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areyoufrom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英语教案:《Where Are You from》

教师资格证英语教案:《Where Are You from》

《Where Are You from》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Where are you from?”及相关回答。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地图和方位词描述自己的国家和家乡。

(3)学生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如气候、地标等。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和询问他人来自哪里。

(2)学生能够在图片和情景的帮助下,正确使用目标句型进行交流。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主要词汇:country, city, village, beach, mountn, map, direction, Australia, China, Japan, Korea2. 主要句型: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country?My country is famous for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目标句型的正确使用。

(2)词汇的正确发音和意义。

2. 难点:(1)介词“from”的运用。

(2)描述家乡气候和地标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使用目标语言。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课堂活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3.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目标语言。

五、教学步骤1. 热身(5分钟)(1)唱一首关于国家或家乡的歌曲,如《Map Song》。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和国家或家乡的一些特点。

2. 引入(10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想知道哪个国家的信息?为什么?3. 新课内容(15分钟)(1)教授新词汇:country, city, village, beach, mountn, map, direction。

《WHERE ARE YOU FROM?》 教学设计

《WHERE ARE YOU FROM?》 教学设计

《WHERE ARE YOU FROM?》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认读并运用“Where are you from?”这个句型来询问他人的籍贯。

学生能够准确回答“I’m from”。

2、能力目标通过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Where are you from?”和“I’m from”这两个句型的用法。

能够准确发音并流利运用这两个句型进行交流。

2、教学难点理解“from”这个单词的含义和用法。

能够区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运用所学句型。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猜一猜”“击鼓传花”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地风光的视频,展示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和风景,如中国的长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

提问学生:“Do you know where these places are?”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方所属的国家。

2、呈现(10 分钟)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指出几个不同的国家,如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

教师扮演游客,指着中国问学生:“Where am I from?”引导学生回答:“You are from China”然后教师指着一名学生问:“Where are you from?”并引导学生回答:“I’m from”3、练习(15 分钟)小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询问和回答“Where areyou from?”。

游戏:“击鼓传花”。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传递一个玩具,音乐停止时,拿着玩具的学生要用“Where are you from?”和“I’m from”与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WHERE ARE YOU FROM?》 教学设计

《WHERE ARE YOU FROM?》 教学设计

《WHERE ARE YOU FROM?》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询问和回答“Where are you from?”的句型结构及相关国家和城市的词汇。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询问他人的来源地,并准确回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兴趣,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Where are you from?”这一句型的正确用法。

(2)熟悉常见国家和城市的英文名称,如 China, USA, UK, Beijing, New York 等。

2、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区分和运用 be 动词“am/is/are”。

(2)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避免中式英语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语言的运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猜谜、小组竞赛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任务驱动法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包含不同国家人物的视频,展示他们的外貌、服饰和特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人物来自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来自哪里”的表达方式。

2、呈现(10 分钟)(1)在黑板上写出“Where are you from?”,并带领学生朗读几遍,强调发音和语调。

(2)通过 PPT 展示不同国家和城市的图片,如中国的长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英国的大本钟等,同时呈现相应的英文名称,如China, USA, UK 等。

(3)教师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与学生进行对话示范,如:T: H ello, I’m Mary Where are you from?S: I’m from China3、练习(15 分钟)(1)小组练习: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询问和回答“Where are you from?”,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英语教案-Whereareyoufrom-教学建议~.docx

英语教案-Whereareyoufrom-教学建议~.docx

英语教案一Whereareyoufrom?教学建议〜英语教案一Whereareyoufrom?教学建议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语言”(Language),涉及到国家、国籍、所使用的语言和姓名使用习惯等项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单元的内容也可以看成是对第一学期关于交流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姓名,电话号码等)方面学习的扩展。

关于交流个人基本信息的技能和知识是初一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语言应用内容。

第93课的第一部分是在彩图第一页的地图上找寻重要的国家和城市。

本课所涉及的国家和城市与语言有关。

本课提供了四个具体情景,涉及到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不同人物,而谈话的内容则都与国籍和语言有关。

第94课的主体部分是由一段在问路的具体情景中的对话构成的,由于对话发生在北京,发生在一个中国男青年和一个澳大利亚男青年之间,所以,在问路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国籍和语言。

本课第二部分吟咏供选用, 其中复现国家、国籍、语言的名称。

第95课提供了一张由在中国的L订y写给她在美国的朋友的明信片,信的内容涉及到学语言和说语言。

第96课的第一、二部分是语音和语调的常规训练,主要涉及元音字母i和U及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句子重音和语调。

