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后管理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管理进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心肺功能都受到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手术结束后,常规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供氧,改善气体交换,防止二氧化碳蓄积,预防呼吸衰竭,顺利渡过早期危险期。
因此,此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只有认真的、高质量的执行操作常规,才能保证护理质量,使患者顺利康复。
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心脏术后呼吸道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呼吸机辅助阶段监测1.1 呼吸机参数设定:术后患者返回icu监护室常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一般将pb-840呼吸机设定为simv+psv+peep,simv:分钟内按预先设置的呼吸参数给予指令通气。
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触发指令;若无,在触发窗结束时呼吸机自动给予通气。
psv: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
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定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辅助患者的吸气。
应用psv时,患者感觉良好,易被接受。
合理应用psv可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功能及氧耗量减少。
peep:使病人的吸气在未完全平静呼出前即开始下一次呼吸,意义在于防止支气管和肺泡萎陷,保持肺泡处于扩张状态,还可以将萎陷的肺泡重新打开,使外周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增加功能残气量,促进弥散。
simv+psv:使每一次的自主呼吸都给予一定的压力支持,可以克服自主呼吸使的费力及通气不足。
呼吸机首设指标,呼吸频率(f):成人12次/min ,儿童16次/min;潮气量(vt):成人8ml/kg,儿童10~12 ml/kg;吸呼比(i:e):1:2.0;psv:6;peep:2cmh2o;持续机械通气调吸入氧浓度(fio2%)80%。
1.2 肺部呼吸音听诊:首先听诊双肺野呼吸音及分布情况,30分钟内床旁摄x线胸片,以了解气管插管导管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并通畅,应用一次性寸带固定好气管插管,并测量插管至门齿的距离,随时观察分钟通气量(ve),每次送出潮气量、患者呼出潮气量、吸气末与停滞末呼吸道压力,了解患者肺血氧交换情况及co2潴留情况;sao2:可随时获得动脉血氧饱和度以评估动脉氧处理。
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转运的安全管理

3 2 坚 持满 意度 调查 。供 应室 是集 中处 置全 院再 生 无菌 物 品 的科 室 , . 直接为临床科室服务, 了解临床科室对供应室提供物品的质量 和服务质量 的满意度情况 , 是不断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 , 我科坚持每 次 服务 时 附带满 意度 的简 单 调查 表 , 个季 度 发 放详 细的 调查 问卷 。 结合 每 两 者 , 控小 组对 被服 务各 科 室提 出的 问题 进 行分 析 、 论 , 定 出 相 应 的 质 讨 制 有被 器械感染 的 风险 , 因此 , 训练 大家 在 工 作 中正 确 的用 力和使 用 自身 改 进措 施 , 进工作 质 量的 不断 提高 。 还应 促 防护用 品 ; 造和谐 的工 作 环 境 , 并创 以保 持 愉 悦 的情 绪 状 态 ; 证 充 足 的 休 保 通过以上的工作方式实行 1年, 我科 2 1 0 0年工作与上一年相比较, 满意 息, 防止病 原微 生物侵 袭 。每年 进行 体格 检查 一次 , 立健 康档 案 。 建 度 调查从 9 % 上调 到每 次 9 % 以上 。总 之 , 1 9 供应 室 应 围绕 以提 供 高 质 量的 17 以护士 长为 中心 , 建 一个 团结 协 作 的 团 队。 护 士长 以身 作 责 , 产 品 , 证 病人 的治 疗安 全而 工作 。 . 组 保 自觉遵守医院、 科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 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每个工作人员 参 考文 献 的优点 , 给予充分肯定 , 以此为榜样 , 并 号召全科人员学习, 以充分发挥每位 [ ] 黄洁, 1 陈翼娟. 