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经济性分析
聚碳酸酯的市场前景及技术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 T Q 3 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3 1 7 4 ( 2 0 1 3 ) 0 3 — 0 0 8 9 — 0 4
裹 1 2 0 1 1 年世界 P C生产厂商及产能统计
聚碳酸酯 ( P C ) 是 五 大工 程 塑 料 中需 求 增 长 速 度最 快 的通用 工程 塑料 , 产 品纯 度 和透 明度 高 , 综 合性 能优 良 , 广泛 应用 于 汽车 、 建筑 、 包装 、 医疗 保健、 家 庭用 品 、 航空 、 航天 、 电子 计 算 机 、 光 盘 等
领 域 。P C工业 化 生 产 方 法 主要 有 界 面 光 气 法 和
非 光气 法 . 1 国外供 应情 况
2 0 1 1 年 全球 P C总 产 能 为 4 6 9 . 5万 t / a 。世 界主 要 的 P C生 产商 及其 产 能分 别 为: 萨 比 克 1 3 1 . 5 万 t / a 、 拜耳 1 3 0万 t / a 、 帝人 4 8万 t / a 、 陶
用, 原 因是 国内 企业 生产 的 P C质 量 达 不 到 下 游
宁可信其有的心态 , 欧美市场消费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 , 随着 网络 的 高 速发 展 , P C最 大 应 用 领 域 之
一
生产 厂 家 的 质 量 要 求 。外 商 在 我 国投 资 的装 置 有: 拜耳公司在上海化学工业 区的 2 0万 t / a
全球 P C需 求量 将从 2 0 1 0 年 的 略低于 3 6 3万 t 增
至将 近 4 5 4万 t 。
我国P C市 场 需 求 强 劲 , 消 费 量 占全 球 消 费
聚碳酸酯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

聚碳酸酯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纤维、涂料、胶粘剂等。
本文将探讨聚碳酸酯产业的现状及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聚碳酸酯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聚碳酸酯产量达到了约1500万吨,而且预计到2025年将有望增长至2000万吨。
这主要归因于聚碳酸酯材料的广泛应用和需求的不断增长。
首先,聚碳酸酯在塑料制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聚碳酸酯在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轻量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聚碳酸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聚碳酸酯制造的车身部件具有较低的重量和较高的强度,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
此外,在电子和家电领域,聚碳酸酯也广泛用于制造外壳、配件等。
其次,聚碳酸酯纤维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由于聚碳酸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它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
聚碳酸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被广泛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增加,聚碳酸酯纤维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聚碳酸酯在涂料、胶粘剂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良好的粘接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聚碳酸酯在各种胶粘剂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聚碳酸酯涂料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船舶等领域。
展望未来五至十年,聚碳酸酯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首先,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功能性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将推动聚碳酸酯产业的发展。
其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聚碳酸酯作为一种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总之,聚碳酸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有望在未来五至十年持续发展。
