17.83米,宽5.76米,高1.56米;修复后为:长19.8米,宽5.55米,高1.71米。
古船为货船,可载重30吨,排水量为45吨,航速为12节。
船体平面略呈柳叶形,前端横剖面“V”形,后端横剖面“U”形,共11个隔舱,双桅。
古船的船型与平头、平底的沙船不同,与尖底的福船有很大差别,从造船材料上看也不属于广船,从船体线型特征来看属江浙船,具体来说,与长江地域的鱽鱼船有许多相似之处。
船体外板和龙骨均采用松木,护舷木为杉木,舱壁板底部为樟木,舱壁板上部为杉木,桅座为樟木。
全船均采用铁钉连接,有钩钉、方钉、蘑菇钉等,采用中国传统的油灰捻缝。
这印证了文献的记载,为太仓是元明时期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提供了实物证据。
半泾古河 沉船重现半泾河全长20余公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位于太仓古城东门外。
2014年5月,半泾河万丰村段清淤时发现一艘木质沉船。
2014年8—12月,南京博物院联合太仓博物馆对沉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并整体搬迁至万丰村海丰农场进行文物保护。
太仓文化综述

一.娄东文化1.昆曲2.娄东画派3.娄东诗派二.非物质文化遗产2.1麻将文化2.2粮仓文化2.3桥牌之乡、2.4武术之乡、2.5龙狮之乡、2.6民乐之乡2.7富裕型中国长寿之乡2.8 江南丝竹2.9 滚灯3.0 太仓七夕节3.1 双凤山歌3.2 太仓肉松制作技艺3.3 太仓漕油制作技艺3.4 双凤新湖龙狮制作技艺3.5 渔民号子三.江海文化3.1.郑和精神(太仓刘家港郑和七下西洋始发港)3.2.六国码头四.良渚文化、马桥文化五.太仓名人5.1娄东画派代表人物(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5.2 政界名流5.3 文学大家5.4 科技界名人六.太仓经济6.1经济概况6.2产业发展一.娄东文化太仓人杰地灵的文化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千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了南北文化交融、江海文明相汇、独具特色的娄东文化。
娄东文化,形成于两宋,鼎盛于明清,是时,魏良辅创昆曲、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四王”兴画,使太仓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1.昆曲——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发源于昆山,兴起于太仓,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太仓南码头人士魏良辅在张野塘等人的帮助下,借鉴、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土腔进行了深入研究,后经整理加工,终于创造出了将南北曲融为一体、被世人称之为“百戏之祖”的昆曲。
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娄东画派300多年前,在江苏太仓诞生了一个在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画派,这个画派不仅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其影响力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太仓历史文化梳理

太仓市历史文化
自古享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娄东文化
江海文化
非遗文化
• 太仓位于娄水之东,又称娄东。娄 东人文荟萃,多种特色文化丰富多 彩,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 其中,昆曲、娄东画派、娄东诗派 知名度高,具有代表性。
• 六国码头:元代时,太仓港商船云集, 岸边则店铺众多,为东南贸易大港;
2018年苏州市各市旅游接待情况(万人次)
2018年苏州市各市星级景区情况
苏州市 昆山市
2045.05
11294.8
5A 4A 3A 景区 景区 景区
景区概况
常熟市
1985.35
张家港市
913.57
太仓市 524.6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18年苏州市各市旅游收入情况(亿元)
苏州市
2078
昆山市
261.77
苏州市
8
昆山市
1
常熟市
2
张家港市
0
23
11
景区:拙政园/虎丘山景区/金鸡湖/太湖旅游区/网师园等 特征:以江南园林和生态湖泊景区为主
3
2
景区:周庄古镇/千灯古镇/亭林园/锦溪古镇等 特征:以历史文化古镇为主
4
0
景区:虞山尚湖旅游区/沙家浜旅游度假区/蒋巷村等 特征:以自然山水景区为核心
景区:凤凰山/永联小镇/香山/暨阳湖欢乐世界等
4
3
特征:以生态田园景区为核心
常熟市 张家港市
303.43 138.29
太仓市
0
2
2
景区:沙溪古镇/现代农业园景区等 特征:以田园乡村景区为核心
娄东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太仓隶属吴国之地, 由于吴王在此地建仓屯粮而得名“太仓”,又称 娄东。被太仓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的娄江,不仅 滋润了一方沃土,养育了这里的儿女,而且随着 历史的发展,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人 们称它为“娄东文化”。 太仓是中国江南的一个”水”的城市,“水” 的灵气孕育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东名人
娄东
娄东建筑
太仓方言 民间故事
张溥(1602 年-1641年), 字天如,太仓人, 明代文学家。
•
张溥故居为 明代著名文学家 和社会活动家张 溥的住宅。故居 始建于明代天启 年间,现存三进 组合式的通转走 马楼房屋,深宅 大院,崇脊飞檐, 是一座保存较完 整的明代建筑。
《丁老头》 《问答歌》 《笃笃笃,买糖粥》 一个丁老头,欠我两个玻璃球, 侬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 笃笃笃,买糖粥,三 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给你一 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 个蛋,三根韭菜三毛三,一块大饼 碧青。啥个笔?毛笔。啥个毛?三 斤胡桃四斤壳,吃子你格 七毛七,一串葡萄六毛六。 毛。啥个山?高山。啥个高?年糕。 肉,还子你格壳。 啥个年?2012年。
说说太仓市的来历

