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上将被称“蒙古王”:乌兰夫的传奇故事

合集下载

开国上将乌兰夫:单刀赴会救内蒙

开国上将乌兰夫:单刀赴会救内蒙

开国上将乌兰夫:单刀赴会救内蒙作者:田亮来源:《百姓生活》2019年第05期领导内蒙古最大的抗日队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强占我国东北三省,还盯上了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

他们拉拢蒙古族上层人物,企图在内蒙古成立继伪满洲国后的又一个傀儡政权,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简称德王)就是他们的拉拢对象。

德王本想利用日本人的势力实现内蒙古高度自治,但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变得对日本人唯命是从,成了蒙奸。

在说服德王改邪归正无果后,1936年2月21日夜里,时任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三人小组书记的乌兰夫组织起义。

暴动成功后,起义队伍和赞同起义的蒙政会文职人员近1000人撤离蒙政会所在地百灵庙,向归绥方向行进。

后来这支部队几经整顿,扩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三师,被党中央誉为“内蒙古民族中最先进、最大的抗日队伍”。

乌兰夫领导这支队伍在鄂尔多斯坚持抗战,拒日军于黄河对岸,有效地守卫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

一个人瓦解了一个“共和国”德王的姨父、原伪蒙疆最高法院院长补英达赉(音同赖),跑到德王的老家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于1945年9月成立“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大造分裂中国的舆论。

中共中央派乌兰夫去解决这个“临时政府”的问题。

聂荣臻、刘澜涛等中共晋察冀中央局领导人,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派军队随乌兰夫前去,可是乌兰夫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得做思想工作,单枪匹马虽有危险,却能显示诚意。

于是,他只带了几个人,就向苏尼特右旗出发了。

在和补英达赉谈话后,乌兰夫还向蒙古族青年知识分子阐述了进步理念,并拿出一张《晋察冀日报》给他们看,上面刊登了汉奸、蒙奸名单,其中就有德王、补英达赉。

“团结在我们周围的绝大多数青年,因为认识到补英达赉是蒙奸,便都愿意进行改选。

这样,我就将一步路,分成了两步走,先行改选,再创造取消它的条件。

”乌兰夫生前回忆说。

补英达赉也同意改选,结果乌兰夫当选主席,补英达赉也保住了政府委员的职位。

“当选3天后,乌兰夫就借故将临时政府迁到由八路军控制的张北县,停止了它的活动。

乌兰夫纪实

乌兰夫纪实

云双鹤1551743 家乡抗战英雄乌兰夫抗战乌兰夫七十余年前,日寇入华,发动侵华战争。

那时,中国进行着艰难而曲折的抗争,全国四万万中华儿女心手相连,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敌人的情况下毫不退缩,艰难抵抗。

在八年抗争中涌现出大批优秀革命家,他们是祖国的维护者,更是历史的缔造者。

在中华危难之际,任何民族都无法从战争中脱身而退。

蒙古区域作为中国之固属,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磨灭之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涌现大批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无畏自我牺牲,为全民解放,为防日寇攻占我领土,尽个人之力,力挽中国部分至沦陷,争取胜利奠定不可磨灭的基础。

在内蒙局部之抗战的众多革命志士中,领导抗战的伟大领袖乌兰夫便为抗战做出不可磨灭之贡献。

乌兰夫,1906年生于内蒙东部土默特左旗,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命赴莫斯科学习。

1929年6月完修,经组织批准回国。

同年7月,他参加组织中共西蒙工委,先后担任工委组织委员、书记,并在绥远地区组织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开展斗争。

他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团结好人国家久远安定、统一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

1931年9月18日,日寇发动蓄谋已久的局部侵华战争,为支持抗战,蒙古地区蒙汉各族各界人士奋起抗击,共驱强敌,燃起了抗日救亡的烽火。

同年十月,乌兰夫受王若飞指派,在西蒙从事群众、党务、军运和情报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经受了考验,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次年10月,苏炳文率领的“东北民众救国军”万余人在呼伦贝尔通电抗日,至此蒙古区域抗战热情极为高涨。

