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必背手册 (5) 机械振动、机械波与电磁波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知识点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一完整曲 线对应横 坐标
一个周期
一个波长
波动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解性,出现多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
波的空间周期性
B
沿波的传播方向相距波长整数倍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因此在同一波形图上,某一振动状态(位移、速度等)会不断地重复出现,这就是波的空间周期性.
C
波的时间周期性
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波的叠加: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________.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________,某些区域的振动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________.
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答案: 一、2.(1)①平衡位置 振动质点所在位置 ②最大距离 ③一次全振动 全振动的次数 3.振幅 振幅 三、1.周期性驱动力 驱动力 无 2.相等 四、1.机械振动 2.波源 介质 3.(1)相互垂直 波峰 波谷 (2)同一直线上 密部 疏部 4.(2)波源 不变 (3)介质 v=λf 五、位移 平衡位置 正弦(或余弦) 六、1.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2.矢量和 3.加强 减弱 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________.
横波的图象 如图所示为一横波的图象.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________,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________.它反映了在波传播的过程中,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移在空间的分布.简谐波的图象为________曲线.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力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涵盖了许多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作用力或外界激励下,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的运动。
其基本概念和理论如下:1. 平衡位置和位移:机械振动的平衡位置是物体在受到作用力后不再发生位移的位置,位移则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距离平衡位置的偏离量。
2. 振幅和周期:振幅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个完整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3. 频率和角速度: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角速度则是指单位时间内角位移的变化率,通常用弧度/秒来表示。
4. 谐振和简谐振动:谐振是指物体在受到与其固有振动频率相同的外力激励时产生的振动现象,简谐振动是一种特殊的谐振,其运动方式是由正弦函数所描述的。
二、机械波机械波是指由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递的一种能量和动量的传播形式。
以下是机械波相关的知识点总结:1. 波的性质:波的振幅、频率、波速、波长是描述波的基本性质。
振幅是指波动的最大位移,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波长是指波动的最小周期。
2. 纵波和横波:根据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关系,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3. 声波和机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介质分子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例如空气、水等。
4. 声速和音频: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音频是指人类能够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到20kHz之间。
三、振动和波的应用振动和波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部分应用的概述:1. 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振动状态,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其在机械故障监测、地震预警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2. 声纳技术:声纳技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用于海洋勘探、潜艇探测等军事和民用领域。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介绍这两个知识点。
一、机械振动1.振动的定义及特点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现象。
振动具有周期性、往复性和简谐性等特点。
2.物理量与振动的关系振动常涉及到的物理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
振动的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位移与速度、加速度之间存在着相位差的关系。
3.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振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恢复力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与振幅无关,只与振动系统的特性有关。
4.阻尼振动阻尼振动是指振动物体受到阻力的影响而逐渐减弱并停止的振动。
阻尼振动可以分为临界阻尼、过阻尼和欠阻尼三种情况。
5.受迫振动受迫振动是指振动物体受到外界周期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振动。
当外力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现象。
6.驱动力与振幅的关系外力作用下,振动物体的振幅由驱动力的频率决定。
当驱动力的频率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接近时,振幅达到最大值。
二、机械波1.波的定义及特点波是指能量或信息在空间中的传递。
波有传播介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2.机械波的分类及特点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它们的传播方向与介质振动方向有关。
横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3.波的传播速度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和波的频率有关。
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成正比,与频率成反比。
在不同介质中,波长相等时,传播速度与频率成正比。
4.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或介质边界,导致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当波的传播路径中存在两个或多个波源时,会发生波的干涉现象。
5.波的衍射波在通过缝隙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波的弯曲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波的衍射。
波的衍射现象是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之一6.声波的特点及应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的传播媒质是物质的弹性介质。
