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

合集下载

青春励志哲理简短小故事

青春励志哲理简短小故事

青春励志哲理简短小故事青春励志小故事篇1:心中的玻璃一位业务员在体检后,被医生宣判得了癌症,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了。

惊慌之余,冷静地思考如何安排剩下的时日,他最后下定决心,打算不动声色,平静地过完最后的人生旅程,而留下一个好名声。

于是在公司忠于职守,不再象往日般与同事、客户争辩,反而自认来日不多,一再忍让,持续和谐,在家中,不再打骂小孩及太太,反而常常抽空与家人外出游玩。

三个月很快过去了,原本人人厌恶的他变成公司领导重视、同事爱戴、客户欢迎的模范员工,不但晋了级,又加了薪,一家人更和乐融融,快乐美满。

正当应对人生的最后一站时,却接到医院的通知,原来检查报告弄错了,他的身体健康,一切正常。

他还是他,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正因本身态度的转变,整个人生为之改观。

因此,当你由玻璃看窗外时,若玻璃是绿色,外面的世界就是绿色的,若玻璃是红色,你看到的就是红色世界,这块玻璃就在你的心中。

因此,这个世界的好坏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你心中的玻璃是什么颜色?哪一种对你最有利?青春励志小故事篇2:巧用放大镜与望远镜有一次某位公关谈到建立良好人际关联时,举了一个实例,他说无论多么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师以五百倍的放大镜看她美丽的脸庞,看到的必须是坑坑洞洞,凹凸不平,使人大失所望。

同样的,当我们拿望远镜看青山时,入目的尽是如画的风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旷神怡,然后他进一步分析道:在人际关联上,有人是永远拿着放大镜,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自己无法坚信他人,交到朋友。

相反的,有的人是拿着望远镜,永远都欣赏到人完美的一面,就是这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利。

说到那里,他话锋一转,同时也告诉在座的每一位观众,这并不是说放大镜没有用,但是放大镜的焦点就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

如果能虚心地请教他人,自觉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放大镜便能同时发生最大的效应。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放大镜于与望远镜最好的解释。

在与人交往时,你喜爱用放大镜或望远镜,哪一种会使你更受欢迎?青春励志小故事篇3:免费大学当我们踏入社会,为五斗米折腰的感觉常使工作成为苦差事。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

经典励志故事经典励志故事(精选30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常态性现象。

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头讲述。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经典励志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励志故事篇1 愚公移⼭ 古时候有个⽼⼈,⼈们都叫他愚公。

他家门⼝有两座⼤⼭,⼀座叫王屋⼭,⼀座叫太⾏⼭。

这两座⼭挡住了出门的路,于是愚公决⼼把这两座⼭搬⾛,他带着他的⼉⼦开始挖⼭。

有个叫智叟的⽼头说:“你们这样做实在太愚蠢了,⼭这么⼤这么⾼,就凭你们⼏个⼈根本不可能把它挖掉。

”愚公就说:“我们⽗⼦是挖不完,但我死后还有⼦⼦孙孙。

这两座⼭虽然⾼,却不会再长。

我每天挖⼀点,总有⼀天会把它挖掉。

”就这样,愚公每天坚持挖⼭。

后来,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上天派来两个⼭神,把这两座⼭给搬⾛了。

【故事启迪】学习是⼀个漫长⽽⼜艰苦的过程。

要想学有所获,就必须有坚强的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习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需要坚持,需要有坚强的毅⼒。

西晋⽂学家左思整整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他的著作《三都斌》;张海迪花了49年的时间完成了200万字的著作。

其坚强的毅⼒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堪为典范。

俗语说:“万丈⾼楼平地起”、“不积跬步⽆以⾄千⾥,不积⼩流⽆以成江海”。

事实告诉⼈们,任何⼈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取得的,都是持之以恒、从⼀点⼀滴做起、⽇积⽉累的结果。

经典励志故事篇2 ⼥娃精卫填海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正式形成,那时的帝王远不如后来的帝王那样富有,享有许多特权,帝王的⼦⼥⾝份也并不尊贵,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传说,炎帝有个⼥⼉,叫⼥娃,性格开朗活泼,⽽且喜欢打抱不平。