本课的听力材料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聚集一堂彼此介绍的对话。

本课的第五部分提供一段阅读材料,是JackWilso n谈论学校中不同国籍的学生和他们所用语言的电子邮件(e-mail)。

供选用的第六部分是另一份电子邮件, 学生将要在这份电子邮件的基础上做完形填空的练习。

第七部分要求学生给Jack写信,讲述自已学校和同学的情况。

教学方法建议本单元的一个主要学习任务是相互传递个人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指导和训练项目设计不应当仅仅是机械的问答操练。

因为学生如仅有这样的操练便无法体会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

那么,在十分简单的语言知识基础上,学生能不能进行语言应用的实际训练呢?回答是肯定的。

教师资格证英语教案:《Where Are You from》

教师资格证英语教案:《Where Are You from》

教师资格证英语教案:《Where Are You from》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目标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进行询问和回答。

2. 让学生能够听懂、说出口头指令,并能够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目标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的运用。

2. 口头指令的听从和执行。

教学难点:1. 目标句型的运用和理解。

2. 口头指令的听从和执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地图等。

2. 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或者使用电脑播放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询问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年级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一些关于家乡的特点和特色。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 教师展示PPT,呈现目标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的图片和文字。

2. 教师进行示范,用目标句型询问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询问并回答目标句型。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并模仿发音。

2. 教师给出口头指令,让学生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如站立、坐下、转身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运用目标句型进行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关于家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运用目标句型进行回答。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回答,进行展示和评价。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如"Where are you from?" 猜谜游戏,增强学生对目标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目标句型的运用和口头指令的听从和执行。

七年级英语whereareyoufrom教案

七年级英语whereareyoufrom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生词和短语:country,city,town,village,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What about you?,He/She is from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介绍自己的家乡。

2. 能力目标:(1)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询问他人的家乡。

(2)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生词和短语。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介绍自己的家乡。

2. 教学难点:(1)正确运用疑问词Where are you from?询问他人的家乡。

(2)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日常对话。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 交际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检查学生的英语水平。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和爱好。

2. 课堂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Where are you from?”,引导学生回答:“I'm from China.”。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Where are you from?”,并回答:“I'm from”。

3. 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单词:country,city,town,village。

(2)教师出示句型:“Where are you from?”,引导学生回答:“I'm from”。

4. 操练与练习(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Where are you from 英语教案

Where are you from 英语教案

Where are you from 英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询问和回答来自哪里的基本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和"I'm from".2. 学生能够听懂并正确发音单词:country, city, village, town.3. 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词:country, city, village, town.2. 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Where are you from?" 和"I'm from" 进行询问和回答。

2. 难点:单词country, city, village, town 的正确发音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会运用英语。

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引出本课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地图,指着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country, city, village, town。

教师提问学生:"Where are you from?",引导学生回答:"I'm from"。

3. 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询问并回答来自哪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4. 游戏(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趣味性强的游戏,如:猜谜语、单词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Where are you from?" 和"I'm from" 的运用。

《Lesson 1 Where are you from》讲义

《Lesson 1 Where are you from》讲义

《Lesson 1 Where are you from》讲义一、课程目标在这一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用英语询问和回答“你来自哪里”这一常见问题,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认知。

二、重点词汇与句型1、词汇country (国家)city (城市)China (中国)the United States (美国)the United Kingdom (英国)Australia (澳大利亚)Canada (加拿大)2、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你来自哪里?)I'm from (我来自)三、语法要点1、 be from 表示“来自”,用于询问某人的出生地或常住地。

2、回答时使用“I'm from +国家/城市名称” 的结构。

四、文化拓展1、介绍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特色美食和传统节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国文化。

中国:长城、饺子、春节美国:自由女神像、汉堡、感恩节英国:大本钟、炸鱼薯条、圣诞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海鲜、澳新军团日加拿大:CN 塔、枫糖、国庆节2、强调文化多样性,让学生明白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五、课堂活动1、小组交流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用“Where are you from?” 进行提问和回答,练习所学句型。

2、国家猜猜猜教师描述一个国家的特点,让学生猜测是哪个国家,加深对各国的了解。

3、文化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制作一张介绍该国文化的海报,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六、练习与作业1、课堂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1)用英语写下自己和三个朋友分别来自哪里。

(2)上网查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家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七、常见错误与纠正1、学生可能会混淆国家和城市的名称,例如将“Beijing” 说成是一个国家。