说说太仓市的来历
因吴王及春申君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太仓”。
元末筑太仓城。
明弘治十年(1497年),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
民国元年(1912年),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
1993年3月28日,撤县建太仓市(县级)。
太仓自古为文化之乡,人文荟萃,自具特色,积淀厚实,底蕴丰富,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为今天留下悠久而优秀的文化财富。
早在晋代,名士瞿硎等活动于境内传布知识文化。
在此前后,境内兴建有多处古刹名塔,反映当时建筑艺术和佛道文化水平。
双凤民歌等已经流行,之后民间舞蹈、高跷、龙灯、滚灯等在乡间流传不衰。
牛郎织女降生黄姑(今南郊乡境)的神话传说很早流传,唐宋时建专祠祭祀。
元代,漕运开通,刘家港发展成为“天下第一码头”。
“漕运文化”的发展,推动与国内外文化交流,娄东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元代的桥梁建筑独具风格,至今保存着国内少有的元桥群。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在刘家港启航停泊,沟通太仓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并留下碑文、实物、著作等历史性重要文物。
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和优美动听的江南丝竹源自太仓一带。
明清园林之盛,有“太仓园林甲东南”之誉。
太仓建州后学堂、书院盛极一时,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
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兴画,使太仓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民间读书成风。
现今,太仓的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多种特色文化丰富多彩,有全国桥牌之乡、武术之乡、龙狮之乡、民乐之乡等称号,文学、舞蹈、戏曲、音乐、摄影、书法等文化艺术硕果累累。
历史的航行——太仓

历史的航行——太仓高二(14)班丁燚太仓,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太仓,一个富庶的天朝码头;太仓,更是一个历史凝聚沉积的地方。
太仓位于江苏东南沿海,濒临东海,又有娄江流经境内而入于东海。
在元、明之际,当江水深宽阔,其水阔可达“二、三里”,万斛之舟可由娄江泊于太仓城东郊和南郊。
太仓西由娄江与富庶的太湖流域连成一片,北接长江与广袤的长江流域相交通,具有衔接江海的地理优势。
太仓刘家港地当娄江入海之处,也靠近长江口,港区宽阔水深,在元朝时即以其优良的港口条件而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重要港口。
“港外即大海,水面宏广,与他港浦不同。
”“汐汹涌,可容万斛之舟。
”当时,国内“巨艘大舶帆交番夷中”,即以太仓为进出码头。
而“番舶珍货,皆于此市易,谓之六国码头。
”在郑和下西洋前夕,即永乐二年,又对刘家河进行了浚修。
据史载,“永乐二年春正月己已,召世子高炽及高阳王高照还京师。
夏原吉言:‘苏松水虽由故道入海,而支流未尽疏泄,非经久计。
’乃命复浚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大理少卿袁复为之副,已复命陕西参政宋性佐之。
”在经过一番浚修疏泄之后,刘家港作为一个可泊众多巨舶的深水良港,不仅可泊庞大的郑和船队,而且也为海外各国使节来华访问及外商前来贸易提供了便利。
史称:“自此,外国贡使络绎而来,番商洋贾慕刘河口之名,帆樯林立。
”又称:“矧今永乐承平之岁,薄海内外,靡敢不服,九夷百番,进贡万物,道途相属,方舟大船,次第来舶,太仓复旧之宏观。
”这些记载表明,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太仓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和船队返回的驻泊港,已成为国内最大和地位最重要的国际港口。
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太仓作为郑和船队始发港的地位从未有过改变,这绝不是偶然的。
郑和下西洋与历代以来的远洋航海不同,每次航行所到国家和地区少则10余个,多则30多个,动用远洋巨舶百余艘,随行人员二万七八千人。
这样大规模的远洋航行,除要装载大量的随行人员日常生活应用物品,还要运输与众多海外国家进行贸易和给赐各国的大量物品。
太仓的特色文化