炎帝很喜欢她,经常带她到东海去游泳。

有⼀天,⼥娃出去找别的⼩孩⼦玩,在路上看到⼀个⼤孩⼦把⼩孩⼦当马骑,⼩孩⼦都累得趴下了,⼤孩⼦还不肯罢休。

⼥娃⾛过去,指着⼤孩⼦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也太不知道羞耻了,在这⾥欺负⼩孩⼦算什么本事?要是有⼒⽓,你就去打虎打熊,那样⼈们才会说你是英雄。

积极向上的人生励志小故事(通用16篇)

积极向上的人生励志小故事(通用16篇)

积极向上的人生励志小故事(通用16篇)积极向上的人生励志小故事篇1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

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

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

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积极向上的人生励志小故事篇2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

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

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

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他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管理心得: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积极向上的人生励志小故事篇3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

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

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

然后抬起头来,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半生受用。

”30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

大学生的玻璃心演讲稿

大学生的玻璃心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大学生玻璃心的话题。

玻璃心,这个词语,我想大家都不陌生。

它形容的是那些容易受伤、敏感、脆弱的心灵。

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学生群体中,玻璃心现象日益严重。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有玻璃心?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玻璃心呢?一、大学生玻璃心的成因1. 竞争压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就业压力。

在竞争中,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成绩、外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原因,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从而形成玻璃心。

2.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存在沟通不畅、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问题,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玻璃心。

3. 社会因素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一些负面新闻、网络暴力等,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

此外,一些社会现象,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

4. 自我认知不足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我认知,对自己的能力、优点和不足了解不够。

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沮丧等情绪,从而形成玻璃心。

二、如何面对大学生玻璃心1. 提高心理素质大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阅读心理书籍、参加心理讲座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 学会沟通与家人、朋友、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倾诉、寻求帮助,而不是把问题憋在心里。

3. 培养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可以尝试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4. 学会自我调节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5.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摒弃功利主义。

励志的故事(精选36篇)

励志的故事(精选36篇)

励志的故事(精选36篇)励志的故事篇118岁的时候,王思岩便对“走关系”“潜规则”有了深刻地体验。

高三刚开始,妈妈的朋友承诺等毕业时可以通过关系,不用考试,直接读军校。

当同学们忙着高考复习的时候,他已经悠然开始了假期。

然而,等到同学陆续开始大学军训,军校的首长回复说,部队裁军,军校停招,明年再说。

美梦瞬间坠落。

这件事留给王思岩的教训是:把未来交给别人安排,就是找死。

找死之后,怎样起死回生?志愿“死档”,无奈之下的王思岩选择了一所民办大学。

他告诉自己,要往死里学。

在很多人眼中并不入流的大学校园里,王思岩开始了人生加速度。

他和同学发起成立物流社团,争取机会去物流企业参观。

更多的是兼职:发传单、产品调研。

不止是锻炼,更为了赚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16岁那年,思岩的父亲患癌症去世,这个家需要他和妈妈共同撑起。

“告别那段不停歇的日子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当初我拼命追赶的,不是那些统招生,我是在弥补拼搏的空白,还有融入社会的能力,即使我是众多菜鸟中的一只,也要比别人早一点起。

”七年之后,王思岩如此解释自己在大学校园的忙碌。

毕业转瞬而至,王思岩获得了宅急送速递员的实习岗位。

他被分到了一辆三吨大货车上,随车送货,每人每天至少一车货,全是一箱一箱从车上搬下来,再送到客户家中。

这种重复性的机械式工作,他足足干了五个月。

当时,也有几个和王思岩一起进宅急送的同学,但是,半年过后都陆陆续续离开了,坚持下来的只有他自己。

他说:“45℃的高温下,行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灰头土脸地装车卸车,其实和烈日下熏得黝黑的搬运工没有任何差别,承受着某些客户心情不好时候的苛责,还不能辩解。