医院消毒供应 中心实用手册[ ] 北京: 民卫生 出 M. 人 版 工作 人员 的积极 性 , 大家共 同参 与科 室 管理 。 使 社 ,0 9 3 20 .. 2建 立 完善的规 章 制度是 提 高工作 质置 的保 障 . [ ] 胡艳红. 2 探讨供应室管理工作的难点于对策 [ ] 海南医学, 0 , J. 2 11 0 2 2 I 制定 完善 的标 准 的工作 制度 。参 照卫 生部 20 . 0 9年 5月发 行 的《 医 ( )9. 1 :7 院消毒供 应中 心管理 规范 》 项 标 准 , 订 出供应 室 完 善 的 工作 制 度 , 查 六 制 如 [ ] 王雪花. 3 激励理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践[ ] 护理研究,07, J. 20 15 通过 理论 、 作 的考 试 , 知 识进 行 巩 固。 每月 组 织 一次 理 论 考 . 操 对 试和 实践考 试 , 人员 轮转 参 考 。在 工 作 中 护 士长 随时 观 察 工作 人 员 的 工作 操作规 范 , 问题立 即提 醒 , 每个 工作 人员 都百 分之 百 的掌握 。 有 保障 16 保证 工作人 员 的身 体 素 质 。供 应 室 的 工作 性 质 决 定 了工 作 人 员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的气道管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 07年 第 4卷第 1 期
体 外 循 环 心 内直视 术 后 患 者 的气 道 管理
何
摘
芳
陈 进 文
要 目的 : 结 体外 循 环心 内 直视 术后 患 者 气 道 管 理的 护 理 经 验 。 方 法 : 12例 体 外 循 环 心 内 直视 术 后 患 者 给 予 合 理 的 机械 通 气 治疗 , 总 对 6 加
2 3 呼 吸 道 湿 化 .
年 3月 一 0 6年 9月 行 C B心 内 直 视 术 患 者 12例 , 道 管 20 P 6 气 理效果满意 , 将体会报道如下 。 现
1 临床 资料
20 04年 3月 一 0 6年 9月 , 院 胸 心 外 科 I U 共 收 治 20 我 C C B心 内直 视 术 患 者 12例 , 龄 5个 月 一 8岁 , 重 5— 4 P 6 年 6 体 7 Kg 。其 中先 天 性 心 脏 病 17例 , 膜 置 换 4 0 瓣 5例 , 脉 搭 桥 l 冠 0 例 , 并肺动脉高压 2 合 l例 , 前 心 功 能 ( YH 分 级 ) 级 5 术 N A I 4
液 较 多 的患 者 , 痰 时 不 易 一 次 吸 净 , 吸 痰 与 吸 氧 交 替 进 吸 需 行 。我 院用 呼 吸 囊 膨 肺 数 次 后 再 吸 痰 , 到 良好 效 果 。操 作 收 时先 吸净 口咽 分 泌 物 , 换 吸 痰 管 后 再 吸 净 气 管 内分 泌 物 , 更 放 松 气囊 后 再 吸 引 深部 痰 液 以免 口咽 部 分 泌 物 在 放 松 气 囊 时 下 行 进 入 气 管 致 V P A 。
强 气管 插 管 的 护 理 , 效 吸 痰保 持 呼 吸 道通 畅 , 予 适 宜 的 呼吸 道 湿 化 以 及做 好 拔 管 前 后 的护 理 。结 果 : I例 出现 肺 不 张 、 吸 窘 迫 等 严 重 并 有 给 无 呼 发症, 术后 8—2 愈 出 院。 结 论 : 予 C B开 胸 术后 的 患 者合 理的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 强 呼 吸道 的管 理 , 预 防 术后 呼 吸 道 并 发 症 , 进 患 者 康 0d痊 给 P 加 是 促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1 4 1 定 期 更 换 管 道 刘 亚 平 等 [ 经 过 大 量 数 据 表 明 机 . . 1
械 通 气 数 小 时 后 呼 吸 机 管 道 系 统 就 被 污 染 , 道 采 样 标 本 有 管 细菌生长 , 此应 定期 更换 呼 吸机 管道 。18 因 9 3年 美 国疾 病 控 制 中心 曾 建 议 每 2 4 h更 换 呼 吸 机 管 道 系 统 , 1 9 而 9 3年 Cae rv n等[ ] 现 每 2 1发 4 4 h和 每 4 8 h更 换 , 吸 机 管 道 被 污 染 呼 情 况 相 同 , 且 每 2 并 4 h更 换 管 道 发 生 肺 部 感 染 的 危 险 性 比
呼 吸 系统 并 发症 , 发 生 率 可 高 达 6 . , 可 成 为 术 后 致 其 74 并 死 的 主要 因素 [ 。护 理 工作 专业 性 强 , 质 量 的保 证 是 患 儿 】 ] 其 术 后康 复 的关 键 。 现将 / J. 外 循 环 心 脏 术 后 的 呼 吸 道 管 lI , 体
原 因 , 卧 位 可 减 少 胃液 反 流 和误 吸 , 防 止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半 是
肺 炎简 单 易行 的方 法 。T re 等 [ 证 实 仰 卧 位 的 误 吸 率 明 ors 3 ] 显 高 于半 卧位 。 因此 , 后 患 儿 常 规 留置 胃管 , 于 半 卧 位 术 处 或低 半 卧 位 , 饲 后 轻 拍 其 背 部 帮 助 患 儿 打 嗝 排 气 。 此 外 , 鼻 人 工 气 道 的建 立 破 坏 了呼 吸 道 正 常 的解 剖 功 能 , 声 门 与 气 在 囊 之 间形 成 一 死 腔 , 常 有 大 量 的 分 泌 物 在 此 潴 留 , 能 形 常 可