2024年PC塑胶原料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PC塑胶原料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背景PC(聚碳酸酯)塑胶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胶原料,在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PC塑胶原料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本文旨在对PC塑胶原料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帮助相关业界人士了解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PC塑胶原料市场的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潜在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市场前景的分析,可为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市场概况市场规模PC塑胶原料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
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PC塑胶原料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
市场驱动因素PC塑胶原料市场的增长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首先,PC塑胶的物理特性使其具有出色的耐冲击性和耐热性,适用于汽车、电子、建材等多个行业。
其次,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PC塑胶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它可以被循环再利用,并具有较低的碳足迹。
此外,新兴的应用领域(如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也为PC塑胶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市场竞争格局主要供应商PC塑胶原料市场存在多家重要供应商,其中包括ABC公司、XYZ公司等。
这些供应商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改善生产工艺以及扩大市场份额来保持竞争优势。
市场份额分析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对PC塑胶原料市场的分析,ABC公司目前是市场的主要份额占有者,其市场份额约为XX%。
XYZ公司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XX%。
此外,还存在一些中小型供应商,但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市场机遇和挑战市场机遇PC塑胶原料市场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机遇。
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PC塑胶作为轻量化材料将在电动车辆中广泛应用。
其次,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PC塑胶作为3D打印材料的需求也将增加。
此外,在建筑领域,PC塑胶的阻燃性能将使其在建材中得到更多应用。
市场挑战PC塑胶原料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趋势

3
培养高素质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 的聚碳酸酯行业人才队伍。
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拓展应用领域
积极拓展聚碳酸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电子、汽车 、建筑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聚碳酸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
03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出口市场潜
力巨大。
06
聚碳酸酯行业未来发展建议与 对策
加强环保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环保性能
研发环保型聚碳酸酯产品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配方,降低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产 品的环保性能。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采用环保型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
原材料供应问题
技术创新需求
为满足环保要求,聚碳酸酯行业需要 加强技术创新,开发环保型产品。
环保政策可能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 影响聚碳酸酯的生产成本。
技术创新对聚碳酸酯行业的影响与机遇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聚碳酸酯的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为行业发 展提供新的动力。
拓展应用领域
技术创新有助于开发聚碳酸酯在新能源、医疗、航空航天等新兴领 域的应用。
加强环保监管和认证
