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卷(1)(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卷(1)(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2021年同步练习卷〔1〕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金属中,最生动的是()A. 银B. 铜C. 镁D. 铝2.应用盐酸和硝酸银探求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以下实验可以不需求停止的是()A. 铁+稀盐酸B. 铜+稀盐酸C. 银+稀盐酸D. 铜+硝酸银溶液3.以下关于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造导线B. 一切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响C. 铁制品在枯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 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4.以下关于铁、锌、铜三种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铁在湿润的空气中易生锈B. 黄铜(铜与锌的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铜C. 可以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D. 可以用稀硫酸鉴别锌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5.有甲、乙、内、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反的金属,区分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中,乙、丙外表有气泡发生,且丙发生气泡较快,甲、丁无现象;再将甲投入丁的盐溶液中,甲的外表有丁析出,那么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序为()A. 甲>乙>丙>丁B. 丙>乙>甲>丁C. 丙>乙>丁>甲D. 丁>甲>乙>丙6.以下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 稀盐酸B. MgSO4溶液 Fe CuC. Mg FeSO4溶液 CuD. MgSO4溶液 Fe Cu(NO3)2溶液7.甲、乙、丙三种金属区分投入稀硫酸中,只要乙外表发生气泡,甲、丙都不反响;假设把甲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外表有丙析出,那么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乙>甲D. 乙>甲>丙8.: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而金属Y和Z不能;将Y、Z区分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发生气泡,Z无变化。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 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 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方式存在D.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9.探求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以下现象、剖析或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 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B. 铜片外表有气泡C. 镁片的试管外表发烫D. 活动性Cu>Zn>Mg10.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参与一定量的铁粉,充沛反响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参与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发生,那么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 Fe、CuB. Cu、AgC. CuD. Ag11.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响,生成H2的质量能够是()A. 0.2gB. 0.6gC. 0.8gD. 0.9g12.向AgNO3溶液中参与一定质量铜和锌的混合物,充沛反响后过滤失掉无色溶液和滤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反响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一定不含Cu(NO3)2和AgNO3B. 反响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能够含有Cu(NO3)2和AgNO3C. 反响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Cu和ZnD. 反响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Cu,能够含有Zn和Ag13.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沛反响后过滤,失掉固体和滤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练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练习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素养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

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A.Fe、Cu、MgSO4溶液B.FeSO4溶液、Cu、MgSO4溶液C.Fe、CuSO4溶液、MgSO4溶液D.Fe、Mg、CuSO4溶液2.通过置换反应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比较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有铜、铝、银的三种单质,如果另外只选用一种试剂达到实验目的,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硫酸铜溶液B.氯化铝溶液C.硝酸银溶液D.稀硫酸3.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A.Mg B.Hg C.Cu D.K4.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C.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5.中国古诗词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下列科学解释不合理的是()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露珠,发生了物理变化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蕴藏着自然界中碳的循环C.“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燃烧秸秆的过程涉及到热能转化为化学能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6.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B.金属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大的硬度C.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都是固体D.金属在自然界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7.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A.Fe B.Al C.Na D.Au8.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铜B.硫酸铜C.钢D.生铁9.下列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塑料饭盒B.青铜雕塑C.真皮沙发D.玻璃灯罩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储氢合金B.氧化铜C.焊锡D.硬铝11.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A.生成氢气的质量:M>N
B.消耗稀盐酸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M>N
D.产生氢气的速率:M>N
8.如表中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
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
C
分离铁粉与铜粉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高温检验H2中混有的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①实验1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③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
④写出实验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为原料冶炼铜。
方法1:火法炼铜.Cu2S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
②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B加稀盐酸C在空气中灼烧
(二)铜及其化Leabharlann 物的实验1.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
A.甲组盐酸不足量B.乙组盐酸不足量
C.丙组盐酸不足量D.甲、乙、丙三组均盐酸过量
15.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卷(3)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8.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卷(3)


三、实验题 12.将一根干燥的铁丝弯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甲中和盛有
植物油的烧杯乙中,放置数天后,观察铁丝 A、B、C 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是否相同?若 有不同,则 A、B、C 三处各有什么现象?
第2页(共5页)
13.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
9.Fe+2HCl=FeCl2+H2↑; 10.Fe+H2SO4═FeSO4+H2↑;Fe+CuSO4═FeSO4+Cu; 11.A >B>C;Fe+2HCl=FeCl2+H2↑; 三、实验题
12.
; 13.向右;向左; 14.铁锈;上升;小于; 15.Fe+H2SO4═FeSO4+因:
(1)
;(2)

11.(3 分)4 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 A、B、C 和锌四种金属分别同
时放入其中.小明将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地画了一幅卡通图(如图所示),每个卡通入物表
示一种金属,周围的小黑点表示反应中生成的气体.
(1)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