1933年2月22日,中共内蒙古特委在张家口组织了蒙汉抗日同盟军事委员会,决定领导有关地区的抗日斗争,并发表《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宣言》。

1933年5月,乌兰夫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大会,与冯玉祥将军共商绥蒙抗日大计。

5月26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在原西北军将领、共产党员吉鸿昌的协助下,于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后乌到孙殿英部工作,在该部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

开国上将乌兰夫

开国上将乌兰夫

开国将帅之上将乌兰夫 猎讯军情网2006-5-28乌兰夫(1906-1988)乌兰夫(1906-1988)曾用名云泽、云时雨。

蒙古族。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

1923年夏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初中部。

同年秋参加了蒙藏学校学生声援土默特旗蒙古族代表的请愿斗争。

1923年底,经韩麟符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0月,离京赴张家口参加内蒙古国民党成立大会。

会后回京不久,即被中共北方区委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到东方劳动大学中国班任翻译。

在北京期间,曾与中共党员多松年、奎壁创办《蒙古农民》;参加欢迎孙中山北上;筹备国民会议促成会等运动。

还与吉雅泰一道到绥远发动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斗争。

1929年从苏联回国,历任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蒙旗独立旅党委书记,中共绥蒙工委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蒙古文化协会主席,绥蒙政府主席,内蒙古军政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学院院长,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绥远人民政府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内蒙古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8年12月在北京病逝。

乌兰夫

乌兰夫

内蒙古纪念收养南方3000孤儿50周年乌兰夫同志动员内蒙古人民收养孤儿50周年纪念活动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7名孤儿代表和近百名艺术家参加了活动,共同纪念乌兰夫同志对民族工作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1960年,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南方数千孤儿受到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知道此事后,立即为孤儿们调配奶粉并决定动员内蒙古人民收养这些孤儿。

就这样,3000名孤儿先后来到内蒙古,成了草原的儿女。

来自上海孤儿院的温都苏来到内蒙古时仅有两岁,如今他已年逾半百,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草原上。

他说,他们这些孤儿从小学习蒙语,接触蒙古族文化,既是汉族的后代,也是蒙古族的儿女,后来有许多人成了老师、医生、护士,用汗水回报草原人民的恩情。

据了解,为传承乌兰夫精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艺术家参加了活动并展览、拍卖艺术作品100多幅,拍卖所得善款将用于内蒙古慈善事业。

(记者林超)乌兰夫(1906~1988年),曾用名云泽、云时雨,化名陈云章。

男,蒙古族。

内蒙古土默特旗(今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

乌兰夫同志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1906年12月23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

1988年12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上海孤儿,一般指在1960年至1963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被抛掷在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一带各大城市,之后又被转移至华北地区的大量弃婴。

从1959年开始,中国各地均陷入不同程度的粮荒,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尤其受到影响。

在许多农村,家庭所分配到的粮食定额,已不能满足全部成员的生存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庭选择将幼年子女遗弃到城市之中。

到1960年,该地区各大城市的福利机构均已收留了数倍于正常年份的弃婴,加上粮食形势日趋严峻,各福利机构已经无力抚养这些弃婴。

乌兰夫的事迹鼓舞了我

乌兰夫的事迹鼓舞了我

乌兰夫的事迹鼓舞了我乌兰夫,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伟大的人物。

乌兰夫的事迹鼓舞了我,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乌兰夫生于内蒙古农村,从小就接受了艰苦的农村生活的熏陶。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知识的机会。

他勤奋好学,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乌兰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旗帜下为人民事业奋斗终生。

他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乌兰夫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大和正确性。

乌兰夫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他在担任国家领导职务期间,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他以其深思熟虑的决策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乌兰夫的事迹鼓舞了我,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虽然年纪尚轻,但我也能为社会作出一份力量。

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乌兰夫的事迹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

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时,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险,不退缩。