高考物理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高考物理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高考物理第六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是高中物理的一大重要版块,学好这一部分对整个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必背知识点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1、平衡位置:机械振动的中心位置;2、机械振动的位移: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为终点的有向线段;3、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1)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2)回复力不是一重特殊性质的力,而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4、机械振动的特点:(1)往复性; (2)周期性;二、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运动;(1)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2)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3)计算公式:F=-Kx;如:音叉、摆钟、单摆、弹簧振子;三、全振动:振动物体如:从0出发,经A,再到O,再到A/,最后又回到0的周期性的过程叫全振动。
例1:从A至o,从o至A/,是一次全振动吗?例2:振动物体从A/,出发,试说出它的一次全振动过程;四、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振幅用A表示;2、最大回复力F大=KA;3、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4A;4、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能量越大;五、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1、T=t/n (t表示所用的总时间,n表示完成全振动的次数)2、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到最远点,从最远点到平衡为置所用的时间相等,等于T/4;六、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1、f=n/t;2、f=1/T;3、固有频率:由物体自身性质决定的频率;七、简谐运动的图像:表示作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1、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其图像为正弦曲线;2、若从最远点开始计时,其图像为余弦曲线;3、简谐运动图像的作用:(1)确定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振幅;(2)确定任一时刻振动物体的位移;(3)比较不同时刻振动物体的速度、动能、势能的大小:离平衡位置跃进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势能越小;(4)判断某一时刻振动物体的运动方向:质点必然向相邻的后一时刻所在位置运动4、作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物体发生共振的条件:物体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八、单摆:用一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的装置。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也是高中物理选修中的知识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一:波动形成和传播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3、机械波的特点:(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二:波的图像1、横波的图象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2、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曲线,也叫正弦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与质点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曲线,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波形曲线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三:波长频率与波速1、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四:波的反射和折射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2、波的反射: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3、反射规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选修3-4机械振动机械波光学知识点汇总机械振动一、基本概念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2.回复力F :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是根据效果(产生振动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命名的,回复力总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是某几个力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或是某一个力沿振动方向的分力。
(如①水平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即为弹簧的弹力;②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③单摆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重力在圆周切线方向的分力,不能说成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3.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原来静止的位置)。
物体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即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单摆中平衡位置需要向心力)。
4.位移x :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它总是以平衡位置为始点,方向由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所在的位置,物体经平衡位置时位移方向改变。
5.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1)动力学表达式为:F = -kxF=-kx 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凡是简谐运动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必须满足该条件;反之,只要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满足该条件,那么该振动一定是简谐运动。
(2)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ωt +φ)(3)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物体经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物体在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且物体的速度在最大位移处改变方向。
(4)简谐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指向平衡位置的(或沿振动方向的)加速度mkxa -=.由此可知,加速度的大小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其方向与位移方向总是相反。
故平衡位置F 、x 、a 均为零,最大位移处F 、x 、a 均为最大。
(5)简谐运动的振动物体经过同一位置时,其位移大小、方向是一定的,而速度方向却有指向或背离平衡位置两种可能。
(6)简谐运动的对称性①瞬时量的对称性: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回复力、位移、加速度具有等大反向的关系.速度的大小、动能也具有对称性,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或相反。
高三物理知识点振动和波

高三物理知识点振动和波
高三物理知识点振动和波
查字典物理网为高三同学总结归纳了高三物理知识点:振动和波。
希望对高三考生在备考中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作为参考。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考点]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762c3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0.png)
高中物理机械波知识点[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考点](一)机械振动1.机械振动①定义: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
