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初中三年里,中考的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整理好知识点,了解化学重点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1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2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Cu,Fe2O3。
2、绿色固体:Cu2(OH)2CO3。
3、蓝色固体:Cu(OH)2,CuSO4·H2O。
4、紫黑色固体:KMnO4。
5、淡黄色固体:S。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Ag,Fe,Mg,Al,Hg等金属。
8、黑色固体:Fe粉,木炭,CuO,MnO2,Fe3O4,(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Fe(OH)3。
10、白色固体:NaCl,Na2CO3,NaOH,Ca(OH)2,CaCO3,CaO,CuSO4,P2O5,MgO。
3液体的颜色1、无色液体:H2O,H2O2。
2、蓝色溶液: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溶液。
3、浅绿色溶液:FeSO4溶液,FeCl2溶液,Fe(NO)3溶液。
4、黄色溶液: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NO3)3溶液。
5、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 N2和O22、水煤气: CO和H23、煤气: CO4、天然气: CH4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8、铁锈: Fe2O35反应中的一些规律1、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一定是SO42—,沉淀为BaSO42、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一定是Cl—,沉淀为AgCl3、跟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CO32—也可能是HCO3—4、跟碱反应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的一定为NH4+5、SO42—与Cl—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然后再用AgNO3溶液检验Cl—6、可溶性的碱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碱受热才能分解,如Cu(OH)2 △ CuO + H2O7、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如CaCO3 高温CaO + CO2 ↑ 碱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级,如:2NaHCO3△ Na2CO3+ H2O +CO2 ↑中考化学学习建议做好中考前的三轮安排第一轮就是按章节复习也就是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理解每一课内容,然后把老师课堂上强调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课堂实验给完全搞清楚了,对以前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要结合教材、结合笔记利用这一轮复习好好给巩固一下。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提纲
一、化学基础知识复
- 元素、化合物及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元素的分子式和化合价
- 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常见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计算
- 摩尔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
- 溶液中的浓度计算
- 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方程的计算
-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移动平衡的影响因素
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特性
-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征
- 同位素的概念和应用
-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性
-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和转化
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
- 醇、酸和酯的性质和应用
- 碳氢化合物的分类和特性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类型
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 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 化学实验中的化学计量和计算
-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反应和现象
-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
以上是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初中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初中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初中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o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
o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o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o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3.纯净物和混合物o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o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保持原来的性质。
4.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o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o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o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以再分。
o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5.单质和化合物o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o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氧化物o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二、基本理论和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o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2.原子结构o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o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不考虑离子状态)。
3.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o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o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化合价o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三、化学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o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o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o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o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中考化学总复习总结知识点汇总(最全篇)

化学知识点(最全篇)(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初中化学中考常考基础知识总结(共35个)

中考化学常考基础知识总结一、空气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 不可助燃但可燃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都有利于健康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二、水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2.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3.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4.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融化体积减小三、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 0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 1,而是比 1 稍大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是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5.CO2、SO2、TiO2 中均没有O2 分子6.食品标签中标有 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 X 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体,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 8个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 原子,也可能是 O2-、F-、Na+、Mg2+等等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12.氧一般为-2 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 价(注意氢不是+2 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13.氢一般为+1 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 NaH)中氢为-1 价14.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某原子构成15.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分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而卤素单质不是(Br2、I2)16.红磷的化学式为 P4,硫的化学式为 S8(初中不要求)四、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3.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4.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H+所中和的 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五、碳和碳的氧化物1.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常温下碳不活泼,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3.初中阶段,可以认为碳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4.CO2 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5.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6.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7.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六、燃烧与热量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4.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七、金属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各个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温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9.非金属也有与金属类似的置换规律,活泼性顺序F>Cl>Br>I>S,但氟溶于水的反应过于激烈,一般不参与置换10.氢气不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11.食盐水可以加快铁的生锈,但植物油可以缓解此过程12.铝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引言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化学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单位,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学生需掌握原子的结构特点和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了解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学生应掌握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学生需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熔沸点、溶解度等,学生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三、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学生需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2.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学生应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配平和计算。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学生需了解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
四、溶液与酸碱盐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学生应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 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掌握它们的性质、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
3.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应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
五、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室安全:学生应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实验基本操作:学生需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3. 实验仪器:学生应了解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六、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能源:学生应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2. 化学与健康:学生需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营养素的化学成分和作用。
中考化学知识点最全归纳

中考化学知识点最全归纳中考化学是一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学科,它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技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全面归纳: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原子、离子。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
二、化学原理1.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电子云。
3. 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质量、摩尔浓度。
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 溶液的浓度计算: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4. 化学计量关系: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技能1. 基本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2. 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试管、烧杯、滴管、天平等。
3.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操作规范、事故处理。
五、元素化合物知识1. 常见元素的性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 常见化合物的性质:酸、碱、盐、氧化物。
3. 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盐的反应。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性质、中和点的判断。
六、化学与生活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食品、医药、材料等。
2. 环境保护与化学:污染治理、绿色化学。
3. 能源与化学:化石燃料、新能源的开发。
七、化学实验探究1.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2.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束语: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全面归纳,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化学知识,为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在化学学科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转化关系的学科。
在初三化学考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核和电子结构。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外轨道运动。
-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核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原子量表示元素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目。
3. 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
- 横向排列的周期数代表元素的外层电子数目,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形成的。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的摩尔比例。
-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分隔。
2. 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 合成反应是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
- 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物质。
- 置换反应是一种物质取代另一种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原子的电子转移。
3.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4.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速度。
- 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三、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酸、碱和盐- 酸是指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指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