教师要及时指出错误,帮助学生明确国家和城市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re are you from?教学建议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语言”(Language),涉及到国家、国籍、所使用的语言和姓名使用习惯等项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单元的内容也可以看成是对第一学期关于交流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姓名,电话号码等)方面学习的扩展。

关于交流个人基本信息的技能和知识是初一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语言应用内容。

第93课的第一部分是在彩图第一页的地图上找寻重要的国家和城市。

本课所涉及的国家和城市与语言有关。

本课提供了四个具体情景,涉及到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不同人物,而谈话的内容则都与国籍和语言有关。

第94课的主体部分是由一段在问路的具体情景中的对话构成的,由于对话发生在北京,发生在一个中国男青年和一个澳大利亚男青年之间,所以,在问路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国籍和语言。

本课第二部分吟咏供选用,其中复现国家、国籍、语言的名称。

第95课提供了一张由在中国的Lily写给她在美国的朋友的明信片,信的内容涉及到学语言和说语言。

第96课的第一、二部分是语音和语调的常规训练,主要涉及元音字母i和u及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句子重音和语调。

本课的听力材料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聚集一堂彼此介绍的对话。

本课的第五部分提供一段阅读材料,是JackWilson谈论学校中不同国籍的学生和他们所用语言的电子邮件(e—mail)。

供选用的第六部分是另一份电子邮件,学生将要在这份电子邮件的基础上做完形填空的练习。

第七部分要求学生给Jack写信,讲述自已学校和同学的情况。

教学方法建议本单元的一个主要学习任务是相互传递个人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指导和训练项目设计不应当仅仅是机械的问答操练。

因为学生如仅有这样的操练便无法体会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

那么,在十分简单的语言知识基础上,学生能不能进行语言应用的实际训练呢?回答是肯定的。

下面,我们就为教师提供几个语言应用的教学设计案例:1.介绍笔友1)教师提出语言任务:向同伴介绍自己在国外的笔友。

2)学生在心中默想一位自己感兴趣的某国的同龄友伴。

3)教师提供样本:(如果可能的话,本任务可以包括对人的外貌的描述。

)4)学生按照样本自行设计自己的笔友。

(如果教师的任课确实在国外有友好班级,如果多数学生确实有自己的笔友,那么,本项任务就更有实际意义,也更易得到实际效果。

)5)学生以两人一组或几人小组的形式进行交谈,交流有关笔友的信息。

6)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做表格,填写自己笔友的基本信息。

7)小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8)教师与学生对完成以上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可以采取录音或录像的办法为评价提供第一手材料)。

2.表达态度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话题(Language)引导学生谈论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这是一种真实的谈论,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将是不同的,由此就可以形成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1)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画出下面的四个套圆: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个别词汇问题(如interesting)。

3)学生根据教师介绍的上面的图表实际确定自己对于英语的真实态度,并提供理(可以个人形式,也可以两人-组或小组活动形式。

)4)学生谈论自己的态度;并询问别人的态度。

5)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完成此任务的表现。

3.信息沟教师可以向不同的学生或学生小组提供有关人物的不同信息,以此在学生之间或学生小组之间构成信息差距,从而能够常设进行自然交流的条件。

下面就是信息差距的一一种设计形式:A(forsomeofthestudentsintheclass)B(fortheotherstudentsintheclass)以上这些任务型的活动(Task-basedactivities)具有明显的交际性。

这类活动较之机械性练习的优越之处在于:学生可以知道交际的真实动因,可以在语言活动中找到真实的感觉,了解自己在交谈中究竟与谈话的对方是一种什么关系,可以关注交谈的过程变化以及自己在这种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他们会自觉谋求交谈所应获得的结果。

词汇教学建议:本单元出现了大量的国家、城市的名称,在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把这些词根据读音知道所在的位置(如:亚洲、欧洲等)及所属的国家,使用的语言等。

再通过情景教学时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

从而,改变那种死记硬背单词拼法的不当做法。

在单词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口语教学建议:要想使学生对句型能够熟练、灵活的掌握和运用,就要在实际操作中尽量避免“明知故问”的倾向,要创设一个合乎逻辑、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语境,从实际出发,减少纯句型的练习。