但是那又怎样,我不能失去这份工作。

没有更高尚的想法,我要养活自己,养活对我寄予希望的妈妈。

安身立命之后,才敢说谋求发展的话。

”因为需要安身立命,他不计较起点低、不计较加班,身体疲惫的时候,他总是给自己打气:当你埋头苦干的时候,总有人注意到挂在你额头上的汗水。

【励志故事】励志故事 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

【励志故事】励志故事 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

【励志故事】励志故事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励志故事】励志故事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杰出与愤世嫉俗之间,往往隔着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01“你可以随时起身,但无法一直前进”,这就是我很讨厌的一句歌词,出自于前不久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

以此态度,来和年轻人蓬勃易碎的玻璃心抗衡,倒是蛮合适。

美国西部小研发的时候,必须从西海岸圣地亚哥至东海岸某个地方,长3000英里的路程,存有两种走法。

第一种走法就是:天清气朗就多跑一点,刮风下雨就先打听个地方躲起来。

第二种走法就是:不管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每天都必须跑20英里。

按照第一种走法,可能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第二种走法,虽然听到出来缺位一种认知性的柔情,却能够最快速度抵达目的地。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20英里法则”,放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如后者般持续推动自己前行的人属凤毛麟角。

大多数时候,人们都选择了第一种活法,平坦时笑意盎然大步流星,曲折时黯然伤神停滞不动,天晴我晴,天阴我阴,原本透亮的心,会逐渐在环境的影响拉伸下变得模糊不明。

如果你消除没法玻璃心,就永远也从这以后金手指。

有时候,人真的应该学会自省。

王小波说,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

杰出与愤世嫉俗之间,往往隔着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02我的一个读者阿茶经常可以在后台帖子说道,自己在工作上力不从心,办公室里领导和同事们旧就是捉弄她,打听她的茬儿,感觉像必须边缘化她。

秉持着对事物先了解再判断的个人习惯,我决定耐心听她把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讲完,再给出建议。

阿茶最近刚换工作,去了一家正处在冲刺b轮融资的互联网公司,做设计,领导恰恰是她大学时期高几届的学长,同样在视觉传达上有所见地。

阿茶交上去的设计样稿,经常性的会被他在会议上单独拎出来说,倒也不是批评,只是点名的次数多了,阿茶心里难免犯嘀咕,这是不是领导故意给自己“穿小鞋”?时间长了,阿茶已经开始真的学长时时都在针对自己。

【励志故事】励志故事 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

【励志故事】励志故事 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

【励志故事】励志故事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很久以前,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叫小明的年轻人。

他是个聪明又有才华的年轻人,但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有一个非常脆弱的心灵,一点点的批评或挫折都能让他失去自信,产生消极的情绪。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听说了小明的问题,并决定帮助他。

老人带着小明来到了一个玻璃厂,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玻璃器皿。

老人走到一个玻璃柜前,取下了一个精致的玻璃心形饰品,递给了小明。

“小明,这是你的心。

”老人说道。

小明接过玻璃心,看着它美丽而脆弱的外表,微笑着说:“谢谢您,老人,我会好好珍惜它。

”老人点了点头,然后又取下了一个镜子放在玻璃心之前。

“小明,告诉我,当你看到这个镜子时,你能看到什么?”老人问道。

小明看着镜子,看到自己的倒影,一脸纳闷地答道:“我看到的是自己。

”老人微笑着说:“是的,小明,你看到的是一个年轻人,他有才华,有梦想,但他却拥有一个非常脆弱的心。

”小明点了点头。

小明仔细地看着镜子背后,他看到了整个玻璃厂的景象。

“我看到了整个玻璃厂。

”小明回答道。

老人认真地说:“小明,你要知道,你的心就像这个玻璃心一样,它是美丽的,但也是脆弱的。

它代表着你的情感和自信心。

当你只看到玻璃心本身时,你会非常小心翼翼地保护它,生怕它被摔碎。

但当你把它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中看,你会发现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在等着你去发掘和珍惜。