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出入量管理

体 化 分 期 康 复 方 案 , 序 渐进 , 断 调 整 治 疗 方 案 , 据 患 儿 循 不 根 病 情 进 行 分 期 康 复训 练 , 患 儿 于 不 同 时 期接 受不 同训 练 , 使 有
复发 。
3 讨 论
脑 瘫 治 疗 是 一 个精 细 而 复 杂 的 过 程 , 手 术 到术 后 康 复 都 离 从
不 开 医 生 及 护 理人 员 的 指 导 , 极 而 有 效 地 做 好 各 项 护 理 工 积
作 , 手 术 取 得 良好 疗 效 的 重要 因 素 之 一 。 是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un l f ne rt r io a C ieea d Wetr Me i n 0 0 D c 1 ( 6 d r o ra o t a dT a t n l hn s n s n d ie 1 e , 9 3 ) I g e di e c 2
行 走 的前 提 ] 。脑 瘫 的恢 复 是 一 个 连 续 过 程 , 尽 早 制 定 个 需
本组 5 5例 痉 挛 完 全 解 除 , 明 显 缓 解 , 4例 1例肌 张 力 下 降 不 明显 , 能 与 神经 切 除 比例 有 关 , 1 月 强 化 康 复 训 练 , 可 经 0个
分 册 ,9 4 1 ( ) 1 1 8 ,1 1 :
[ ] A bt R, o m S ,oa . Sl tep s r rri tm o 5 bot F r L Jhm MS ee i ot i hz o yfr e cv eo o tet am n o pse y arv w[ ] hlsN r Ss,99, h et et f ati : ei J .C i ev yt18 5 r s it e d
婴儿体外循环手术后输液的管理

3 5 mo L 应用 1 9氯化钾按 0 2 .n  ̄/ g加 .m l , / O/ 6 . ~O 3m- k l 人 2 ̄3m 补液 中 1 泵人 。 0 01 h 2 2 3 血 制品 .. 本 组术后 常规应用 血浆及悬 浮红 细胞 。根据 红细胞压 积 ( T) 充血 浆及 悬 浮红 HC 补 细胞 。从 外周 静 脉输 入 血 制 品 , 于观 察 有 无 外 易 渗、 肿胀 。输 血 中监 测 HC 紫 绀患儿 HC T, T需 维 持 4 , 5 小婴儿 为 3 【 。 5/2 9 ] 6
中 图分 类 号
Ke r s e ta o p r a i u a i n p so e a ie c r ; f s n ,i t a e o s y wo d x r c r o e lcr lt ; o t p r tv a e i u i s n r v n u c o n o
~
04 / gh .mg k / 持续 微 泵输入 。本组 均在 手术后 第
1 常规 应用 呋塞 米 , 中 16例持 续 应用 呋塞 米 天 其 0 微泵输入 2 天 , 例 因严重 肾功能不全应 用效果 ~6 1
的婴 儿 根据 体 重 、 心功 能 、 创 动 脉 压 、 腔 引 流 有 胸
量、 尿量 等情况进 行 严 格 的输 液管 理 , 使其 顺 利 度 过术后危 险期 , 现报告 如下 。
1 临床资 料
不满 意 , 即进 行 床 边 腹 膜 透 析 , 功 维 持 满 意 立 成
体外循环术后液体管理

术后液体管理可以 减少感染风险
术后液体管理有助 于维持正常血压
术后液体管理有助 于预防肾功能衰竭
30% 10%
55%
5%
促进康复
术后液体管理有助于维持正常血 01 压和循环功能,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液体管理有助于预防术后并 02 发症,如肺水肿、肾功能衰竭等。
术后液体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 03 舒适度,减轻疼痛和疲劳。
起静脉炎、水肿等并发症
03
观察患者尿量,调整输
液量
02
评估患者液体需求,根据
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0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
压、心率、呼吸等
预防感染
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减少细菌污 染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手术 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术后及时更换引流管,避免长时间 留置
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
整输液速度
02
保持输液速度 的稳定,避免
过快或过慢
03
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有不适,及时
调整输液速度