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管机制,对聚碳酸酯产品进行环保认证,推动行 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1 2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 和创新,提高聚碳酸酯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和设备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聚碳酸酯行业分析报告

聚碳酸酯行业分析报告聚碳酸酯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聚碳酸酯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由碳酸酯单元构成。
它是一种热塑性合成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温耐性、耐腐蚀和透明性等优异性能。
它在汽车、电子、建筑、航空、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二、分类特点根据其制备方法不同,可以分为酸催化法、酯交换法和无催化法。
聚碳酸酯与其它塑料相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透明性和耐温性等特点。
同时,聚碳酸酯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廉,形状稳定性好,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形状制品的加工。
三、产业链聚碳酸酯行业的产业链包括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生产企业以及下游利用企业。
其中,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聚酯原料和环己酮供应商;中游主要是聚碳酸酯生产企业;下游主要是使用聚碳酸酯生产相关制品的企业,涵盖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四、发展历程聚碳酸酯行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聚碳酸酯逐渐取代了塑料、橡胶等传统材料,成为一种新兴的环保型合成材料。
聚碳酸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食品包装材料、日用品到电子产品、汽车、建筑等高端领域,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行业政策文件2019年,《聚碳酸酯材料及制品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聚碳酸酯行业的规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六、经济环境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聚碳酸酯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聚碳酸酯的应用将更广泛。
七、社会环境聚碳酸酯的环保性能相对较好,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型材料的需求。
聚碳酸酯行业应积极推广环保理念,不断提高环保水平,以适应社会环保需求。
八、技术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碳酸酯行业的高端技术、精密加工、高端设备等技术环境不断更新迭代。
吸收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九、发展驱动因素高新材料、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政策的出台,成为聚碳酸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同时,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全球化竞争等也将推动聚碳酸酯行业快速发展。
聚碳酸酯(PC)行业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点

聚碳酸酯(PC)行业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点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已成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其三大主要应用领域是玻璃装配业、汽车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
1市场进展:国际PC发展史时间具体事件1898年聚碳酸酯被发现1953年拜耳公司首次获得聚碳酸酯(PC)。
拜耳公司以熔融酯交换法进行PC的中规模工业化生产。
1960年:美国通1958年用公司半工业化投产PC的应用需求迅速地增长,80年代的增长速度接近13%,90年代保持80年代后在8~9%。
1997年全球产能达到140万吨/年2017年全球聚碳酸酯总产量达到550万吨/年国内PC发展史时间具体事件1958年我国在1958年着手研发,1965年工业化建厂2001年拜尔在中国创建聚合物研发中心2005年嘉兴帝人5万吨/年聚碳酸酯投产2011年中石化三菱化学合资6万吨/年聚碳酸酯在北京燕山投产2013年三菱瓦斯化学上海8万吨/年聚碳酸酯投产国内第一家商业化规模生产的内资企业浙铁大风10万吨/年聚碳酸酯2015年投产2015年中石化和沙特基础工业合资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于天津投产2016年上海科思创聚碳酸酯产能翻倍,达到40万吨/年2018年万华化学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能7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于烟台投产2018年11月9日鲁西化工发布公告,其二期聚碳酸酯13.5万装置试运行开始。