”小明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老人的意思。

从那天起,小明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

他不再将一点点的批评或挫折看成是对自己的攻击,而是看成是成长的机会。

他开始更加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时光流转,小明终于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他用自己的创业故事鼓励着许多有着相同问题的年轻人。

“年轻人,你的玻璃心并不值钱,不要将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它上面。

要看到更大的世界,要欣赏更美好的事物,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这成为了小明传递给年轻人们的励志信息。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年轻人,在你的人生旅程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把批评和挫折看成是对自己的攻击,要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勇敢去面对,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3篇励志短文故事我20岁只想搞钱

3篇励志短文故事我20岁只想搞钱

3篇励志短文故事我20岁只想搞钱励志短文故事1你知道吗,你的努力从不曾石沉大海明天、未来、坚持、希望、诸多积极向上的词汇充斥的我的脑壳,我不曾放弃一切我认为值得坚持的事情,即使不被任何人看好,即使会被现实很残酷的一次次打倒,我也不动摇持续坚持的信念,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咬紧牙关都会换来一个我想要的结果。

不被别人看好,又如何,现实生活的确很残酷,可那又怎样你真的有问过内心深处——现在的你是你想要的模样吗也许我们做的事,不是事情本身的难度有多大,而是克制自己本身去持续努力的难度真的很大,我们坚持努力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只是想给拼命的自己一个交代。

有时你羡慕别人的清闲,可是你知道吗当你忙的连喝杯水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别人又是怎样的羡慕你的充实。

壹小竹问我,你有没有吃过凌晨三点的粥,怎么样是不是特别鲜甜我诧异的瞥了一眼她,没好气的说,你傻啊,谁没事起那么早喝粥呀。

小竹眨了一下眼,半开玩笑的说:对呀,我就很傻,不过呢,这个时间的粥真的很好喝。

也许凌晨是这个城市给予我最特殊的时刻,让我可以看到这座城的不一样风景。

最近经常熬夜加班做策划案,做了改,改了做,一个礼拜了,反反复复七八次。

我在这家广告公司上班,因为进这家公司我准备了好久,终于过五关斩六将,顺利的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公司,进来之后发现,相比进这家公司,难得多的是在这里更好发展下去,人人是传奇,处处拼实力,与公司同事相比我觉得自己简直弱爆了的,为了做这个文案努力追赶同事的步伐,我推掉了闺蜜的生日宴会,文案不能达到客户要求我被上司骂的狗血淋头,你知道吗,当文案第九次审核的时候达到了客户的满意,那一瞬间我憋着眼泪笑得肆无忌惮……通宵达旦的文案,从开始到达到客户满意,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轻而易举的,你以为的很好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垃圾,别人看似很随意的东西,可你知道随意背后有多少次凌晨的粥吗我之所以这么努力,不是想证明自己,只是想用成果安慰拼命的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励志故事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
年轻人,你的玻璃心不值钱
优秀与平庸之间,往往隔着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01
“你可以随时转身,但不能一直后退”,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歌词,出自前不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

以此态度,来和年轻人蓬勃易碎的玻璃心抗衡,倒是蛮合适。

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时候,要从西海岸圣地亚哥到东海岸某个地方,长3000英里的路程,有两种走法。

第一种走法是:天清气朗就多走一点,刮风下雨就先找个地方躲起来。

第二种走法是:不管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每天都必须走20英里。

按照第一种走法,可能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第二种走法,虽然听起来缺失一种理解性的温柔,却能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20英里法则”,放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如后者般持续推动自己前行的人属凤毛麟角。

大多数时候,人们都选择了第一种活法,平坦时笑意盎然大步流星,曲折时黯然伤神停滞
不动,天晴我晴,天阴我阴,原本透亮的心,会逐渐在环境的影响拉伸下变得模糊不明。

如果你克服不了玻璃心,就永远也遇不到金手指。

有时候,人真的应该学会自省。

王小波说,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

优秀与平庸之间,往往隔着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02
我的一个读者阿茶经常会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在工作上力不从心,办公室里领导和同事们老是欺负她,找她的茬儿,感觉像是要孤立她。