(2)B 是常见金属,写出 B 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左)
14.把一团光亮的细铁丝塞人试管中,将试管倒插水中后再固定好(如图所示),放置足够
的时间(约一周,室温不变)后,观察到铁丝表面有
生成,试管内水面将
(填
上升、下降或不变),此时试管内的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
第3页(共5页)
15.某工厂用铁驳船从外地运硫酸回厂,工厂将硫酸卸下后,用水冲洗泼洒在铁驳船上的硫
A.左端上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解析版)

课题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金属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是A.锌B.银C.铜D.铅【答案】A【解析】解: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知,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金属,必须排在铁的前面,在锌、银、铜、铅四种金属中,只有锌排在铁的前面,故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故选A.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早在西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这一技术.其原理可表示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早在西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这一技术,其原理可表示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A。

3.下列各组金属中,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是()A.K、Mg、Cu B.Zn、Na、HgC.Fe、Zn、Al D.Mg、Na、Cu【答案】A【解析】A、K、Mg、Cu,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选项A正确;B、Na的金属活动性大于Zn,选项B错误;C、Fe、Zn、Al,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选项C错误;D、Na的金属活动性大于Mg,选项D错误。

故选:A。

4.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提示:MnSO4溶于水)A.Mn+2HCl=MnCl2+H2↑B.Fe+MnSO4=FeSO4+MnC.2Al+3MnSO4=Al2(SO4)3+3Mn D.Mg+MnSO4=MgSO4+Mn【答案】B【解析】A、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铝、锌是氢之前的金属,则锰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锰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不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B符合题意;C、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铝的活动性比锰强,所以铝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镁排在锰的前面,能与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5.有X、Y、Z三种金属,其中Y能与稀硫酸反应,而X、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将Z浸入X的盐溶液中,在Z的表面有X析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8单元《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卷+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8单元《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卷+答案

2021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8单元《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卷+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B.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燃烧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锈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2.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铁、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第1页(共12页)B.上述三个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铁和稀盐酸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C.通过上述三个实验,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4.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A .B .C .D .5.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B.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工业用水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灌溉C.地壳中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D.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太阳能、氢能、可燃冰等6.下列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资源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核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C.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第2页(共12页)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一系列产品7.用Zn、CuO、稀H2SO4作原料制取Cu,有两种途径:①Zn H 2Cu②CuO CuSO 4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下列叙述符合实验结果的是()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C.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硫酸D.生成硫酸锌的质量相同8.中华民族在世界冶金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理解,这句话的涵义是()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B.氧化铜在单质铁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铜C.铜绿(碱式碳酸铜)和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铜D.单质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9.下列厨房中的用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铁锅B.塑料盒C.瓷碗D.竹筷子10.下列实验仪器中,主要制作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蒸发皿B.铁架台C.胶头滴管D.试管夹11.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第3页(共12页)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石墨连接在电路中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色D.灯光亮了A.A B.B C.C D.D12.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燃烧产生黄色火焰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将CO还原Fe2O3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B.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C.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第4页(共12页)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14.下列有关铁制品的冶炼和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赤铁矿B.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C.炼铁时,焦炭使铁的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D.炼铁需要高温条件15.钛和钛合金是重要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有答案

8.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选择题1.金(Au)、银(Ag)、铜(Cu)曾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我国有着悠久的金属货币历史和丰富的货币文化,下图就是几枚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制造的金属货币。