04
遵循医嘱,根 据医生的建议 调整输液速度
液体管理的方法
评估患者情况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 的血压、心率、呼吸
频率等
电解质:监测患者的 电解质水平,如钠、
钾、钙等
尿量:评估患者的尿 量,了解肾脏功能
液体平衡:评估患者 的液体出入量,确保
监测生命体征
01
体温:监测体温变化, 预防感染
02
心率:监测心率变化, 预防心律失常
03
血压:监测血压变化, 预防低血压或高血压
04
呼吸:监测呼吸频率和 深度,预防呼吸衰竭
05
体外循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体外循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体外循环相关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监管,规范体外循环技术操作和管理,全面提升体外循环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特制定本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完善体外循环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 提升体外循环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3. 加强对体外循环设备的监测和维护,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4. 提升体外循环服务的全过程质量和安全可控性,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5.加强体外循环相关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考核,促进诊疗质量提升和医疗安全保障。
三、工作内容1. 完善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1.1 制定《体外循环管理条例》,明确体外循环相关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1.2 修订《体外循环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技术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1.3 完善《体外循环设备维护和备案制度》,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
2. 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2.1 组织开展体外循环技术操作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2.2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考核和选拔,确保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3 制定专业操作手册,规范技术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3. 加强设备监测和维护3.1 设立体外循环设备监测和维护中心,负责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3.2 制定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3.3 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安全操作水平。
4. 提升服务全过程质量和安全可控性4.1 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确保体外循环服务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4.2 推动体外循环服务和相关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4.3 加强对体外循环患者的随访和回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5.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考核5.1 加强对体外循环相关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医疗机构的规范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的管理_容量
血容量
存在于机体密闭循环管道中的所有血液。
循环血量
在机体循环管腔内参加循环的所有液体。
有效循环血量
在机体密闭管腔进行循环的,能够向组织释放氧, 并从组织带回代谢产物的循环血量。
呼吸管理
改善心功能
减轻肺水肿
呼吸支持
氧疗
肺部物理治疗
第三节 并发症的处理
低心排_定义
体外循环后管理
