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 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案标题:全球气候变化教案目标:1.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掌握气候变化的常见术语和相关概念。
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3.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砍伐、工业化等因素。
4. 解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5. 解释常见的气候变化术语和相关概念,如温室效应、碳排放等。
小组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候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如海洋酸化、冰川消融等。
7. 每个小组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包括收集气候数据、查阅科学研究报告等。
8.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整理出一份报告,包括对该主题的理解、数据分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示和讨论:9.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提问。
10.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个人和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鼓励他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评估:11. 设计一个小测验或问卷,测试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和相关概念的掌握程度。
12. 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数据分析能力。
延伸活动:13.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推广环保措施等。
14.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阅读科学文献、参加科学竞赛等。
教案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 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报告和研究- 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 小组报告模板- 小测验或问卷教案扩展:- 将气候变化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如地理、社会学、经济学等。
- 邀请专业人士或研究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分享,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深度。
-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气候研究机构或展览,加深他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1)各小组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探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各小组讨论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各小组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分享国内外成功案例。
3.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激发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5.跨学科整合,拓宽知识视野
结合物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气候变化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全球各地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高温等,引发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这些极端气候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设想: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立场和应对策略,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气候变化现象,如极端天气、冰川融化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பைடு நூலகம்发学习兴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教师总结、学生发言等形式,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
(1)回顾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3)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感,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公民素养。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案范文大全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难点: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气候变化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资料。
2. 安排课堂讨论时间和小组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候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2. 讲解: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如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如减少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责任。
2. 探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3. 分析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八、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气候观测站、可再生能源设施等。
2. 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
九、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如内容完整性、观点明确性等。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 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出改进措施。
地理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地理教学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案:地理教学全球气候变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2. 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区域分布3. 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减缓与适应策略二、教学内容本课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2.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区域分布4.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5. 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策略三、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相关知识。
2. 教师讲解:教师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讲解其表现形式及其区域分布等。
3. 组织讨论: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减缓与适应策略。
4. 组织实践: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 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2.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区域分布。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1. 学生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出减缓与适应策略。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加深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1. 教师引入: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其意义。
自学相关知识。
3. 教师讲解:通过PPT讲解的方式,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讲解其表现形式及其区域分布等。
4. 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相应的减缓与适应策略。
5. 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评价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3. 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的表现4. 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5. 学生对减缓与适应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七、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本教案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如下:1. 教学资源1)PPT课件2)相关教材、网络资源等3)实践活动场地及相应器材2.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记录2)讲解时的提问与互动3)讨论和实践环节的记录4)课后作业5)期末考试等八、教学反思和完善经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完善:1.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2.4《全球气候变化》精品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了解全球气候处在波动变化中。
2.通过历史时期及近代气候的变化趋势,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并预测其可能的影响。
3.联系实际提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过程与方法:带着疑问,学生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多种途径获取的资料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对环境产生主人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气候变化的对策。
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怎样使学生理解并认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豫”这个字念什么?你认为它跟那种动物相联系?——说文解字中它的一种解释是“牵象之地”而豫恰恰指我国的一个省区——河南。
这里现在有没有大象?没有!河南出土的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象这个字。
夏商时期,这里确实有大象的分布。
看《不同时期中国野象最北界分布图》,商周、春秋、唐、宋、现代野象最北界的分布,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请同学说。
这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也就是我们课本上这个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商周到清末,气温在波动,但总体是下降的。
环节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师】展示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的图,学生辨认这反映了哪种影响。
(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干旱、中纬度气温升高农作物增产;第二组为干旱、高温、暴雪、洪涝、飓风,看完后用一个词总结这是哪种影响;第三组是海平面上升7米的景观、后天剧照、水资源短缺)【生】看图,思考,回答。
【师】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还有哪些影响?【生】一分钟独立思考,请至少8位同学回答。
【师】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小结。