这样更能突出应用性原则。

在以Whereareyoufrom?I’mfromEngland/America/China.及Wheredoyoucomefrom?IcomefromEngland/America/China .Doyoucomefrom…?Areyoucomefrom?Whatdoyoulikeabou tChina?HowdoyoulikeChinesefood?为主的功能性会话的训练上,要让学生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记忆本单元所出现的句型及语法,逐步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为了使口语训练更加有趣、贴近生活,教师不妨让学生先进行以下一些活动:1)利用多媒体及世界地图,让学生扮演成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如:Whereareyoufrom?Iamfrom…Wheredoyoucomefrom?Icome from…Areyoufrom…?Yes, 2)让学生把自己的喜好以表格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利用不同的表格,让学生表达喜好、厌恶如:Ilike…Idon’tlike…并进行问答练习如:Doyoulike…?Yes,Ido./No,Idon’t.HowdoyoulikeChine sefood?/Whatdoyoulikeabout…?3)让学生自己设计名片或明信片,并进行两个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的问答如:DoyouspeakJapanese/English?Doyoulive…?Wheredoyou live?Whatdoyoulike?等句型的操练。

从而为语法的教学作乐很好的铺垫。

语音教学建议本单元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元音之母i和u的发音,字母i在开音节中读/ai/,在闭音节中读/i/。

字母u在开音节中读/u://u//∧/。

练习单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语调时候,让学生跟随录音练习,模仿句子重音和语调,体会英语语流的节奏感语法教学建议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是一般现在时,其中它的一般问句、否定句是教学的重点。

尤其是一般问句的构成与汉语的结构是不同的,我们汉语的问句是在句末加个“吗”,而英语需要把助动词do提前至句首,后面用动词的原形。

这些需要理解、记忆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个句型时,就彻底明白,并会进行句型转换。

切忌将这些内容在本单元讲授完毕时,才对学生讲解,那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每讲一个时态,都应从这个时态的概念、时间搭配、时态的构成三方面进行教学。

一般现在时的概念: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或表示现在的特征或状态。

一般现在时的时间搭配:everyday/week/year,onMonday,onSundaymorning;us ually,often,always,inthemorning/afternoon/evening 一般现在时的构成是比较难于理解、掌握的,因为它分为:当主语是非第三人称单数及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关于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概念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讲透彻。

可以采取对比的形式如:I----mymother;he-----hisfriends;theteacher----the teachers;you---yourbrother;she----herclassmatesTom-----TomandKate;he-----they;当主语是非第三人称单数时,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句型变化如下:(1)肯定句:用行为动词原形来表示,如:WeknowalittleEngl (2)否定句:用助动词don’t+动词原形表示。

如:Theydon’tgotoschoolonSundays.Thestudentsdon’tsp eakFre (3)一般疑问句是把助动词do提前至句首,后面动词用原形。

回答时,肯定用“Yes,主语+do”;否定用“No,主语+don’t”如:Doyoulikeapples?Yes,Ido.DotheteachersspeakEnglish ?No,theydon’t.Dotheystayathomeeveryday?Yes,the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句型变化如下:(1)肯定句:用行为动词原形后加--s来表示,如:HeknowsalittleEngl (2)否定句:用助动词doesn’t+动词原形表示。

如:Yoursisterdoesn’tgotoschoolonSundays.Thestudentd oesn’tspeakFre (3)一般疑问句是把助动词does提前至句首,后面动词用原形。

回答时,肯定用“Yes,主语+does”;否定用“No,主语+doesn’t”如:Doesyourfriendlikeapples?Yes,hedoes.Doestheteache rspeakEnglish?No,shedoesn’t.DoesTomstayathomeeve ryday?No,hedoesn’t.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配以适量的汉译英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单元的知识范围内,主要是以:当主语是非第三人称单数时的变化为主,它是本单元的重点。

而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句型变化只作为一般性的了解,但应告知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为今后的教学(第二十五、二十六单元)作好铺垫工作。

阅读教学建议本单元第95课第一部分是一篇短文,介绍lily通过书信形式向Jo介绍她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学生单独阅读文章后,可让他们完成练习册第95课练习1的对话。

这些补全对话练习主要是检查学生理解文章细节的能力。

词汇分析1.本单元重点学习speak,from,come,much,little,people,teach,love,gr 2.speak表示“说,讲”的意思,她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

(1)当它作“讲某种语言”时用作及物动词。

如speak,English/Chinese/Japanese等。

(2)在下列情况下作为不及物动词:a.与某人打招呼b.打电话用语c.在会上发言。

例如:Heoftenspeaktotheoldman./CanIspeaktoMrWang?/OurEn glishteacherisspeakingatthemeet 3.little用作形容词,表示“几乎没有,很少的”,常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而alittle则表示有一些,相当于some,例如:thereislittlewaterinthebottle.(几乎没有)/thereisalittlewaterinthebottle.(有一些) 重难点分析1.熟练运用询问国籍和所使用语言的日常交际用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