太仓的特色文化
嗨!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小导游——xxx。
我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太仓的特色文化。
说到太仓,就不能不告诉大家太仓有“金太仓”的美誉。
太仓市的浏河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出海要津,古代对外贸易重要港口。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郑和泛海通使西洋,后来,刘家港码头号称“天下第一码头”。
(浏河)(郑和公园)历史悠久并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太仓,粮食文化更是异常丰富。
太仓喻意为皇帝的粮仓,太太的仓库,是个天然富庶之地。
春秋时期吴王在如今的太仓位置设仓囤粮,故而得名。
打这以后,无论是元明旌帆云集的漕运,还是明清盛极繁华的“米市”,太仓的贸易兴衰始终与粮食相关。
现在,我们太仓人以“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的粮仓概念,以博大的胸襟海纳百川,砥砺前行,奋勇开拓,追求卓越。
我们不断吸取“粮仓”的滋养,努力做到每年五谷丰登。
啊!我忘了向大家介绍“南园”。
南园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朝宰相王文肃(字锡爵)营建,占地三十余亩。
主要建有“绣雪堂”、“潭影轩”、“香涛阁”诸胜。
南园以前是王宰相处理政务和种梅养菊之处,太仓民间亦称“太师府”。
(南园)
好了,篇幅有限,今天就说到这里吧!经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太仓有所了解,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就来找我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苏州市各市旅游接待情况(万人次)
2018年苏州市各市星级景区情况
苏州市 昆山市
2045.05
11294.8
5A 4A 3A 景区 景区 景区
景区概况
常熟市
1985.35
张家港市
913.57
太仓市 524.6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18年苏州市各市旅游收入情况(亿元)
吴国建仓屯粮, 成为王仓要津
元代时期
开创漕粮海运,筑太仓城, 刘家港开始了海外贸易
清末民初
农业发展,工商业发达
当代时期
德企之乡 港口城市
注:全市总面积为823平方公里,人口94.7万。 2018年,太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72亿元,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55万元。
• 郑和精神:明代时,太仓港是郑和七下 西洋的始发地,如今郑和开拓进取的精 神已成为太仓的城市名片。
• 太仓非遗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国 家级项目1项(江南丝竹)、省 级项目6个、苏州市级项目17个
2
太仓市历史文化
太仓自古为文化之乡,名人辈出,尤其以艺术界大家最为突出
1 艺术 大家
2 文学 大家
3 科技界 名人
1
太仓市历史文化
自古享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娄东文化
江海文化
非遗文化
• 太仓位于娄水之东,又称娄东。娄 东人文荟萃,多种特色文化丰富多 彩,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 其中,昆曲、娄东画派、娄东诗派 知名度高,具有代表性。
• 六国码头:元代时,太仓港商船云集, 岸边则店铺众多,为东南贸易大港;
• 文坛:文学家王世贞,独主文坛20年; 文学家、史学家张溥,撰有《五人墓 碑记》流传后世;理学家陆世仪,著 书立说60余种,被尊为“江南大 儒”;唐文治 ,近代享有盛名的国学 大师、教育家。
• 诗坛:吴伟业,开创娄东诗派。
• 著名科学家:唐孝威、唐孝 炎、黄胜年、邹世昌等。
3
太仓市历史文化
太仓市旅游市场发展规模较小,优质旅游资源匮乏,旅游可进入性一般
• 画:娄东画派代表人物(王时敏、王鉴、 王原祁、王翚);明代大画家仇英等。
• 戏曲:“昆曲之祖”魏良辅;音乐家张野 塘创制的吴中新乐“弦索”,后演变为江 南丝竹。
• 古琴:徐上瀛,明代古琴大师。
• 舞蹈:吴晓邦,探索舞蹈创作实践60余 年,中国新舞蹈奠基者。
• 电影:朱石麟,编、摄、导电影百余部, 成为“香港电影拓荒者”。
景区:凤凰山/永联小镇/香山/暨阳湖欢乐世界等
4
3
特征:以生态田园景区为核心
常熟市 张家港市
303.43 138.29
太仓市
0
2
2
景区:沙溪古镇/现代农业园景区等 特征:以田园乡村景区为核心
太仓市 75.41
0
Hale Waihona Puke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4
太仓市历史文化
城市 名片
太仓自古为天下粮仓,经济文化繁荣,如今是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天下粮仓】
【郑和起航】
【港口城市】
明代时期
太
秦汉时期
建置 娄县惠安乡
唐宋时期
财赋重地 吴门太仓
建太仓卫,置镇海卫,建太仓州,成东 南巨州,郑和从此七下西洋,经济文化
繁荣达到鼎盛
仓
历
史
沿
革 春秋时期
相传吴王屯粮置仓
三国时期
苏州市
2078
昆山市
261.77
苏州市
8
昆山市
1
常熟市
2
张家港市
0
23
11
景区:拙政园/虎丘山景区/金鸡湖/太湖旅游区/网师园等 特征:以江南园林和生态湖泊景区为主
3
2
景区:周庄古镇/千灯古镇/亭林园/锦溪古镇等 特征:以历史文化古镇为主
4
0
景区:虞山尚湖旅游区/沙家浜旅游度假区/蒋巷村等 特征:以自然山水景区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