这种乐观和坚定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乌兰夫的事迹鼓舞了我,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乌兰夫在与人交往中,始终保持着真诚和善良的态度。

他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乐于奉献。

这种关心和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我要学习乌兰夫的榜样,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乌兰夫的事迹鼓舞了我,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

乌兰夫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蒙古上将乌兰夫:为内外蒙古统一而奉献一生

蒙古上将乌兰夫:为内外蒙古统一而奉献一生

蒙古上将乌兰夫:为内外蒙古统⼀⽽奉献⼀⽣乌兰夫家族在中国的社会也好历史也好算是⼀个谜⼀样的存在。

在乌兰夫之前,这个家族⼏乎是默默⽆闻,在乌兰夫之后,这个家族瞬时起来,在中国赫赫有名。

所以,⼈们想要知道更多的乌兰夫家族的基本信息。

图⽚来源于⽹络乌兰夫家族在乌兰夫之前是没有记载的,可以说,乌兰夫家族是从乌兰夫开始发迹的。

但是当初那个时代,能够接受新思想的⼤部分都是有⼀定经济能⼒的⼈物。

乌兰夫就算家⾥不是地主之类的资本,也是有⼀定经济基础的。

有⼈说,乌兰夫家族是内蒙⾥⾯很有名的⼀个家族,但是因为乌兰夫后来的⾝份问题,涉及敏感,所以就都没有提及。

乌兰夫的事业做⼤之后,乌兰夫家族算是正式开始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抛头露⾯。

乌兰夫的⼥⼉⼉⼦有很多是在政治上博弈的,⽽且也是因为⾃⼰的⽗亲厉害,⾃⼰本⾝也是有⼀点本事,所以都做得⽐较⼤。

当官的能够⼦承⽗业,经商的也是可以赚⼀个⾦钵钱满。

除了乌兰夫家族中乌兰夫的直系孩⼦们,还有乌兰夫家族⾥⾯有着⾎缘的亲戚,也是因为乌兰夫的关系⽣活的不错。

乌兰夫家族最⿍盛的时候就是在乌兰夫在中央的那⼀些年,声势浩⼤,后来乌兰夫逝世之后,乌兰夫家族也逃不脱衰败的命运。

但是因为乌兰夫家族的⼦⼥们还是⽐较争⽓的,所以乌兰夫家族没有⼀败涂地,从中国的历史上消失。

乌兰夫的事迹乌兰夫(1906-1988)是我国著名的开国元勋,曾担任我国国家副主席,上将军衔,他的⼀⽣都在为我国的⾰命事业⽽奋⽃,在他戎马⽣涯中舍⽣取义⼀直是他的座右铭。

乌兰夫的事迹在我国⾰命的历史上被永载史册。

乌兰夫出⽣于内蒙古⼀个普通的家庭,从⼩他就⽴志要为祖国贡献⾃⼰的青春。

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后被北京蒙藏学校录取,开始了⾃⼰真正的⽕热的⾰命⽣活。

此时的中国在各派军阀的混战中风⾬飘摇,加⼊部队后不久他后成为⼀名光辉的共产党员。

其后在内蒙古开展了农民运动,领导西蒙⼈民对⽇本侵略的反击。

乌兰夫在抗⽇的⽃争中多次负伤,但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让他成长成⼀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