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②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
b、阻力足够小。
2.简谐振动①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
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
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某,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②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③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①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②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振动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
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4.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知识点手册:机械振动、机械波与电磁波
机械振动、机械波:
基本的概念,简谐运动中的力学运动学条件及位移,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及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简谐振动: 回复力: F = 一KX 加速度:a =一KX/m 单摆:T= 2π
L 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弹簧振子T= 2πm K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等效摆长、等效的重力加速度 影响重力加速度有: ①纬度,离地面高度
②在不同星球上不同,与万有引力圆周运动规律(或其它运动规律)结合考查 ③系统的状态(超、失重情况)
④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关,有电磁场时的情况
⑤静止于平衡位置时等于摆线张力与球质量的比值 注意等效单摆(即是受力环境与单摆的情况相同) T=2π
g
L
⇒g=
2
2T L 4π 应用:T 1=2π
g
L O
g
L -L 2T O 2∆=π
⇒
2
2212T -T L 4g ∆=
π 沿光滑弦cda 下滑时间t 1=t oa =g R 2g R 2=
沿cde 圆弧下滑t 2或弧中点下滑t 3: g
R 2
g R 4
24T t t 32π
π
===
=
共振的现象、条件、防止和应用
机械波:基本概念,形成条件、
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的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
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
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
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 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 波长的说法:①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位移”总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②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
③两相邻的波峰(或谷)
间的距离
④过波上任意一个振动点作横轴平行线,该点与平行线和波的图象的第二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λf =λ
T
(适用于一切波)
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 波动与振动的区别:
研究的对象:振动是一个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波动是大量点在同一时刻的群体表现, 图象特点和意义 联系:
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带动法、上下波法、平移法) 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t )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
波的几种特有现象:叠加、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知现象及产生条件
电磁波:LC 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率的交变电流. T =2π
+
C
L
L
充 电
q ↑ i ↓
放 电
q ↓ i ↑
充 电 q ↑ i ↓ 放 电
q ↓ i ↑
q=0 i=I 电场能↑→电场线密度↑→电场强度E ↑→ 电容器极板间电压u ↑→ 电容器带电量q ↑ 磁场能↑→磁感线密度↑→磁感强度B ↑→线圈中电流i ↑
(2)电磁振荡的产生过程
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q ↓、u ↓、E 电场能↓→i ↑、B ↑、E 磁场能↑,电容器的电场能逐渐转变成线圈的磁场
能。
放电结束时,q=0, E 电场能=0
,i 最大,E 磁场能
最大,电场能完全转化成磁场能。
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q ↑、u ↑、E 电场能↑→I ↓、B ↓、E 磁场能↓,线圈的磁场能向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
充电结束时,q 、E 电场能增为最大,i 、E 磁场能均减小到零,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结束。
反向放电过程: q ↓、u ↓、E 电场能↓→i ↑、B ↑、E 磁场能↑,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线圈的磁场能。
放电结束时,q=0, E 电场能=0,i 最大,E 磁场能最大,电场能向磁场能转化结束。
反向充电过程: q ↑、u ↑、E 电场能↑→i ↓、B ↓、E 磁场能↓,线圈的磁场能向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
充电结束时,
q 、E 电场能增为最大,i 、E 磁场能均减小到零,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结束。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①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将产生恒定的电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将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②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均匀变化的电场将产生恒定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将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发射电磁波的条件①频率要有足够高。
②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采用开放电路.
特点:(1)电磁波是横波。
(2)三个特征量的关系v =λ/T =λf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向周围空间传播电磁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
无线电波的发射:LC 振荡器电路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通过L 2与L 1的互感作用,使L 1也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流,振荡电流在开放电路中激发出无线电波,向四周发射。
调制要传递的信号附加到高频等幅振荡电流上的过程叫调制。
两种方式:调幅和调频
a.调幅使高频振荡的振幅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幅。
(AM) 中波和短波的波段
b.调频使高频振荡的频率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频。
(FM)和电视广播,微波中的甚高频(VHF)和超高频(UHF)波段。
电波的接收(1)电谐振选台。
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相当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
(2)检波由调谐电路接收到的感应电流,是经过调制的高频振荡电流,还不是所需要的信号。
还必须从高频振荡电流中“检”出声音或图象信号,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带的信号,叫做检波。
也叫解调。
下图中L2、D、C2和耳机共同组成检波电路。
检波之后的信号再经过放大重现我们就可以听到或看到了。
(如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