环节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师】板书“影响”这个问题产生如此多的影响,我们自然要去解决它。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案标题:全球气候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案内容和活动:活动一:介绍全球气候变化(适用于小学和初中)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 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如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并呈现一种全球气候变化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活动二: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适用于初中和高中)1. 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 研究案例:让学生选择一个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生物物种,进行研究并呈现其受威胁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3. 辩论活动: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环境保护者,一组代表经济发展者,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展开辩论。
活动三: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适用于高中)1. 学习案例:通过学习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成功案例,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3. 呈现和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问题的理解与回答。
2. 小组呈现:评估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应对措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书面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文,评估学生对于主题的综合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机构,增加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实际体验和认识。
2.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案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案的内容和活动形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全球气候变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2、掌握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3、运用气候统计图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4、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辩证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方法:导学、设问、探究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变”是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
天在变、地在变,沧海可以变桑田。
山在变、水在变,全球气候也在变。
今天我们来探讨——全球气候的变化。
2、提问:前边咱们讲过了气候的要素,谁来告诉大家?(如果回答不出来,进行启发——我们这里什么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寒冷指的是什么、多雨干燥指的是什么?)3、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等。
因此考察全球气候变化也从这几个这几个方面进行。
板书:气候变化水热风4、专家对黄土高原土层的进行考察,黄土堆积有明显的分层,并且层次厚度不一,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风的强弱在不同时期不同)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下边书归正传。
5、同学们谁知道“豫”什么意思?哪个意思与地理有关?多媒体出示百度词条。
(河南的简称)。
6、同学们看一下——一个人牵着一头象。
大象生存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呢?谁知道老挝的首都是哪?(万象)。
这说明大象生活在东南亚的森林中,当然南亚、非洲的森林里也有,大象应该是生存在热带环境中的动物。
河南是湿热环境吗?这说明什么?7、说明中原之地的河南在某一段时间是湿热的,那么是哪段时间呢?8、出示课本97页气候统计图,看看我们的推测对不对?找一下中国哪些时候比较温暖呢?9、秦汉之前除一小段时间外,大部分时间比较温暖。
这正是中国的夏商周造字时代啊,很多字就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豫”字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气候烙印。
10、公元500-1000年是不是也比较温暖啊。
这又是哪一段历史啊?11、唐宋时期,这是中国最繁盛的一段历史,尽管毛泽东看不起唐宗宋祖,但这是中国老百姓最幸福的时期,为什么呢?(水热条件比较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就是说,这一温暖期制造了一段辉煌历史。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气候、气候变化、气候系统等。
2.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温室效应等。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4.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国际协议、国家政策、个人行动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气候事件,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气候变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的现象。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气候、气候变化、气候系统等基本概念。
3. 分析气候变化原因:讲解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温室效应等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4. 探讨气候变化影响:分析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变化等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5. 讲解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介绍国际协议、国家政策、个人行动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策略的能力。
4.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气候变化的纪录片,增加学生对气候变化现实的认识。
2.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调查当地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影响。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讨论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
七、教学资源1. 使用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图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2.4 节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
验学校蒋李军课程标准: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根据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⑵ 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⑶ 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阅读图2.28、图2.29,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培养读图、
析图能力。
⑵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
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⑵ 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
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⑴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以阅读的形式解
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⑵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⑶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学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
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 设置情景:有一部电影,对全球变暖的后果做了大胆的假设, 新课
它就是《后天》。
【播放电影《后天》片段:电影刚开始南极冰盖断裂的片段】 思考:
这段影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46— P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
分》,并结合,图2.29思考
1、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2、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3、 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4、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5、 在哪些时段,全球气温有明显的上升?
I -KK r fj' <, A
现代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了解 气候 变化 的特 占
八、、
5.70 KUKr
20.00
Ki.lXJ
40,00 ■Ri.lKI
读图并根 据坐标说
出气温变 化的趋 势。
掌握 统计 图表 阅读 的方 法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
一、全 球气 候在 不断
的变 化
之 中
观看视 通过 频,思考 创设 问题。
回 情景, 答:全球 激起 变暖
学生 对本
堂课
的兴
趣,同
时又
引入
正课。
了解
读教材相 气候 关知识, 变化 找出问题
的概 答案。
念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板书】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3IU
2W
I7-1' I7NI I7HU 网旳声W IJWO |K6n IHH1 I■ 1咒门I列0〕1*门I臥D 20 W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3
350
1
2、
【板
书】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人类活动引导
容易影响学生
大气成分掌握:
分析
阅读资全球
料,了解气候
二氧化碳变化
浓度的增的原
加与全球因,需
气温升高要从
的趋势呈自然
正相关。
原因
回顾温室和人
效应的原为原
理。
因两
大量燃烧方面
矿物燃料考虑。
和毁林现
象。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承转过渡】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无疑是近现代全球
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特征。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全班共四大组,每组前后两桌为一小组,选出一位中
心发言人组织本组的讨论。
讨论内容来自课本,以及课前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等
方式搜集到的资料。
)
分小组讨论:全球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组:全球变暖与海平面、海岸带
第二组:全球变暖与农业
第三组: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
第四组:全球变暖与人类健康
拓展练习:全球变暖可能给下列现象带来什么影响?
①雪线高度;()
②陆地面积;()
③农作物种植的海拔高度;()
④冬季采暖能耗;()
⑤夏季制冷用电量;()
⑥旱、涝灾害频次;()
⑦冰川范围;()
⑧台湾海峡宽度;()
【板书】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
题。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学生根据收
集到的资料
讨论。
突出全
球气候
变化的
可能影
响:海
平面上
升,沿
海低地
淹没。
并通过
老师总
结,构
建完整
的
“对
海平面
和海岸
带的影
响” 的
知识结
构。
四、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讨论】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部分讨论人类应如何面
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
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
(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掌握气候变
化的适应对
策
使学生
正确认
识人地
关系,形
成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 结构,规划和
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 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 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小结: 曲廉 握胡构
帝
+ %
14 mi
收
学生回 持续 答:主要 发展 有植树造 的观 林,减少 念,珍 消费,坐 爱地 公交车出 球,善 行,使用 待地 清洁能源 球。
等。
总结 气候 变化 的适 应对 策从 控制 温室 气体 排放、 增加 温室 气体 吸收、 适应 气候 变化 单方 面考 虑,并 运用 政策 手段 和技 术手 段加 以控 制。
使学 生产 生责 任意 识。
硕新俎城「 7-
JL
*
r
嗣
忖 康 【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