红色之子乌兰夫

红色之子乌兰夫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乌兰夫主席游扎兰屯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布赫为全国首个乌兰夫纪念馆分馆揭匾
2015年7月11号,中国首个乌兰夫纪念馆分馆——扎兰屯市乌兰夫同志纪念馆 揭匾并向社会正式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为纪念馆揭牌。。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布赫为全国首个乌兰夫纪念馆分馆揭匾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乌兰夫次子乌可力重回“故里” 踏寻父亲足迹 追寻红色记忆
2019年10月2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的次子、中国杰出的蒙古族 科学家乌可力莅临扎兰屯,重回“故里”,踏寻父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
学习继承乌兰夫保护草原生态的思想,建设美丽呼 伦贝尔。生态是呼伦贝尔的根基,绿色是呼伦贝尔的 底色,必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用最严的 制度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用最硬的措施加强生态 系统保护,用最大的力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呼 伦贝尔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土地更肥沃、空 气更清新。
乌兰夫故居内的乌兰夫半身铜像
我国少数民族中献身共产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1923年,进入北 京蒙藏学校学习 1925年9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乌兰夫为内蒙古革命与建设事业献出了 毕生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36年,领导百灵庙暴动
1947年5月1日,创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1947年至1949年,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1 乌兰夫与呼伦贝尔
制止“左”风,纠正“重农轻牧” 必须遵循草原生态规律 保护草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继承乌兰夫思想
2 乌兰夫与扎兰屯情深意长
1948年3月,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书记、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乌兰夫来到扎兰屯,在扎兰屯工作一月有余。纠正土地改革运动开展 以来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为我军 在东北战场取得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开国上将乌兰夫打开成吉思汗棺木后沉默不语看到了什么?

开国上将乌兰夫打开成吉思汗棺木后沉默不语看到了什么?

开国上将乌兰夫打开成吉思汗棺木后沉默不语看到了什么?他是从蒙古草原走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开国上将,战争年代家中的房屋先是被日本人、后被国民党三次焚烧。

他曾到苏联学习和工作,后前往蒙古族地区从事革命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领导职务,后到中央领导民族统战工作,曾任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统战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

乌兰夫将军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他的感情始终同人民息息相通。

成了3000孤儿的爸爸从1959年末开始,中华大地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而陷入了困境。

3000名幼小多病的孤儿,在全国性的饥荒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消息传到党中央后,周恩来总理希望内蒙古支援一些奶粉给这些孤儿,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乌兰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那时内蒙古牧业遭受了特大灾害,不少乳品厂都停产了,但是乌兰夫还是答应康克清想办法帮助这些孤儿。

乌兰夫返回呼和浩特后,立即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大家一致认为:现在就可以调去些奶粉,但是这只能解决一时困难。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吉雅泰想了想说:“我建议把这些孤儿都接到内蒙古来,分配到牧民家去抚养。

” 乌兰夫一拍桌子,说:“咱们想到一块儿了,就让草原把他们养大!”1959年12月上旬,自治区卫生厅和民政厅的负责人被乌兰夫叫到了自治区党委大院。

乌兰夫告诉他们,内蒙古要接收3000名孤儿,同时指示:由民政厅和卫生厅抽调10名干部组成一个办公室,两厅厅长挂帅,卫生厅副厅长朱明辉同志具体负责,还提出了“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要求。

1960年初,内蒙古开始了接收孤儿及安置工作。

第一批近百名孤儿分别被收留在内蒙古医院和呼市医院。

那些孤儿个个瘦得皮包骨头,许多孩子肚子里有蛔虫。

1960~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名孤儿。

牧民们非常喜欢这些孩子,有的家庭甚至收养了五六个,还有的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这位开国上将被称“蒙古王”:乌兰夫的传奇故事
哪位开国上将被称为蒙古王?
乌兰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云泽、云时雨,蒙古族人,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有“蒙古王”之称。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四、
年授 年12年)6同年9
10学深造。

随后,他与佛鼎、朋斯克、特木尔巴根等人秘密回国。

他参加组建了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先后担任工委组织委员、书记,并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组织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开展地下革命斗争。

民国25年(1936年)2月21日,通过云继先等人秘密策动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保安队举行“百灵庙暴动”,打响了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民国26年(1937年)初,他利用傅作义组建蒙旗保安总队的机会,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在保安总队内建立共产党地下委员会,担任党委书记,秘密开展工作,以保证这支蒙古族武装执行团结抗日的政治路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蒙旗总队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他担任该旅的政治部代理副主任,并担任共产党地下党委书记,坚决贯彻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这支军队成为当时蒙古族中最大的抗日武装起到重要作用。

蒙旗独立旅改为国民革命军30年长、民国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