秉持着对事物先了解再判断的个人习惯,我决定耐心听她把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讲完,再给出建议。

阿茶最近刚换工作,去了一家正处在冲刺B轮融资的互联网公司,做设计,领导恰恰是她大学时期高几届的学长,同样在视觉传达上有所见地。

阿茶交上去的设计样稿,经常性的会被他在会议上单独拎出来说,倒也不是批评,只是点名的次数多了,阿茶心里难免犯嘀咕,这是不是领导故意给自己“穿小鞋”?
时间久了,阿茶开始觉得学长处处都在针对自己。

今天这个色调不对,明天那个调性不搭,“一张设计图,他居然让我改三遍以上……
这不是明显和我过不去吗。


“那学长对于你工作的建议,你觉得还算中肯吗?”
“平心而论,他对设计方面的很多指点令我倾佩不已,但是,我就是不喜欢他老是反反复复,让我去修改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图纸,太伤我自尊了。


听到这里,我大概清晰了很多。

其实这种事情蛮常见的,五年前,我在给一家风头正热的青春杂志写小说,稿子是三审,一切情节、构造、人物、故事背景、环境描写,包括细节处是否具备逻辑性,都在他们的考量之中。

最繁琐的一次,我一篇稿子连续改了20多天,每天晚上都能收到编辑反馈回来的不同建议,有时是角色刻画力度不够,有时是前后衔接上缺乏说服力,就连女主心理自白的尾处是以“句号”还是“省略号”作为结束语,都是我们讨论了整夜商讨出来的结果。

人的自我暗示,有时是很可怕的。

当时我和我的编辑还不算熟悉,曾经一度,我认为是她在故意刁难我。

出于赌气的心理,我反复克制着自己随时想要“撂挑子不干”的心理,想要证明给她看,我是有可以写出好故事的。

那篇稿子,删删
改改,最终放在了比预期还要晚一期的刊目上。

登出来之后,我拿了当月最受读者欢迎的栏目奖金。

“其实我是可以放在更前一期的,但当时稿子还没有打磨好,放上去,是对你的敷衍通过,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我的编辑说。

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感觉,那叫一个羞愧。

我为自己的玻璃心羞愧,为随意揣摩他人心思羞愧,为将一个为我着想的人当作假想敌而羞愧。

时隔多年,当我自己开始组团队带新人,才发现,原来当你看到一个作品,仍存在着可优化、可进步的弹性空间时,你是无法抑制住人类天生的完美主义趋向的。

在工作中,要修炼成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除了天性之外,我们还要慢慢经受关于强大体力、精神储备、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密集训练。

03
要学会适当修剪自我。

在之前的公司里,只有阿茶一个设计,她的工作就是由自己来审核和衡量,几乎不会有被别人提出质疑或卡顿的情况。

长期的独裁主义工作模式,使得阿茶很难以前辈心态去和别人沟通,太敏感,太脆弱,又缺乏沟通的耐心,领导稍加要求便觉得整个世界要背弃自己,天崩地裂。

在工作中,没有不重要的事,任何分工,都是基于合理的存在。

你看不到问题的重要性,不代表这件事就不重要。

不就是一篇稿子嘛,可对编辑来讲,这是内容输出的代言。

不就是一张图纸嘛,可对产品来讲,这是搭建框架的模型。

不就是一场活动嘛,可对传播来讲,这是企业文化的落地。

总把不适合当作逃避的接口,其实就是眼高手低。

总把不擅长当作偷懒的理由,其实就是不愿动脑。

总把领导分配不均当作业绩低的挡箭牌,其实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走心。

我们生存在一个团队里,就要承受这个团队的共运。

在职场上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单单是你看到表面上标签化的固态存在,项目和项目之间,环环相扣,任何细节处的漏洞都可能造成满盘皆输。

对自己手下作品负责,就是对整个公司负责。

对公司负责,就是对自己整个职业生涯负责。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花在那里,是可以看到的。

如果一味沉浸在被找茬、被伤害、被孤立的意淫当中去,哪还有功夫,去潜心进步玻璃心,注定无法突出成长的重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