截止2018年11月,我国聚碳酸酯产能达到126万吨,产能增幅在44%。
年内投产装置均位于山东省内。
2018年1月底,万华化学宣布公告,聚碳酸酯项目顺利投产,首套国内自主研发的光气法生产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
7月,利华益维远化工宣布新建装置顺利投产一条产线,8月份新建产能全部达产,生产顺利。
11月,鲁西化工发布公告,聚碳酸酯项目二期工程生产流程全线打通,试运行进展顺利,运行负荷达到设计能力,产品质量优良。
聚碳酸酯的技术发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

聚碳酸酯的技术发展及国内外市场分析摘要:介绍了聚碳酸酯(PC)技术进展现状,特别介绍了中国聚碳酸酯研发历程和研发现状,并对改性技术方向做了介绍。
对世界聚碳酸酯市场进行了深度分析,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聚碳酸酯技术进展聚碳酸酯(PC)是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热性、抗震及加工性能好、有极好的形状和颜色稳定性的透明树脂。
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掺混物和合金方式使用,在六大工程塑料中消费量仅次于聚酰胺(P A)。
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PC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提高,PC材料在性能完善和个性化设计方面取得了更快的进展,PC制品的应用已渗透到建筑、医学、服装、光盘片、汽车材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宽波透光的光学器械等行业之中,正在迅速改善和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于PC新用途的研究报告也不断问世,如,原美国GE全球研究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基片技术,可用于柔性有机光发射二极管(OLED);英国塑料电子产品开发商Plastic Logic公司开发了25.4cm的柔性有机基体显示器材;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发电是聚碳酸酯又一个增长中的应用领域;随着首支耐高压的PC针剂管的问世,PC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了。
PC可制成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充氧器外壳,PC 还被用于做肾透析时的贮血池及过滤器外壳,其高透明度可以保证血液流通的快速检查,这使透析变得简单实用。
除此之外,游泳池底部的自照明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高清晰大型电视屏幕、纺织品中可进行织物材料识别的芯片标记纤维等一些全新的领域都少不了PC材料的身影,PC制品正在为各行各业作出贡献,其应用潜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1 技术进展目前,国际上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技术主要有三种:光气化界面缩聚法(简称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简称酯交换法,也称本体缩聚法)和非光气法。
1.1 聚碳酸酯生产路线(1)溶液光气法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PC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PC产品。
聚碳酸酯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研究

聚碳酸酯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研究摘要:聚碳酸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首先对其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然后研究了其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最后就其发展前景展开探究。
关键词:聚碳酸酯;生产;应用;市场前景引言聚碳酸酯的化工生产中,生产方法主要有界面缩聚工艺和熔融聚合两种工艺。
界面缩聚工艺为光气法,熔融聚合工艺为非光气法。
由于光气有剧毒,基于人们现在的环保和安全的理念,以及国家在聚碳酸酯行业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熔融聚合工艺以其清洁性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推进其化工生产,使聚碳酸酯在更多领域得以应用。
一、生产(一)界面缩聚工艺(又称光气法)在界面缩聚法路线中,双酚A和烧碱首先反应生成双酚A钠盐,然后在惰性溶剂中被光气化。
反应一般按光气化反应和缩聚反应两个主要步骤进行批量连续操作,按其生产步骤,可以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目前两种方法均已工业化。
光气化反应温度为25-42℃,压力为常压,反应产物为多相混合物,由溶解有聚合物的有机相和含烧碱、双酚A钠盐和氯化钠的水相组成。