下列关于金、银、铜三种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B.单质铜可以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C.黄铜(为铜、锌合金)貌似黄金,有人以此冒充黄金行骗,其真伪可用稀盐酸鉴别D.三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金原子的>银原子的>铜原子的2.置换反应指的是()A.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B.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C.有金属和非金属生成的反应D.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3.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到:“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A.易氧化B.易还原C.很稳定D.很活泼5.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 ;Y+2HCl===YCl2+H2↑;X+HCl 不反应。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Z>Y>XB.X>Y>ZC.Y>X>ZD.Y>Z>X6.为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全部连接成超常轨,在连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点燃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镁的混合物)能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熔融状态的铁可用来连接铁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Al2O3+2Fe其中还原剂是()A.Fe2O3 B.Al C.Al2O3 D.Fe7.铜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制火锅B.塑造铜像C.制造电线D.制硫酸铜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 B.Fe+H2SO4==FeSO4+H2↑C.Fe+ CuSO4==FeSO4+Cu D.4Fe+3O2==2Fe2O39.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A.Cu、Ag B.Fe、Zn C.Pt、Cu D.Ag、Au10.收藏家收藏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C.铝易氧化,其表面的氧化膜具有保护内部作用D.铝很难与酸发生反应11.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现象说明该水中含有()A.钾元素B.钠元素C.钙元素D.铁元素12.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 B. C. D.13.将铁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A.盐酸溶液B.硫酸溶液C.硫酸亚铁溶液D.硫酸铜溶液14.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空气)内加热,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二非选择题1.铝片放入稀硫酸中,看到_____________ ,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是属于___________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8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8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2)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A.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B.铜粉C.铁粉D.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物2.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金B.铜C.铁D.锌3.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4.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A.银与稀盐酸B.铜与硫酸锌溶液C.铁与稀硫酸D.锌与硫酸镁溶液5.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A.铜丝和硝酸银溶液B.铁和稀硫酸C.铁和硫酸铜溶液D.锌和稀硫酸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 B.X>Y>Z C.Y>X>Z D.X>Z>Y7. 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8. 金属铬(Cr)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2Cr+3FeCl2===2CrCl3+3F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铬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C.铬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9.将铜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A.HCl溶液B.AgNO3溶液C.MgSO4溶液D.AlCl3溶液10.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C.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D.向假黄金(锌铜合金)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1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下列容器与所盛溶液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铁制容器盛盐酸B.用铜制容器盛盐酸C.用铁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D.用铜制容器盛硝酸银溶液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B.2Ag+2HCl===2AgCl↓+H2↑C.3Fe+2O2Fe3O4D.2Fe+3CuSO4===Fe2(SO4)3+3Cu13.某同学做铝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时,过滤后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对其成分分析正确的是()A.滤渣加入稀盐酸,无气泡冒出B.滤渣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C.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铜D.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铝14.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A.Ag B.Fe、Ag C.Zn、Fe D.Zn、Fe、Ag15.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铝制品的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16. 根据题意填空:(均填“减少”或“增多”)(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l-35.5;Fe-56;Cu-64)(1)Fe+2HCl===FeCl2+H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达标】1.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锌、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均可以导电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AgClB.MgCl2 C.ZnSO4D.FeSO44. 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B.铁C.铜D.银5.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甲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腐蚀,乙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金属光泽,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6.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可能是铝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7.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A.消耗锌粉的质量B.剩余稀硫酸的质量C.生成氢气的质量D.生成ZnSO4的质量8.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CuSO4溶液)时,不用铁桶盛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各种黄金首饰易于保存,具有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C、D是单质,C 为钢铁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1)A、D的化学式是:A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C→B和C+D→E的化学方程式: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林同学对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探究,他分别将A、B、C三种金属放入三支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记录的实验现象为:A、C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B放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

根据小林同学的记录,你对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能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作出判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对A、B、C的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作出准确判断还需要做的实验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金属X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B.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2.黄金是Au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颜色和外形似黄金。

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A.在空气中灼烧B.放入盐酸中C.放入NaNO3溶液中 D.放入AgNO3溶液中3.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

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4.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A.向左偏B.向右偏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将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金属活动性:Fe_______Cu(填“>”或“<”),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方案二将Mg和Cu分别在空气中灼烧发现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能剧烈燃烧,而另一种则不能金属活动性:Mg______Cu(填“>”或“<”)方案三分别将Mg和Fe放入_________(填一种酸)的溶液中,观察现象观察到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金属活动性:Mg>Fe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

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则接口c应与________(填“a”或“b”)相连。

方法二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时____________。

6.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组成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1)在乙同学测得的数据中,_______________已反应完全(填写物质的名称)。

(2)黄铜样品中含有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探究创新】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3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再结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C。

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硫酸亚铁和氢气,铁溶解到稀硫酸中,铁钉质量减少,液体的质量增大。

2.【解析】选C。

金属铜的活动性顺序排在氢的后面,它不能和酸发生反应。

3.【解析】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而A中的银排在氢后面,不会直接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4.【解析】选C。

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硝酸铜溶液。

5.【解析】选C。

由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看出,丙最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故化学性质最活泼,而乙难与氧气发生反应,故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因此选C。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2)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为的化学式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为置换反应,A正确;由RCl2知,金属R显+2价,而铝显+3价,所以R不可能为铝,B错误;R能将Cu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R比Cu活泼,C正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D正确。

7.【解析】选B。

消耗的锌粉的质量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消耗的锌粉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锌粉最终全部消耗的质量达到最大,然后不再变化,故A对;剩余硫酸的质量由于硫酸的消耗不断变小,图像应不断下降,故B错;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当锌粉全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就增加到最大值,然后不再变化,故C对;硫酸锌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硫酸锌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当锌粉全部反应后,硫酸锌的质量就增加到最大值,然后不再变化,故D对。

8.【解析】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黄金首饰易于保存。

答案:Fe+CuSO4====Cu+FeSO4强金属活动性弱(或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或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等)9.【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D物质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且是A通电分解的产物,结合题给信息可以确定A是H2O,B是H2,D是O2,C是铁,其燃烧产物E应该是Fe3O4。

答案:(1)H2O O2(2)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 3Fe+2O2点燃Fe3O410.【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鉴别。

鉴别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方法:一是分别和酸反应,通过反应速率的快慢来比较,二是通过能否和盐溶液反应来比较。

由实验现象:A、C都能与盐酸反应,B不反应,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是A>B,C>B,不能判断出A和C的活动性强弱,因此,还需要做的实验是A 和C活动性顺序的比较,将金属A放入含C的化合物溶液中或将金属C放入含A 的化合物溶液中都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