management of post-cardiopulmonary bypass
体外循环后 从体外循环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
的时间段。
体外循环的影响_心脏功能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炎性介质对心肌的损害
体外循环的影响_CNS
术后脑损伤发生率增加的因素
动脉插管导致的动脉管壁斑块脱落 合并脑供血障碍 既往脑血栓或脑出血 年龄大于70岁者 停循环时大脑降温不够完全 低温体外循环复温过快 体外循环过程中气栓 微栓直接进入大脑
瓣膜病术后低心排
心肌供血
瓣膜功能
血管活性药物 心脏大血管的压迫 心脏辅助
先心病术后低心排
右心功能不全
肺血管床发育差 体外循环导致肺动脉阻力增高
心律失常
房颤
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高血压
充分镇静止痛 钙拮抗剂剑
血管扩张剂
肺动脉高压
充分镇静、止痛 肺部充分引流 防止肺部感染 应用ACEI类药物 慎用多巴胺、肾上腺素 禁用去甲肾上腺素 减少间质的液体
氧合状态与通气功能
呼吸机参数
呼吸力学
呼吸音
床旁X线胸片
器官功能监护_消化系统
应激性溃疡
手术时间较长
术中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术中有低血压史 术后气管插管超过24小时 术前有胃肠道溃疡出血史
器官功能监护_CNS
意识状态
生理、病理反射
四肢肌肉的运动情况
CT、MRI
脑血流动力学检查
器官功能监护_内环境
低心排_原因(3)
术中冠状动脉有微栓或气栓 术中损伤心脏传导束或实房结,造成术后各种心律异常 容量过多或过少,后负荷过高,心脏抑制剂应用过多 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
低心排_处理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力
冠脉搭桥术后的低心排
调整前后负荷
正性肌力药
肾上腺素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米力农、氨力农
减低全身氧耗
主动脉球囊反搏
ARDS
适当应用PEEP 增加血液中的胶体含量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充分镇静 脱水降颅压
促进神经系统恢复药物
肾功能不全
原因:
术中恒流灌注、低血氧、低血压、大剂量缩血管药 物应用、各种微栓的脱落、血红蛋白尿、肾损药 物应用等
处理:
解除或减轻诱因、保持尿量、保守治疗、血液净化 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
心功能 年龄 心理因素 家族史 体外循环 麻醉 过度通气 躯体性因素 监护室的环境
体外循环
低血压和血液稀释
体外循环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
复温
脑微栓
全身炎症反应
监护室的环境
强迫静卧
昼夜交替循环消失
噪音 疼痛及管线的刺激
体外循环的影响_呼吸功能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内皮功能 低氧血症
血、尿常规
血气分析、电解质
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
血药浓度
第二节 体外循环术后各脏器功能的调整
液体和电解质的管理
补液成分和数量 补液速度
调整电解质水平
术后小儿补液的基本原则
术后第一个24 h补液量
体重的第一个10kg:2 ml/(kg· h)
体重的第二个10kg:1 ml/(kg· h)
第2天体外循环术后开始进食者:4 ml/(kg· h)
体外循环术后尚未撤机者:3 ml/(kg· h)
补钾(mmol) = (4.5-实际血钾) ×0.3×体重(kg)
计算出的补钾总量在2 h内输入
缺钠(mmol) = (140-实际血钠)×0.5 ×体重(kg)
根据心功能情况,先补充一半
循环的管理_泵
“容量泵” “压力泵”
心率代偿
循环的管理_阻力
肝素中和 凝血因子 血小板 血管因素
上皮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体外循环的影响_肾脏功能术中、术后低血压
大量应用血管活性药
低氧
心功能不全
原有肾功能损伤
第一节 器官功能监护
器官功能监护_初始评估
神志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内环境
器官功能监护_血流动力学
HR,心律
ABP、CVP、PAWP
CO、SVP、PVR 末梢循环状况 血乳酸水平 血管活性药物水平
器官功能监护_呼吸系统
机体容量、阻力都正常或作了较 大的代偿情况下,心脏泵血功能依然
不能满足机体循环需要
低心排_原因(1)
术前心功能低下 手术本身、体外循环的影响和缺血再灌注等因素 术中心肌保护不满意,尤其体外循环时间较长 搭桥血管重建后,发生新的心肌缺血
低心排_原因(2)
先心病,肺血管发育差,术后右心功能低下 手术适应症或手术方式选择不当 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不满意 术后发生的心脏及大血管周围血块的压塞,导致 心脏功能下降