在水相,光气快速水解为盐酸和CO2,该反应十分容易,甚至水和光气多相混合物在惰性介质中也能发生这种水解反应。
为此,不可能快速从二羟基化合物和光气在含水系统中直接制取聚碳酸酯。
另外,光气与双酚A钠鹽在含水介质中的反应比其水解要快得多,甚至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苯基碳酸酯也可快速生成。
如果反应发生在与水不互溶的惰性溶剂中,光气或得到的氯甲酸酯的水解就可进一步减少,生成的聚碳酸酯为可溶状态,适用的溶剂包括在反应条件下稳定的芳香烃和氯化脂肪烃或氯化芳香烃,二氯甲烷是常用的溶剂。
当光气通人双酚A钠盐的水溶液中时,就生成氯化碳酸酯。
这些酯类从反应混合物中分出,并进一步与光气反应生成低分子量聚碳酸酯,这种低分子量产品再通过缩聚转化成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2)熔融聚合工艺(又称非光气法)非光气法是指在生产聚碳酸酯的整个过程中均不使用光气,包括碳酸二苯酯和碳酸二甲酯的合成,聚碳酸酯合成的副产苯酚可以循环至碳酸二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合成的副产甲醇可以循环至碳酸二甲酯合成,最终形成了非光气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一聚碳酸酯的绿色、安全、无毒和清洁的生产工艺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2007 年 SABIC 公 司 并 购 GE 塑 料 公 司 以 来, SABIC 公司与 Bayer 公司一起成为聚碳 酸 酯 行业的主力。 两家公司的合计产能占世界聚碳酸酯 产能的一半以上。 帝人、 Dow 和三菱化学公司也 是主要的竞争者, 但产能要远小于这两家大公司。 亚洲聚碳酸酯产能几乎占全球产能的一半。 2011 年, 中东地区的首套聚碳酸酯装置投产-SABIC 合 资 公 司 , 产 能 为 260 kt / a, 地 点 在 Saudi Arabia。 Dow / Saudi Aramco 合 资 企 业 -SADARA 公 司 也 计
第 31 卷 第 8 期 2013 年 8 月
化学工业 CHEMICAL INDUSTRY
·37·
技术与评述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经济性分析
王俐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 100013)
摘 要:概 述 了 聚 碳 酸 酯 (PC) 的 生 产 技 术 现 状 及 其 进 展 , 并 对 主 要 PC 生 产 工 艺 (界 面 缩 聚 工 艺 ; SABIC、
界面缩聚法的这些弱点, 促进了其他工艺路 线的发展。 1.2 非光气熔融缩聚法
非光气聚碳酸酯生产的首个工业化方法是碳 酸二苯酯 (DPC) 与双酚 A 熔融酯交换法。 20 世 纪 90 年代中期此种熔融工艺的使用大量出现。
目前, 在亚洲和欧洲, 至少有 7 套装置使用 熔融聚合系统, 最近又新增了 2 套装置。 拥有该 技术的技术专利商有 SABIC IP、 Bayer、 旭 化 成 、 三菱瓦斯化学和 LG 公司。 虽 然 各 家 公 司 在 工艺 设计上有所差异, 装置上各有特点, 但经熔融酯交 换生产聚碳酸酯方法总体上基本相同, 重要的技 术 差 别 在 于 , 生 产 关 键 原 料 碳 酸 二 苯 酯 (DPC) 的路线上。
2 新技术开发
2.1 壳牌 ( Shell) 公司 据悉, Shell 公司开发的多段反应生产 DPC 的
工艺中使用了一种未曾披露的催化剂, 该催化剂可 将苯酚、 二氧化碳、 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转化为 DPC 和副产物乙二醇, 并已取得了多项专利。 该 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 如能耗低、 二氧化碳排放 少, 而且更安全。 现在其阿姆斯特丹技术中心用 微型装置在对该工 艺 进 行 评 价 。 Shell 公 司 认 为 , 该工艺的技术部分已很成熟。 如果客户需要, 这 项工艺已可以直接从实验室规模放大到工业规模。
人们对生物质生产聚碳酸酯感兴趣是因为构 成两个主要反应物之一的脂肪族二醇 (如异山梨 醇) 的原料可以由可再生资源提供 (如糖), 而不 是由石油基的原料制得; 再者, 异山梨醇与碳酸 二芳基酯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生产方法中免除了 需要使用的有毒 光 气 和 有 争 议 的 双 酚 A (BPA)。 由 于 对 使 用 BPA 及 其 雌 激 素 效 应 的 担 心 不 断 上 升, 加拿大已将 BPA 列为有毒物质, 在加拿大和 欧洲, 某些产品中 (如婴儿奶瓶) 禁止使用 BPA。
界面缩聚光气法之所以依然广泛应用, 是由 于能快速地从一些纯度的反应物中获得高分子量 的聚合物。 其缺点是使用的光气剧毒、 操作规程 极为苛刻, 操作人员需经专门严格培训, 使用的 典型溶剂二氯甲烷是有严格的爆炸极限的危险品,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腐蚀性副产品和其他废盐溶液 处理难度大, 设备的耐腐蚀要求高, 投资大等等。
美国 Novomer 公司开发了一个用回收的二氧
化碳生产有价值的、 高性能聚合物的技术平台, 并因此获得 2011 年 ICIS 创新奖的最佳环境效益 奖 。 Novomer 公 司 的 开 发 过 程 是 基 于 一 个 创 新 的 催化剂体系, 以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生产聚碳酸 亚丙酯和聚碳酸亚乙酯, 其中二氧化碳质量含量 比例为 43%~50%。 Novomer 公司称, 二氧化碳基 聚合物比传统的塑料更环保, 其机械性能和柔软 特性适用于各种软包装和硬包装。 2.4 日本帝人公司
熔融酯交换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使用纯净的
起始原料, 所以大多数工艺都与 BPA 和 DPC 高度 提纯的专门技术结合在一起。 近年来, 随着催化 剂体系的不断改进, 使碳酸盐具有更高的活性, 整个过程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使熔融酯交 换法生产出的聚碳酸酯产品质量与界面缩聚法的 相当。
不同的熔融工艺的区别在于采用不同技术制 取碳酸二苯酯和碳酸二甲酯 (DMC):
熔融酯交换法分两步: 首先, DPC 与双酚 A 在 微 量 ( 比 DPC 或 BPA 摩 尔 浓 度 少 于 0.05% ) 碱性催化剂 (如钠、 锂、 四烷基铵盐氢氧化物或 碳酸盐) 的催化作用下, 在熔融反应器中进行化 合反应, 得到预聚物并释放出苯酚。
苯 酚 经 蒸 馏 被 去 除 。 反 应 温 度 范 围 为 190~ 320 ℃, 压力非常低, 如 0.1 kPa。 起始反应温度 从 低 端 (200 ℃) 开 始 逐 渐 增 高 。 压 力 的 变 化 与 温 度 相 反 , 起 始 压 力 为 20 kPa, 然 后 逐 渐 降 低 。 在后续阶段, 温度必须足够高, 以维持聚合物有 充分高的熔融流动性, 因其随着过程进行变得非 常粘稠。 同时, 压力必须降低, 以便从粘稠的熔 融物中去除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苯酚。 当全部反 应步骤结束时, 熔融物非常粘稠, 通常必须采用 特殊的设备, 如搅拌器、 螺旋反应器、 螺杆挤出 器和涂膜蒸发器来对其进行操作。 由于不用溶剂, 被脱除苯酚的熔融状态的聚合物直接被拉成条状 后造成颗粒。
传统的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是经双酚 A (BPA) 与光气的两相界面反应, 在 GE 塑料公司开发出 非光气路线之前, 该法是唯一的生产聚碳酸酯的 工业化路线。 20 世纪 90 年代初 GE 塑 料 公 司 开 发出的非光气路线, 因为不使用溶剂, 该项技术 被称之为 “熔融法”。 在熔融法中, 碳酸盐基团 通 过 碳 酸 二 苯 酯 (DPC) 导 入 到 聚 合 物 主 链 中 。 这一突破之所以重要, 是由于它不再需要使用极其 有毒的光气。 此后, 其他一些公司, 包括 Bayer、 旭化成、 三菱化成和出光公司都开发了他们各具 特色的非光气技术。 所有这些路线都是经熔融聚 合, 使用 DPC 将碳酸基团导入到聚合物主链, 不 同点是生产 DPC 的方法不同。 目前, 非光气法的 装置能力约占全部聚碳酸酯生产能力的 20%。
划在 Saudi Arabia 建设聚碳酸酯装置。
1 PC 生产技术
1.1 界面缩聚光气法 最初广泛使用的聚碳酸酯生产工艺是胺催化
界面缩聚法, 该工艺是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光气与 双 酚 A (BPA) 碱 盐 水 溶 液 反 应 。 该 反 应 发 生 在 有机相与水相界面上, 因此称之为界面缩聚。 尽管 该工艺中使用的光气毒性很高, 需要极为严格的 操作规程, 但至今该工艺仍然是生产聚碳酸酯的 主流工艺。
第8期
王 俐: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进展及经济性分析
·39·
聚糖、 2, 5-缩甘露醇和单环糖。 然后, 用无机酸 作催化剂, 1, 4-山梨聚糖和 3, 6-山梨聚糖进一 步脱水生成法中使用的无机酸催化剂通常为非固体形 式, 因为在脱水期间生成低聚物或聚合物, 能导致 某些固体催化剂的污染。 如果反应是在约 206 kPa 的氢气下进行, 在使用固体催化剂时, 则要选择 用作为碳载体的金属。 在高压氢气环境中, 可除 去醛或其他不饱和键的物质, 以避免低聚物的生 成和降低助催化剂被污染的风险。
异山梨醇制取聚碳酸酯路线目前还存在一些 问题, 如在生产过程中会副产白褐色聚合物, 产 品的耐热性较差, 色泽不稳定等。
工业上异山梨醇是由山梨醇脱水制得。 目前 欧洲的 Roquette、 亚洲的 Shianxi 和 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 公司等采用的方法分为两步。 首 先 , 用 固 体 酸 作 催 化 剂 , 在 90~110 ℃的 温 度 范 围, 山梨醇脱水生成 1, 4-山梨聚糖、 3, 6-山梨
(1) 沙伯创新塑料公司— ——甲 醇 氧 化 羰 基 化 得到碳酸二甲酯 (DMC), DMC 再 与 苯 酚 进 行 酯 交换得到 DPC。
(2) Bayer 公 司— ——亚 硝 酸 甲 酯 羰 基 化 得 到 DMC。
(3) 旭化成公司— ——环氧乙烷 与 二 氧 化 碳 反 应得到碳酸乙烯酯, 然后碳酸乙烯酯与苯酚反应 得到 DMC 和副产品乙二醇。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使 用 的 是 BPA 碱 盐 而 不 是 BPA。 在 含 水 系 统 中 , 光 气 快 速 水 解 为 二 氧 化 碳 和盐酸, 在水的混合物和惰性溶剂组成的介质中 也能发生这种水解。 二羟基化合物如 BPA 不能与 光气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但当在系统中使用碱酚 盐的时候, 光气与碱酚盐的反应比其在含水系统 中水解要快得多。
Bayer、 三菱化成和旭化成-奇美熔融聚合工艺; 异山梨醇工艺) 进行了生产成本评估。
关键词:聚碳酸酯; 技术进展; 经济性分析
文章编号:1673-9647 (2013) 8-0037-05
中图分类号:TQ323.4+1
文献标识码:A
聚碳酸酯是一种极好的材料。 聚碳酸酯具有 抗冲击性、 热稳定性、 光学上非常透明, 不易变 形、 且有良好的电绝缘性。 正是聚碳酸酯这些独 特的性能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光学介质、 汽车、 玻璃、 医疗设备和电子 / 电器应用等。 聚碳 酸 酯 是 20 世 纪 50 年 代 初 由 GE 塑 料 公 司 发 明 , 到 2011 年, 全球需求量约为 350 万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